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模具顶杆用16的钻孔应该是多大的
用16mm的钻头钻孔,钻出来的孔当然是16mm的孔了。不过,由于钻头不太容易磨的很对称,所钻出来的孔一般要大于16mm。如果要求孔不能大的太多,可以先用小一点的钻头钻底孔,然后再用15.8mm的钻头扩孔,最后再用16mm的铰刀把孔胶到16mm。这样孔的直径一般只会大0.02~0.04mm左右。(主要看所用铰刀的精度等级)
B. 注塑模具顶块最大设计多少度合理
顶块的“顶杆”不要超过15度。如果行程要求比较大的话,也可以做更大的角度(可以买"盘起"的“顶出辅助装置”),这样斜顶杆就不会太受力了。还是做低于15度是最保险的。
C. 模具顶杆起哪些作用
模具顶杆的主要作用是推出工件。
模具顶杆是模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模具顶杆的主要功能是推出工件。当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固化后,模具顶杆通过推出机构将工件从模具中推出,使其顺利脱离模具,便于后续加工或应用。以下是关于模具顶杆作用的详细解释:
1. 推出工件:模具顶杆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出工件。在注塑成型周期结束后,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固化形成产品,此时模具顶杆通过推出机构将产品从模具中推出,确保产品能够顺利取出。
2. 提高生产效率:模具顶杆的设计和选用对注塑生产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合理设计的模具顶杆可以确保工件顺利推出,避免因粘连或卡住而导致的生产停滞,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 减少损伤:在推出工件的过程中,模具顶杆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工件和模具的损伤。如果顶杆设计合理,可以确保在推出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避免在取出过程中产生划痕或破损。
4. 调整和优化:模具顶杆的设计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对于需要特殊脱模要求的产品,可以通过改变顶杆的位置、数量或推出方式来满足生产需求。
总之,模具顶杆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确保工件顺利取出,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伤,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D. 模具上的KO孔是什么意思
KO孔就是顶杆孔,是做在模具后模面板上的,是为了让注塑机顶出时,顶棍能够直接顶到顶针板上,而在面板上挖的孔做避空用的。
顶杆与顶杆孔之间取间隙配合,一般选用H8/f8,配合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应小RaO.63~1.25μm(V7以上)。设计模具时应注意顶杆与顶杆孔的配合间隙可以兼起排气作用,但应避免此间隙大于塑料允许的溢料间隙,以防注射时发生溢料。
(4)高邮市注塑模具顶杆哪里买扩展阅读:
顶杆与顶杆孔之间的配合长度一般取顶轩直径的2~3倍。由于顶杆运动常常需要穿过模腔底面,故其工作端面在合模注射时是模腔底面的牛一部分,为了避免因顶杆过短导致制品表面出现凸台(或凹坑),通常均应保证顶杆端面在合模时比模腔底面高O.lmm左右。
在模腔熔料压力作用后顶杆端面才与模腔底围在同一平面上,这时在塑件表面就不会产生凸台和凹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