1. 二保焊焊縫金相組織中含有馬氏體組織,正常嗎,形成原因是什麼二保焊能否用來鋼筋搭接焊
焊縫金相抄紐織中出現馬氏體組織,說明焊縫中存在淬硬傾向,才會出現,馬氏體組織具有硬度高和脆性相,容易使焊縫產生裂紋,。產生原因:一是可能是鋼材含碳量較高,或者是鋼材的碳當量大於4.5以上,甚至更高。二是焊接熱輸入過大。三是該鋼材可能需要焊前預熱的要求。
只要工藝措施得當,二保焊可以用來焊接鋼筋搭接的,我的回答僅供參考。
2. 焊縫組織與性能
焊接的速度。電流。還有相應的工藝要求,就是說要看你焊接的是什麼材質
3. 低碳鋼氬弧焊焊縫組織應該有什麼啊
鐵素體、珠光體、索氏體、屈氏體、冷卻快了還會有馬氏體(分為低碳和高碳兩種)、滲碳體、過熱了還會出現魏氏組織等。
4. 焊接工藝後的組織組織
焊後組織一般為鐵素體加珠光體,這個圖上我看不出鐵素體的組織,可能彩色圖片會更清楚一些。具體可以咨詢專業金相工程師。
5. 焊接術語接頭組織和性能是什麼意思
常 用 焊 接 術 語正極性 指直流焊接時,被焊物接(+)極,焊條、焊絲接(-)極反極性 與正極性直流電弧焊或電弧切割時,焊件與焊接電源輸出端正、負極的接法稱為極性。極性分正極性和反極性兩種。焊件接電源輸出端的正極,電極接電源輸出端的負極的接法為正極性(常表示為DCSP)。反之,焊件接電源輸出端的負極,電極接電源輸出端的正極的接法為反極性(常表示為DCRP)。歐美常常用另外一種表示方法,將DCSP稱為DCEN,而將DCRP稱為DCEP。焊接電流 為向焊接提供足夠的熱量而流過的電流電弧電壓 指電弧部的電壓,與電弧長大致成比例地增加,一般電壓表所示電壓值包括電弧電壓及焊絲伸出部,焊接電纜部的電壓下降值。弧長 弧部長度弧坑 在焊縫終點產生的凹坑氣孔 熔敷金屬里有氣產生空洞飛濺 焊接時未形成熔融金屬而飛出來的金屬小顆粒焊渣 焊後覆蓋在焊縫表面上的固態熔渣熔渣 包覆在熔融金屬表面的玻璃質非金屬物咬邊 由於焊縫兩端的母材過燒,致使熔融金屬未能填滿,形成槽狀凹坑。熔深 母材熔化部的最深位與母材表面之間的距離熔池 因焊弧熱而熔化成池狀的母材部分熔化速度 單位時間里熔敷金屬的重量熔敷率 有效附著在焊接部的金屬重量占熔融焊條、焊絲重量的比例未熔合 對焊底部的熔深不良部,或第一層等裡面未融合部余高 鼓出母材表面的部分或角焊末端連接線以上部分的熔敷金屬坡口角度 母材邊緣加工面的角度預熱 為防止急熱,焊接前先對母材預熱( 如火焰加熱)後熱 為防止急冷進行焊後加熱(如火焰加熱)平焊 從接頭上面焊接橫焊 從接頭一側開始焊接立焊 沿接頭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焊接仰焊 從接頭下面焊接 墊板 為防止熔融金屬落下,在焊接接頭下面放上金屬、石棉等支撐物。 夾渣 夾渣是非金屬固體物質殘留於焊縫金屬中的現象,夾雜物出現在熔焊過程中焊劑 焊接時,能夠熔化形成熔渣和氣體,對熔化金屬起保護和冶金處理 作用的一種物質。碳弧氣刨 使用石磨棒或碳棒與工件間產生的電弧將金屬熔化,並用壓縮空氣將其吹掉,實現在金屬表面上加工溝槽的方法保護氣體 焊接過程中用於保護金屬熔滴、熔池及焊縫區的氣體,它使高溫金屬免受外界氣體的侵害焊接夾具 為保證焊件尺寸,提高裝配精度和效率,防止焊接變形所採用的夾具焊接工作台 為焊接小型焊件而設置的工作台焊接操作機 將焊接機頭或焊槍送到並保持在待焊位置,或以選定的焊接速度沿規定的軌跡移動焊劑的裝置焊接變位機 將焊件回轉或傾斜,使接頭處於水平或船行位置的裝置焊接滾輪架 藉助焊件與主動滾輪間的摩擦力來帶動圓筒形(或圓錐形)焊件旋轉的裝置焊接名詞解釋 一.一般術語 1.焊接 通過加熱或加壓,或兩者並用,並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達到結合的一種方法。 2.焊接技能 手焊工或焊接操作工執行焊接工藝細則的能力。 3.焊接方法 指特定的焊接方法,如埋弧焊、氣保護焊等,其含義包括該方法涉及的冶金、電、物理、化學及力學原則等內容。 4.焊接工藝 製造焊件所有的加工方法和實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備、材料選用、焊接方法選定、焊接參數、操作要求等。 5.焊接工藝規范(規程) 製造焊件所有關的加工和實踐要求的細則文件,可保證由熟練焊工或操作工操作時質量的再現性 6.焊接操作 按照給定的焊接工藝完成焊接過程的各種動作的統稱。 7.焊接順序 工件上各焊接接頭和焊縫的焊接次序。 8.焊接方向 焊接熱源沿焊縫長度增長的移動方向。 9.焊接迴路 焊接電源輸出的焊接電流流經工件的導電迴路。 10.坡口 根據設計或工藝需要,在焊件的待焊部位加工並裝配成的一定幾何形狀的溝槽。 11.開坡口 用機械、火焰或電弧等加工坡口的過程。 12.單面坡口 只構成單面焊縫(包括封底焊)的坡口。 13.雙面坡口 形成雙面焊縫的坡口。 14.坡口面 待焊件上的坡口表面。 15.坡口角度 兩坡口面之間的夾角。 16.坡口面角度 待加工坡口的端面與坡口面之間的夾角。 17.接頭根部 組成接頭兩零件最接近的那一部位。 18.根部間隙 焊前在接頭根部之間預留的空隙。 19.根部半徑 在J形、U形坡口底部的圓角半徑。 20.鈍邊 焊件開坡口時,沿焊件接頭坡口根部的端面直邊部分。 21.接頭 由二個或二個以上零件要用焊接組合或已經焊合的接點。檢驗接頭性能應考慮焊縫、熔合區、熱影響區甚至母材等不同部位的相互影響。 22.接頭設計 根據工作條件所確定的接頭形式、坡口形式和尺寸以及焊縫尺寸等。 23.對接接頭 兩件表面構成大於或等於135
6. 焊縫組織與母材組織大小有聯系嗎
焊縫組織主要與近縫區(焊接熱影響區)的母材組織有關。因為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被反復加熱,容易引起晶粒粗大。
7. 珠光體剛焊接接頭組織性能是什麼
珠光體剛焊接接頭組織性能:
珠光體鋼焊接接頭分為焊縫區、熔合區和熱影響區三個主要特徵區。採用奧氏體鋼焊條時,焊縫組織為奧氏體加少量的骨架狀鐵素體。熔合區為針狀組織和不易被腐蝕出來的「白亮」帶;靠近熔合區為具有粗大組織的熱影響區。顯微硬度測試表明:熔合區為一個高硬度區。
珠光體鋼焊縫金屬的稀釋程度受焊接方法、接頭形式、焊接工藝參數(焊接電流、焊接速度)、預熱溫度、焊工操作技術等因素影響。由於稀釋、電弧對流和機械攪拌等作用,焊縫金屬是奧氏體鋼焊條與珠光體母材的均勻混合區。不同的坡口形式和焊接工藝,母材對填充金屬的稀釋程度也不一樣。
焊接金屬的化學成分可以根據填充金屬、母材成分和熔合比來計算。焊縫組織可以根據舍夫勒焊縫組織圖預測。實際上,焊縫中間部位與焊縫邊緣的化學成分有很大的差別,熔池邊緣靠近固態母材處,液態金屬的溫度較低、流動性差,液態停留時間較短,受到機械攪拌作用比較弱,是一個滯留層。該處熔化的母材與填充金屬不能充分地混合,而且越靠近熔合區,母材成分所佔比例越大。
珠光體鋼焊縫中Cr、Ni元素向熔化的母材中擴散,以及母材中碳元素由於受Cr的親和作用向焊縫中擴散,最終形成一個合金元素濃度梯度。
20號鋼與Cr25Ni20(A402)熔合區附近,合金元素的成分分布。因焊縫中的Cr、Ni含量較高,達到了Schaffler焊縫組織圖中單相奧氏體要求的含量,使得奧氏體組織融合過渡區中的Cr、Ni不足以形成單相奧氏體,快速冷卻時可能形成脆性馬氏體組織。
Cr5Mo鋼與Cr25-Ni13(A302)熔合區附近合金元素的成分分布。這種合金元素濃度的變化必然引起組織變化,形成一個稱為熔合區的過渡區。該過渡區雖然很窄,但對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有重要影響。
奧氏體焊縫與低碳鋼焊接熔合區兩側在焊態及經過高溫加熱處理後C、Cr元素的電子探針分子結果。顯然,經過6000℃×100h高溫加熱處理後,在焊接熔合區靠近焊縫金屬一側的碳含量顯著增加,使熔合區附近的組織性能發生明顯變化,尤其是沖擊性降低。
Cr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碳原子沿著激活能較低的晶體邊緣由焊縫擴散遷移到熔合區後,有C元素形成穩定的碳化合物Cr23C6。由於熔合區的碳化物溶解和隨後向焊縫空隙擴散進行的較慢,從而形成明顯的脫碳層。提高焊縫中的鉻含量或鐵素體化元素的含量將促使脫碳層的寬度增加。
Ni是奧氏體化元素,會增大碳的活度系數,降低碳化物的化學穩定性,並消弱碳化物形成元素對碳的結合能力。熔合過渡區的寬度主要受焊接工藝和填充金屬中化學成分的影響,如採用大電流和高Ni含量的焊條就能夠減小熔合區的寬度,特別是馬氏體層的寬度。
珠光體鋼的異質接頭在425℃以下工作時,採用25-13型填充金屬焊接的接頭性能良好;在425℃以上工作時,熔合區靠近珠光體易側產生脆性帶,導致接頭沿熔合線斷裂,所以當珠光體鋼與奧氏體鋼的異質接頭在425℃以上或在溫度、壓力變化較大的環境下工作時,要採用鎳含量大於25%的填充金屬(如A507),甚至採用純Ni基填充金屬,將熔合區的低塑性帶的寬度降低至最小,保證接頭的強度和耐蝕性能。
8. 焊縫有哪些金相組織特徵區
① 鐵素體 用符號F表示,其特點是強度和硬度低,但塑性和韌性很好。含鐵素體多的鋼(如低碳鋼)就具有軟面韌性好的特點。
② 滲碳體 是碳和鐵的化合物(分子式Fe3C2),其性能與鐵素體相反,硬而脆。隨著鋼中含碳量增加,滲碳體含量也增加,硬度、強度增加,塑性、韌性下降。
③ 珠光體 是鐵素體、滲碳體二者組成的機械混合物,用符號P表示,其性能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其硬度和強度比鐵素體高。但是因為珠光體中的滲碳體要比鐵素體少得多,所以珠光體脆性並不高。在高位顯微鏡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珠光體中的片狀鐵素體與滲碳體一層層地交替分布,隨著片層密度增大、層間距減小,珠光體硬度和強度增高,但塑性和韌性下降,總的評價是,其力學性能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強度較高、硬度適中,有一定的塑性。
④ 奧氏體 用符號A表示,其強度和硬度比鐵素體高,塑性和韌性良好,無磁性。
⑤ 馬氏體 用符號M表示,有很高的強度和硬度,很脆,塑性很差,延展性很低,幾乎不能承受沖擊載荷。馬氏體加熱後容易分解為其他組織。
⑥ 貝氏體 是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介於珠光體和馬氏體之間的一種組織,用符號B表示。根據形成溫度不同分為:粒狀貝氏體、上貝氏體(B上)和下貝氏體(B下)。粒狀貝氏體強度較低,但上仍較好的韌性;B上韌性最差,B下既具有較高的強度,又具有良好的韌性。
⑦ 魏氏組織 是一種過熱組織,由彼此交叉約60°的鐵素體針片嵌入鋼的基體而成的顯微組織。碳鋼過熱,晶粒長大後,高溫下晶粒粗大的奧氏體以一定的速度冷卻時很容易形成魏氏組織,粗大魏氏組織使鋼材(或焊縫)塑性、韌性下降,脆性增加。
⑧ 萊氏體 大於727℃的萊氏體稱為高溫萊氏體;小於727℃的萊氏體稱為低溫萊氏體,萊氏體性能與滲碳體相似,硬度很高,塑性很差。
9. 焊縫熱處理後焊縫組織晶體過大是什麼原因
你好,焊接或熱處理溫度過高,都會使焊縫組織晶粒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