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铝合金中只有铝棒才会做固溶处理吗铝板有固溶处理吗固溶处理的作有哪些
铝合金分两大类:变形铝合金和铸造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又分为可以热处理强化的和不能热处理强化的2种。
对铝合金来说固溶处理就是淬火(将铝合金加热到α相区,保温后在水中冷却),没有区别。
变形铝合金在冶金厂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型材,如板、带、线、管等供应。所以能热处理强化的铝板可以进行固溶处理(淬火)。
B. 铝合金固溶时效处理要注意什么
设备原因:
炉内温度不够均匀,会产生一些过烧组织。
保温时间:保温时间不够,组织转变不均匀。
固溶处理延迟时间:这个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且要迅速冷却,从热处理炉出来后,要迅速放入冷却介质中。
固溶温度:对与常见的2系列材料,固溶温度已经成熟,但是对与新开发的2系列铝合金,最佳固溶温度的选着同样重要,但需要做工艺试验摸索。
C. 怎样制订铸造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及时效工艺
304钢属奥氏体不锈钢,不能通过热处理淬火强化,因为它在冷却过程中不会发生马氏体转变.
做固溶处理(1010度-1100度,快冷)目的是消除加工硬化(形变备猜后发生马氏体转变,从而仿氏型产生顺磁性),改善防腐性能核升,硬度也降下来了(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硬度就越低).
所以,什么时候固溶处理,要根据你的产品要求而定.
如果你的产品对磁性要求不高,建议:安排工序为毛坯----固溶处理-----加工----815-845度稳定化处理(处理后硬度还比较高,顺磁性不能完全消除)----后继工序加工.
如果磁性要求高,就只能改材料,用305,或310.
D. 铝合金固溶后的冷却工艺名称是什么
铝合金固知肢溶后搭悔世的冷却前孝工艺名称是固溶处理。固溶处理指将铝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水冷),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E. 铝合金固溶处理
我对着一块铝合金的事情不是很熟悉,
帮你从其他地方找了些资料,供参考:
对铝合金来说固溶处理就是淬火,即将铝合金加热到α相区,保温后在水中冷却。
F. 6061等铝合金热处理的时效处理方法主要有哪些
T1 人工时效 在金属型或湿砂型铸造的合金,因冷却速度较快,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过饱和固溶体,即有部分淬火效果。再做人工时效,脱溶强化,则可提高硬度和机械强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对提高Zl104、ZL105等合金的强度有效。
T2 退火 主要作用在于消除铸件的内应力(铸造应力和机加工引起的应力),稳定铸件尺寸,并使Al-Si系合金的Si晶体球状化,提高其塑性。 对Al-Si系合金效果比较明显,退火温度280-300℃,保温时间为2-4h。
T4 固溶处理(淬火)加自然时效 通过加热保温,使可溶相溶解,然后急冷,使大量强化相固溶在α固溶体内,获得过饱和固溶体,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及抗蚀性。 对Al-Mg系合金为最终热处理,对需人工时效的其它合金则是预备热处理。
T5 固溶处理(淬火)加不完全人工时效 用来得到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但抗蚀性会有所下降,非凡是晶间腐蚀会有所增加。 时效温度低,保温时间短,时效温度约150-170℃,保温时间为3-5h。
T6 固溶处理(淬火)加完全人工时效 用来获得最高的强度,但塑性和抗蚀性有所降低。 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内进行。适用于要求高负荷的零件,时效温度约175-185℃,保温时间5h以上。
T7 固溶处理(淬火)加稳定化回火 用来稳定铸件尺寸和组织,提高抗腐蚀(非凡是抗应力腐蚀)能力,并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 多在接近零件的工作温度下进行。适合300℃以下高温工作的零件,回火温度为190-230℃,保温时间4-9h。
T8 固溶处理(淬火)加软化回火 使固溶体充分分解,析出的强化相聚集并球状化,以稳定铸件尺寸,提高合金的塑性,但抗拉强度下降。 适合要求高塑性的铸件,回火温度约230-330℃,保温时间3-6h。
T9 循环处理 用来进一步稳定铸件的尺寸外形。其反复加热和冷却的温度及循环次数要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合金的性质来决定。 适合要求尺寸、外形很精密稳定的零件。
G. 铝合金固溶时效处理要注意什么
固溶处理:
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
①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②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时效处理:
指金属或合金工件(如低碳钢等)经固溶处理,从高温淬火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冷加工变形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
一、分类:
①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
②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③第三种方式是振动时效,从80年代初起逐步进入使用阶段,振动时效处理在不加热也不像自然时效那样费时的情况下,给工件施加一定频率的振动使其内应力得以释放,从而达到时效的目的。
二、目的:
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
H. 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
固溶处理是铝合金加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合金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得合金中的固溶体溶解进入固溶体中,然后在快速冷却后形成一个均匀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在这个过程中,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会随时间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阶段:
1. 初期强化阶段(时效硬化):在铝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由于合金中的固溶体还没有完全扩散到其余组分中去,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它们会在晶界和晶内进行扩散,然后重新分布。这个过程被称为初期强化阶段或时效硬化。在这个过程祥正中,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会有微小的增加。
2. 稳定强化阶段(过时效硬化):在一段时间后,合金中的固溶体已经扩散到了晶体袜宴和内部,晶内和晶界上形成的析出相达到了平衡状态,这个过程被称为稳定强化阶段或过时效硬化。在这个阶段,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仍然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直至接近平衡状态的强度水平。
综上所述,铝合金经过固溶处理后,其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变化。初期强化阶段虽然时效硬化产生的强度和硬度变化很小,但是对于合金性能的稳定化有着告盯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稳定强化阶段是指合金硬度随时间的变化已经十分缓慢。因此,对于不同的用途,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时效条件。
I. 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和钢的不同
铝合金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为了提高铝合金强度,只能够采用固溶处理+时效的方式,而钢(实际上是铁)有同素异构孝清转变,所以可以通过相变来提高强度,也就是销仿通常说的淬火+回火,除此之外,其他热处理机理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等。
铝合金很少有用淬火的,铝合金多用时效巧斗前、人工实效、冷作硬化的方法提高强度、硬度。
J. 什么是铝合金的固溶处理和强化处理
固溶热处理:
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
分溶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便其缓缓地发生形,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根据合金本性和用途确定采用何种时效方法。高温下工作的铝合金适宜用人工时效,室温下工作的铝合金有些采用自然时效,有些必须人工时效。
从合金强化相上来分析,含有S相和CuAl2等相的合金,一般采用自然时效,而需要在高温下使用或为了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时,就需要采用人工时效来强化。比如LY11和LY12,40度以下自然时效可以得到高的强度和耐蚀性,对于150度以上工作的LY12和125-250度工作的LY6铆钉用合金则需要人时效。含有主要强化相为MgSi,MgZn2的T相的合金,只有采用人工时效强化,才能达到它的最高强度。
对于一般铝合金,自然时效时,屈服强度稍低而耐蚀性较好,采用人时效时,合金屈服强度较高而伸长率和耐蚀性都降低。对于铝-锌-镁-铜系合金入LC4则相反,当采用人工时效时,合金耐蚀性比自然时效好。
选用不同品种钢材作塑料模具,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制造工艺路线不同;同样,不同类型塑料模具钢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也是不同的。本节主要介绍塑料模具的制造工艺路线和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一、塑料模具的制造工艺路线
1.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制模具
例如,20,20Cr,20CrMnTi等钢的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模坯→退火→机械粗加工→冷挤压成形→再结晶退火→机械精加工→渗碳→淬火、回火→研磨抛光→装配。
2.高合金渗碳钢制模具
例如12CrNi3A,12CrNi4A钢的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模坯→正火并高温回火→机械粗加工→高温回火→精加工→渗碳→淬火、回火→研磨抛光→装配。
3.调质钢制模具
例如,45,40Cr等钢的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模坯→退火→机械粗加工→调质→机械精加工→修整、抛光→装配。
4.碳素工具钢及合金工具钢制模具
例如T7A~T10A,CrWMn,9SiCr等钢的工艺路线为:下料→锻成模坯→球化退火→机械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机械半精加工→机械精加工→淬火、回火→研磨抛光→装配。
5.预硬钢制模具
例如5NiSiCa,3Cr2Mo(P20)等钢。对于直接使用棒料加工的,因供货状态已进行了预硬化处理,可直接加工成形后抛光、装配。对于要改锻成坯料后再加工成形的,其工艺路线为:下料→改锻→球化退火→刨或铣六面→预硬处理(34~42HRC)→机械粗加工→去应力退火→机械精加工→抛光→装配。
二、塑料模具的热处理特点
(一)渗碳钢塑料模的热处理特点
1.对于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要求的塑料模具,要选用渗碳钢来制造,并把渗碳、淬火和低温回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2.对渗碳层的要求,一般渗碳层的厚度为0.8~1.5mm,当压制含硬质填料的塑料时模具渗碳层厚度要求为1.3~1.5mm,压制软性塑料时渗碳层厚度为0.8~1.2mm。渗碳层的含碳量为0.7%~1.0%为佳。若采用碳、氮共渗,则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防粘性就更好。
3.渗碳温度一般在900~920℃,复杂型腔的小型模具可取840~860℃中温碳氮共渗。渗碳保温时间为5~10h,具体应根据对渗层厚度的要求来选择。渗碳工艺以采用分级渗碳工艺为宜,即高温阶段(900~920℃)以快速将碳渗入零件表层为主;中温阶段(820~840℃)以增加渗碳层厚度为主,这样在渗碳层内建立均匀合理的碳浓度梯度分布,便于直接淬火。
4.渗碳后的淬火工艺按钢种不同,渗碳后可分别采用:重新加热淬火;分级渗碳后直接淬火(如合金渗碳钢);中温碳氮共渗后直接淬火(如用工业纯铁或低碳钢冷挤压成形的小型精密模具);渗碳后空冷淬火(如高合金渗碳钢制造的大、中型模具)。
(二)淬硬钢塑料模的热处理
1.形状比较复杂的模具,在粗加工以后即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精加工,才能保证热处理时变形最小,对于精密模具,变形应小于0.05%。
2.塑料模型腔表面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淬火加热过程中要确保型腔表面不氧化、不脱碳、不侵蚀、不过热等。应在保护气氛炉中或在严格脱氧后的盐浴炉中加热,若采用普通箱式电阻炉加热,应在模腔面上涂保护剂,同时要控制加热速度,冷却时应选择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控制冷却速度,以避免在淬火过程中产生变形、开裂而报废。一般以热浴淬火为佳,也可采用预冷淬火的方式。
3.淬火后应及时回火,回火温度要高于模具的工作温度,回火时间应充分,长短视模具材料和断面尺寸而定,但至少要在40~60min以上。
(三)预硬钢塑料模的热处理
1.预硬钢是以预硬态供货的,一般不需热处理,但有时需进行改锻,改锻后的模坯必须进行热处理。
2.预硬钢的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球化退火,目的是消除锻造应力,获得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模坯的切削加工性能或冷挤压成形性能。
3.预硬钢的预硬处理工艺简单,多数采用调质处理,调质后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很宽能够满足模具的各种工作硬度要求。由于这类钢淬透性良好,淬火时可采用油冷、空冷或硝盐分级淬火。表3-27为部分预硬钢的预硬处理工艺,供参考。
表3-27 部分预硬钢的预硬处理工艺
钢 号 加热温度/℃ 冷却方式 回火温度/℃ 预硬硬度HRC
3Cr2Mo 830~840 油冷或160~180℃硝盐分级 580~650 28~36
5NiSCa 880~930 油冷 550~680 30~45
8Cr2MnWMoVS 860~900 油或空冷 550~620 42~48
P4410 830~860 油冷或硝盐分级 550~650 35~41
SM1 830~850 油冷 620~660 36~42
(四)时效硬化钢塑料模的热处理
1.时效硬化钢的热处理工艺分两步基本工序。首先进行固溶处理,即把钢加热到高温,使各种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完成奥氏体后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第二步进行时效处理,利用时效强化达到最后要求的力学性能。
2.固溶处理加热一般在盐浴炉、箱式炉中进行,加热时间分别可取:1min/mm、2~2.5min/mm,淬火采用油冷,淬透性好的钢种也可空冷。如果锻造模坯时能准确控制终锻温度,锻造后可直接进行固溶淬火。
3.时效处理最好在真空炉中进行,若在箱式炉中进行,为防模腔表面氧化,炉内须通入保护气氛,或者用氧化铝粉、石墨粉、铸铁屑,在装箱保护条件下进行时效。装箱保护加热要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否则难以达到时效效果。部分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规范可参照表3-28。
表3-28 部分时效硬化钢的热处理规范
钢 号 固溶处理工艺 时效处理工艺 时效硬度HRC
06Ni6CrMoVTiAl 800~850℃油冷 510~530℃×(6~8)h 43~48
PMS 800~850℃空冷 510~530℃×(3~5)h 41~43
25CrNi3MoAl 880℃水淬或空冷 520~540℃×(6~8)h 39~42
SM2 900℃×2h油冷+700℃×2h 510℃×10h 39~40
PCR 1050℃固溶空冷 460~480℃×4h 42~44
三、塑料模的表面处理
为了提高塑料模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常对其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
1.塑料模镀铬是一种应用最多的表面处理方法,镀铬层在大气中具有强烈的钝化能力,能长久保持金属光泽,在多种酸性介质中均不发生化学反应。镀层硬度达1000HV,因而具有优良的耐磨性。镀铬层还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在空气中加热到500℃时其外观和硬度仍无明显变化。
2.渗氮具有处理温度低(一般为550~570℃),模具变形甚微和渗层硬度高(可达1000~1200HV)等优点,因而也非常适合塑料模的表面处理。含有铬、钼、铝、钒和钛等合金元素的钢种比碳钢有更好的渗氮性能,用作塑料模时进行渗氮处理可大大提高耐磨性。
适于塑料模的表面处理方法还有:氮碳共渗、化学镀镍、离子镀氮化钛、碳化钛或碳氮化钛,PVD、CVD法沉积硬质膜或超硬膜等
http://jpkc.cec.e.cn/jpkc/cygysj/top_all/w_ziyuanku/cailiao/13.4.htm
参考资料:http://jpkc.cec.e.cn/jpkc/cygysj/top_all/w_ziyuanku/cailiao/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