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指南针的铜盘为什么用铜不用铁
一,用铁的话容易产生误差,因为磁针会和铁盘相吸
二,最重要的是,指南针最初发明是在战国时候,当时中原的冶铁技术不发达,而冶铜技能却很发达,再者当时铜比较多。
所以用铜盘
Ⅱ 焊锡膏腐蚀到底影响有多大
做焊锡膏,腐蚀性也是一个指标,铜盘腐蚀和铜镜腐蚀都是要达标的。
锡膏,灰色膏体。焊锡膏是伴随着SMT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焊接材料,是由焊锡粉、助焊剂以及其它的表面活性剂、触变剂等加以混合,形成的膏状混合物。主要用于SMT行业PCB表面电阻、电容、IC等电子元器件的焊接。
助焊剂的主要成份及其作用:
A、活化剂(ACTIVATION):该成份主要起到去除PCB铜膜焊盘表层及零件焊接部位的氧化物质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锡、铅表面张力的功效;
B、触变剂(THIXOTROPIC) :该成份主要是调节焊锡膏的粘度以及印刷性能,起到在印刷中防止出现拖尾、粘连等现象的作用;
C、树脂(RESINS):该成份主要起到加大锡膏粘附性,而且有保护和防止焊后PCB再度氧化的作用;该项成分对零件固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D、溶剂(SOLVENT):该成份是焊剂组份的溶剂,在锡膏的搅拌过程中起调节均匀的作用,对焊锡膏的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Ⅲ 新铜盘不用碌粉能行吗
个人觉得新铜盘建议不要用绿粉吧,这样对新同款的损伤更大,建议你换一种吧!
Ⅳ 怎么用斜头电烙铁焊电子元件可以让焊点饱满圆润呈现球型
1)掌握适当的烙铁头温度和电烙铁功率的大小,2)焊接时间大约2秒,3)尽可能地使用含有焊剂的焊条,4) 使用普通焊条掌握添加焊料的技巧。
Ⅳ 司南刻有方向的铜盘采用铜而不用铁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用铁来做。那么由于司南上的磁勺子会使司南的铁盘磁化。从而就导致磁勺子的指示不正确。
Ⅵ MX500大焊点的银盘 铜盘 优缺点
mx500大焊点是指老版的,就是椭圆形包装的那种,听说有1H的但没见过,2H的是银盘,3H的是黄盘,2H的声音比较有气势,真的有大耳机的声底,很平衡,3H的低音更强点,也大气,这两款可以说是真正的用心的做的,也是森海打市场的产品,后面的4H到8H国际版都用了不同的单元,振膜加厚了,偏中高频,但是也是均衡的,其实也挺好听的,别有风味,现在的森海都是太市场化了,以前就那么几款,都各有特色,现在价格坑爹,性价比下降,当然AKG以及其它都差不多,表面上提高了素质,实际上却下降了我们最需要的听感和音乐性。
Ⅶ 铜的组词有哪些的
铜的组词有:
1、铜焊
[发音]:tóng hàn
[解释]:用比普通焊料较为难熔的合金来焊接。
[例句]:这个材料一般用铜焊。
2、牝铜
[发音]:pìn tóng
[解释]:古代炼铜,以水灌铜,其凹陷者为牝铜。 参见“ 牡铜 ”。
[例句]:古时候牝铜用的是最多的。
3、铜线
[发音]:tóng xiàn
[解释]:旧时指电报。
[例句]:战争的时候铜线是很重要的数据传输信息。
4、铜贝
[发音]:tóng bèi
[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铜质货币。
[例句]:这位兄台的铜贝真的多的让人眼红。
5、铜炼
[发音]:tóng liàn
[解释]:铜制的古兵器。也称铜锏。长而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例句]:这位将军用的兵器是铜炼。
6、寒铜
[发音]:hán tóng
[解释]:指铜镜。
[例句]:寒铜我家里也是有的。
7、铜铺
[发音]:tóng pù
[解释]:1.见“铜铺”。2.亦作“铜铺”。铜质铺首。
[例句]:铜铺里的东西还真是多的。
8、赤铜
[发音]:chì tóng
[解释]:1.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 2.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其色如火,质极坚,以铸刀剑,锋利无比。
[例句]:赤铜的价格比别的贵的。
9、铜壶
[发音]:tóng hú
[解释]: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
[例句]:这个铜壶还真的是贵的。
10、铜兵
[发音]:tóng bīng
[解释]:铜制的兵器。
[例句]:铜兵用起来真的是挺好的。
Ⅷ 小磁针的铜盘为什么用铜做而不用铁做
铁容易被磁化干扰小磁针,所以用不易磁化的铜
Ⅸ 磁生电与电生磁
呵呵,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查了一下,有人问过这个问题,回答是“当时有电池(伏打电池)”。
原文如下:
电生磁 磁生电 哪个先
我知道先有电生磁,但是电动机是利用磁生电原理发电的,既然那时法拉第还没有发现 磁生 电,那么奥斯特是怎么发现电生磁的,或者说奥斯特是怎么用电的,用什么电。
貌似很矛盾。。。
问题补充: 按年份来算是奥斯特先发现电生磁,可他那时还没有发电机,他怎么研究?那时他是用什么电来生磁的
最佳答案:
电生磁先. 当时奥斯特无意间把一根通电的导线放在一个指南针的上面,指南针发生偏转.
通电的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 那时没有发电机,但有电池(伏打电池)
参考文章:
“十年磨一剑”——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4-10 18:30:23 发布人:admin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它引起了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的兴趣。1821年法拉第演示了一根通电导线绕磁极旋转的实验。电力能转变成机械力,那么,机械力能不能转变为电力呢?法拉第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他在日记本上写着:“转磁为电”。他苦苦思索,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实验,但却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整整10年的岁月里,法拉第一直在探索着。
1831年8月29日对法拉第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用软铁焊接成圆环,铁环的外径是6英寸,厚7/8英寸。环的半边上绕3个线圈,连起来就成为1个大线圈,分开就是3个小线圈。每个线圈用24英尺铜线绕成,再用棉线将导线隔开,包上棉布,使导线之间、导线与铁环之间都绝缘。环的另一边用相同的铜导线60英尺,以相同的方法和同样的方向绕在上面,做成另一线圈。两个线圈的两端各相隔半英寸左右。后一线圈连在3英尺远的电流计上。当法拉第将大线圈接上电池时,电流计的指针突然偏转。但是,指针晃动一下就停止了。当他打算把电池拆掉时,指针又偏转了,可是偏转的方向相反。
法拉第继续做各种试验,他把电流计从后一线圈上拆下,接到大线圈的一个线圈上,大线圈的另外两个线圈接上电池,这时指针的偏转大多了; 法拉第又把电池的两极对调,发现电流计指针反向偏转;他又多加几节电池,重复上面实验,指针更大偏转……
法拉第并不满足于这些实验取得的成就,他坚信磁能够转化为电。几星期后,他抛开电池,在一个纸做的空心圆筒上,用220英尺铜线分层绕了8个线圈,再连成1个大线圈,并把它接到电流计上。当一块条形磁铁插进空心圆筒时,电流计指针摆动了,“转磁为电”的理想终于实现。
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将一铜盘放在永久磁铁的两磁极之间,从铜盘的轴心和边缘引出两根导线,转动铜盘时,两根导线上产生稳恒电流。这就是最原始的发电机。它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Ⅹ 铜盘和导向铜套,为什么要用黄铜,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铜盘和导向铜套应该用的是荣昌高力黄铜,荣昌高力黄铜不仅耐磨,硬度能达到210HB,一般锡青铜只有HB90左右,铝青铜也打不到这个硬度,所以很多铜盘和导向铜套都用荣昌高力黄铜,也可以做成荣昌自润滑铜套,或者导向套,这种导向套是自润滑的,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免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