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机械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如一个零件怎么检测,合格不格等等,
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有对产品的缺陷率(坏品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但常是每个产品的负责人单独进行自己产品的统计分析,或是每天记录到电子表格里,相应的负责人只是监控每天的产品的合格率,以下要介绍的是一些可以进一步对产品的缺陷进行监控和分析的方法:
1、首先企业要对产品的缺陷进行整理和处理,进行必要的编码工作,统一各部门对缺陷的描述,以方便在企业内部的交流,缺陷的编码工作要在各相关的部门先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建立一套规则进行缺陷的编码,此项工作一般是由质量部门(QA)负责统筹;
2、 由生产负责部门对各产品进行每天的数据搜集和统计工作,目前大部分企业是做在电子表格中,但也有些公司只是用纸张来记录,此方法不推荐使用,因为数据的使用价值不大,无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更复杂的分析,最好是有系统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
3、常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a、每天监控缺陷率的变化,如注意总缺陷率是否上升或是下降;
b、注意前三项缺陷率的变化,当公司正在做质量改善活动时,就很有必要每天监控缺陷率的变化情况;
c、分析缺陷率下降或是上升的原因,一般从5M1E方面去查找原因,一般来说,来料和机器的变化导致缺陷率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d、每周要做汇总的报表,此时要比较的是每周的缺陷率变化的情况,因为是一周的数据汇总,所以数据相对来说,能够比较客观和准确地反应当前的合格率或是缺陷率变化的情况;
e、要对每一关键工序都进行缺陷率的统计,最后可以算出某一产品的一次通过率,即产品的直通率;
f、每月最好也要对产品进行月报表的统计工作,此数据可以用来评估优率改善活动的效果;
g、不同产品之间的分析和比较,如同一系列产品之间缺陷率的比较,如果产品的设计及工序大部分是相同,在缺陷率方面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如果差距比较大,此时就需要对工序等进行具体的分析,调查原因;
h、对同一工序,如果是有许多的产品,此时也应该分析不同产品之间的缺陷率的差距,找出其中的原因;
4、对于缺陷控制比较严格而且缺陷细分化程度比较高的场合,如何进行缺陷的分析?
要对缺陷进行严格的分类控制,首先生产在控制时,就要先对缺陷进行分层统计,如分不同的机器,不同的关键物料批次,不同的人员班次,甚至于不同的工装夹具造成的缺陷都要分类统计,这样做的优点是查找问题时比较容易,但是在收集数据时比较费时,一般情况下如果有系统来统计就会大大降低工作量,否则工作量会比价大,但是数据分析的效果也较好;
例如:早晚班数据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合格率分别为93.56%和93.93%,差距比较小,此种情况是正常受控状态,缺陷方面,A1都是排在第一位,但对于早班的情况A2排在第二位,此时需要进行分析,看有无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因为A2在晚班时,其缺陷率比价低;
工序 晚班 1# F001 A 2700 2526 93.56 A1 54 A3 29 A4 27
早班 1# F001 A 3000 2818 93.93 A1 75 A2 25 A3 21
5、如何对重要的控制参数进行日常的监控及进行相关的分析?
在任何产品生产的生产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对产品的质量有非常大影响的工序,我们称之为关键工序或是重要工序,对此类工序,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点控制,一般常用的工具是用控制图进行控制,或是对此工序的产品合格率进行监控,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一是分析其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数据的离散程度,对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时,比较SIGMA是比较好的方法,因为工序能力受客户给定规格的影响,如果规格经常会变化,此时比较CPK就得不到正确的信息,但是如果是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则不受规格的影响,能够比较好地反应工序是否变化。
㈡ 常用的模具检测工具有哪些
序号 名称 用途 精度 1 手动三坐标 测量坐标尺寸,一般线性尺寸 0.01mm 2 投影仪 相交构造尺寸,一般线性尺寸 0.01mm 3 精密千分尺 测量线性尺寸直径等 0.001mm 4 卡尺 相交构造尺寸,一般线性尺寸 0.01mm 5 半径规 测量工件半径 0.05mm 6 针规 样品直径,间隙等 0.005mm 7 块规 物件高度,间隙 0.1mm 8 电子秤 称样品重量 0.01g 9 塞尺 检测变形间隙用 0.02mm 10 牙规 测量粗细喉牙、蜗杆、螺杆等 0.1mm 11 自动三坐标 测量坐标尺寸,形位公差,空间相交构造,圆球形,公差带,曲面等 0.002mm 12 齿轮咬合机 测量齿轮黏合 2-8级 13 工具显微镜 测量坐标尺寸,一般线性尺寸 0.01mm 14 硬度计 测量模具钢材,零件硬度 HRC 0.2�0�2 15 粗糙度仪 测量样品模具粗糙度 0.1um 16 圆度仪 测量真圆度、同心度、全跳动 0.005mm 17 二次元 "测量坐标尺寸,一般线性尺寸, 测量样品图形输出2D" 0.002mm 18 抄数机 样品抄数 0.05mm 19 高度仪 测量模具部件,高度、深度等 0.001mm 20 千分表 测量高度、平面度、垂直度等 0.001mm 21 推拉力计 样品力度要求用 0.1KG 22 辅助夹具 制品测量夹具、成型夹具 23 常用工具 披锋刀,锯条,常用文具
㈢ 如何制作模具 3种方法来制作模具
目录方法1:制作容器1、一体模具/双拼模具。2、测量物件的长宽高,以决定所需容器的大小。3、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来制作容器。方法2:放置物件1、一体模具和双拼模具的制作方法有些不同。2、按照说明调配塑模橡胶。3、塑模前先在物件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橡胶,仔细填补物件表面的缝隙。4、倒入橡胶,与容器口持平,充分盖没物件。如果你想复制一件喜欢的工艺品,可以采用制作模具的方法。制作模具并不难,你可以做成任意形状任意大小的。
方法1:制作容器
1、一体模具/双拼模具。复制平面物件只需一体模具,复制立体物件需要双拼模具。
2、测量物件的长宽高,以决定所需容器的大小。
3、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来制作容器。材料任选,但边缘必须密封,或用粘土填满缝隙。 容器应比物件长宽高各增加2.5厘米。
从泡沫板上剪下做容器的四块侧面和一块正方形底面。
用万能胶把各面板粘合,必须做到密封。
方法2:放置物件
1、一体模具和双拼模具的制作方法有些不同。 一体模具:在容器底板涂上一层易揭除的粘合剂,然后把物件底部朝下竖放入容器中。粘合剂能防止制作过程中橡胶泄漏。制作模具宜用粘土。
双拼模具:在容器中铺入粘土,把物件竖直插入。粘土的高度达到物件的1/2处,把表层粘土抹平。
2、按照说明调配塑模橡胶。塑模橡胶种类很多,购买前应先做了解。 乳胶价格低、操作方便,但脱模时间很长。
硅胶很耐用。
3、塑模前先在物件表面刷一层薄薄的橡胶,仔细填补物件表面的缝隙。
4、倒入橡胶,与容器口持平,充分盖没物件。 按照说明等待足够的脱模时间。
㈣ 怎么把CAD中的模具图中的一部分零件复制到令一张CAD图中
框选你要复制的图,右键出现复制点它
切换到你要复制到的图,同样是右键选粘贴就行了
千万不要用里面的CO命令复制那个只限于同一图面
㈤ 在ug中如何从数学角度区分两个零件是否相同
把两个零件调到一起,然后对其进行对比,这是最直观的方法,比如,使用UG做模具设计,有时候会出现设变,通过此方可以快速地区分产品的不同之处。
㈥ 模具零件检测的主要项目及其作用
模具零件主要检测凹模和凸模,因为这关系到模具最后出活的尺寸问题,如果这两种零件如果尺寸不对,其他零件就是再正确也是白搭。其他的零件比如顶杆导柱等,都是要和其他零件配合加工,所以尺寸差点问题不大,这个大了点,那个就可以做的大一点,那个做的小一点了,和它配合的零件就也做得小一点,即使不符合图纸尺寸,也不影响模具的最后使用。
㈦ 模具加工制造的测量方法有哪些
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尺寸比较后,或使机床继续的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这就是主动测量法;目前,主动测量中的数值已可用数字的形式展现,主动测量法把测量装置加入工艺系统(即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中,成为其第五个因素;主动测量法质量稳定、生产率高,是好的发展方向。这个方法是较为稳定的一个方法。
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进行试切,尺寸自动获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的一个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控制法,这种方法是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它是把测量、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加工过程依靠系统自动完成;尺寸测量、刀具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机床停车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自动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例如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时,零件就是通过程序的各种指令控制加工顺序和加工的精度。
㈧ 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模具零件时基本测量方法有几种
投影式测量,用透射光;接触式测量,用灵敏杠杆;测量螺纹,接触式测量,用测量刀;角度测量,用测角目镜,或者光学分度头;测量圆弧,用圆弧目镜比对或者3点测量用软件计算;方法很多种,主要看测量需要。
㈨ proe手动工件 如何手动创建模具工件,具体步骤
proe单型腔模具设计步骤
1)建立文件夹,设置工作目录
2)新建一个模具设计文件,选取新建参照模型,并装配到模具设计环境中
模具模型/装配/参照模型/选择零件/打开
3)创建工件,建立模具模型
创建/工件/手动/输入工件名称-确定/选择“定位缺省基准和对其坐标系--确定”/选择坐标系/草绘/加材料-实体/完成返回
4)设置注塑零件的收缩率
收缩/输入比率0.006&0.005,按回车键确认/√/完成返回
5)创建模具的分型面
方法一:单击分型面图标/编辑--阴影曲面-确定
方法二:下文“% %”之间的内容。
6)通过分型面蒋工件分割为数个体积块
单击分模图标--完成/选择分型面--(单击着色查看)确定(3次)///
7)抽取模具体积块,生成模具零件
模具原件/抽取//
8)设计浇注系统,流道,水线等特征
浇注系统:
方法1.手动方式。特征—型腔组件—实体—拉伸/旋转等方式创建—
方法2.自动方式。特征—型腔组件—流道—倒圆角—输入主流道直径“6”确定—绘制主流道路径—确定—设置相交等级为“零件级”(即主流道特征在零件级也可以看见,否则只在装配模式下可以看见);
分流道设计同上主流道的设计。
水线设置:
特征—型腔组件—水线—输入水线直径,确定—选择基准平面,绘制水线路径,确定—设置相交元件,相交等级为“零件级”/定义水线对话框中的“末端条件”/按住“ctrl”选择水线末端(始端)——通过沉孔/输入沉孔直径和深度/选择水线末端(终端)/同上面设置水线末端沉孔/完成设置。
9)检验设计的模具零件
10)模具组件分析
1.分型面破孔分析
分析/分型面检查/分别进行“自交检测”和“轮廓检测”/
2.干涉分析
分析/模型/全局干涉/单击计算按钮
11)铸模,模拟注塑成型的成品件
12)移动凹模,成品件等零件,模拟开模等操作
13)根据需要装配模具的基础零件
14)保存模具零件
%分型面的创建方法二:%
1)插入/模具几何/分型曲面/利用shift和ctrl键选择需要的曲面/复制-粘贴/单击曲面复制操作栏中的“选项”/排除曲面并填充孔/选择需要填充孔的面/确定/
2)向分型曲面增加平整曲面
编辑/填充/绘制平整曲面/确定/
3)合并以上建立的两组曲面
选择两组面/编辑/合并/选项/连接——分型面创建完毕。
㈩ 常用模具曲面零件尺寸的手工测量有哪些方法
曲面零件尺寸用手工是无法检测的哦。
对于模具曲面零件尺寸,建议使用COMP系列机床测头在机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