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k型热电偶工作原理是什么啊
K型热电偶工作原理
K型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基于热电效应工作。
一、热电效应简介
热电效应是指两种不同金属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回路时,如果两端存在温度差异,就会在回路中产生热电动势的现象。K型热电偶利用这一原理,通过测量产生的热电动势来推算温度值。
二、K型热电偶的结构
K型热电偶通常由两根不同材质的金属导线组成,一端为测量端,另一端为参比端。测量端感应温度并产生热电动势,而参比端保持恒定温度,作为比较的基准。
三、工作原理详解
1. 当K型热电偶的测量端处于不同温度时,两种金属导线中的电子移动速度不同,形成电子扩散。
2. 由于电子扩散,导致两种金属间产生电位差,即热电动势。
3. 通过测量热电动势的大小,结合已知的K型热电偶的温度与电动势的对应关系,可以推算出测量端的温度值。
四、应用及特点
K型热电偶具有测量范围广、性能稳定、响应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能源、冶金、化工等领域。其测温范围通常在0到1000摄氏度之间,且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K型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通过测量金属导线间的热电动势来检测温度。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温度传感器。
『贰』 K型热电偶的测量端,可以直接缠绕在一起吗还是必须焊接。焊接有什
可缠绕在一起,但来是在自振动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如果焊接,尽量使用不加焊料的焊接方式。热电偶通常使用在高温的情况下,高温导致非热电偶丝材料作为杂志快速扩散到焊点区域,也就是所谓的污染。这种污染是通常导致热电偶精度漂移的原因
『叁』 K型热电偶的几种焊接方法是什么
1、氩弧焊接K型热电偶 氩弧焊接装置由直流焊接电源、高频振荡器、焊枪、对焊电源、工夹具等5部分组成。焊接时,利用伸出焊枪喷嘴的铈-钨丝作为负极,被焊热电偶固定在夹具上作为正极。当两极间通过高频、高压时将引燃电弧的作用,采用可控硅调压,控制电弧强度,在氩气保护下使铈-钨与被焊热电偶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把热电偶丝的端面熔化成球状。为了便于热电偶与电极对准,工作夹具与焊枪可以在空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焊枪内装有直径1mm及1.5mm的铈-钨电极,供不同直径的热电偶焊接使用。
2、碳粉焊接K型热电偶 碳粉焊接装置类似于电弧焊接,不同的是电源的一极不是接碳棒,而是接盛有碳粉的石墨坩埚,另一极接被焊热电偶。焊接时,把热电极插入石墨粉中,几秒钟后即可焊好。这种焊接方法较电弧焊方便,但易引起热电极脆断。该方法适用于廉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3、气焊K型热电偶 采用气焊时,应先将热电极顶端加热并蘸上焊剂(如镍铬-镍硅偶的焊剂是四硼酸纳和石英砂各一半混合而成),再将热电极置于乙炔或氢氧火焰中,待熔成球状后迅速取出,立即放入热水中洗去焊接点上的残渣。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广。适用于廉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4、盐水焊接K型热电偶 在烧杯中装入氯化纳溶液,在水溶液中放入铂丝作一电极,而热电极作为另一极。焊接时,将热电偶顶部与溶液稍接触,接通电源,待起弧后迅速断开电源。这种焊接方法适用与焊接直径较细0.03mm-0.3mm热电偶。
5、电弧焊K型热电偶 电弧焊接可分为支流焊接和交流焊接两种:
5-1.直流焊接时,热电偶接电源正极,碳棒(光谱的)接电源负极,用碳棒与热电极顶端瞬时接触起弧,待测量端熔成球状后迅速离开碳棒。这种焊接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测量端不易玷污,使用于贵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5-2.交流焊接适用于焊接廉金属热电偶。焊接前,应仔细将测量端25-30mm一段的氧化物清除干净,然后将两电极顶端并齐,并绞成麻花状。焊接时,在热电极顶端蘸上焊剂,在置于电弧火焰中熔化3-5S,待成球状后迅速取出,清楚掉焊点上的残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