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鋼不銹鋼工業園區具體地址在哪裡
太原不銹鋼產業園抄區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調整產業結構、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是2006年4月經山西省政府批准、國家發改委備案的省級開發區,規劃控制總面積8.36平方公里。
地 址:中國山西太原鋼園路73號
郵 編:030008
招商發展部:(86-351)5655220
綜合管理部:(86-351)5655225
傳 真:(86-351)5655225
E-mail:[email protected]
2. 太原有幾個區范圍大概都是哪些
太原有6個區,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迎澤區,河西區,萬柏林區,小店區 共六個。
3. 山西省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銹鋼產業園區在哪裡
我只知道有個太鋼不銹鋼園區
4. 如何劃分太原城區
分為:
6個市轄區(迎澤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晉源區、小店區)
3個縣(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三個縣)
代管1個縣級市(古交市)
2個國家級開發區(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個省級開發區(太原工業園區、太原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
5. 太原的行政區劃
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清徐、陽曲、婁煩三個縣,市區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區。
1997年5月8日,太原市調整行政區劃,市區分為杏花嶺區、迎澤區、小店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和晉源區,形成了6區3縣1市的格局。其中地處建設路以西、濱河路以東、北大街以南、南內環街以北的杏花嶺區、迎澤區兩個區是傳統上的內城區,而隨著城市的擴張,萬柏林區、小店區、尖草坪區和晉源區也被認為是城內地區,形成了「城六區」的概念。 太原市行政區劃信息表名稱行政區劃代碼面積
(平方千米) 六普人口
(萬人) 郵政編碼下設街道-鎮-鄉個數下設社區-行政村個數太原市1401006909420.159103008254-21-31594-924小店區14010529075.01020300327-1-294-62迎澤區14010610558.85330300026-1-095-19杏花嶺區14010714663.448203000910-0-2115-32尖草坪區14010829641.57050300239-2-362-84萬柏林區14010928974.925503002414-0-1104-49晉源區14011029022.14310300253-3-036-78※高新區※//0.9914//1-0※經濟區※//4.4521//10-0※民營區※//1.2579//0-7○城區統計/1416342.6522/49-7-8517-331清徐縣14012160834.38610304001-4-524-188陽曲縣140122208412.02280301000-4-610-117婁煩縣140123128910.58410303000-3-56-142古交市140181151220.51390302004-3-737-146○郊縣統計/549377.5069/5-14-2377-593備註:本表列出的帶有「※」標志的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均不屬於行政區劃,其面積已經分別匯入其所在市轄區面積中;六普人口為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統計截止到2013年底
參考資料:行政區劃代碼、面積、郵政編碼等信息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 六普人口來源於太原市人民政府網站; 下設各級行政區劃數量來源於太原市民政信息網 工業、農業是太原市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1949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格,下同)為10718萬元。1950年~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工農業總產值快速增長。1952年,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上升到24362萬元,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均超過了解放前太原市歷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工農業總產值逐年快速增長,195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63497萬元。
1958年~1960年,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太原市工農業總產值急速增長,1958年達到110544萬元,1959年上升為146127萬元,1960年達到203304萬元。但是,由於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導致了太原市國民經濟比例的嚴重失調,財政開支過大,糧食及其他農副產品匱乏,加之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撕毀合同,造成1961年~1962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大滑坡。1961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降至102532萬元,1962年降至94534萬元。之後經過三年調整,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發展,到1965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升至181359萬元。1966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17436萬元。
1966年,太原市經濟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開展形勢惡化。1967年、1968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分別下降為174096萬元、86679萬元。1969年~1970年,政治局勢相對好轉,工農業生產總值開始回升,1969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125653萬元,1970年上升為239658萬元,1973年達到305894萬元。1974年,「四人幫」掀起的「批林批孔」運動使太原市的經濟再次遭到破壞,當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降至236286萬元。1975年,貫徹中共中央整頓精神,全市工農業總產值又回升至275357萬元。然而1976年初掀起的「反擊右傾翻案風」使全市的工農業總產值又降至216067萬元。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太原經濟迅速恢復。1977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為287351萬元,1978年達到363650萬元。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體制的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太原市的工農業總產值開始突飛猛進地增長。1980年,全市工農業總產值達到406384萬元,1985年達到663713萬元,1990年達到1036956萬元。
2014年,太原市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31.09億元,比2013年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93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012.31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1479.85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6.94億元,增長1.1%;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增加值441.30億元,增長3.4%;金融業增加值307.05億元,增長4.9%;房地產業增加值139.91億元,增長6.8%;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62.26億元,增長11.0%;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00.80億元,增長3.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9023元,比2013年增長2.8%,按2014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9606美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5%、40.0%、58.5%,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06、0.47和2.77個百分點。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持平,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7個百分點。 太原是中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20世紀末以來,在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的重任。以不銹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製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製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葯、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
2014年,太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47.24億元,比2013年增長0.4%。其中:中央企業增加值72.53億元,下降8.2%;省屬企業增加值259.65億元,下降4.8%;市屬及以下企業增加值315.06億元,增長7.4%。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5.3%的十大行業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的有5個。新興接替產業增加值387.28億元,增長9.3%,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9.8%。其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268.96億元,增長15.1%,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1.6%。煤炭、鋼鐵、煉焦、電力等傳統行業增加值259.96億元,下降10.1%,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0.2%。其中:佔比18.9%的鋼鐵行業增加值下降10.0%,佔比14.9%的煤炭行業增加值下降7.4%,佔比2.7%的電力行業增加值下降18.9%,佔比2.1%的煉焦行業增加值下降9.8%。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3279.40億元,下降0.5%。利稅總額108.30億元,增長3.0%。利潤總額19.66億元,增長151.1%。虧損企業虧損額49.82億元,增長1.2%。 郵電和旅遊
2014年太原全年郵電業務總量90.58億元,比2013年增長13.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5.64億元,增長8.3%;電信業務總量84.94億元,增長14.2%。年末市話到達116.37萬戶。農話到達4.6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742.66萬戶,其中3G、4G行動電話用戶分別為229.19萬戶和43.08萬戶。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863.69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201部,其中: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28部/百人和173部/百人。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50.79萬戶,凈增加7.31萬戶,其中:寬頻網用戶144.45萬戶,增加11.33萬戶。
2014年,太原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4196.51萬人次,比2013年增長14.5%。其中:國內遊客4176.44萬人次,增長14.6%;海外遊客20.07萬人次,增長5.0%。海外遊客中:外國人14.14萬人次,香港同胞3.32萬人次,澳門同胞0.39萬人次,台灣同胞2.22萬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500.01億元,增長16.0%。其中:國內旅遊收入495.33億元,增長16.8%;旅遊外匯收入0.77億美元,增長4.5%。
金融保險
2014年,太原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0144.00億元,比年初增長2.0%;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054.64億元,增長10.8%。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0011.26億元,增長2.0%,其中:個人儲蓄存款余額3325.78億元,增長0.5%。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945.33億元,增長11.0%。人民幣貸款中,中長期貸款余額4906.03億元,增長11.0%;短期貸款余額2475.19億元,增長1.4%。
2014年太原市原保險保費收入113.96億元,增長16.8%。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62.89億元,增長18.9%;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7.55億元,增長25.6%;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2.76億元,增長17.8%;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40.76億元,增長12.4%。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1.17億元,增長16.7%。其中:壽險業務給付17.23億元,增長23.2%;健康險業務賠款及給付2.33億元,增長4.2%;意外傷害險業務賠款0.92億元,增長61.9%;財產險業務賠款20.69億元,增長11.9%。
國內貿易
2014年,太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1.13億元,比2013年增長10.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382.58億元,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8.55億元,增長14.7%。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840.26億元,比上年增長0.5%,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9.5%。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5.26億元,增長2.1倍。
對外貿易
2014年,太原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06.71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16.5%。其中:出口額65.70億美元,增長24.1%;進口額41.01億美元,增長6.0%。出口商品中,煤炭、焦炭、金屬鎂分別為0.52億美元、1.28億美元、1.13億美元,占出口額的4.5%。不銹鋼材、機電產品分別為14.49億美元、41.14億美元,占出口額的84.7%。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151個。年進出口額在千萬美元以上的國家和地區54個,比上年增加2個。全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0家。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0.77億美元,增長14.0%。
6. 想知道: 太原市 山西太原城區內范圍 怎麼劃分的
現轄六區(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兩個省級開發區(太原工業園區、太原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
7. 太鋼不銹鋼鋼管公司地址 在哪裡詳細郵編
太鋼
不銹鋼無縫鋼管
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山西太鋼不銹鋼鋼管有限公司"
經營場所
為太原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尖草坪區)
郵
編:
030008
8. 太原大還是山西大 什麼省,什麼市什麼區什麼村
山西省 太原市 (迎澤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尖草坪區、晉源區、小店區六個區,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三個縣,古交市一個縣級市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太原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省級開發區(太原民營經濟園區、太原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計22鎮61鄉和50個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駐新建路
9. 山西太原晉西春雷銅業有限公司的不銹鋼工業園在哪,有沒有更詳細的地址
太原市尖草坪區大同路652號
10. 太原市有幾個開發區
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民營經濟區不銹鋼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