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製作刀具的淬火,退火,回火,是怎麼個過程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種基本工藝,稱為 「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1、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 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注: 淬火態工件不允許直接投入現場使用,通常在此之後必須實時進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調整其組織及應力等。)
2、回火: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3、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退火目的和作用:
(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
(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 鋼的性能或為以後的熱處理作準備;
(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4、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㈡ 鈦合金(TA、TC、TB)闡述熱處理工藝
鈦的熱處理方法
一.鈦的基本熱處理:
工業純鈦是單相α 型組織,雖然在890℃以上有α-β 的多型體轉變,但由於
相變特點決定了它的強化效應比較弱,所以不能用調質等熱處理提高工業純鈦的
機械強度。工業純鈦唯一的熱處理就是退火。它的主要退火方法有三種:1 再結
晶退火 2 消應力退火 3 真空退火。前兩種的目的都是消除應力和加工硬化效應,
以恢復塑性和成型能力。
工業純鈦在材料生產過程中加工硬度效應很大。圖2-26 所示為經不同冷加
工後,TA2 屈服強度的升高,因此在鈦材生產過程中,經冷、熱加工後,為了恢
復塑性,得到穩定的細晶粒組織和均勻的機械性能,應進行再結晶退火。工業純
鈦的再結晶溫度為550-650℃,因此再結晶退火溫度應高於再結晶溫度,但低於
α-β 相的轉變溫度。在650-700℃退火可獲得最高的綜合機械性能(因高於700℃
的退火將引起晶粒粗大,導致機械性能下降)。退火材料的冷加工硬化一般經
10-20 分鍾退火就能消除。這種熱處理一般在鈦材生產單位進行。為了減少高溫
熱處理的氣體污染並進一步脫除鈦材在熱加工過程中所吸收的氫氣,目前一般鈦
材生產廠家都要求真空氣氛下的退火處理。
為了消除鈦材在加工過程(如焊接、爆炸復合、製造過程中的輕度冷變形)
中的殘余應力,應進行消應力熱處理。
消應力退火一般不需要在真空或氬氣氣氛中進行,只要保持爐內氣氛為微氧
化性即可。
二.鈦及鈦合金的熱處理:
為了便於進行機械工業加並得到具有一定性能的鈦和鈦合金,以滿足各種
產品對材料性能的要求,需要對鈦及鈦合金進行熱處理。
1.工業純鈦(TA1、TA2、TA3)的熱處理
α-鈦合金從高溫冷卻到室溫時,金相組織幾乎全是α 相,不能起強化作用,
因此,目前對α-鈦只需要進行消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和真空退火處理。前
兩種是在微氧化爐中進行,而後者則應在真空爐中進行。
(一)消應力退火
為了消除鈦和鈦合金在熔鑄、冷加工、機械加工及焊接等工藝過程中所產生
的內應力,以便於以後加工,並避免在使用過程中由於內應力存在而引起開裂破
壞,對α-鈦應進行消除應力退火處理。消除應力退火溫度不能過高、過低,因為
過高引起晶粒粗化,產生不必要的相變而影響機械性能,過低又會使應力得不到
消除,所以,一般是選在再結晶溫度以下。對於工業純鈦來說,消除應力退火的
加熱溫度為500-600℃。加熱時間應根據工件的厚度及保溫時間來確定。為了提
高經濟效果並防止不必要的氧化,應選擇能消除大部分內應力的最短時間。工業
純鈦消除應力退火的保溫時間為15-60 分鍾,冷卻方式一般採用空冷。
(二)再結晶退火(完全退火)
α-鈦大部分在退火狀態下使用,退火可降低強度、提高塑性,得到較好的綜
合性能。為了盡可能減少在熱處理過程中氣體對鈦材表面污染,熱處理溫度盡可
能選得低些。工業純鈦的退火溫度高於再結晶溫度,但低於α 向β 相轉變的溫度
120-200℃,這時所得到的是細晶粒組織。加熱時間視工件厚度而定,冷卻方式
一般採用空冷。對於工業純鈦來說,再結晶退火的加熱溫度為680-700℃,保溫
時間為30-120 分鍾。規范的選取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通常加熱溫度高時,保
溫時間要短些。
需要指出的是,退火溫度高於700℃時,而且保溫時間長時,將引起晶粒粗
化,導致機械性能下降,同時,晶粒一旦粗化,用現有的任何熱處理方法都難以
使之細化。為了避免晶粒粗化,可採取下列兩種措施:
1)盡可能將退火溫度選在700℃以下。
2) 退火溫度如果在700℃以上時,保溫時間盡可能短些,但在一般情況下,
每mm 厚度不得少於3 分鍾,對於所有工件來講,不能小於15 分鍾。
(三)真空退火
鈦中的氫雖無強化作用,但危害性很大,能引起氫脆。氫在α-鈦中的溶解
度很小,主要呈TiH2 化合物狀態存在,而TiH2 只在300℃以下才穩定。如將α-
鈦在真空中進行加熱,就能將氫降低至0.1%以下。當鈦中含氫量過多時需要除
氫,為了除氫或防止氧化,必須進行真空退火。真空退火的加熱溫度與保溫時間,
與再結晶退火基本相同。冷卻方式為在爐中緩冷卻到適當的溫度,然後才能開爐,
真空度不能低於5×10-4mmHg。
二.TC4(Ti-6Al-4V)的熱處理
在鈦合金中,TC4 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鈦合金,通常它是在退火狀態下
使用。對TC4 可進行消除應力退火、再結晶退火和固溶時效處理,退火後的組織
是α 和β 兩相共存,但β 相含量較少,約佔有10%。TC4 再結晶溫度為750℃。
再結晶退火溫度一般選在再結晶溫度以上80~100℃(但在實際應用中,可視具
體情況而定,如表5-26),再結晶退火後TC4 的組織是等軸α 相+β 相,綜合性
能良好。但對TC4 的退火處理只是一種相穩定化處理,為了充分民掘其優良性
能的潛力,則應進行強化處理。TC4 合金的α+β/β 相轉變溫度為980~990℃,固
溶處理溫度一般選在α+β/β 轉變溫度以下40~100℃(視具體情況而定,如表5-26
所示),因為在β 相區固溶處理所得到的粗大魏氏體組織雖具有持久強度高和斷
裂韌性高的優點,但拉伸塑性和疲勞強度均很低,而在α+β 相區固溶處理則無此
缺點。
規 范
類 型
溫 度(℃) 時間(min) 冷 卻 方 式
消除應力退火 550~650 30~240 空 冷
再結晶退火 750~800 60~120 空冷或隨爐冷卻至590℃後空冷
真空退火 790~815
固溶處理 850~950 30~60 水 淬
時效處理 480~560 4~8h 空 冷
時效處理是將固溶處理後的TC4 加熱到中等溫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空冷。
時效處理的目的是消除固溶處理所產生的對綜合性能不利的α』相。固溶處理所產
生的淬火馬氏體α』,在時效過程中發生迅速分解(相變相當復雜),使強度升高,
對此有兩種看法:
1。認為由於α』分解出α+β,分解產物的彌散強化作用使TC4 強度升高。
2.認為在時效過程中,β 相分解形成ω 相,造成TC4 強化。
隨著時效的進行,強度降低,對此現象也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1.β 相的聚集使強度降低(與上述1 對應)。
2.ω 相的分解為一軟化過程(與上述2 對應)。
時效溫度和時間的選擇要以獲得最好的綜合性能為准。在推薦的固溶及時效
范圍內,最好通過時效硬化曲線來確定最佳工藝(如圖5-28 所示。此曲線為TC4
經850℃固溶處理後,在不同溫度下的時效硬化曲線)。低溫時效(480-560℃)
要比大於700℃的高溫時效好。因為在高溫時的拉伸強度、持久和蠕變強度、斷
裂韌性以及缺口拉伸性能等各方面,低溫時效都比高溫時效的好。
經固溶處理的TC4 綜合性能比750-800℃ 退火處理後的綜合性能要好。
需要指出的是,TC4 合金的加工態原始組織對熱處理後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
能有較大的影響。對於高於相變溫度,經過不同變形而形成的網蘭狀組織來說,
是不能被熱處理所改變,在750~800℃退火後,基本保持原來的組織狀態;對於
在相變溫度以下進行加工而得到的α 及β 相組織,在750-800℃退火後,則能得
到等軸初生α相及轉變的β相。前者的拉伸延性和斷面收縮率都較後者低;但耐
高溫性能和斷裂韌性、抗熱鹽應力腐蝕都較高。
四.Ti-32Mo-2.5Nb 的熱處理
Ti-32Mo-2.5Nb 是穩定β 型單相固溶合金,只需進行消除應力退火處理,
退火溫度為750~800℃,保溫一小時,冷卻方式採用空冷、爐冷均可。
五.熱處理中的幾個問題
(一)污染問題
鈦有極高的化學活性,幾乎能與所有的元素作用。在室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
起反應,生成一層極薄的氧化膜,氧化速率很小。但在高的溫度下,除了氧化速
率加快並向金屬晶格內擴散外,鈦還與空氣中的氫、氮、碳等起激烈的反應,也
能與氣體化合物CO、CO2、H2O、NH4 及許多揮發性有機物反應。熱處理金屬元
素與工件表面的鈦發生反應,使鈦表面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其中一些間隙元素
還能透過金屬點陣,形成間隙固溶體。況且除氫以外,其他元素與鈦的反應是不
可逆的。即使是氫,也不允許在最終熱處理後,進行高溫去除。間隙元素不僅影
響鈦和鈦合金的力學性能,而且還影響α+β/β 轉變溫度和一些相變過程,因此,
對於間隙元素,尤其是氣體雜質元素對鈦和鈦合金的污染問題,在熱處理中必須
引起重視。
(二)加熱爐的選擇
為在加熱過程中防止污染,必須對不同要求的工件採取不同的措施。若在最
後經磨削或其他機械加工能將工件表面的污染層去除時,可在任何類型的加熱爐
中進行加熱,爐內氣氛呈中性或微氧化性。為防止吸氫,爐內應絕對避免呈還原
性氣氛。當工件的最後加工工序為熱處理時,一定要採用真空爐(真空度要求在
1×10-4mmHg)或氬氣氣氛(氬氣純度在99.99%以上並且乾燥)的加熱爐中進行
加熱。熱處理完畢後,必要時用30%的硝酸加3%的氫氟酸其餘為水,在50℃溫
度下對工件進行酸洗,或輕微磨削,以除去表面污染層。
(四)加熱方法
在熱處理進行以前,首先要對加熱爐爐膛進行清理,爐內不應有其他金屬或
氧化皮;對於工件,則要求表面沒有油污、水和氧化皮。
用真空爐對鈦工件進行加熱是防止污染的一種有效方法,但由於目前條件所
限,許多工廠還是採用一般加熱爐。在一般加熱爐中加熱,根據需求的不同採用
不同的措施防止污染,比如:
1.根據工件的大小,可裝在封閉的低碳鋼容器中,抽真空後進行加熱。若無真
空泵可通入惰性氣體(氬氣或氦氣)進行保護,保護氣體要多次反復通入、
排出,把空氣完全排凈。
2.使用塗層也是熱處理中保護鈦免遭污染的措施之一,在國外已取得一定的經
驗。國內一些工廠也在採用高溫漆和玻璃塗料作塗層。有人認為,目前對鈦
所用的各種保護塗層,只能減少污染的深度,並不能完全免除污染。對每種
熱處理,必須考慮允許的污染深度,選擇合適有效的塗層,其中也包括熱處
理後的剝離。
3.若用火焰加熱,在加熱過程中切忌火焰直接噴射在鈦工件上,煤氣火焰是鈦
吸氫的主要根源之一。而用燃油加熱,如若不慎將會引起鈦工件過分氧化或
增碳。
(五) 冷卻
鈦和鈦合金熱處理的冷卻方式主要是空冷或爐冷,也有採用油冷或風扇冷卻
的。淬火介質可用低粘度油或含3%NaOH 的水溶液,但通常使用最廣泛的淬火
介質是水。
只要能滿足鈦和鈦合金對冷卻速度的要求。一般鋼的熱處理所採用的冷卻裝
置對鈦都適用。
㈢ 刀具怎麼淬火用什麼水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鋼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疲勞強度以及韌性等,從而滿足各種機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也可以通過淬火滿足某些特種鋼材的鐵磁性、耐蝕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下降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銹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㈣ tc4鈦合金怎樣熱處理提高其硬度
您好!鈦合金TC4材料的組成為Ti-6Al-4V,屬於(a+b)型鈦合金,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機械性能。
比強度大。 TC4的強度sb=1,012MPa,密度g=4.4×103,比強度sb/g=23.5,而合金鋼的比強度sb/g小於18。
鈦合金熱導率低。 鈦合金的熱導率為鐵的1/5、鋁的1/10,TC4的熱導率l=7.955W/m·K。
鈦合金的彈性模量較低。 TC4的彈性模量E=110GPa,約為鋼的1/2,故鈦合金加工時容易產生變形。
TC4(Ti-6Al-4V)和TA7(Ti-5Al-2.5Sn)鈦合金,採用兩種注入方案進行表面改性,試驗表明,鈦合金經離子注入後,提高了顯微硬度,顯著地降低了滑動摩擦系數,有效地提高了耐磨性.為探明其改性機理,對注入與未注入樣品進行了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分析,獲得滿意的結果.
1 試件制備及注入條件
1.1 試件制備
選航空用的TC4、TA7鈦合金,試件製成圓盤狀,尺寸為?40×5mm,所有試件表面均拋光至鏡面.
1.2 離子注入條件
兩種鈦合金都分別採用兩種注入方案:
① 在TC4及TA7鈦合金試件上濺射鍍Ti,Ti膜總厚度為540nm(5400A).在鍍Ti膜過程中,同時用(N+ +N+2)進行動態反沖注入,束流能量為50keV,束流密度為45μA/cm2,劑量為7×1017/cm2,靶室真空度為1.33×10-2Pa;
② 在①的基礎上,再注入C+,束流能量為40keV,劑量為3×1017/cm2.
2 硬度測量
用HXD-1000數字式顯微硬度計測量了注入與未注入試件的顯微硬度,測量載荷為4.9×10-2N,測量結果列於表1.
表1 顯微硬度測量結果
材料 表面狀態 顯微硬度/MPa 硬度提高倍數
未注入 2690 0
TC4 注入(N+ +N+2) 6399 1.38
注入(N+ +N+2)+C+ 3436 0.28
未注入 3133 0
TA7 注入(N+ +N+2) 4276 0.36
注入(N+ +N+2)+C+ 4073 0.30
從表1看出,離子注入後,試件的顯微硬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TC4鈦合金注入(N+ +N+2)混合束後硬度約提高1.4倍。謝謝閱讀!
㈤ 刀具如何淬火才合適請教詳細步驟
刀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硬度,才能夠承受連續的機械磨損並鋒利如初。而熱處理這道工藝,正是為了讓刀變硬。
不過,刀在足夠硬的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柔軟度,這樣在暴力使用時才不會斷裂。總之,刀最終能有多大本事,鋼材的熱處理水平尤為關鍵。
㈥ 鈦合金的退火方法主要有哪幾種,各種退火是怎樣進行的
鈦合金的熱處理兼有鋼和鋁合金熱處理的特點,原則上鋼的熱處理都可用到鈦合金上,但目前用得較成熟的是退火、淬火和時效. 退火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應力(去應力退火)或消除加工硬化及穩定組織(高溫退火). 去應力退火是在再結晶溫度以下進行的,以便消除機械加工及焊接殘余應力.對於大多數合金,退火溫度為450~650℃,焊接件保溫2~12h後空冷,機加工件保溫1~2h後空冷.工業純鈦再結晶溫度採用550~690℃,其合金再結晶溫度則選用750~800℃,保溫1~3h後空冷. 高溫退火是在再結晶溫度以上進行的.對於大多數鈦合金退火溫度為650~850℃,冷卻速度決定於合金的種類.高溫退火後,合金的組織穩定,並能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所以目前大多數鈦合金都在退火狀態使用.
㈦ 鎳鈦合金怎麼淬火提高硬度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7
㈧ 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是什麼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退火、固溶和時效處理。退火是為了消除內應力、提高塑性和組織穩定性,以獲得較好的綜合性能。通常α合金和(α+β)合金退火溫度選在(α+β)─→β相轉變點以下120~200℃;固溶和時效處理是從高溫區快冷,以得到馬氏體α′相和亞穩定的β相,然後在中溫區保溫使這些亞穩定相分解,得到α相或化合物等細小彌散的第二相質點,達到使合金強化的目的。通常(α+β)合金的淬火在(α+β)─→β相轉變點以下40~100℃進行,亞穩定β合金淬火在(α+β)─→β相轉變點以上40~80℃進行。時效處理溫度一般為450~550℃。
總結,鈦合金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歸納為:
(1)消除應力退火:目的是為消除或減少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應力。防止在一些腐蝕環境中的化學侵蝕和減少變形。
(2)完全退火:目的是為了獲得好的韌性,改善加工性能,有利於再加工以及提高尺寸和組織的穩定性。
(3)固溶處理和時效:目的是為了提高其強度,α鈦合金和穩定的β鈦合金不能進行強化熱處理,在生產中只進行退火。α+β鈦合金和含有少量α相的亞穩β鈦合金可以通過固溶處理和時效使合金進一步強化。
此外,為了滿足工件的特殊要求,工業上還採用雙重退火、等溫退火、β熱處理、形變熱處理等金屬熱處理工藝。
㈨ tc4鈦合金熱處理淬火溫度多少
固溶處理:910-940度;保溫0.5-2h/水淬
時效處理:520-550度;保溫2-4h/空冷
Ti-6Al-4V(TC4)屬於國標鈦合金,執行標准「GB/T 2965-2007」
Ti-6Al-4V(TC4)在常規狀態下硬度在30HRC左右。
Ti-6Al-4V(TC4)兼有α及β兩類鈦合金的優點,即塑性好、熱強性好(可400℃在長期工作)、抗海水腐蝕能力很強,生產工藝簡單,可以焊接、冷熱成型,並可通過淬火和時效處理進行強化。主要應用於飛機壓氣機盤和葉片、艦艇耐壓殼體、大尺寸鍛件、模鍛件等。
Ti-6Al-4V(TC4)還具有良好的低溫工作性能。在-196℃以下仍然具有良好韌性,用於製造低溫高壓容器,如火箭及導彈的液氫燃料箱等。
Ti-6Al-4V(TC4)化學成分如下圖:
TC4鈦合金力學性能:
規定殘余伸長應力σr0.2/MPa≥825,
伸長率δ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