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塑料模具的两板模和三板模区别在哪里 什么情况下用两板模什么情况下用三板模
三板模指一套模胚上由A板、B板、水口脱料板组成;二板膜是指膜胚由A板、B板组成。
三板模与二板模的区别是:差一块水口脱料板。从模具结构上来看,三板模的导柱都是在前模,而二板模的导柱是在后模。从使用情况上来看,具有点水口(细水口)进胶方式的产品用三板模;而大水口进胶方式的塑料制品则用二板模。
(1)模具推料板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板膜结构说明:水口边钉与导套配合,然后导正前模(导正水口板 面板 A板),其次,水口边钉在整个后模上面没有加导套,模板都是避空的。
所以水口边钉只导正前模,而前后模是靠导柱导正的。导柱导正后模和前模(导正B板 A板 推板),水口边钉下面有个介子 是预防作用的,如果拉杆完蛋的话 水口边钉下面的介子还可以限位,一般默认情况下 外面的是水口边钉 里面的是导柱导套,当然也有外面是导柱导套 里面是水口边钉的 这时定模料的时要特别指出来。
㈡ 注塑模具的26个零件名称是什么
1、凹模(型腔):成形塑件的表面的凹状零件。
2、凹模板(型腔板):板状零件,其上有面形塑件表面的凹状轮廓。置于定模部分称作定模型腔板。置于动模部分称作动模型腔板。
3、型芯:成形塑件内表面的凸状零件。
4、侧型芯:成形塑件侧孔,侧凹或侧凸台的零件,可手动或随滑块在模内作抽拔和复位运动的型芯。
5、镶件:凹模或型芯有容易损坏或难以整体加工的部位时,与主体件分开制造,并嵌入主体的局部成形零件。
6、活动镶件:根据工艺和结构的要求,须随塑件一起出模,才能与塑件分离的成形零件。
7、拼块:用以拼合成凹模或型芯的若干个分别制造的成形零件,可以分别称凹模拼块,型芯拼块。
8、螺纹型芯:成形塑件内螺纹的成形零件,可以是活动的螺纹型芯(取出模外)或在模内作旋转动动的螺纹型芯。
9、螺纹型环:成形塑件外螺纹的成形零件,可以是活动的螺纹型环(整体的或拼合)或在模内作旋转运动的螺纹型环。
10、导柱:与安装在另一半的模具上的导套(或孔)相配合,用以保证动模具开合模运动导向精度的圆柱形零件。有带头导柱和带肩导柱两种。
11、推板导柱:与推板导套(或孔)呈滑配合,用于脱模机构运动导向的圆柱形两种。
12、导套:与安装在另一半模具上的导柱相配合,用以保证动模与定模的相对位置,保证模具开合模运动导向精度的圆套形零件。有直导套和带头导套两种。
13、推杆:直接推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杆件,有圆柱头推杆、带肩推杆和扁头推杆等。圆柱头推杆可用来推顶推顶板,亦称预杆。
14、推管:直接推出塑件的管状零件。
15、推件板:直接推出塑件的板状零件。
16、推件环:局部或整体推出塑件的环状或盘形零件。
17、推杆固定板:固定推出和复位零件以及推板导套的板状零件。
18、推杆:支承推出和复位零件,直接传递机床推出力的板件。
19、连接推杆:连接推件板与推板固定板,传递推力的杆件。
20、拉料杆:设置在主流道的正对面,头部形状特殊,能够拉出主流道凝料的杆件,头部形状有Z形,球头形,倒锥形,菌形及圆锥头形等。
21、推流道板:随着开模运动,推出浇注系统凝料的板件。亦称推料板。
22、推扳导套:固定于推板上,与推板导柱呈滑配合,用于脱模机构运动导向的圆套形零件。
23、浇口:直接与注射机喷嘴接触,带有主流道通道的衬套零件。
24、浇口镶块:为提高浇口的使用寿命,而对浇口采用可更换的耐磨金属镶件。
25、流道板:为开设分流道而专门设置的板件,可分为热流道板和温流道板。
26、二级喷嘴:由热流道板(柱)向型腔直接或间接提供进料通道的喷嘴。
㈢ 模具中推料板顶出和顶针顶出有什么优缺点
推料板适合用于形状比较复杂的模具,顶针适合用于形状比较简单的模具。形状复杂的模具,脱模时,如果用顶针脱模,需要众多的顶针,而使用推板脱模,只需一块推板,后面再设置几个顶杆就行了,工艺比较简单,注塑件的端面比较平整,适合那些对端面有要求的产品。推板的缺点就是模具的型芯需要加长,要费一些料。
㈣ 模具高分求助。
1. 定位环:将模具正确的定位在射出机板上,同时使模具坚浇道对准射出机的喷嘴。
2.注口衬套:塑胶进入模具内部的通道。
3.上固定板:使母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机上。
4.母模板:在模具的固定侧。
5.母模仁:为便于塑件成型而镶配于母模板内的模仁。
6.定位块上:装在母模板上,以利用母模板与公模板定位装置,与定位块下配合使用。
7.拔块:拔动滑块退位及强制压迫滑面装置。
8.压板:组成滑块槽的装置。
9.导柱:公母模板导向及定位装置。
10.滑块:为处理成品之倒勾而设立的滑动装置。
11.成品:母模仁与公模仁合模而产生的塑件。
12.回定销:用于顶出板定位之用。
13.定位块下:装在公模板上,以利于母模板与公模板定位装置,与定位块上配合使用。
14.斜槽:使成品形成倒勾,易脱离。
15.模脚:用来控制顶针与斜销的行程。
16.下固定板:使公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机上。
17.公模仁:为便于塑件成型的镶配于公模板内的模仁。
18.公模板:模具的可动侧,通常设计成使产品容易顶出。
19.上顶出板:对顶什及坚浇道控制起回位作用。
20.下顶出板:对顶针及浇道拉料起定位作用。
21.支撑柱:位于承板之后,作为补强承板,防止变形用。
一些部件的作用:
1.定位环:架模时使模具引料接头与机台喷嘴对正之工具。
2.机器喷嘴与模具主流道相连接之零件。
3.母模板:承载母模心之板块。
4.母模辅助板:辅助母模心之板块。
5.导柱:与母模配合定位之零件。
6.导套:与公模导术相配,使公母模对正之零件。
7.公模板:承载公模心之板块。
8.公模辅助板:辅助公模固定公模心之板块。
9.公模支承板:支承公模板与底板,使两者之间有空间让顶出板活
动。
10.公模底板:使公模固在机台上,与公模形成整体之板块。
11.顶针:使产品脱模之零件。
12.公母模心:成形面之零件。
13.顶出定位锁:项出析后移动归位销。
14.弹簧:使顶出板或模板复位。
15.顶出板:分上下顶出板、固定顶针、受力时推动顶针前进。
㈤ 塑料模具里面的两板模推板结构脱模,先后顺序是怎么样的
老式的注塑机是在动定模开模后,动模后面固定的推板顶杆把脱料顶杆顶出,使得注塑件脱离动模;现在的注塑机是在动定模开模后,推杆油缸动作,将脱料顶板顶出,使得注塑件脱离动模。新旧注塑机相比,新注塑机多了一个专门的脱料推杆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