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鐵為什麼產能過剩
鋼鐵產能過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過度投資與產能擴張
近年來,鋼鐵行業經歷了多次投資熱潮,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紛紛擴大產能規模。這種盲目的產能擴張導致了市場供給嚴重超過需求,最終形成了產能過剩的局面。尤其在經濟增長較快時期,企業容易忽略對市場需求准確預測的重要性,一昧擴大生產規模,造成資源浪費。
二、需求增長預期高於實際
過去,鋼鐵企業在制定發展計劃時,可能過於樂觀地預期了未來的市場需求增長。這種樂觀預期導致企業過量投資、增加生產設施。然而,在實際市場需求增長未能達到預期水平時,產能過剩的問題便凸顯出來。此外,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也影響了鋼鐵行業的市場需求穩定性,使得需求波動成為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
部分鋼鐵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化競爭策略,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在產能過剩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間的價格戰加劇了盈利壓力,進一步刺激了過度產能的形成。此外,部分高端鋼材產品供給不足,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也反映了產業結構的不合理。
四、政策導向與市場機制影響
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政策導向也對鋼鐵產能過剩產生了影響。在某些時期,政策鼓勵鋼鐵企業擴大規模、提高產能。然而,市場機制尚未完善,政策調整與市場反應之間存在時滯,這也導致了部分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現象。
綜上所述,鋼鐵產能過剩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從企業的盲目投資、過度擴張,到市場需求預測的不準確,再到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和政策導向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當前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局面。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共同努力,通過調整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市場預測和調控等措施,逐步緩解產能過剩的壓力。
2. 為什麼中國過剩的鋼材
中國過剩的鋼材原因解析
一、產能巨大導致的鋼材過剩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材生產國,由於多年的快速發展和對基礎設施的大量投資,國內鋼材產能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內需求。大量生產的鋼材供給超出了市場的消化能力,導致庫存積壓,形成過剩現象。
二、國內外需求差異的影響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部分行業對鋼材的需求增長開始放緩。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於中國鋼材的需求也沒有相應增長,導致內外需求對接的差距擴大,國內鋼材供過於求的局面進一步加劇。
三、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鼓勵綠色低碳發展,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產業受到限制,其中包括部分鋼鐵行業。政策的調整使得這些行業的產能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對鋼材的需求。同時,新興的產業如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雖然發展迅速,但對鋼材的需求結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使得部分傳統鋼材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
四、出口市場的競爭壓力
在國際市場上,中國鋼材面臨著來自其他主要生產國家的競爭壓力。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一些國家採取降價策略,這也使得中國鋼材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受到挑戰。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給中國鋼材出口帶來不確定性,進一步影響了出口銷量。
綜上所述,中國過剩的鋼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產能巨大、國內外需求差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出口市場的競爭壓力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為了緩解這一現象,需要國家層面進行宏觀調控,引導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企業也需要調整策略,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3. 鋼材價格為什麼這么低
鋼材價格之所以如此低,主要是由於供需關系失衡、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全球經濟形勢等多重因素影響。
詳細解釋:
1. 供需關系失衡
當前鋼材市場供應大於需求,是導致鋼材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全球經濟發展速度、基建規模等的變化,影響了鋼材的消費需求。當供應量大於需求量時,鋼材價格自然會受到壓力。
2. 產能過剩
在一些地區,鋼材生產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這意味著鋼廠的生產能力超過了市場需求,從而導致鋼材的供應過剩,加劇了價格競爭,使得鋼材價格降低。
3. 原材料價格下降
鋼材的生產成本中,原材料如鐵礦石、焦炭等占據較大比重。當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下降時,鋼材的生產成本降低,從而影響了鋼材的售價。近年來,隨著原材料市場的變化,鋼材成本逐漸降低,也是導致鋼材價格走低的原因之一。
4. 全球經濟形勢
全球經濟狀況對鋼材市場的影響不可忽視。當全球經濟處於低迷期,各行業對鋼材的需求會減少,進而影響到鋼材價格。此外,國際貿易摩擦、貨幣政策等因素也會對鋼材市場產生影響,導致鋼材價格的波動。
綜上所述,鋼材價格之所以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才能准確判斷鋼材價格走勢。
4. 鋼鐵產能過剩是什麼
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現象,涉及多個層面的因素。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鋼鐵產能迅速擴張,但需求增長並未同步跟上。這導致了供應過剩,鋼鐵價格下跌,企業利潤減少,甚至出現虧損。
中小型企業的過多涌現以及大型企業的重復建設是產能過剩的兩大原因。低端產能過剩的同時,高端產能仍然不足。這種結構性矛盾對行業造成了深遠影響,不僅影響了煤炭、礦山、航運、港口和鋼鐵貿易等相關行業,還導致劣質鋼材流入建築領域,安全隱患重重。
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中國已經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削減了近一億噸落後產能。然而,仍需淘汰近2億噸過剩產能,包括非法的地條鋼產能。
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也對出口產生了影響,出口價格的降低成為常態。盡管如此,鋼鐵作為人類生存的基礎材料,其行業技術進步仍然是重要課題。產能過剩提供了優化產業結構和技術升級的機會。
鋼鐵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是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在享受削減產能的好處的同時,又釋放或擴建產能。無序的產能擴張導致了行業的長期低迷,影響了建設和安全質量。
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粗鋼產量達到歷史新高,但由於需求下降,鋼鐵廠商不得不進行激烈的價格競爭,這不僅影響了中國國內市場,還波及到了國際市場。
總結來說,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是一個多維度的問題,需要從政策、產業結構、市場供需等多方面綜合施策,以實現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5. 鋼鐵業現全行業虧損 產能進入全面過剩期
鋼鐵業現全行業虧損 產能進入全面過剩期
“雖無確切統計,但估計我國的鋼鐵產能已達9億噸,在數量上繼續增長的空間很小。”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近日在“第八屆鋼鐵產業發展戰略會議”上的一番話,揭示了鋼鐵業持續低迷的真正原因。
鋼鐵業首現全行業虧損
作為基礎產業,鋼鐵業近年來的萎靡不振受人關注。今年一季度,鋼鐵業實現凈利潤為負10.34億元,是新世紀以來的首次全行業虧損,也是全國工業利潤降幅最大的行業。
南京鋼鐵董事長楊思明說,當前鋼鐵主業嚴重虧損,呈現從未有過的三大特點:
一是越大的企業虧損愈加嚴重。已公布一季度業績預告的上市鋼鐵公司,幾乎全線盡沒:首鋼股份預虧逾1.4億元,華菱鋼鐵預虧逾6.9億元,鞍鋼股份預虧18.9億元。
二是多少年來發展勢頭一直很好、從未虧損過的大型民營鋼鐵企業,主業也開始虧損。2011年,我國鋼鐵業平均銷售利潤率2.42%,民營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和良好的成本控制,達到2.7%。這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三是受投資支撐、以建築鋼材為主的企業,繼板材企業之後進入虧損通道。這意味著,隨著4萬億元計劃的紅利耗盡,鋼鐵下游需求再難找到一個像樣的亮點。
雖然3月份隨著國內鋼價由降轉升,重點鋼鐵企業盈利逾20億元,沖淡了前兩月巨虧的影響,但鐵礦石價格也在連續回落5個月後,再度呈現上行趨勢。目前已突破150美元/噸,較低谷時回升近20美元/噸。華泰聯合證券研究員趙湘鄂認為,這將令鋼鐵企業的盈利難現根本改善。
“去產能化”將成趨勢
由暴利走向微利、由微利走向虧損,鋼鐵行業經歷的巨變,前後不過5年時間。
鐵礦石價格暴漲,曾被認為是鋼鐵業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但去年下半年以來,礦價由高峰時的逾190美元/噸下降到150美元/噸,降幅超過20%。而同期鋼鐵企業的虧損面卻一度超過40%。“由此可見,鋼廠虧損不能完全歸咎於鐵礦石漲價,而更多地要從內部找原因。”冶金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說
5年來,我國鋼鐵業產能迅速擴張。2012年我國粗鋼產能不過5.5億噸,如今已經達到9億噸。而根據鋼鐵“十二五”規劃,我國的粗鋼需求量峰值不過7.7億噸至8.2億噸。
資深業界人士、“鋼之家”總經理吳文章說,2012年以前,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然而,從2012年起,行業進入全面過剩階段。即主要鋼材品種都已供大於求,且鋼材消費量進一步增長的空間不大,產能過剩作為鋼材市場運行的主要矛盾會長期存在。
專家認為,“去產能化”將成為鋼鐵業的未來趨勢。這包括落後產能淘汰、加快兼並重組和完善行業退出機制等。在此過程中,要避免非市場力量的干預。
“比如華菱鋼鐵,去年原本巨虧,卻因收到地方政府10多億元的補貼而勉強盈利。華菱鋼鐵的第二大股東是跨國企業安塞樂米塔爾,持股比例約30%,這意味著10億元補貼中有3億元給了外資。如此補貼是否合理,值得商榷。”有專家認為。
從專注PPI到兼顧CPI?
面對嚴峻形勢,李新創指出,今年鋼鐵業的核心工作是“保盈利”。
嚴控產量是業界的一致看法,但落實起來很難。隨著近期鋼價上漲,粗鋼日均產量迅速反彈,至4月上旬已達到203萬噸的歷史新高水平,遠超去年全年的187萬噸。
“二季度在資金環境好轉、保障房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的推動下,國內鋼價有望延續漲勢。但產量的加速釋放,使後期鋼價有較大回落風險。”鋼鐵現貨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線”副總經理盛志誠說。
由於鋼價不具備大漲條件,更多的企業選擇進軍非鋼產業。在吳文章看來,鋼廠搞輔業是不得已的選擇:去年武鋼整體銷售利潤率為1.67%,而非鋼產業達到3.47%。肉價支撐的CPI最新漲幅是3.6%,而鋼價支撐的PPI是負0.3%。
“鋼鐵生產流程很長,各環節衍生機會很多,不用對其搞輔業大驚小怪。”李新創說。事實上,從金融到房地產,從養豬到賣酒,鋼鐵公司涉足的行業已經五花八門。有專家提醒,鋼廠拓展非鋼產業要注意與主業的關聯性,像德國第一大鋼鐵企業蒂森克虜伯,就選擇從鋼鐵向下游的機械製造、電梯設備延伸,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取得了不錯的收益。
;6. 中國目前大量產業產能過剩的原因以及未來對於這個問題的發展趨勢
中國鋼企產能過剩的原因分析:1,中國的鋼企主要都是大型國有企業,在中國國有企業有一個普片的問題,那就是效率低下,這點是不用懷疑的。除此以外大型的國有企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死不得」,無論如何地方政府都不會讓當地的大型國有企業死掉,當國有企業出現大規模的虧損後政府往往會給予大量的補貼。當然,大家要知道,這些補貼都是納稅人的錢。2.鋼鐵企業是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企業規模龐大,前期投資很大,即使出現虧損或者行業利潤下降,企業也不能馬上轉型或者減產。因為減產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只有當繼續生產產生的效益還不足以彌補固定成本帶來的損失的時候企業才會停產。然而,國有企業,為了保證員工不至於失業,即使虧損很大可能也會繼續生產。這是國有企業的一個通病。3.08年為了應付經濟危機,國家拿出了4萬個億的資金,這些資金大多數都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大家都知道,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鋼材,這樣一來在08年和09年中國的鋼鐵幾乎一下子就被消化殆盡了。鋼企都賺錢了,這個時候一些鋼企開始盲目的擴大產能。然而,隨著後來通脹的越來越嚴重,中央收緊資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也開始減少。鐵路建設等的放緩甚至停工,以及房地產調控導致的建築鋼材需求的減少,導致對鋼材的需求瞬間銳減。這些變化,根本沒有給鋼鐵企業足夠多的准備時間。鋼鐵企業依然開組馬力生產,然而市場需求卻一落千丈,於是鋼鐵企業庫存急劇增加,企業效益也一落千丈。前面說過,鋼鐵企業不會一下子停產,所以新的產能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而市場消化的能力卻越來越弱。4.中國的鋼企生產的大多數都是低品質鋼材,高品質的鋼材很少,甚至需要進口。低品質的鋼材在全球都是產能過剩的,何況中國的鋼企在全球來看並不具有市場競爭能力,因此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很少,遠遠不足以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綜上原因,導致了我國鋼鐵過剩,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
現在,中國很多行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主要原因是國外需求的減少。由於國內需求不足,中國的大部分產品往往需要靠國外的市場來消化,一旦國際市場出現波動,中國國內的產品就會嚴重過剩。國內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老百姓沒有錢消費,改革開放這么多年以來,中國普通老百姓並沒有真正的富裕,房地產又對普通老百姓進行了一次洗劫,於是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越來越弱。而企業的產能卻在不斷地擴張。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改革,怎麼改?首先調結構,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進行整合,該死的就讓它死掉。其次,大力發展服務業,解決人們的就業問題。第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是老百姓盡快的富裕起來。第四,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不改革,前面的一切改革都是白搭的。
從長期來看,中國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會一直存在,因為中國是靠製造業起家的,而製造業所產生的產能無論如何靠國內市場也是消化不完的,但是只要中國調結構能夠實現,未來中國產能過剩的危機應該會慢慢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