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太空探索,「超重-星艦」火星殖民有戲嗎
2020 年,美國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在不斷加快「超重-星艦」運載器的研製迭代和試驗步伐,成功利用代號為SN5 和SN6 的兩台「星艦」全尺寸樣機進行了兩次150 米低空起降飛行試驗,還正式啟動了「超重」的研製工作。這意味著曾經看似「瘋狂且不切實際」的「超重-星艦」已不再是馬斯克PPT里的展示品,也不是2019 年露天製造的外表坑窪的鐵皮罐頭,入軌試驗已不再遙遙無期,載人探火甚至殖民火星的目標也又更近了一步。
新商業航天時代來臨
進入21 世紀以來,美國在航天預算相對緊縮的形勢下,為減少政府開支、提高技術發展效益,大力推動商業航天發展,2010 年《國家航天政策》提出利用商業航天產品和服務滿足政府需求,促進政府采購商業服務;2013 年《國家航天運輸政策》倡導政府與商業企業合作,發展近地軌道商業航天運輸能力;通過出台《航天現代投資法》《商業航天法》《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為航天發射產業提供越來越完善的政策土壤。在此背景下,成立於2002 年的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得以通過美國宇航局「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獲得資金、技術及基礎設施等全方位支持,而快速發展壯大,成功研製並發射獵鷹9 運載火箭及貨運「龍」飛船,並以降低發射成本為目標攻關運載火箭重復使用技術。2016年,隨著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運載火箭重復使用技術逐漸取得突破,該公司提出低成本重型可重復使用運載器研製計劃以及火星殖民遠期願景。
很馬斯克的「超重-星艦」方案設想
「超重-星艦」為兩級構型運載器,火箭和飛船各佔一級,總高120 米,起飛質量5000 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0 噸,可從陸地發射場或海上發射平台發射,兩級均具備基於「獵鷹9」第一級發展而來的垂直起降重復使用能力。運載器的第一級命名為「超重」火箭,高70 米、直徑9 米,安裝31 台「猛禽」液氧/甲烷發動機,起飛總推力達62000 千牛;箭體結構全部採用高強度輕質不銹鋼材料,上部外側裝有4 個菱形柵格舵,發射時處於收攏狀態,回收時展開用於控制箭體姿態,下部外側裝有六個翼型支腳,用於回收時進行氣動控制及著陸時支撐箭體。
運載器的第二級命名為「星艦」飛船,融合了火箭上面級與飛船功能,包括載人型和載貨型兩種,高50 米、直徑9 米,安裝6 台「猛禽」液氧/甲烷發動機,總推力12000 千牛。載人型最多可乘坐100 人;載貨型的載荷艙容積1100 立方米,可發射最大載荷質量100 噸,可裝載各類衛星、大型空間設施及空間站貨物。「星艦」結構也採用不銹鋼材料,上部外側裝有兩個鴨翼,下部外側裝有兩個尾翼、內側裝有6 個可展開支腳,上下氣動翼用於在大氣飛行中進行箭體氣動控制和姿態調節,可展開支腳用於著陸時支撐箭體。
所有設計都是為了低成本、可復用
「猛禽」發動機。「超重-星艦」的「猛禽」發動機採用液氧/甲烷推進劑,此類推進劑具備無毒無污染、成本低廉的特點,發動機用後維護方便、便於多次重復使用,且火星上存在大量二氧化碳資源、便於原位開採制備甲烷;採用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擁有雙泵和雙預燃室,燃燒室壓強高達30 兆帕,發動機推力達到2000 千牛,真空和海平面比沖分別達到380 秒和330 秒;具備一定節流能力,可在火箭發射中調整推力降低氣動載荷,並滿足火箭回收降落的減速需求。
304 不銹鋼箭體。「超重-星艦」的貯箱和箭體結構均採用304L 不銹鋼材料,其成本低廉,每千克價格僅3美元,遠低於每千克200 美元的碳纖維材料。不銹鋼在低溫時強度高,比強度可達到甚至高於鋁鋰合金,且熔點高達1480 攝氏度,是鋁鋰合金熔點的兩倍以上,從而保證箭體結構強度並使箭體具備良好的熱防護能力。基於不銹鋼材料特性研製的特殊發汗冷卻熱防護系統,可使箭體無需大面積粘貼額外的熱防護材料,降低運載器乾重的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復用便捷度。
與「獵鷹9」一脈相承的研製理念
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於2016 年首次提出「星際運輸系統」設計方案,研發預算超過100 億美元;2017 年,因「星際運輸系統」方案過於超前、研製難度過大,提出了「超重獵鷹火箭-超重獵鷹飛船」,將運載器尺寸縮小,發動機數量和運載能力也隨之減少;2018年,提出「超重-星艦」,對運載器設計方案進一步優化,箭體長度加長,箭體材料由碳纖維復合材料改為不銹鋼,研發預算也降至20 億 30 億美元,此後正式進入研製階段。
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採取類似「獵鷹9」一子級重復使用技術攻關途徑,先研製演示驗證機再轉入樣機研製。2018 年9 月開始研製直徑9 米、高39米、裝有1 台「猛禽」發動機的「星蟲」演示驗證機,並在2019 年4 月 8 月進行了3 次點火飛行試驗,最大起飛高度達到150 米,驗證了「星蟲」的懸停性能、「猛禽」發動機的推力矢量控制和姿態噴管控制能力以及其他子系統性能。2019 年11 月開始對裝有1台「猛禽」發動機的「星艦」全尺寸樣機進行試驗,通過在得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兩個生產基地並行製造的方式提高研製和試驗效率,並進行設計迭代;製造了不同功能的樣機,分別開展了貯箱加壓、低溫推進劑加註和發動機靜態點火試驗,部分試驗為極限破壞性試驗。
2020 年8 月和9 月,第5 台和第6 台編號分別為SN5、SN6 的樣機成功實現低空起降飛行試驗,最大飛行高度均達150 米,進行了空中懸停、推力矢量控制、反推軟著陸等主要操作,驗證了其結構、材料及「猛禽」發動機的性能水平。代號SN8 的「星艦」全尺寸樣機,安裝了3 台「猛禽」發動機,還會加裝氣動翼、鼻錐等組件,進行了12.5 千米的起降飛行試驗,後續還將會把高度提升至100千米的亞軌道,不斷迭代各分系統設計,進一步提升技術成熟度。
此外,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還在2020 年5 月獲得美國宇航局1.35 億美元的載人月球著陸器概念研究和初始研發合同,研發專用於登月的「超重-星艦載人著陸系統」。該系統與普通「超重-星艦」的差異在於其「星艦」取消了鴨翼、尾翼和熱防護層。公司將於2021 年2 月提交詳細設計方案參加下一輪競標,有望為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提供支撐。
「超重-星艦」任重而道遠
或將成為航天運載器發展的風向標
「超重-星艦」運載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類殖民火星,其設計思路以滿足大批量載人、大容量載貨、低成本多次地火往返飛行的需求為目標,在深空載人 探索 運載器領域作出了大膽 探索 ,一旦實現,將對航天運載技術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在運載器總體設計方面,打破火箭和飛船的系統壁壘及火箭+飛船的設計模式,發展箭船融合且多功能的「星艦」,大幅提升載人、載貨容量。
在動力系統方面,區別於以美國宇航局「航天運輸系統」為代表的重型火箭採用少量大推力發動機及固體助推器的傳統構型,「超重」採用多達30餘台發動機並聯設計,形成超大推力和高冗餘特性,且可批量化製造發動機和重復使用來降低成本。
在重復使用能力方面,「超重-星艦」是完全重復使用系統,採用的甲烷推進劑可通過火星原位資源制備實現無限使用,解決了星際往返推進劑補給問題,並有望將發射成本降至200萬美元,比當前發射價格低一個量級。
在發射/回收方式方面,通過研發海上發射/回收平台,提升運載器發射及回收的靈活性,擺脫傳統陸地發射場的地點、射向、安全性等限制,拓展其航天發射應用范圍,並可不斷驗證惡劣環境下的高精度、高可靠發射/回收技術,為在火星的惡劣環境中開展發射/回收奠定基礎。
「超重-星艦」運載器代表著一種全新的航天運載器設計理念,有望與升力體式兩級/單級入軌可重復使用運載器一起,引領可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發展方向,成為未來人類航天運載器的重要補充力量。
包攬從地球到深空的各種任務
基於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以往火箭和飛船的研製改進路線判斷,「超重-星艦」運載器不會一步到位實現載人探火,而是將通過地球軌道等發射任務不斷迭代改進自身設計,提升關鍵技術成熟度。因此,「超重-星艦」運載器在應用初期,有望以其百噸級運載能力、通用化設計構型、可重復使用特性,開展多樣化發射活動。
在地球點對點運輸方面,「超重-星艦」實現快速復用後,通過其海上發射/回收平台,可從世界各地靈活地起飛和著陸,發展為地球點對點載人交通運輸工具,在半小時內從美國直達全球任意地點。
在載荷發射任務方面,「超重-星艦」近地軌道和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00 噸和21 噸,載荷艙整流罩直徑達9 米,是人類有史以來研製的運載器中最大的載荷艙,可助力美國月球「門戶」大型空間設施建設,還可加速「星鏈」等衛星 星座 部署進程。
在月球 探索 方面,「超重-星艦」一次發射最遠可達到月球軌道,實現月球軌道站運輸補給,未來還將具備在軌加註能力,分別發射只攜帶推進劑的「星艦」和載人「星艦」,在近地軌道對接加註後,飛往月球以遠的深空。
技術跨度大也伴隨著潛在風險
「超重-星艦」與現役火箭相比性能先進,但技術跨度較大,存在潛在風險,仍需持續投入研製力量和資金攻關關鍵技術。
在重復使用技術方面,獵鷹9 火箭一子級復用技術較為成熟,為「超重」火箭復用技術研發降低了難度,但「星艦」需從軌道返回,再入速度更快,其姿態控制和熱防護系統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在系統安全性方面,箭船融合的「星艦」雖然具備更強的運輸能力,但乘員艙緊鄰火箭推進劑貯箱,沒有獨立的逃逸系統,且回收時沒有備份降落傘,一旦發生突發情況難以保障乘員安全。
在「超重-星艦」結構材料方面,雖然採用不銹鋼具備諸多優點,但使用不銹鋼建造大直徑貯箱及箭體結構對工藝要求較高,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在不銹鋼貯箱加壓試驗中多次失敗,技術尚未成熟。
總之,「超重-星艦」作為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的下一代航天運輸系統,可進一步擴充其運載器型譜,提升其航天運輸能力,形成從近地到深空,從衛星發射到載人航天全覆蓋的發射能力;還可以低成本、大運力優勢,在美國重返月球等深空 探索 項目中充當政府「航天發射系統」重型火箭的補充力量,提供備份發射選擇,及貨運、載人等發射服務,加速美國對地外星體資源的搶占和控制;此外,「超重-星艦」將使美國的近地軌道商業化服務向地球軌道以遠延伸,有望為他國科學機構和個人提供深空技術驗證、深空旅行、深空旅居等機會,加速美國及其盟國航天技術水平發展進程。
同時也應看到該運載器的研製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不斷進行技術驗證,只有利用該運載器的多任務適應性吸引到地球點對點商業運輸、地球軌道商業發射或載人登月等任務合同資金,並成功開展發射活動,形成技術研發與商業運營的良性閉環,才有望逐步提升「超重-星艦」的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降低載人航天及深空 探索 門檻,最終實現殖民火星的目標。
B. 銀河級星艦的歷史沿革
第一艘捲入自治同盟戰爭漩渦中的聯邦星艦是銀河級的奧德賽號(U.S.S.Odyssey NCC-71832),當時為解救被自治同盟的詹哈達綁架的人質,奧德賽號在艦長基爾上校的指揮下同深空九號指揮官本傑明·西斯科指揮的兩艘多瑙河級飛艇穿過貝久蟲洞,進入伽馬象限,但是在撤退的過程中,一艘詹哈達攻擊艦採取神風戰術,撞破了奧德賽號的曲速核心,並引發連鎖爆炸摧毀了奧德賽號。此一行為為三年後自治同盟戰爭的爆發的序曲。
戰爭爆發後,星際聯邦的戰爭時期銀河級星艦犧牲探索用銀河級的眾多科研設備來換的更多戰斗能力與防禦能力,提高了銀河級的生存能力,《星際迷航:深空九號》後三季的自治同盟戰爭中曾經有一艘銀河級星艦在戰斗中輪機部被擊中以及嚴重損壞,但仍舊能夠戰斗。
作為星際聯邦的主力艦,銀河級在自治同盟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重返深空九號」行動、Chin'toka之戰、卡達西亞之戰中,銀河級更是身先士卒,組成了「銀河之翼」同自治同盟對抗。 銀河級全長642.5米,寬473米,高190米,重量為500萬噸,其主體結構採用了「碟筷式」設計,並在船身外殼中融入大量曲線漸變,因此較過去的星際艦隊飛船而言,它的外觀線條十分流暢明朗。銀河級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圓形的一級艦體(碟部)和裝有曲速引擎的二級艦體(工程部,亦稱推進部或戰斗部),兩個部分可以相互分離,獨立運作,但由於曲速引擎位於工程部,因此分離後碟部只能以脈沖速度推進。
和其他星際艦隊的星艦一樣,無畏級的船身是也是由堅硬的三鈦合金,D-鈾合金,不同的復合材料和其他用途的各種材料製成。橢圓的外殼設計保持了星際艦隊的圓滑傳統設計,橢圓型的傾斜碟部配合相位炮陣列和額外的單獨相位炮能夠達到幾乎全方位的火力覆蓋能力和火力集中能力。
龐大的船體設計也使銀河級擁有超強的運輸能力,全船共分為42層甲板,需要時可容納大約4,000名乘客。
此外,作為銀河級的支援船,星雲級星艦與銀河級分享了大量設計,二者之間的許多零件可以進行互換。 超光速推進器銀河級裝有兩座曲速艙,從亞光速進入曲速9級僅需0.3毫秒。飛船的最大速度可達曲速9.6級,可維持12小時,企業號曾將速度提升至曲速9.9級,但維持10分鍾後引擎便自動關閉。
亞光速引擎
為了獲得足夠的推力來保證亞光速飛行,銀河級安裝了3台以等離子廢氣作為推進劑的脈沖引擎,其中2台位於碟部兩側,一台位於推進部主龍骨的後方。銀河級還另外安裝了反應控制推進系統(RCS,Reaction Control System),當遇到一些特殊空域,調整船體姿態或情況不允許使用脈沖推進器時它們就可以發揮作用。
動力裝置
銀河級上的主動力裝置——曲速核是2350-2360年代星際艦隊中功率最強大一款,由Seran-T-1研究所開發。此曲速核心的輸出量至少為1.275x1019瓦特,其反物質轉化效率可以與無畏級上安裝的9型曲速核相媲美。
科研平台
銀河級最初的重要設計目的之一是作為大型遠程移動式科研平台,因此這一級星艦上可搭載大量科研設備,開展范圍廣泛的研究,而其中大部分工作都可以由操作官/執行官在艦橋上的科研站完成,如果有需要的話,銀河級還可以提供各類實驗室。除了最先進的艦載感測器外,銀河級還預先配備了各種可以裝進光子魚雷魚雷整流罩里的微型探測器、浮標,以備不時之需,包括: 常規型遙感探測器 偵查探測器 A型探測器 1型-5型探測器 固定浮標 警示浮標 緊急浮標 戰術系統
銀河級的船體四周安裝有十個相位陣列,配合圓形的艦身可以對准來自任意方向的敵人。其中的一個陣列位於戰斗艦橋旁,只能在碟艦分離後啟用。部分銀河級星艦,如冒險號(U.S.S. Venture NCC-71854)還在工程部兩側的曲速線圈上額外安裝了一對相位陣列。
銀河級艦首艦尾各安裝了一台五連發式光子魚雷發射器,備彈250發,可同時瞄準不同目標,魚雷發射系統亦可發射微型探測器和浮標。
此外,銀河級還列裝了反物質機雷和用於自身防衛的高容量偏導能量護盾。
C. 企業號星艦的各種型號
注冊:星艦企業號 (XCV 330)(USSEnterprise(XCV 330))
艦級:宣示級(Declaration,可能為杜撰)
服役:約2130年-2150年
艦長:未知
該船的圖畫可以在《星際旅行》和《星際迷航:進取號(星艦前傳)》的場景背景中看到。 名稱 地球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Enterprise 舷號 NX-01 型號 NX 級(企業級) 類型 探索船 服役時間 2151年-2161年 建造地點 地球軌道船塢 長度 225米 寬度 135.8米 高度 33.3米 質量 80,000公噸 載員 83人 巡航速度 曲速4.5級 最高速度 曲速5.2級 武器 12門固定基相位炮(原設計3門) 3管氘核空間魚雷/光子魚雷發射器 等離子炮 脈沖相位炮 防禦 艦體極化 艦長 喬納森·亞契上校(Cpt.Jonathan Archer)
地球聯邦星際艦隊的企業號,是《星際迷航:企業號》的主要設定。 在原初《星際旅行》影集第一到第六部電影中,出現了兩艘以「聯邦星艦企業號」(USSEnterprise)命名的星艦。
NCC-1701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 型號 憲法級(Constitution class) 類型 重型巡洋艦 服役時間 2245年-2270年 建造地點 舊金山軌道船塢 長度 288.6米 寬度 127.1米 高度 72.6米 質量 190,000公噸 載員 203人 巡航速度 曲速6級 最高速度 曲速8級 武器 6座12門固定基相位炮 2管光子魚雷發射器 防禦 偏導能量護盾 艦長 羅伯特·阿普里爾上校(Cpt. Robert April) 克里斯多夫·派克上校(Cpt. Christopher Pike) 詹姆士·T·寇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 NCC-1701(改建後)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 類型 重型巡洋艦 服役時間 2271年-2285年 建造地點 舊金山軌道船塢 長度 304.8米 寬度 141.7米 高度 71.3米 質量 210,000公噸 載員 450人 巡航速度 曲速8級 最高速度 曲速9級 武器 6座12門7型固定基相位炮 2管光子魚雷發射器 防禦 偏導能量護盾 艦長 威拉德·德克爾上校 (Cpt.Willard Decker) 詹姆斯·T·寇克少將(R. admiral James Tiberius Kirk) 斯波克上校(Cpt. Spock) 詹姆斯·T·寇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 聯邦星際艦隊的第一艘企業號是原初《星際旅行》里寇克歷史性五年任務(2265年-2270年)中的主要設定。在兩年半後,重新改裝過的企業號出現在《星際旅行:無限太空》以及《可汗怒吼》中,並在第三部《石破天驚》里自毀。
NCC-1701-A(原聯邦星艦約克城號NCC-1717)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A 型號 憲法級改(Constitution class Refit) 類型 重型巡洋艦 服役時間 2286年-2293年 建造地點 舊金山軌道船塢 長度 304.8米 寬度 141.7米 高度 71.3米 質量 210,000公噸 載員 450人 巡航速度 曲速8級 最高速度 曲速9級 武器 6座12門7型固定基相位炮 2管型光子魚雷發射器 防禦 偏導能量護盾 艦長 詹姆斯·T·科克上校(Cpt. James Tiberius Kirk) 這艘船首次出現在第四部電影《搶救未來》的末尾,並是《終極先鋒》和《邁入未來》的主要設定。該船在《邁入未來》結束時宣布退役。此後不再有正史給出更多的細節,盡管從模型包的文字上可以看到該船被封存在了Memory Alpha小行星的星艦博物館中。在科克艦長的扮演者威廉·薛特納所著小說《伊甸遺跡》(The Ashes of Eden)中,企業號-A後來被解除封存,並在防衛Chal星的戰役中被摧毀。 NCC-1701-B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B 型號 精進級改(Excelsior class Refit) 類型 重型探測巡洋艦 服役時間 2293年-2329年 建造地點 舊金山軌道船塢 長度 467米 寬度 186米 高度 78米 質量 2,350,000公噸 載員 502人 巡航速度 曲速8級 最高速度 曲速9.5級 武器 8座16門8型固定基相位炮 4管光子魚雷發射器 防禦 偏導能量護盾 艦長 約翰·哈里曼(Cpt.John Harriman)
該船啟航於《日換星移》之初,詹姆士·科克艦長在它的處女航中失蹤。據一些《星際迷航》小說中所寫,德莫拉·蘇魯繼哈利曼之後成為該艦的艦長。企業號-B(NCC-1701-B)與企業號-C(NCC-1701-C)以及它們的船員曾短暫地在螢幕上出現過,而且也是口袋書店(Pocket Books)出版的一些受官方許可的非正史小說的主題。
NCC-1701-C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C 型號 大使級(Ambassador Class) 類型 重型巡洋艦 服役時間 2332年-2344年 長度 526米 寬度 325米 高度 124米 質量 3,710,000公噸 載員 530人 巡航速度 曲速6級 最高速度 曲速9級 武裝 10個9型相位陣列炮 2管光子魚雷發射器 防禦 偏導能量護盾 艦長 瑞秋·格雷特上校(Cpt. Rachel Garrett) 理查德·卡斯特羅中尉(Lt . junior Richard Castillo) 該艦是《下一代》一集《昨日的企業號》(Yesterday Enterprise)的主角星艦。根據另一集《贖還,下》中的對話可知,該船在從羅慕倫手中保衛納倫德拉III星克林貢前哨站的戰斗中被摧毀。倖存者中包括了塔莎·葉,平行時間線的她從《昨日的企業號》中來到了納倫德拉III星那場戰斗的時間里。 NCC-1701-D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D 型號 銀河級(Galaxy class) 類型 探索型戰列艦 服役時間 2363年-2371年 建造地點 火星烏托邦軌道站地面船塢 長度 641米 寬度 457.1米 高度 137.5米 質量 4,500,000公噸 載員 1014人 巡航速度 曲速6級 最高巡航速度 曲速9.2級 最高速度 曲速9.6級,續航12小時 理論最高速度 曲速9.8級,風險極大 武器 12條10型相位陣列炮,總輸出量為5萬兆瓦 3管連發式光雷器,備彈275發 反物質光雷 防禦 偏導能量護盾,總容量270萬兆焦 標准25mm硬鈾鈦合金雙層外殼 次級鈦鈾艦殼 標准結構維持力場 最大輸出功率 127,500,000,000萬千瓦 艦長威廉·瑞克中校(Cmd. Willian Riker) 愛德華·傑利科上校(Cpt. Edward Jellico) 讓-盧克·皮卡德上校(Cpt. Jean-Luc Picard)
企業號-D是企業家族中的第五艘,在24世紀中葉服役,由德高望重的讓-盧克·皮卡德艦長指揮,在她短暫的八年航行生涯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記錄,從部分方面來講,她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寇克艦長指揮第一艘企業號進行的五年任務,其中包括:與神秘的Q接觸、第一次穿越銀河系抵達宇宙的盡頭——和思維世界交匯的地方、與博格人第一次接觸、阻止克林貢內戰的爆發、揭示聯邦星艦天馬號上的秘密、阻止一次將會摧毀宇宙的反時間異象……
2371年,由於受到克林貢內戰遺存的叛亂者——杜拉斯姐妹偷襲,企業號-D墜毀在Veridian III星上。
NCC-1701-E
名稱 聯邦星艦企業號 英文名 United Space Ship Enterprise 舷號 NCC-1701-E 型號 元首級(Sovereign class) 類型 戰列艦 服役時間 2372年-? 建造地點 舊金山軌道船塢 長度 685.2米 寬度 250.6米 高度 88.2米 甲板 24層 質量 3,205,000公噸 載員 1500人 巡航速度 曲速8級 最高巡航速度 曲速9.9級 最高速度 曲速9.99級,續航24小時 武裝 12條相位陣列跑(改裝前) 16條相位陣列跑(改裝後) 1管高速量子魚雷發射器,備彈50發 3管前置、6管後置光子魚雷發射器,備彈300發 防禦 自動變頻偏導護盾系統,總容量5,377,500兆焦 艦長 讓-盧克·皮卡德上校(Cpt. Jean-Luc Picard) 數據上校(Cpt.Data)【B-4喚醒記憶後】 編劇羅納德·穆爾認為企業號-E的建造始於《星際迷航:下一代》的最後一季(2370年),並在進取號-D毀壞後被重新命名為「企業號」。非正史小說《Ship of the Line》則認為最初為此艦准備的名字是「奧諾利耳斯」(Honorius),而且初代企業號的輪機長蒙哥馬利·斯科特也參與了進取號-E引擎的設計。
背景:《星際迷航VII:日換星移》與《星際迷航VIII:第一類接觸》的共同編劇羅納德·穆爾認為企業號-E的建造始於《星際迷航:下一代》的最後一季(2370年),並在企業號-D毀壞後被重新命名為「企業號」。非正史小說《Ship of the Line》則認為最初為此艦准備的名字是「奧諾盧斯」(Honorius),而且一代企業號的輪機長蒙哥馬利·斯科特也參與了設計。
能力:一份設計者藍圖顯示企業號在《星際迷航X:復仇女神》中換上了《星際迷航IX:起義》里沒有的新式相位炮能源庫與魚雷發射器。在該圖還可以看到艦體的曲速引擎艙被輕微地向前移動了一點。由《星際迷航》的技術顧問邁克爾·奧田撰寫的《星際迷航:星艦圖集》(Star Trek: Ships of the Line)中寫道,進取號-E的最大速度是曲速9.985級。不過,這個能力還沒有在2011年的官方電影中出現。在電影中出現的最快速度是《星際迷航X:復仇女神》裡面的曲速8級。企業號-E還可以用艦橋上的「手搖駕駛桿」控制。它出現在《星際迷航IX:起義》里,由威廉·瑞克中校操作。 NCC-1701-F
注冊:聯邦星艦企業號(NCC-1701-F)
艦級:奧德賽級
服役:2409-?
艦長:未知(某安多利亞人)
企業號-F首次出現在《星際迷航》的配套大型網路游戲《星際迷航Online》中,並取代企業號-E成為25世紀星聯的旗艦,右圖中展示的是《星際迷航Online》中放出的概念圖。
NCC-1701-J
注冊: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J)
艦級:天體級
服役:26世紀年間
艦長:未知
在《星艦前傳》的一集「Azati主星」中,在時間旅行及一處場景中短暫出現。
企業號-J存在於一個可能版本的26世紀中,它的船員中包括了新地一族的成員。該船與其他聯邦星艦組成了一個艦隊,在Procyon Five的戰斗中抵抗球體建造者。船員丹尼爾將強納森·亞契從22世紀帶到26世紀,因此亞契目擊了這場戰斗。亞契在回到22世紀後便尋求與新地人攜手對抗早期的球體建造者。
企業號-J還出現在2005年的《星艦圖集》(Ships of the Line)日歷上,該日歷列出了《星際迷航》系列這些年來各種星艦的圖片,而在2006年出版的《星艦圖集》(Ships of the Line)一書中也是這樣。企業號-J還出現在《星際迷航雜志》(Star Trek Magazine)第一刊的《星艦圖集》(Ships of the Line)海報上。 NCC-1701-D(改建後)
注冊: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D)
艦級:銀河無畏級(Galaxy Dreadnought)
服役:2395年-?
艦長:威廉·瑞克
在《下一代》最終集「曲終人散」中的平行世界,企業號-D是完整無損的,並在2395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裝。
銀河級無畏艦是從銀河級的基礎上改進的強力戰艦,除了額外的一個曲速引擎,她還在脊背上裝備了兩門巨型相位炮發射器和隱形裝置。它也是唯一一艘裝備決斗型主炮的聯邦巡洋艦。
NCC-1701 (平行宇宙)
注冊:聯邦星艦企業號 (NCC-1701)
艦級:憲法級
服役:2245年-?
艦長:克里斯多夫·派克(Christopher Pike)、詹姆士·T·科克(James Tiberius Kirk)、斯波克(Spock)
在2009年 由J.J. Abrams執導/製作 的電影星際迷航(STAR TREK) 中,出現了另一艘編號為 NCC-1701 的星艦企業號,其外觀與之前影集及電影中出現的 NCC-1701 不同,艦橋內的陳設也先進許多,邏輯上的推測為同一部電影中羅慕倫人(Romulan)尼羅(Nero)領導來自未來的巨大船艦攻擊星艦開爾文號(U.S.S. KELVIN NCC-0514)的事件發生後,歷史被改變,或許也迫使星際聯邦為了因應將來可能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在星艦的設計上必須變得更為先進,才出現另一個版本的 NCC-1701 企業號。在這部電影中 NCC-1701 首航即被派往瓦肯星執行救援任務,首位艦長為 克里斯多夫·派克,在遭遇尼羅後派克艦長被迫前往敵艦前,將艦長職位交給年輕的斯波克,並且指定年輕的科克為副艦長(First Officer),而科克則在來自未來的老年斯波克的建議下,故意引發年輕斯波克激烈的情緒反應,取代成為代理艦長,並且帶領企業號的組員擊退尼羅拯救地球。
D. 和平精英足球車是什麼模式
一、和平精英賽車模式是什麼:
賽車模式就是玩家們在游戲裡面通過駕駛載具在特訓島裡面的賽道上面進行比賽。並且在這個模式裡面,玩家們的載具並不是固定的,小夥伴們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各種各樣的載具進行比賽。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在競速模式裡面也會有空投哦,不過空投裡面並不是武器或者是防具,而是具有特色的空投載具,這些載具也是可以駕駛的哦。
二、和平精英賽車模式在哪:
1、近日,國民戰術競技手游《和平精英》攜手《跑跑卡丁車官方競速版》展開聯動合作。經典角色「皮蛋」駕駛心愛的賽車邀請特種兵一起疾馳在海島地圖的公路上,體驗全球競技玩家冒險世界中的「速度與激情」!特種兵完成海島競速活動即可獲得「寶寶搖頭」專屬動作。
2、同時,《跑跑卡丁車官方競速版》也在游戲內推出聯動賽車「合金星艦」,將競技世界中熱血與冒險帶入「跑跑」的速度殿堂!
76bb
3、在12月24日16點至1月7日,特種兵可以登錄《和平精英》游戲,參與海島競速活動。
4、特種兵完成活動任務即可以獲得「普通加速」或「氮氣加速」兩種道具。使用這兩種加速道具,特種兵就可以在活動專題頁面「駕駛」自己的賽車開始「環島」競速之旅。
特種兵每完成特定的環島圈數就可以獲得豐厚的福利,當特種兵完成五圈的環島圈數,就可以獲得「寶寶搖頭」專屬動作。
E. 為什麼spacex的星艦要用不銹鋼
spacex的星艦採用不銹鋼外型材質設計的原因,這個最主要的還是需要考慮耐高溫,畢竟來說,在它發射的過程中,與大氣層摩擦會產生很高的溫度,只有不銹鋼能夠起到更好的耐高溫的效果,所以使用的是不銹鋼材質
F. 跑跑卡丁車中棉花糖X9真的很強嗎那車怎麼樣怎樣才能得到
是很強的。想要擁有這輛棉花糖家族的最新車輛,通過參與【遇見棉花糖】活動,消耗【神秘鑰匙】即有機會獲得。
作為一款新車,速度性能可能是大部分玩家比較關注的點。在這一點上棉花糖SuperX-9做到了王者水平,這款車與正統棉花糖系列的車一脈相承,擁有著棉花糖系列極致舒適的的操控手感和硬朗不懼對抗的身軀。
速度方面更是王者級別的實力,這款車的最高平跑速度可達197.6 km/h,單個氮氣最高速度可達273.8 km/h,搖頭加速達到223.7km/h。
棉花糖SuperX-9這款車因為它獨特的離子尾飾的設計,所以在後追的過程中成功觸發尾流的提速相較與其他車來說會多出0.5秒左右,這在比賽過程中是非常有利的。以及整個尾流判定區域相較於其他的車來說擴大了14%左右。
相較於合金星艦來說棉花糖SuperX-9的起漂手感更加的舒適,它漂移的感覺非常的綿軟,整體不會讓玩家有硬邦邦的感覺。在起漂,出彎和拖漂的過程中它給人的手感都十分的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