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知道为什么模具凸出的就叫做凸模,凹进的就叫做凹模吗
为什么模具凸出的就叫做凸模,凹进的就叫做凹模。因为一套模具分上模和下模,根据模具的安装方式不同,有的上模是凸出来的就叫凸模,下模是凹进去的叫做凹模,有的是上模凹进去的下模是凸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模具凸模就是这套模具的后模(是有顶针的),凹模是前模。
母模,也叫前模,也叫定模,从装在注塑机的方位来看是靠近射嘴的那块模仁。公模,也叫后模,也叫动模,它装在注塑机上是能够移动的,和母模刚好相反。单独分辨公母模,就要看有没有顶针孔或者注胶的入胶口,有入胶口的就是母模(不用顶针用推板时),有顶针孔的就是公模。
要真正分清楚是凸模和凹模,要看从那个面来定义看凸还是凹。
作用
凸模和凹模都是成型用的,凹模一般是模座,垫在需要成型的产品下面,避免产品移动,凸模一般是上摸,和运动的冲头等东西连在一起,能够减轻运动重量并保持打击力的方向和模具中心线一致。当然也有凸模在下凹模在上的。
凸模、凹模的作用是冲压加工的主要零件。将凸模、凹模加工成需要的的形状,在冲床上需要加工的板材经过凸模冲压进凹模的型孔里,或漏下去,或从凹模里顶出来。一个需要的零件就加工完成了。凸凹模的作用是起了两个作用,一是孔是作为凹模,外形作为凸模,最简单的零件就是垫圈,一次冲压出来,当然和它对应的是,对面要有一个凸模、一个凹模。凸模冲孔,凹模落外形。这样大概人们都能区分了吧。
在模具设计制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小孔冲裁,一般来说,我们只要冲头的强度足够,大于1.5个材料厚度时,就可以进行冲压模具生产了.不过对于一些小孔冲孔凸模与凹模的设计,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里部落不讨论强度的问题,只来看看一些常用到的保护凸模与凹模的方法.
提及小径冲孔,给人的印象大致是小于同时,φ1.0mm小径孔相对应的材料板厚一般在1.0mm上下.实际情况是,对于这样的模具,如果导向精度不够,这样的模具,会很不好生产.
凸模的设计
为了进行保护,冲孔凸模如【图1】所示,采用了通过卸料板对凸模前端进行导向(凸模导向)以防止凸模破损的对策.
凸模尺寸中P与B的关系,以B≤10P为设计准绳.
小孔凸模中,随着B尺寸变短,凸模导向亦随之愈加困难.
作为解决措施,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台阶凸模.
P上的d尺寸采用d≤P+2t左右,原因是为了避免凸模从材料中拔出时防止孔内部产生形变.
凸模前端导向长度的设定条件:导向长度 ≥ 凸模直径.
此外,凸模与卸料板孔的单边间隙0.003以上.
其设计原理是参考不发生油膜断裂的最小间隙0.003。当然,对凸模侧面进行抛光加工也是可行的.
凹模的设计
凹模设计的要点是避免冲裁废料积留在凹模孔内.其要点的问题症结在于,所需的落料力之大,同时相抵触的冲压力之多.
作为对策,应尽可能缩短刃口长度(A).如果可能的话,应以逐一单片落料为设计理念.
原则上,落料孔(d寸)相对于P寸,应谨防尺寸悬殊。同时,若缩小d寸,凹模长度(L)亦应相应缩短.防堵塞对策.
配合间隙要大于常规间隙,以降低冲压加工力.
在小径孔加工时,若采用常规间隙加工,则会使冲压面拉长.同时亦是冲裁废料留积凹模的原因.
小孔冲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冲针容易断,如果模具导向精度高,冲压生产材料的表面硬度不高的话,相信使用上面的方法,还是很有保障的.
智能未来,未来已来
B. 公母模的割法
因为模具较多都分为两部分,而且这两块能吻合地拼合在一起,所以就分公模、母模。
其实公模、母模没有必然固定定义哪块为公,那块为母。
只是一般地定为较固定的、凹下去多的一块为母模。活动较大的、凸出多的叫公模。如冲拟模,下面的是母模,上面的是公模
C. 塑胶模具三板模的原理
三板模有两次分型,第一次在剥料板与母模板之间,第二次在母模板。
当公模侧起初受到注塑机的拉力时,公母模板之间由于装有开闭器,而剥料板与母模板之间没有任何连结和阻碍,这时在拉力作用下剥料板与母模板首先分开,母模板随着公模板一起向后运动,运动到设定距离时,被小拉杆限位块挡住,由于母模板随注塑机继续向后运动。
这样小拉杆也被带动,它又带动剥料板运动一个设定距离,以便将料头打下。设定距离运动完后,小拉杆和母模板都停止运动。
(3)模具动定模与公母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增塑剂增塑剂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增塑剂一般是能与树脂混溶,无毒、无臭,对光、热稳定的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
例如生产聚氯乙烯塑料时,若加入较多的增塑剂便可得到软质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剂(用量<10%),则得硬质聚氯乙烯塑料。
流道处于一个或多个有恒温的热流道板及热唧嘴里,无冷料脱模,流道及浇口直接在产品上,所以流道不需要脱模,此系统又称为无水口系统,可节省原材料,适用于原材料较贵、制品要求较高的情况,设计及加工困难,模具成本较高。
D. 模具高分求助。
1. 定位环:将模具正确的定位在射出机板上,同时使模具坚浇道对准射出机的喷嘴。
2.注口衬套:塑胶进入模具内部的通道。
3.上固定板:使母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机上。
4.母模板:在模具的固定侧。
5.母模仁:为便于塑件成型而镶配于母模板内的模仁。
6.定位块上:装在母模板上,以利用母模板与公模板定位装置,与定位块下配合使用。
7.拔块:拔动滑块退位及强制压迫滑面装置。
8.压板:组成滑块槽的装置。
9.导柱:公母模板导向及定位装置。
10.滑块:为处理成品之倒勾而设立的滑动装置。
11.成品:母模仁与公模仁合模而产生的塑件。
12.回定销:用于顶出板定位之用。
13.定位块下:装在公模板上,以利于母模板与公模板定位装置,与定位块上配合使用。
14.斜槽:使成品形成倒勾,易脱离。
15.模脚:用来控制顶针与斜销的行程。
16.下固定板:使公模部分可以固定在成型机上。
17.公模仁:为便于塑件成型的镶配于公模板内的模仁。
18.公模板:模具的可动侧,通常设计成使产品容易顶出。
19.上顶出板:对顶什及坚浇道控制起回位作用。
20.下顶出板:对顶针及浇道拉料起定位作用。
21.支撑柱:位于承板之后,作为补强承板,防止变形用。
一些部件的作用:
1.定位环:架模时使模具引料接头与机台喷嘴对正之工具。
2.机器喷嘴与模具主流道相连接之零件。
3.母模板:承载母模心之板块。
4.母模辅助板:辅助母模心之板块。
5.导柱:与母模配合定位之零件。
6.导套:与公模导术相配,使公母模对正之零件。
7.公模板:承载公模心之板块。
8.公模辅助板:辅助公模固定公模心之板块。
9.公模支承板:支承公模板与底板,使两者之间有空间让顶出板活
动。
10.公模底板:使公模固在机台上,与公模形成整体之板块。
11.顶针:使产品脱模之零件。
12.公母模心:成形面之零件。
13.顶出定位锁:项出析后移动归位销。
14.弹簧:使顶出板或模板复位。
15.顶出板:分上下顶出板、固定顶针、受力时推动顶针前进。
E. 请教一个关于模具的问题:Hard tooling 和 soft tooling 的区别是什么 谢谢 !
一、做工顺序不同:
软模是产品在设计初步阶段还未定型,结构可能还需要变更的时候,先做一个一出一穴的模具。
硬模是产品定型了,开始斗敏批量生产,一出一穴的软模无法满足产能的时候敬态,再开一出多穴的模具。
二、材料价格不同:
软模模仁材料不如硬模的,硬模有设计使用寿命,一般50万~100万不等。
软模的可能只有1万~5万不等。
三、使用范围不同:
单从模具方面的意思来讲,tooling指的是所有模具,包括mold和die,而mold主要指有型腔的模具,分公母模的模具。
例如:塑胶,砂型,压铸等,die主要指上下模构成的,利用重力或液压的冲压,锻造,挤压等模具。
(5)模具动定模与公母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模亮销源具除其本身外,还需要模座、模架、模芯导致制件顶出装置等,这些部件一般都制成通用型。 模具企业需要做大做精,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资金、设备等条件,确定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这些做法尤其值得小型模具企业学习和借鉴,集中力量逐步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所以,我国模具企业必须积极努力借鉴国外这些先进企业的经验,以便其未来更好的发展。
F. 请教塑料模具里的动模,定模,术语
称公母,是按照一般状况下模仁的形状来区分的,定模就是母模,用在立式机上时,又称为上模。因定模部份通常都是产品的外观面,且模仁形状一般多是内凹的,所以形象的称之为母模。动模就是公模,用在立式机上时,又称为下模。因动模部份通常都是产品的内部面,且模仁形状一般多是向外凸出的,所以形象的称之为公模。
G. 分享给大家一些UG模具设计常识,值得收藏
以下是UG模具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值得收藏:
弹簧的作用:
拔模的必要性:
螺丝的作用:
滑块和斜导柱的斜度:
冷料井的作用:
定位环的作用:
配合方式:
镶件的作用:
硬度指标:
模具设计细节:
注塑过程:
三视图原则:
注射机分类:
锁模力和撑模力:
公母模定位:
常用塑料壁厚:
溢边值:
图框尺寸:
模具规划:
弹性与塑性变形:
模胚材质:
CAD区别:
运水目的:
这些模具设计常识涵盖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到加工制造等多个方面,对于从事模具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