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合金是金屬嗎 金屬材料是什麼,和金屬有區別嗎赤鐵礦算金屬材料嗎
合金是幾種金屬元素甚至非金屬元素,通過熔煉形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金屬材料是為了達到某一目的,而將金屬通過熔煉,熱處理等等手段生產加工出來的.和金屬有區別,金屬材料一定是金屬,金屬不一定是金屬材料,材料應該是具有一定功能的東西,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比如熱,電,光等方面),由此可知赤鐵礦不是金屬材料只是含有鐵元素較多的礦石.需要將鐵元素從中提煉出來,然後通過金屬材料加工的手段才能成為金屬材料。
㈡ 什麼是金屬什麼是合金其常見的晶體結構類型有幾種
常見金屬的晶格類型
金屬原子之間具有很強的結合力,所以金屬晶體中的原子都趨向於緊密排列。但不同的金屬具有不同的晶體結構,大多數金屬的晶體結構都比較簡單,其中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體心立方晶格(bcc)
體心立方晶格的晶胞是一個立方體,如圖2-2-4。其晶格常數:a=b=c,α=β=γ=90。在立方體的八個角上和立方體的中心各有一個原子。每個晶胞中實際含有的原子數為1+8×1/8=2個。每個原子的最近鄰原子數為8,所以其配位數為8。緻密度0.68。具有體心立方晶格的金屬有鉻(Cr)、鎢(w)、鉬(Mo)、釩(V)、α鐵(α—Fe)等。
(2)面心立方晶格(fcc)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胞也是一個立方體,金屬原子分布在立方晶胞的八個角上和六個面的中心,如圖2-2-5所示。其晶格常數:a=b=c,每個晶胞中實際含有的原子數為(1/8)× 8+6×(1/2)=4個。配位數為12;緻密度為0.74。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屬有鋁(Al)、銅(Cu)、鎳(Ni)、金(Au)、銀(Ag)、γ鐵(γ—Fe)等。
3)密排六方(hcp)
密排六方晶格的晶胞是個正六方柱體,它是由六個呈長方形的側面和兩個呈正六邊形的底面所組成如圖2-26所示。金屬原子分布在六方晶胞的十二個角上以及上下兩底面的中心和兩底面之間的三個均勻分布的間隙里。該晶胞要用兩個晶格常數表示,一個是六邊形的邊長a,另一個是柱體高度c。每個晶胞中實際含有的原子數為(1/6)× 12+2×(1/2)+3=6個。典型的密排六方晶格的晶格常數c和a之比約為1.633,配位數為12,緻密度為 0.74。具有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屬有:鎂(Mg)、鋅(Zn)、鎘(Cd)等。
差異:
以上這三種晶格的原子排列不同,因此它們的性能也不同。一般來講,體心立方結構的材料,其強度高而塑性相對低一些;面心立方結構的材料,其強度低而塑性好;密排六方結構的材料,其強度與塑性均低。
㈢ 什麼是叫合金
會褪色,不太容易褪色罷了。材質一般,就是新的時候比較好看
㈣ 什麼叫合金
合金:由一種金屬元素跟其他金屬或非金屬元素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合金的熔點比組成它的各金屬低,而硬度比組成它的各金屬高。
根據組成元素的數目不同,合金可分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常見的合金有:
1 鋁合金是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類有色金屬結構材料(有色金屬,狹義的有色金屬又稱非鐵金屬,是鐵、錳、鉻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統稱。廣義的有色金屬還包括有色合金。)。
在航空、航天、汽車、機械製造、船舶及化學工業中已大量應用。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鋁合金焊接結構件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鋁合金的焊接性研究也隨之深入。目前鋁合金是應用最多的合金。
鋁合金密度低,但強度比較高,接近或超過優質鋼,塑性好,可加工成各種型材,具有優良的導電性、導熱性和抗蝕性,工業上廣泛使用,使用量僅次於鋼。
2 鋼,是冶煉鐵中加入少量的碳所得到的產物、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11%之間的鐵碳合金的統稱。
鋼以其低廉的價格、可靠的性能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是建築業、製造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可以說鋼是現代社會的物質基礎。
3鈦是目前發展中重要的結構金屬,鈦合金強度高、耐蝕性好、耐熱性高。航空發動機用的就是高溫鈦合金和機體用的結構鈦合金。
(4)什麼是金屬以及合金的總稱擴展閱讀:
合金類型
(1)混合物合金(共熔混合物),當液態合金凝固時,構成合金的各組分分別結晶而成的合金,如焊錫、鉍鎘合金等;
(2)固熔體合金,當液態合金凝固時形成固溶體的合金,如金銀合金等;
(3)金屬互化物合金,各組分相互形成化合物的合金,如銅、鋅組成的黃銅(β-黃銅、γ-黃銅和ε-黃銅)等。
合金的許多性能優於純金屬,故在應用材料中大多使用合金(參看鐵合金、不銹鋼)。
合金的通性
各類型合金都有以下通性:
(1)多數合金熔點低於其組分中任一種組成金屬的熔點;
(2)硬度一般比其組分中任一金屬的硬度大;(特例:鈉鉀合金是液態的,用於原子反應堆里的導熱劑)
(3)合金的導電性和導熱性低於任一組分金屬。利用合金的這一特性,可以製造高電阻和高熱阻材料。還可製造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4)有的抗腐蝕能力強(如不銹鋼)如在鐵中摻入15%鉻和9%鎳得到一種耐腐蝕的不銹鋼,適用於化學工業
㈤ 合金與金屬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金屬分為純金屬和合金。
㈥ 「合金」的定義是什麼
合金,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至少有一組分為金屬)混合而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由各組分熔合成均勻的液體,再經冷凝而得。
合金至少是以下三種中的一種:元素形成的單一相固態溶液,許多金屬相形成的混合物,金屬形成的金屬互化物。固態溶液的合金其微結構有單一相,部分為溶液的合金則是有二相或二相以上,其分布可能是勻相,也可能不是勻相,依材料冷卻過程的溫度變化而定。金屬互化物一般會有一種合金或純金屬包在另一種純金屬內。
合金被廣泛應用。在某些情況下,金屬組合可以降低材料的總成本,同時保留重要的性能。在其他情況下,金屬的組合賦予組成金屬元素協同性能,例如耐腐蝕性或機械強度。合金的例子有鋼、焊料、黃銅、白鑞、硬鋁、青銅和汞合金。
在實際應用中,合金成分通常以質量百分比來衡量,在基礎科學研究中,通常以原子分數來衡量。根據形成合金的原子排列,合金通常分為替代合金或間隙合金。
成分
金屬+其他金屬或非金屬
優點
硬度大、耐熱性好、抗腐蝕
方法
熔煉、燒結等
介紹
液態青銅,在鑄造過程中被澆注到模具中。
一盞黃銅燈
合金是化學元素的混合物,它形成不純的物質(混合物),保留了金屬的特性。合金與不純金屬的區別在於,它含有合金、主要金屬或基底金屬,這種金屬的名稱也可以是合金的名稱。其他成分可以是金屬,也可以非金屬,但是當與熔融基底混合時,它們將是可溶的並會溶解在混合物中。合金的機械性能通常與其單一成分的機械性能有很大不同。通常非常軟(可延展)的金屬,如鋁,可以通過與另一種軟金屬如銅合金化來改變。雖然這兩種金屬都非常柔軟和有延展性,但最終的鋁合金將具有更大的強度。在鐵中加入少量非金屬碳,以其巨大的延展性換取一種叫做鋼的合金的更大強度。由於鋼的強度非常高,但仍具有相當大的韌性,並且能夠通過熱處理而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鋼是現代應用中最有用和最常見的合金之一。通過在鋼中添加
㈦ 合金的概念
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非金屬經過混合熔化、冷卻凝固後所合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常見的合金有鋁合金、鈦合金、鎂合金、銅合金等。 合金的物理性質可能與合金的組成元素有類似之處,但是合金的抗拉強度和抗剪強度卻通常與組成元素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合金,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與金屬或非金屬經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通過熔合成均勻液體和凝固而得。根據組成元素的數目,可分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
人類生產合金是從製作青銅器開始,世界上最早生產合金的是古巴比倫人,6000年前古巴比倫人已開始提煉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產合金的國家之一,在商朝(距今3000多年前)青銅(銅錫合金)工藝就已非常發達;公元前6世紀左右(春秋晚期)已鍛打(還進行過熱處理)出鋒利的劍。
合金是宏觀均勻,含有金屬元素的多元化學物質,一般具有金屬特性.任何元素均可採用作合金元素,但大量加入的仍是金屬.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獨立的物質稱組元,或簡稱為元.由兩個組元組成的合金稱為二元合金,由三個組元組成的合金稱為三元合金,由三個以上組元組成的合金稱為多元合金.固態下,合金可能呈單相亦可能呈復相的混合物;可能呈晶態、亦可能呈現准晶狀態或非晶狀態.晶態合金中依其組成元素的原子半徑、負電性以及電子濃度等等差異情況不同,可能出現的相有保持與基底純元素相同結構的固溶體(solid solution)以及不和任何組成元素結構相同的中間相(inter-mediate phases).中間相包括正常價化合物、電子化合物、laves相、σ相、間隙相和復雜結構的間隙式化合物等等.合金在平衡狀態下可能出現的相可以從相平衡圖得知.
合金中組成相的結構和性質對合金的性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合金組織的變化即合金中相的相對數量、各相的晶粒大小,形狀和分布的變化,對合金的性能也發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利用各種元素的結合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合金相,再經過合適的處理可能滿足各種不同的性能要求.
高分子化學中現也借用合金一詞,它指在 一定條件下把聚合物或共聚物與另一種聚合物或彈性物摻合而成的復合材料,如苯乙烯-丙稀腈共聚物樹脂與丁二烯-丙稀腈橡膠摻合.
製作合成
常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元素或以金屬為基添加其他非金屬元素通過合金化工藝(熔煉、機械合金化、燒結、氣相沉積等等)而形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金屬材料叫做合金。但合金可能只含有一種金屬元素,如鋼。(鋼,是對含碳量質量百分比介於0.02%至2.00%之間的鐵合金的統稱)
這里我們需要注意,合金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混合物,甚至可以是純凈物,如單一相的金屬互化物合金,所添加合金元素可以形成固溶體、化合物,並產生吸熱或放熱反應,從而改變金屬基體的性質。
合金的生成常會改善元素單質的性質,例如,鋼的強度大於其主要組成元素鐵。合金的物理性質,例如密度、反應性、楊氏模量、導電性和導熱性可能與合金的組成元素尚有類似之處,但是合金的抗拉強度和抗剪強度卻通常與組成元素的性質有很大不同。這是由於合金與單質中的原子排列有很大差異。
少量的某種元素可能會對合金的性質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鐵磁性合金中的雜質會使合金的性質發生變化。
不同於純凈金屬的是,多數合金沒有固定的熔點,溫度處在熔化溫度范圍間時,混合物為固液並存狀態。因此可以說,合金的熔點比組分金屬低。參見低共熔混合物。常見的合金中,黃銅是由銅和鋅的合金;青銅是錫和銅的合金,用於雕象、裝飾品和教堂鍾。一些國家的貨幣都會使用合金(如鎳合金)。
㈧ 合金和金屬有哪些區別
有色金屬non-ferrous
metal,狹義的有色金屬又稱非鐵金屬,是鐵、錳、鉻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統稱.廣義的有色金屬還包括有色合金.有色合金是以一種有色金屬為基體(通常大於50%),加入一種或幾種其他元素而構成的合金.有色金屬通常指除去鐵(有時也除去錳和鉻)和鐵基合金以外
的所有金屬.有色金屬可分為四類:1.重金屬:一般密度在4.5g/cm3以上,如銅、鉛、鋅等;
2.輕金屬:密度小(0.53~4.5g/cm3),化學性質活潑,如鋁、
鎂等.3.貴金屬:地殼中含量少,提取困難,價格較高,密度大,化學性質穩定,如金、銀、鉑等;
4.稀有金屬:如鎢、鉬、鍺、鋰、鑭、鈾等.
㈨ 什麼是金屬合金不銹鋼和鋼都是嗎
金屬是抄指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或者按照專業語言來說,金屬就是具有正的電阻溫度系數的物質。
所謂合金,是指金屬與其他元素(包括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結合,形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也就是說合金首先必須有一種是金屬元素,並且形成的必須有金屬特性。
物質結合無非是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全部是金屬,肯定是金屬了也是合金。如銅是金屬,鋅是金屬,銅與鋅結合,形成合金,就是銅合金,俗稱的黃銅也
第二種情況:有一種是金屬,其他的是非金屬,這種情況需要具體分析。如鐵是金屬,鐵與非金屬元素氧結合形成的就是非金屬物質,因為沒有金屬特性,而鐵與非金屬元素碳結合,形成鐵碳合金,就是合金,因為具有金屬特性,所以,不銹鋼和鋼都是合金。
第三種情況:全部是非金屬。這個既不是金屬,也不是合金,統統是非金屬。
㈩ 工業生產中將什麼和什麼統稱為金屬材料
金屬材料一般是指工業應用中的純金屬或合金。自然界中大約有70多種純金屬,其中常見的有鐵、銅、鋁、錫、鎳、金、銀、鉛、鋅等等。而合金常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結合而成,且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金屬材料是指金屬元素或以金屬元素為主構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材料的統稱。包括純金屬、合金、金屬材料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金屬材料等。(註: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鋁)不屬於金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