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拆开一个热电偶,里面是两根长的不同的金属丝,在头上用焊点焊接着,能告诉下两种金属是什么吗
热电偶分度号 热电极材料 使用温度范围(℃)
正极 负极
S 铂铑合金(铑含量10 %) 纯铂 0-1400
R 铂铑合金(铑含量13 %) 纯铂 0-1400
B 铂铑合金(铑含量30%) 铂铑合金(铑含量6% ) 0-1400
K 镍铬 镍硅 -200-+1000
T 纯铜 铜镍 -200-+300
J 铁 铜镍 -200-+600
N 镍铬硅 镍硅 -200-+1200
E 镍铬 铜镍 -200-+700
热电偶基本定律
1,均质导体定律
由同一种均质材料(导体或半导体)两端焊接组成闭合回路,无论导体截面如何以及温度如何分布,将不产生接触电势,温差电势相抵消,回路中总电势为零。
可见,热电偶必须由两种不同的均质导体或半导体构成。若热电极材料不均匀,由于温度梯存在,将会产生附加热电势。
2,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中间导体(第三导体),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中间导体的引入对热电偶回路总电势没有影响,这就是中间导体定律。
应用:依据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实际测温应用中,常采用热端焊接、冷端开路的形式,冷端经连接导线与显示仪表连接构成测温系统。
有人担心用铜导线连接热电偶冷端到仪表读取mV值,在导线与热电偶连接处产生的接触电势会使测量产生附加误差。根据这个定律,是没有这个误差的!
3,中间温度定律
热电偶回路两接点(温度为T、T0)间的热电势,等于热电偶在温度为T、Tn时的热电势与在温度为Tn、T0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Tn称中间温度。
应用:由于热电偶E-T之间通常呈非线性关系,当冷端温度不为0℃时,不能利用已知回路实际热电势E(t,t0)直接查表求取热端温度值;也不能利用已知回路实际热电势E(t,t0)直接查表求取的温度值,再加上冷端温度确定热端被测温度值,需按中间温度定律进行修正。初学者经常不按中间温度定律来修正!
4,参考电极定律
这个定律是专业人士才研究、关注的,一般生产、使用环节的人士不太了解,简单说明就是:用高纯度铂丝做标准电极,假设镍铬-镍硅热电偶的正负极分别和标准电极配对,他们的值相加是等于这支镍铬-镍硅的值。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贰』 4.图9-18所示为镍铬-镍硅热电偶测温电路,热电极A、B直接焊接在钢板上(V型焊接),A'、B'为补偿导线,Cu
1:950度
2:应为910度
3:中间导体定律;不过要看热电偶怎么焊的
TX'>tx,直接焊在钢板上就是减少误差措施之一
下面参考来自网络
(1)均质导体定律
如果只用一种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则不论其导体是否存在温差,回路中均不会产生电流(即不产生电动势);反之,如果回路中出现电流,则恰好证明此导体是非均质的。本定律是校验热电偶的材料是否均匀一致的重要依据。
a)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必须是均质导体,否则将会给测量带来附加的误差。因此很有必要根据均质导体定律事先对热电偶进行检测,输出的温差电动势越大,则说明导体材料越不均匀,给测量带来的误差也将越大。b)热电偶必须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导体或半导体A,B组成,否则即使两结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也不会产生温差电动势。
(2)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第四种均质材料的导体后,只要中间接入的导体两端具有相同的温
度,就不会影响热电偶的热电势。
这条基本定律十分重要,有了这条基本定律,我们就可以在热电偶回路中引入各种显示仪表和连接导线等,而且也可以采用各种焊接方法来焊制热电偶,只要保证引入的中间导体两端的温度相同,就不致影响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势。
(3)中间温度定律
中间温度定律为制定热电偶的分度表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这一定律,只要列出冷端温度为0℃时的热电势,均可按式(6-11)计算求得,这样,就可以对热电偶冷端温度进行修正,而且,这条基本定律也是工业测温中应用补偿导线的理论依据,因为只要匹配与热电偶的热电性质相同的补偿导线,便可使热电偶的冷端远离热源,而不影响热电偶的测量精度
你满意的回答觉得有误。
仅供参考
『叁』 图4所示为镍铬-镍硅(K)热电偶测温电路,热电极 A、B直接焊接在钢板上(V 型焊接),A ’ 、
1冰瓶,叫冰水混合容器,可能更准确,冰水混合物为0度 2热电偶和钢板接触,并没隔开,可以往中间导体定律上靠 1,均质导体定律 2,中间导体定律 3,中间温度定律 3 K分度号大约每度40微伏 大约750度
『肆』 怎么焊接热电偶丝呢,如图
热电偶的测量端的焊接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气焊,(乙炔焊)
2石墨粉焊接法;
3水银电弧焊接法;
4盐水电弧焊接法;
5直流电弧焊接法;
6.找台调压变压器,调至24V,再把一号电池的碳棒拆出来,把头磨尖,这头接调压器24V一端,另一端接双绞的热电偶,认下调压器的火、零线保证安全,用碳棒尖头和双绞的热电偶相碰,即利用尖端放电的电弧把双绞的热电偶两极焊接,焊时带付墨镜保护眼睛。多实践几次就会焊得很好了。早在70年代我就用此方法焊接铂铑---铂热电偶了。但焊好的热电偶要经过校验合格的才能使用。
7.将偶丝断头双绞后,用氩弧焊接,建以你如不是焊接好手还是请专业人员焊接,因焊接点要求圆滑.大小似宜.
对焊点的要求是:焊点要牢固,表面要光滑,无污点,无夹渣,无裂纹.焊点的尺寸要尽量小,以减少传热误差和动态误差
『伍』 图4所示为镍铬-镍硅(K)热电偶测温电路,热电极 A、B直接焊接在钢板上(V 型焊接),A ’ 、B’ 为补偿导
1冰瓶,叫冰水混合容器,可能更准确,冰水混合物为0度
2热电偶和钢板接触,并没隔开,可以往中间导体定律上靠
1,均质导体定律
2,中间导体定律
3,中间温度定律
3 K分度号大约每度40微伏 大约750度,精确需查表
4 668度+接线盒1的温度
仅供参考
『陆』 热电偶工作端有哪些焊接方法
1、氩弧焊接K型热电偶
氩弧焊接装置由直流焊接电源、高频振荡器、焊枪、对焊电源、工夹具等5部分组成。焊接时,利用伸出焊枪喷嘴的铈-钨丝作为负极,被焊热电偶固定在夹具上作为正极。当两极间通过高频、高压时将引燃电弧的作用,采用可控硅调压,控制电弧强度,在氩气保护下使铈-钨与被焊热电偶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把热电偶丝的端面熔化成球状。为了便于热电偶与电极对准,工作夹具与焊枪可以在空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焊枪内装有直径1mm及1.5mm的铈-钨电极,供不同直径的热电偶焊接使用。
2、碳粉焊接K型热电偶
碳粉焊接装置类似于电弧焊接,不同的是电源的一极不是接碳棒,而是接盛有碳粉的石墨坩埚,另一极接被焊热电偶。焊接时,把热电极插入石墨粉中,几秒钟后即可焊好。这种焊接方法较电弧焊方便,但易引起热电极脆断。该方法适用于廉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3、气焊K型热电偶
采用气焊时,应先将热电极顶端加热并蘸上焊剂(如镍铬-镍硅偶的焊剂是四硼酸纳和石英砂各一半混合而成),再将热电极置于乙炔或氢氧火焰中,待熔成球状后迅速取出,立即放入热水中洗去焊接点上的残渣。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广。适用于廉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4、盐水焊接K型热电偶
在烧杯中装入氯化纳溶液,在水溶液中放入铂丝作一电极,而热电极作为另一极。焊接时,将热电偶顶部与溶液稍接触,接通电源,待起弧后迅速断开电源。这种焊接方法适用与焊接直径较细0.03mm-0.3mm热电偶。
5、电弧焊K型热电偶
电弧焊接可分为支流焊接和交流焊接两种:
5-1.直流焊接时,热电偶接电源正极,碳棒(光谱的)接电源负极,用碳棒与热电极顶端瞬时接触起弧,待测量端熔成球状后迅速离开碳棒。这种焊接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测量端不易玷污,使用于贵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5-2.交流焊接适用于焊接廉金属热电偶。焊接前,应仔细将测量端25-30mm一段的氧化物清除干净,然后将两电极顶端并齐,并绞成麻花状。焊接时,在热电极顶端蘸上焊剂,在置于电弧火焰中熔化3-5S,待成球状后迅速取出,清楚掉焊点上的残渣即可。
『柒』 镍铬-镍硅热电偶测温电路,热电极A、B直接焊接在钢板上(V型焊接),A'、B'为补偿导线,Cu为铜导线,知接
这是你要的
『捌』 镍铬、镍硅 测温线如何用电烙铁 焊接
不知道线径有多大?如果线径比较小的话,可以用WEWELDING 88C的焊丝配合WEWELDING 88C-F的焊剂焊接。
如果是线径偏大的话,建议用大功率的热风枪或者火枪焊接加热,同样采用WEWELDING 88C的焊丝焊接。
『玖』 K型热电偶的几种焊接方法是什么
1、氩弧焊接K型热电偶 氩弧焊接装置由直流焊接电源、高频振荡器、焊枪、对焊电源、工夹具等5部分组成。焊接时,利用伸出焊枪喷嘴的铈-钨丝作为负极,被焊热电偶固定在夹具上作为正极。当两极间通过高频、高压时将引燃电弧的作用,采用可控硅调压,控制电弧强度,在氩气保护下使铈-钨与被焊热电偶之间产生弧光放电,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把热电偶丝的端面熔化成球状。为了便于热电偶与电极对准,工作夹具与焊枪可以在空间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焊枪内装有直径1mm及1.5mm的铈-钨电极,供不同直径的热电偶焊接使用。
2、碳粉焊接K型热电偶 碳粉焊接装置类似于电弧焊接,不同的是电源的一极不是接碳棒,而是接盛有碳粉的石墨坩埚,另一极接被焊热电偶。焊接时,把热电极插入石墨粉中,几秒钟后即可焊好。这种焊接方法较电弧焊方便,但易引起热电极脆断。该方法适用于廉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3、气焊K型热电偶 采用气焊时,应先将热电极顶端加热并蘸上焊剂(如镍铬-镍硅偶的焊剂是四硼酸纳和石英砂各一半混合而成),再将热电极置于乙炔或氢氧火焰中,待熔成球状后迅速取出,立即放入热水中洗去焊接点上的残渣。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较广。适用于廉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4、盐水焊接K型热电偶 在烧杯中装入氯化纳溶液,在水溶液中放入铂丝作一电极,而热电极作为另一极。焊接时,将热电偶顶部与溶液稍接触,接通电源,待起弧后迅速断开电源。这种焊接方法适用与焊接直径较细0.03mm-0.3mm热电偶。
5、电弧焊K型热电偶 电弧焊接可分为支流焊接和交流焊接两种:
5-1.直流焊接时,热电偶接电源正极,碳棒(光谱的)接电源负极,用碳棒与热电极顶端瞬时接触起弧,待测量端熔成球状后迅速离开碳棒。这种焊接方法简单、操作容易、测量端不易玷污,使用于贵金属热电偶的焊接。
5-2.交流焊接适用于焊接廉金属热电偶。焊接前,应仔细将测量端25-30mm一段的氧化物清除干净,然后将两电极顶端并齐,并绞成麻花状。焊接时,在热电极顶端蘸上焊剂,在置于电弧火焰中熔化3-5S,待成球状后迅速取出,清楚掉焊点上的残渣即可。
『拾』 如何焊接热电偶
热电偶传感器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2008-6-24 阅读次数:6043
一、热电偶传感器测温系统的设计应用
下面介绍一个典型的单片机控制的测温系统,它由三大部分组成:(1)测量放大电路;(2)A/D转换电路;(3)显示电路。它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化工厂的测温及温度控制系统中。
1、硬件设计
(1)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本系统使用镍铬—镍硅热电偶,被测温度范围为0~655℃,冷端补偿采用补偿电桥法,采用不平衡电桥产生的电势来补偿热电偶因冷端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热电势变化值。不平衡电桥由电阻R1、R2、R3(锰铜丝绕制)、Rcu(铜丝绕制)四桥臂和桥路稳压源组成,串联在热电偶回路中。Rcu与热电偶冷端同处于±0℃,而R1=R2=R3=1Ω,桥路电源电压为4V,由稳压电源供电,Rs为限流电阻,其阻值因热电偶不同而不同,电桥通常取在20℃时平衡,这时电桥的四个桥臂电阻R1=R2=R3=Rcu,a、b端无输出。当冷端温度偏离20℃时,例如升高时,Rcu增大,而热电偶的热电势却随着冷端温度的升高而减小。Uab与热电势减小量相等,Uab与热电势迭加后输出电势则保持不变,从而达到了冷端补偿的自动完成。
(2) 测量放大电路
实际电路中,从热电偶输出的信号最多不过几十毫伏(<30mV),且其中包含工频、静电和磁偶合等共模干扰,对这种电路放大就需要放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高增益、低噪声和高输入阻抗,因此宜采用测量放大电路。测量放大器又称数据放大器、仪表放大器和桥路放大器,它的输入阻抗高,易于与各种信号源匹配,而它的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失调电流及输入偏置电流小,并且温漂较小。由于时间温漂小,因而测量放大器的稳定性好。由三运放组成测量放大器,差动输入端R1和R2分别接到A1和A2的同相端。输入阻抗很高,采用对称电路结构,而且被测信号直接加到输入端,从而保证了较强的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A3实际上是一差动跟随器,其增益近似为1。测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AV=V0/(V2-V1),AV=Rf/R(1+(Rf1+Rf2)/RW)。在此电路中,只要运放A1和A2性能对称(主要指输入阻抗和电压增益),其漂移将大大减小,具有高输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对微小的差模电压很敏感,适宜于测量远距离传输过来的信号,因而十分易于与微小输出的传感器配合使用。RW是用来调整放大倍数的外接电阻,在此用多圈电位器。
实际电路中A1、A2采用低漂移高精度运放OP-07芯片,其输入失调电压温漂αVIOS和输入失调电流温漂αIIOS都很小,OP-07采用超高工艺和“齐纳微调”技术,使其VIOS、IIOS、αVIOS和αIIOS都很小,广泛应用于稳定积分、精密加法、比校检波和微弱信号的精密放大等。OP-07要求双电源供电,使用温度范围0~70℃,一般不需调零,如果需要调零可采用RW进行调整。A3采用741芯片,它要求双电源供电,供电范围为±(3~18)V,典型供电为±15V,一般应大于或等于±5V,其内部含有补偿电容,不需外接补偿电容。
(3) A/D(模数)转换电路
经过测量放大器放大后的电压信号,其电压范围为0~5V,此信号为模拟信号,计算机无法接受,故必须进行A/D转换。实际电路中,选用ICL7109芯片。ICL7109是一种高精度、低噪声、低漂移、价格低廉的双积分型12位A/D转换器。由于目前12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价格较高,因此在要求速度不太高的场合,如用于称重测压力、测温度等各种传感器信号的高精度测量系统中时,可采用廉价的双积分式12位A/D转换器ICL7109。ICL7109主要有如下特性:(1)高精度(精确到1/212=1/4096);(2)低噪声(典型值为15μVP-P);(3)低漂移(<1μV/℃);(4)高输入阻抗(典型值1012Ω);(5)低功耗(<20mW);(6)转换速度最快达30次/秒,当采用3.58MHz晶振作振源时,速度为7.5次/秒;(7)片内带有振荡器,外部可接晶振或RC电路以组成不同频率的时钟电路;(8)12位二进制输出,同时还有一位极性位和一位溢出位输出;(9)输出与TTL兼容,以字节方式(分高低字节)三态输出,并且具有VART挂钩方式,可以用简单的并行或串行口接到微处理系统;(10)可用RVNHOLD(运行/保持)和STATUS(状态)信号监视和控制转换定时;(11)所有输入端都有抗静电保护电路。
ICL7109内部有一个14位(12位数据和一位极性、一位溢出)的锁存器和一个14位的三态输出寄存器,同时可以很方便地与各种微处理器直接连接,而无需外部加额外的锁存器。ICL7109有两种接口方式,一种是直接接口,另一种是挂钩接口。在直接接口方式中,当ICL7109转换结束时,由STATUS发出转换结束指令到单片机,单片机对转换后的数据分高位字节和低位字节进行读数。在挂钩接口方式时,ICL7109提供工业标准的数据交换模式,适用于远距离的数据采集系统。ICL7109为40线双列直插式封装,各引脚功能参考相关文献。
(4) ICL7109与89C51的接口
本系统采用直接接口方式,7109的MODE端接地,使7109工作于直接输出方式。振荡器选择端(即OS端,24脚)接地,则7109的时钟振荡器以晶体振荡器工作,内部时钟等于58分频后的振荡器频率,外接晶体为6MHz,则时钟频率=6MHz/58=103kHz。积分时间=2048×时间周期=20ms,与50Hz电源周期相同。积分时间为电源周期的整数倍,可抑制50Hz的串模干扰。
在模拟输入信号较小时,如0~0.5伏时,自动调零电容可选比积分电容CINT大一倍,以减小噪声,CAZ的值越大,噪声越小,如果CINT选为0.15μF,则CAZ=2CINT=0.33μF。
由传感器传来的微弱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为0~5V,这时噪声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可把积分电容CINT选大一些,使CINT=2CAZ,选CINT=0.33μF,CAZ=0.15μF,通常CINT和CAZ可在0.1μF至1μF间选择。积分电阻RINT等于满度电压时对应的电阻值(当电流为20μA、输入电压=4.096V时,RINT=200kΩ),此时基准电压V+RI和V-RI之间为2V,由电阻R1、R3和电位器R2分压取得。
本电路中,CE/LOAD引脚接地,使芯片一直处于有效状态。RUN/HOLD(运行/保持)引脚接+5V,使A/D转换连续进行。
A/D转换正在进行时,STATUS引脚输出高电平,STATUS引脚降为低电平时,由P2.6输出低电平信号到ICL7109的HBEN,读高4位数据、极性和溢出位;由P2.7输出低电平信号到LBEN,读低8位数据。本系统中尽管CE/LOAD接地,RUN/HOLD接+5V,A/D转换连续进行,然而如果89C51不查询P1.0引脚,那么就不会给出HBEN、LBEN信号,A/D转换的结果不会出现在数据总线D0~D7上。不需要采集数据时,不会影响89C51的工作,因此这种方法可简化设计,节省硬件和软件。
(5)显示电路
采用3位LED数码管显示器,数码管的段控用P1口输出,位控由P3.0、P3.1、P3.2控制。7407是6位的驱动门,它是一个集电极开路门,当输入为“0”时输出为“0”;输入为“1”时输出断开,须接上位电路。共用两片7407,分别作为段控和位控的驱动。数码管选共阳极接法,当位控为“1”时,该数码管选通,动态显示用软件完成,节省硬件开销。硬件原理如图5-12所示。
图5.3.1 热电偶传感器测温系统硬件原理图
2、软件设计
ICL模块:从A/D转换器读取结果的模块,它连续读3次,读出3个结果分别存放于内部30H~35H单元(双字节存放)。
WAVE数字滤波模块:它是将ICL模块输出的3个结果排序,取中间的数作为选用的测量值。此模块可以避免因电路偶然波动而引起的脉冲量的干扰,使显示数据平稳。
MODIFY模块:它是补偿热电偶冷端器25℃时的量值,相当于仪表中的零点调到25℃,称此模块为零点校正模块(此温度为室温)。
YA查表模块:它是核心模块。表格数据是按一定规律增长的数据(0~655℃),表格中电压值与温度值一一对应,表格中的电压值是热电偶输出信号乘以放大倍数(150)以后的结果,变成十六进制数进行存放,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因而它的数据地址可以代表温度值,用查找的内容的地址减去表格首地址0270H后再除以2(双字节存放)即为温度值。此数据为十六进制数还需进行二十进制转换(CLEAN),再送显示器显示。
查表法:采用二分查找法,DP先找对半值(MIDDLE)同转换数据比较(COMPARE),看属哪一半,修改表格上下限值,再进行对半比较,经过若干次后,直到找到数据为止,如果找不到,也就是说被转换数据介于表格中两相邻值之间,则再调用取近值模块(NEAR),选择与被转换数据接近的那个数据作为查找到的数据,然后调用温度值模块(FIND),整个查表模块就完成了从输入到输出的变化。
DIR:采用动态3位显示,显示时间由实验测定,各模块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测试,尽量使其内聚性强、模块间耦合性强,并采用数据耦合。
二、恒温炉控制器
此恒温炉主要由液化气提供热源,热效率高,且取暖费用低廉。人工预设加热温度值后,控制器能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设定值的±1℃,现场使用方便。其主要性能指标为:温度可调范围在10~50℃之间;温度精度可精确到0.25℃;当环境中的氧含量低于某一值时,控制电路自动关闭加热炉,等待人工处理。
1、硬件设计
该控制器是以89C51为控制核心,以电磁阀为驱动部件,以及温度采样、热电偶信号采样、显示等电路组成。系统框图如图5.3.2所示。
图5.3.2 恒温炉控制器系统框图
89C51单片机,其指令系统与MCS-51完全兼容,且片内带有4KB的E2PROM,可以方便地构成一个最小系统。采样10位数字温度传感器,经CPU处理后,实时地显示在液晶屏上,热电偶电路时刻监视着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
(1)数字温度采样电路
本系统中使用AD公司的产品AD7416,它由带隙温度传感器、10倍A/D转换器、温度寄存器、可设点比较器、故障排队计数器等组成。传感器将温度转换成电压,将由A/D转换器转换成10位数字量送温度值寄存器。A/D转换器的一次转换时约为400μs,精度可达0 25。
AD7416的接口方式为I2C/SMBUS,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之间,有节电工作方式,可用于电池供电。AD7416的地址由A0、A1、A2决定,地址格式为:1001A2A1A0R/W,最大可并联8片,本系统中只用了一片AD7416,连线方式如图5.3.3所示。因温度的惯性系数较大,可采用简便有效的移动平均值法、中值法、低通滤波法等进行软件滤波。实时采样和计算平均值,以平均值作为实际温度采样值。采样次数为8~16次。由于采用了数字温度传感器,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简化了设计方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方便地实现了标度变换。
(2)热电偶反馈电路
因为加热器使用液化气为燃料,加热过程要耗氧,可能引起环境中的氧含量不足,所以在加热器加热过程中要时刻监视液化气燃烧是否充分。实验证明,当氧含量正常时,燃气烧到热电偶输出的电压在20mV以上,而当氧含量低于某一值时,热电偶输出的电压会在12mV以下。通过如图5.3.4所示电路,把热电偶电压接入电路,以检测电压超过18mV时,电路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电压低于13mV时,电路输出端输出低电平。
(3)其他外围驱动电路
其功能主要是把P1口输出的信号接入7407,由7407驱动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继电器的输出端驱动两个电磁阀和一个电子脉冲打火器。
为了控制恒温炉的温度并向系统输入数据,系统应附有键盘,并能完成温度的增减,恒温炉的启动与停止,另外还设有设置键,用于加热过程中重新设置温度,当恒温炉启动后,液晶屏即实时地显示所测量的温度值,出现异常情况显示故障状态。
2、软件设计
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软件主要完成如下任务:扫描键盘并按要求调出设定值或输入新的设定值,并判断是否启动,启动时首先打开加热阀供气,开启电子打火器,点火成功后,打开主出气阀,然后监视温度的变化,当温度超出设定温度值1℃时,关闭主出气阀,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1℃时,打开主出气阀。若点火不成功,则每隔15s重复上述启动过程,若3次点火不成功,关闭加热偶阀,在液晶屏显示故障状态。正常启动后,程序时刻监视热电偶的状态,若出现热电偶电压不足,关闭主出气阀和加热阀,等待人工参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