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鋁合金壓鑄件質量如何提高
這個問題范圍太大了,我只針對鋁合金壓鑄件常見缺陷及產生原因來說明一下:鋁合金壓鑄產品鑄造缺陷產生原因及處理辦法;
表面鑄造缺陷;
1 拉傷特徵:沿開模方向鑄件表面呈線條狀的拉傷痕跡,有一定深度,嚴重時為整面拉傷;金屬液與模具表面粘和,導致鑄件表面缺料。產生原因:模具型腔表面有損傷;出模方向無斜度或斜度過小;頂出不平衡;模具松動:澆鑄溫度過高或過低,模具溫度過高導致合金液粘附;脫模劑使用效果不好:鋁合金成分含鐵量低於O.8%;冷卻時間過長或過短處理方法:修理模具表面損傷;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調整頂桿,使頂出力平衡;緊固模具;控制合理的澆鑄溫度和模具溫度1 80-250。更換脫模劑:調整鋁合金含鐵量;調整冷卻時間;修改內澆口,改變鋁液方向。
2 氣泡特徵:鑄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產生原因合金液在壓室充滿度過低,易產生卷氣,壓射速度過高;模具排氣不良;熔液未除氣,熔煉溫度過高;模溫過高,金屬凝固時間不夠,強度不夠,而過早開模頂出鑄件,受壓氣體膨脹起來;脫模劑太多;內澆口開設不良,充填方向交接。處理方法改小壓室直徑,提高金屬液充滿度;延長壓射時間,降低第一階段壓射速度,改變低速與高速壓射切換點降低模溫,保持熱平衡;增設排氣槽、溢流槽,充分排氣,及時清除排氣槽上的油污、廢料;調整熔煉工藝,進行除氣處理;留模時間適當延長:減少脫模劑用量。
B. 鋁合金壓鑄的壓力如何設定
你是要在機床上設定還是設定什麼呢?
一般都沒有對產品直接設定的吧,都是通過控制增壓閥,調價增壓缸的輸出壓力控制鋁合金壓鑄的壓力的。
我們公司使用的東洋的設備的,調起來比較方便,直接調節增壓ACC就可以了。
當然通過其他途徑也可以調節產品的鑄造壓力的。
C. 鑄造鋁合金的解決措施
由於每一種缺陷的產生原因來自多個不同的影響因素,因此在實際生產中要解決問題,面對眾多原因到底是非功過先調機?還是先換料?或先修改模具?建議按難易程度,先簡後復雜去處理,其次序:
1) 清理分型面,清理型腔,清理頂桿;改善塗料、改善噴塗工藝;增大鎖模力,增加澆注金屬量。這些靠簡單操作即可實施的措施。
2) 調整工藝參數、壓射力、壓射速度、充型時間、開模時間,澆注溫度、模具溫度等。
3) 換料,選擇質優的鋁合金錠,改變新料與回爐料的比例,改進熔煉工藝。
4) 修改模具,修改澆注系統,增加內澆口,增設溢流槽、排氣槽等。
例如壓鑄件產生飛邊的原因有:
1) 壓鑄機問題:鎖模力調整不對。
2) 工藝問題:壓射速度過高,形成壓力沖擊峰過高。
3)模具問題:變形,分型面上雜物,鑲塊、滑塊有磨損不平齊,模板強度不夠。解決飛邊的措施順序:清理分型面→提高鎖模力→調整工藝參數→修復模具磨損部位→提高模具剛度。從易到難,每做一步改進,先檢驗其效果,不行再進行第二步。 在鑄造鋁合金中添加稀土可以有效的改善鑄造鋁合金的缺陷。
1.稀土在鋁合金中的精煉作用
鋁合金中添加適量稀土元素對精煉效果具有促進作用。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夾雜物形態,凈化晶界。採用真空吸鑄法研究了Al RE中間合金對A356合金 流動性的影響,實驗結果證明合金熔體中加入適量的稀土元素,能夠使固液相線溫度差減少,減小合金的糊狀凝固趨勢,並且降低合金熔體表面張力,此外還有去氣、除雜的精煉作用,這都會使熔體流動性提高,粘度降低,有利 於夾雜物和氣體的排除。
已研究開發出一種含有稀土化合物的鋁合金新型熔劑,該熔劑通過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反應,不僅可使A356合金熔體720℃時的含氫量由大於0.30ml/100g(Al)下降到0.10 ml/100g(Al)以下,除氣效果顯著,並使A356合金的室溫抗拉強度提高7.27%,延伸率提高85.58%。但是,過量的稀土元素也會加劇富RE相的聚集,成為夾雜物,從而降低合金熔體的流動性。
2.稀土對鋁合金的細化作用
有目的地抑制柱狀晶和雙柱狀晶生長,促進細小等軸晶形成,這種工藝過程就叫作晶粒細化處理。由於晶粒得以細化,合金的性能得到提高,同時還使縮松、熱裂、針孔等缺陷下降。細化處理的最基本方法是抑制形核,以及向熔體中添加晶粒細化劑的外來形核質點。目前,添加細化劑的方法成為最有效、最實用的方法。鑄造鋁合金中常用的共有三種類型的晶粒細化劑:二元Al-Ti合金、二元Al-B合金和三元Al-Ti-B合金。中間合金(晶粒細化劑)加入到鋁合金熔體中發生溶解,釋放出金屬間化合物相,成為外來形核核心。
在鋁合金中加入稀土,既可細化晶粒,也可明顯細化枝晶組 織(減小二次枝晶間距),其最佳效果對應於不同的稀土含量。但是,其細化效果弱於Ti、B等元素。稀土加入的臨界值與合金的 熔煉、澆鑄條件有密切關系。只有在一定的生產工藝條件下,一定量的稀土才會有最好的細化效果。
採用一般細化劑,隨著鋁液 靜置時間的延長,細化效果逐漸衰退;採用 Al-5Ti-1B-10RE中間合金,稀土元素能阻止細化元素發生聚集、沉澱,對Ti、B的細化作用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可有效抑制鋁硅合金長時間靜置過程中晶粒尺寸的衰退,適合於大批量生產汽車鋁合金鑄件。
3.稀土對鋁硅合金的變質作用
鑄造Al-Si合金中Si相在自然生長條件下會長成塊狀或片狀的脆性相,它嚴重割裂基體,降低合金的強度和塑性,因而需要將它改變成有利的形態。變質處理使共晶Si由粗大的 片狀變成細小纖維狀或層片狀,從而提高合金性能。迄今已發現,鹼金屬中的K、Na,鹼土金屬中的Ca、Sr,稀土元素Eu、La、Ce和混合稀土,氮族元素Sb、Bi,氧族元素S、Te等均 具有變質作用。在Al-Si合金中,添加鋁 稀土中間合金或稀土氯化物和氟化物,可使共晶Si相由片條狀變成球粒狀。不同稀土的變質能力不同,大體上隨著原子半徑由大變小,變質能力由強變弱。
稀土變質劑具有很好的長效性和重熔穩定性,吸氣傾向小,無污染、加入工藝簡便、 無腐蝕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含La為0.056%變質後的合金,重熔10次,每次取樣進行金相檢驗,發現最終仍有變質效果,La的最終濃度仍有0.035%,仍處於最佳變質范圍之內。0.3 %混合稀土變質合金,重熔5次,發現最終仍有良好變質效果。
變質工藝直接影響著稀土的變質效果。對Al-Si合金,獲得穩定變質組織的關鍵是減 少稀土的燒損,並防止稀土的偏聚,使稀土迅速均勻地擴散到鋁液中。稀土變質有一潛伏期 ,即必須在高溫下保持一定時間,稀土才能發揮最大變質作用。
D. 壓鑄鋁件常見不良現象有那些對應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1、常見的不良現象有:有產品表面起皺和起皺。
根據羅啟全《壓鑄工藝及設備模具實用手冊》第一章:
表面起皺:產品表面形成的不規則褶皺,主要出現在壁較薄的前段部分。
起皺:鑲件附近的圓柱狀部分,表面的皮膜出現起皺現象起皺的表面部分,根據發生狀態有差異。
2、解決方法
根據羅啟全《壓鑄工藝及設備模具實用手冊》第一章:
表面起皺解決方法:排氣徹底,清除多餘的脫模劑。調整高速高壓區的位置以防止溶液降溫;
起皺解決方法:對模具進行預熱,在設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生產是很重要的,將模具溫度設定在適當的范圍。
壓鑄機設計規范
壓鑄件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到壓鑄件壁厚、壓鑄件鑄造圓角和脫模斜度、加強筋、壓鑄件上鑄孔和孔到邊緣的最小距離、壓鑄件上的長方形孔和槽、壓鑄件內的嵌件、壓鑄件的加工餘量七個方面 。
1、鑄造圓角設計規范
通常壓鑄件各個部分相交應有圓角(分型面處除外),可使金屬填充時流動平穩,氣體也較容易排出,並可避免因銳角而產生裂紋。對於需要進行電鍍和塗飾的壓鑄件,圓角可以均勻鍍層,防止尖角處塗料堆積。壓鑄件的圓角半徑R一般不宜小於1mm,最小圓角半徑為0.5 mm。
2、壓鑄件內的嵌件設計規范
首先,壓鑄件上的嵌件數量不宜過多;其次,嵌件與壓鑄件的連接必須牢固,同時要求在嵌件上開槽、凸起、滾花等;再次,嵌件必須避免有尖角,以利安放並防止鑄件應力集中,鑄件和嵌件之間如有嚴重的電化腐蝕作用,則嵌件表面需要鍍層保護;
最後,有嵌件的鑄件應避免熱處理,以免因兩種金屬的相變而引起體積變化,使嵌件松動。
3、壓鑄件壁厚的設計規范
薄壁比厚壁壓鑄件具備更高的強度和更好的緻密性,鑒於此,壓鑄件設計中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在保證鑄件具有足夠強度和剛性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減少壁厚,並保持壁厚具有均勻性。
實踐證明,壓鑄件壁厚設計一般以2.5-4mm為宜,壁厚超過6mm的零件不宜採用壓鑄工藝生產。壓鑄件壁太厚、壁太薄對鑄件質量影響的表現:如果設計中鑄件壁太薄,會使金屬熔接不好,直接影響鑄件強度,同時會給成型造成困難;
壁太厚或者嚴重不均勻時,容易產生縮癟及裂紋,另一方面,隨著壁厚的增加,鑄件內部氣孔、縮松等缺陷也隨之增多,同樣會降低鑄件強度,影響鑄件質量。
E. 鋁合金壓鑄模具使用過程中幾點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1)模具冷卻系統的使用。模具冷卻水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不僅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而且提高生產效率。 (2)模具在開始生產的過程中必須對模具進行預熱,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熱的金屬液而導致龜裂紋的出現,較復雜的模具可以用噴燈,液化氣,條件好的用模溫機,比較簡單的模具可以利用慢壓射預熱。 (3)對模具分型面的清理,這一點是很費事的,也是很容易忽視的。 (4)如果模具配備有中子控制,則注意絕對禁止壓鑄機與模具之間的信號線有接頭現象,原因很明確,在日常生產中,很難避免信號線上沾水,或者是接頭包紮的地方容易破,從而造成與機床短接,如果造成信號錯誤,輕則報警自動停機耽誤時間,重則信號紊亂,把模具頂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F. 壓鑄機怎樣調機
各個品牌的壓鑄機調整方法都不太一樣,那就要看機器的配置了,簡單的是調整閥的開口量,先進點的在屏幕上調整。
調整閥的開口大小來改變油的流量來控速度,只是一個是靠簡單的手工方式來調整,一個是靠屏幕給控制系統信號然後再給閥來調整。
二快和增壓對產品的影響就是對產品的密實性,飛邊,厚度會產生影響。
(6)鋁合金壓鑄機如何調機擴展閱讀;
熱室壓鑄機
熱室壓鑄機通常的工作方式如圖。熱室壓鑄機的熔爐10放置在機器內,機器工作前,先將金屬液澆人熔爐內,帶有壓室及鵝頸通道的澆壺9和壓射沖頭8都浸泡在金屬液7中。模具的開、合動作呈水平移動,開模後,壓鑄件留在動模。
熱室壓鑄機的工作方式
(1)機器頭板及模具澆口套與噴嘴貼緊(有的機器沒有這個程序);
(2)合攏模具;
(3)在壓射沖頭處於圖中的位置時,金屬液從側面的孔口進人澆壺內的各個空間,流人後,鵝頸通道6內的液面與熔爐內的液面平齊;
(4)壓射沖頭以較慢的壓射速度向下移動,至封住側孔;
(5)壓射沖頭高速壓射推送金屬液,經過鵝頸通道6、噴嘴5.模具的直澆道4、分流器3,從內澆口2填充進人模具型腔,隨後便凝固成為壓鑄件1;
(6)壓射沖頭提升,噴嘴及鵝頸通道內的金屬液迴流至澆壺內;
(7)打開模具,壓鑄件和澆口留在動模上.隨即頂出並取出壓鑄件;
(8)機器頭板及模具澆口套離開噴嘴(有的機器沒有這個程序,
G. 鋁合金壓鑄機鑄件填充不良,該怎麼調行程開關
填充不良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但就行程開關來講,檢查一下二快行程才能知道怎麼調整合適,這個行程是可以計算的。
H. 鋁合金壓鑄為什麼壓不滿
可能的情況:
1、模具內澆口太小,壓力傳遞不上去;通過內澆口的金屬液流量不夠;
2、金屬液溫度或模具溫度過低;
3、壓鑄的參數(慢速、二快、增壓)設置不合理;
4、壓室直徑、澆道及溢流槽、排氣槽設置不合理;
5、壓鑄件的結構設計不合理;
6、機器的噸位選擇不合理;
7、其他因素,例如人的操作問題等等。
I. 如何提高鋁合金壓鑄品質
這個問題范圍太大了,我只針對鋁合金壓鑄件常見缺陷及產生原因來說明一下:
鋁合金壓鑄產品鑄造缺陷產生原因及處理辦法1 表面鑄造缺陷1.1 拉傷(1)特徵: ①沿開模方向鑄件表面呈線條狀的拉傷痕跡,有一定深度,嚴重時為整面拉傷;②金屬液與模具表面粘和,導致鑄件表面缺料。(2)產生原因: ①模具型腔表面有損傷;②出模方向無斜度或斜度過小;③頂出不平衡;④模具松動:⑤澆鑄溫度過高或過低,模具溫度過高導致合金液粘附;⑥脫模劑使用效果不好:⑦鋁合金成分含鐵量低於O.8%;⑧冷卻時間過長或過短。(3)處理方法: ①修理模具表面損傷;②修正斜度,提高模具表面光潔度;③調整頂桿,使頂出力平衡;④緊固模具;⑤控制合理的澆鑄溫度和模具溫度1 80-250。;⑥更換脫模劑:⑦調整鋁合金含鐵量;⑧調整冷卻時間;⑨修改內澆口,改變鋁液方向。 『 ,1.2 氣泡(1)特徵:鑄件表面有米粒大小的隆起表皮下形成的空洞.(2)產生原因 ①合金液在壓室充滿度過低,易產生卷氣,壓射速度過高;②模具排氣不良;③熔液未除氣,熔煉溫度過高;④模溫過高,金屬凝固時間不夠,強度不夠,而過早開模頂出鑄件,受壓氣體膨脹起來;⑤脫模劑太多;⑥內澆口開設不良,充填方向交接。(3)處理方法 ①改小壓室直徑,提高金屬液充滿度;②延長壓射時間,降低第一階段壓射速度,改變低速與高速壓射切換點;③降低模溫,保持熱平衡;④增設排氣槽、溢流槽,充分排氣,及時清除排氣槽上的油污、廢料;⑤調整熔煉工藝,進行除氣處理;⑥留模時間適當延長:⑦減少脫模劑用量。1.3 裂紋 特徵:①鑄件表面有呈直線狀或波浪形的紋路,狹小而長,在外力作用下有發展趨勢;②冷裂隙開裂處金屬沒被氧化;③熱裂一開裂處金屬已被氧化。產生原因:①合金中鐵含量過高或硅含量過高;②合釜有害雜質的含量過高,降低了合金的塑性;③鋁硅銅合金含鋅量過高或含銅量過低;④模具,特別是模腔整體溫度太低;⑤鑄件壁厚、薄存有劇烈變化之處收縮受阻,尖角位形成應力;⑥留模時間過長,應力大;⑦頂出時受力不均勻。(3)處理方法: ①正確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況下可在合金中加純鋁錠以降低合金中含鎂量或鋁合金中加鋁硅中間合金以提高硅含量;②改變鑄件結構,加角,改變出模斜度,減少壁厚差;③變更或增加頂出位置,使頂出受力均勻;④縮短開模及抽芯時間提高模溫,保持模具熱平衡。1.4 變形 (1)特徵: ①整體變形或局部變形;②壓鑄件幾何形狀圖紙不符. (2)產生原因:①鑄件結構不良;②開模過早,鑄件剛性不夠③頂桿設置不當,頂出時受力不均;④進澆口位當或澆口厚度太厚,切除澆口時容易變形;⑤由具局部表面粗糙造成阻力大,產品頂出時變形;於模具局部溫度過高,產品未完全固化,頂出時力大,引起產品變形o (3)處理辦法: ①改進鑄件結構;②合理調整保壓和開模日③合理設置頂出位置及頂桿數量,最好用4根,開闊的地方;④改變澆口位置,使澆口有一個點,減小澆口厚度,以能保證產品的鑄造質量為准這樣切除澆口時產品就不容易變形;⑤加強模面處理,減少脫模阻力;⑥對局部模具溫度進行虧控制,保持模具熱平衡。1.5 流痕、花紋 (1)特徵: 鑄件表面上有與金屬液流動方向一致的條紋有明顯可見的與金屬基體顏色不一樣的無方向性的紋路,無發展趨勢。(2)產生原因: ①首先進入型腔的金屬液形成一個極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屬層後,被後來的金屬液所彌補而留下的痕跡;②模溫過低,模溫不均勻:③內澆道截面積過小及位置不當產生噴濺;④作用於金屬液的壓力不足;⑤花紋:塗料用量過多。(3)處理方法:①提高金屬液溫度620%~650℃;②提高模溫,保持200~C~250"(2的熱平衡;⑧加厚內澆道截面積改變進口位置;④調整充填速度及壓射時間行程長度;⑤選用合適的塗料及調整對比濃度用量。1.6 冷隔(1)特徵壓鑄件表面有明顯的、不規則的、下陷線性紋路(有穿透與不穿透兩種)形狀細小而狹長,有的交接邊緣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發展的可能。(2)產生原因: ①兩股金屬流相互對接,但未完全熔合而又無夾雜存在其間,兩股金屬結合力很薄弱;②澆注溫度或壓鑄模溫度偏低;③選擇合金不當,流動性差;④澆道位置不對或流路過長;⑤填充速度低,壓射比壓低。 (3)處理方法: ①適當提高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②提高壓射比壓,縮短填充時間;③提高壓射速度,同時加大內澆口截面積;④改善排氣、填充條件;⑤正確選用合金,提高合金流動性o1.7 變色、斑點(1)特徵:鑄件表面上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及斑點。(2)產生原因: ①不合適的脫模劑;②脫模劑用量過多,局部堆積;③含有石墨的潤滑劑中的石墨落入鑄件表層;④模溫過低,金屬液溫度過低導致不規則的凝固引起。 (3)處理方法: ①更換優質脫模劑;②嚴格噴塗量及噴塗操作;③控制模溫,保持熱平衡;④控制金屬液溫度。1.8 網狀毛翅(1)特徵:壓鑄件表面上有網狀發絲一樣凸起或凹陷的痕跡,隨壓鑄次數增加而不斷擴大和延伸。(2)產生原因: ①壓鑄模型腔表面龜裂;②壓鑄模材質不當或熱處理工藝不正確;③壓鑄模冷熱溫差變化大;④澆注溫度過高;⑤壓鑄模預熱不足;⑥型腔表面粗糙。(3)處理方法: ①正確選用壓鑄模具材料及熱處理工藝;②澆注溫度不宜過高,尤其是高熔點合金;③模具預熱要充分;④模具完成製造後進行低溫長時效處理或對表面進行化學氧化處理;⑤打磨成型部分表面,減少表面粗糙度Ra值,Ra0.8~Ra0.4;⑥合理選擇模具冷卻方法;⑦避免對模具表面的強冷卻。1.9 IEI陷 (1)特徵:鑄件平滑表面上出現凹陷部位。(2)產生原因:①鑄件壁厚相差太大,凹陷多產生在厚壁處;②模具局部過熱,過熱部分凝固慢;③壓射比壓低;④由模具高溫引起型腔氣體排不出,被壓縮在型腔表面與金屬液界面之間o(3)處理方法:①鑄件壁厚設計盡量均勻;②模具局部冷卻調整;③提高壓射比壓;④改善型腔排氣條件。1.1 O 欠鑄 (1)特徵:鑄件表面有澆不足部位;輪廓不清。 (2)產生原因: ①流動性差原因;②合金液吸氣、氧化夾雜物,含鐵量高,使其質量差而降低流動性;③澆注溫度低或模溫低;④充填條件不良;⑤比壓過低;⑥捲入氣體過多,型腔的背壓變高,充型受阻;⑦操作不良,噴塗料過度,塗料堆積,氣體揮發不掉。(3)處理方法:①提高合金液質量;②提高澆注溫度或模具溫度;③提高比壓、充填速度;④改善澆注系統金屬液的導流方式,在欠鑄部位加開溢流槽、排氣槽;⑤檢查壓鑄機能力是否足夠。1.11 毛刺飛邊(1)特徵:壓鑄件在分型面邊緣上出現金屬薄片。(2)產生原因:①鎖模不夠;②壓射速度過高,形成壓力沖擊峰過高;③分型面上雜物未清理干凈;④模具強度不夠造成變形;⑤鑲塊、滑塊磨損與分型不平齊。(3)處理方法:①檢查合模力和增壓情況,調整壓鑄工藝參數;②清潔型腔及分型面;③修整模具;④最好是採用閉合壓射結束時間控制系統,可實現無飛邊壓鑄.
J. 壓鑄機操作
我不知你的是什麼機型,這是我自己寫的操作指導書,僅供參考,因為文件格式的轉換原因,格式有點亂,你自己整理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標題 壓鑄機操作指導書
班前工作:
1 未經培訓人員不得使用本設備。使用前應祥細閱讀廠家提供的《使
用說明書》。
2 檢查機器和電箱應有良好的接地。非專業人員不準打開電箱。
3 每次開機前,應檢視模具等裝置有無異常,潤滑泵潤滑油
是否充足。
4 打開油冷卻器的冷卻水源(如:供水總開關,開動冷卻卻塔
等項),調節適當的流水量,
5 接通機器的總電源,控制櫃內各接觸器和變壓器即帶電。
然後打開控制電路電源鑰匙開關SAI(至通電位置。
6 啟動油泵:按一下SB4「啟泵」按鈕。
7 車間內應配備大型(或多個普通型)泡沫滅火器,置於明顯
並易於取用的位置。
8 檢查油箱內的機油量,如果油麵低於油標的上限部位,就加
入干凈的20號機械油。
9 操作者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不得站在正對著壓鑄分型面的
部位,以防鋁濺出,發生燒傷事故。
班中工作:
1 應隨時調整適當水量保證油溫不超過55℃。
2 手動操作:
1)手動操作主要供調整機器,安裝調試模具時使用。首先
將聯動/手動選擇鈕(SA3)轉向「手動」。
2)在手動狀態下,取消了部分安全聯鎖功能,此時,必須
特別注意離開危險區。
3)如在1人以上同時工作時,必須相互呼應,確認安全後
才能發出指令,以免發生事故。
4)另有一部分聯鎖功能仍然有效,則應滿足這些聯鎖條件,
否則,操縱不動。
3 聯動操作
1)將聯動/手動選擇鈕(SA3)轉向「聯動」位置。
2)在聯動工作方式下,整個壓鑄過程只須發出兩次操作指
令,其餘動作自動順序執行。
3)設定蓄能時間為5秒左右。
4)待開型到底後自動抽芯到底後自動頂出,經過設定的頂
出時間與壓射桿自動退回。一次操作循環結束,准備接收下
一個循環的合型指令。
4 緊急停車
在控制門櫃上和操作盒上分別設有緊急停止紅色按鈕各一
個,用於即時停止所有動作。
5 急停後恢復工作:因急停按鈕有自鎖功能,需轉動該按鈕
使它彈起以接通控制電路,然後再按「啟泵」按鈕重新啟
動油泵。
6 停泵及關機
1)臨時停泵
按「泵停」按鈕,主電動機的接觸器釋放,但控制系統照
常工作。停泵後要恢復工作可再按下泵啟動按鈕。
2)關機
下班關機不可只按泵停按鈕,要關閉鑰匙SA1,下班停止工
作還要關掉電源,否則容易產生意外。
7 使用過程中要按照潤滑圖定時加註潤滑油脂,並隨時留意自動
潤滑系統各油管有無破損,分配器有無堵塞。
8 緊固螺釘如有松動應及時上緊。
9 機器運轉後,及時檢查油箱中液壓油的油位,必要時補充純
凈的YB-N-46號抗磨液壓油,隨時留意油溫,應不超過55℃,
10 生產中必須使用安全防護門,以防金屬液從分型面噴出燙傷
操作人員。
11 合型操作必須使用雙手合型按鈕,不充許將一個按鈕短路只
使用一個按鈕。
班後工作:
1 機器要保持清潔,特別是活動部分,
2 高壓橡膠軟管如出現滲漏現象,應立即更換新管。
3 電氣控制櫃應注意防潮防熱,保證電氣元件正常工作。
4 吸油濾油器須經常清洗,保持濾芯清潔。
5 機器液壓油要定期檢查更換,每工作2000小時,應檢查液
壓油是否變質,每次換油時務必將油箱及濾油器清理干凈。
應避免新舊油混合使用。
6 冷卻器、壓射柱塞頭應通過冷卻水,特別是冷卻器,在油泵
啟動後就應通過冷卻水,以防止油箱內油溫過高。下班後應
關閉水源。
7 冷卻器每使用2000小時後,須拆開清洗水垢。否則會影響
散熱效果。
8 設備清理後,設備的運動部分(如缸桿、導桿、滑軌等)還
須塗一層薄機械油。
9 關閉電源,做到人走關機。
10 清除四周雜物。
11 關閉照明電源、風扇,清理工作場地,具體按車間5S活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