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将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列入“两高”项目欠合理
2021年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明确“两高”项目暂按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类别统计,后续对“两高”范围国家如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2021年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对新增能耗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两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照能效水平、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相关规划等要求加强窗口指导;对新增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下的“两高”项目,各地区根据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国家对“两高”项目的发展虽已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政策,但对已明确的“两高”行业中具体的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并没有明确界定。
2021年10月20日,广东省发改委印发《广东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将“两高”项目范围暂定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化工、焦化等8个行业的项目;将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列为“两高”行业高耗能高排放产品或工序,其新建项目按《新建“两高”项目管理工作指引》(《实施方案》附件)执行。
广东省出台的《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工作的重要举措,很有必要。但是, 我们认为,将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列入“两高”行业高耗能高排放产品或工序是不合理的。
一、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的能耗情况
1.预拌混凝土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6888—2018)中,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级规定如下:
表1 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
目前我国大多数搅拌站年产量约为50万m3,若按2级能耗限额(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准入值)计算,其生产能耗最大约350吨标煤/年,运输能耗最大约1325吨标煤/年。
因此,即使将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能耗计算在内,预拌混凝土的能耗也与《实施方案》 “两高”项目范围——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相差甚远。
2.水泥制品
在国家强制性标准《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8263—2019)中,水泥制品单位产品(每立方米混凝土)能源消耗限额等级规定如下:
表2 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级
注:1.现有水泥制品企业水泥制品单位能耗限定值不应大于表中的3级。
2.新建或改扩建水泥制品企业水泥制品单位产品准入值不应大于表中的2级。
以 硅钙板产品 为例,国内硅酸钙板生产线年产量一般为500万m2,若按2级能耗限额(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准入值)计算,其综合能耗约为2790吨标煤/年。
以 预制混凝土桩产品 为例,国内预制混凝土桩生产线年产量一般为150万米,若按2级能耗限额(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准入值)计算,其综合能耗约为5240吨标煤/年。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能耗 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依据上海地方标准DB31/1092—2018《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技术要求》,现有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值为50.5kgce/m3,现有企业先进值和新建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值为25.2kgce/m3。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生产线产量一般在3-5万m3/年,按上述能耗标准准入值计算,其综合能耗最大约1260吨标煤/年。
新建项目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是与项目规模紧密关联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能耗数据是按项目常见生产线规模、且仅仅按相关能耗强制性标准的最高限值计算得出的,实际能耗要远远小于这个数值。 近年来,水泥制品企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工业化生产制造模式成熟。随着工艺技术、制造技术创新,产品生产制造逐步向智能化、节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以国内最大水泥制品制造企业建华建材为例,近年来,建华建材在水泥制品生产制造工艺方面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多种新型自动化装备、节能设备、智能化系统陆续投入到生产制造过程中,如自动化泵送混凝土技术、模具自动搬运装备、预应力自动张拉系统等,使预制构件提升生产效率20%以上;滚焊机中频节能技术同比节约电耗达30%以上,养护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节约电耗13%以上,预制桩免蒸压制备技术降低生产能耗60%以上。通过先进技术、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建华建材混凝土预制桩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平均值)由2009年的49kgce/m3降到 2020年的30kgce/m3,73%的生产基地已达到预制混凝土桩1级能耗标准,最低值仅为9.5kgce/m3。
由此可见, 水泥制品项目距离《实施方案》中“两高”项目标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也相差甚远。 因此,将水泥制品列入“两高”项目进行限制也是不合理的。
二、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排放情况
1.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是行业技术进步与绿色发展的体现。从过去施工现场分散搅拌发展到现在的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不但使混凝土产品品质得到提升与保障,“三废”排放也得到严格控制。实际上,目前国内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特别是新建站点,大多采用大型、先进的工艺技术装备,实行专业化生产管理,设备利用率高,计量准确,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环境污染小。近年来,在国家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的持续推动下,预拌混凝土企业基本都完成绿色清洁生产的装备改造和技术升级。绝大多数混凝土企业建成了全封闭的带自动感应喷雾降尘系统的室内料场、全封闭带大型除尘装置的搅拌楼、全封闭的物料输送系统、污水综合处理和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系统等,从技术上保证了生产过程基本实现零排放。
2.水泥制品
发展水泥制品,提升预制化率和装配化率是尽早实现建材行业“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混凝土预制构件 是水泥制品的重要品种之一。相较于传统现浇结构,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节能、低碳等优势。在生产阶段,预制构件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于质量和材料的控制更为有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水泥、骨料及各种掺合料等材料的损耗,更加合理、高效地使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碳排放。施工阶段是预制构件发挥减排优势的重要阶段,由于采用装配化的建造方式,施工现场不仅无施工废料,还提升了建造效率,缩短工期,节省能耗,减少废弃物产生与碳排放。在运营使用阶段,预制构件具有比传统现浇混凝土更好的热工性能和耐久性,通常可节省50%以上的能耗,同时可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拆装后可循环利用,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碳排放。
以应用最为广泛的水泥制品—— 混凝土预制桩 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可得,同一工程采用预制桩比采用灌注桩碳排放降低29.6%,混凝土用量减少50.9%,钢筋用量减少26%。在管桩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固废粉体改性多功能复合掺和料可减少30%以上水泥用量,显著降低了制品的碳排放。在污染减排方面,通过余浆循环利用系统使得管桩余浆100%循环利用;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车间生产使用,回用率100%;多级填料湿式净化技术,通过微分接触逆流、气液混流模式解决气体流通受阻和有害物质的分离,再通过二级吸附过滤模式,彻底净化了所排放气体中的有害物质,从根本上杜绝了不达标气体的排放。
近年来,我国水泥制品行业逐步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目前行业内的生产精益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在控制污染物排放、资源有效利用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由此可见,预拌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不应纳入高排放产品之列。
三、预拌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产业是绿色低碳环保型产业
随着经济和 社会 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产生量越来越多,已成为制约经济 社会 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羁绊。目前,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约600-700亿吨,年产生量超过100亿吨(其中: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约33亿吨,建筑垃圾约18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对 社会 生态造成恶劣影响。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量超过8亿吨,约占全国综合利用量的40%。在所有材料产业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产业已成为最大宗利用固体废物的材料制造业,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障工程建筑结构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通过整合、疏通上下游产业链,在建筑、水利、市政、交通等多个工程领域,研发并推广应用了多种具有高绿色生态属性的水泥制品,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不仅是绿色低碳环保型产业,还是生态保护、应急抢险等重要的 社会 保障性产业。
四、预拌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在基础建设和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是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最大宗使用的材料和构件部品,在房屋建筑、桥梁、机场、公路、铁路和各类工业矿业、军事国防工程建设中广泛使用,不可或缺,是“中国建造”品牌的重要支撑,更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装配式建筑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成为未来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发展迅速,从房屋建筑发展到各类土木工程建筑。据住建部统计,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共计6.3亿m2,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0.5%。其中,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4.3亿m2,较2019年增长59.3%,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68.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流。绿色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混凝土预制建筑构件。同样,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输水排水管道、海绵城市与河道护坡建设等需要提供大量的预制混凝土箱涵、各种输排水混凝土管、路面透水砖(板)、广场透水砖(板)、护坡生态砖(砌块)等绿色混凝土制品。
在当前国家仍处在大规模建设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时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在国家经济发展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撼动更无可替代。
五、预拌混凝土及部分水泥制品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品
1.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提出:推动建材行业碳达峰。加强产能置换监管,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引导建材行业向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储料区、主机搅拌楼、物料输送系统等主要生产区域实现全封闭,并配置主动式收尘、降尘设备,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进行运营管理,具备消纳城市固废能力的智能化预拌混凝土生产线;海洋工程用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路面透水砖(板)、广场透水砖(板)、装饰砖(砌块)、仿古砖、护坡生态砖(砌块)、水工生态砖(砌块)等水泥制品的技术开发与生产应用列入鼓励类。
3.工信部2018年5月发布的《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将管材(管桩)、预拌混凝土、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钢筋陶粒轻质墙板、井盖等水泥制品列入其中。
4.2021年10月2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年版)》。该名录中,包含932项“双高”产品,其中,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326项,具有“高环境风险”特性产品223项,具有“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双重特性产品383项。在具有“高污染”特性产品中,建材行业主要涉及水泥、土窑石灰、支护混凝土(地下矿山湿式喷射混凝土工艺除外)、实心砖、平板玻璃(浮法工艺除外)、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工艺除外);预拌混凝土和水泥制品不在高污染产品之列。
5.2021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1〕1609号)中列明了5大类、11中类19小类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基准和标准水平。其中,建材行业涉及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泥制造、平板玻璃制造、建筑陶瓷制品和卫生陶瓷制品制造,预拌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并不在此列。
六、结论与建议
1.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不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许多产品属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产品。
2.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是绿色低碳环保型产业。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了大量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为解决城市污染、消纳固体废弃物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无废城市”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3.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产业不仅是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也是生态保护、应急抢险所需的 社会 保障性产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各类工程建设、国防军事工程建设中也不可或缺。
4.预拌混凝土、水泥制品是市场需求主导的产业。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限制“两高”产业政策时,应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要求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深入开展环保利废、尽早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达标,为地方“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5.我国预拌混凝土与部分水泥制品行业目前产能严重过剩,希望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能耗与排放限额,提高环保利废要求,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政策引领下,在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预拌混凝土和水泥制品行业一定能够发展成为低排放、高利废的绿色低碳环保型产业,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双碳”目标的提前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㈡ 武汉富士康模具设计怎么样
武汉富士康模具设计好。武汉富士康科技工业园座落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员工3万余人,占地5000余亩,厂房40余栋,模具设计工作不难,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
㈢ 综合管廊支架 和抗震支架的区别
综合管廊支架是用于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工程支架,可以对管线进行集约化管理,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构件。
抗震支架主要是用于抗震支撑构件,减少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架
㈣ 武汉有模具加工一条街吗有的话具体位置在哪
没有模具加工一条街。武汉开模一般都去浙江一带。
㈤ 武汉机械加工和模具加工都分布在哪一块
汉阳经开区、东湖高新区和汉南区机械加工是比较集中的
㈥ 武汉有哪些模具厂比较好```
江苏振世达集团(江苏振世达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市东郊,是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员,国内大型覆盖件及车身模具设计制造的骨干 企业。集团公司由:振世达模具公司、纯正汽车部件制造厂、上汽仪征工具厂、 扬州通大车业、川都钣金厂等五个分厂组成。主营汽车覆盖件模具,兼营汽车冲压 件,为汽车、客车及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钣金焊装、涂装、装潢、总装及客车 、豪华客车四大工艺交钥匙工程,劳务加工承包服务,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型客车、汽车、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战略性合作伙伴。
我公司现有一批模具制造专业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35人,厂区面积2.8万平方米,厂房1.3万平方米。拥有总资产5000多万元。公司不断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具有用于模具制造的关键数控设备5台,数控激光扫描测量机1台;日本NTC公司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1台;研配模具设备共计10台。模具制造能力达到年10万工时,冲压件年产30万件,具有整车身模具协调匹配能力。
企业始终坚持“精心设计,精工细作,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铸就了鲜明的卓越品质,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一流的模具,一流的服务。
公司全面推行MRPII管理,大力实行技术创新工程,模具设计并采用了三维实体建模逆向工程,精细化加工PDM与CAPP技术。为模具设计制造提供了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企业先后被评定为扬州市CAD应用工程示范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2003年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企业12年的模具发展历程:先后与国内六家上市公司提供过整车模具开发与设计任务。公司目前主要客户有:上汽、江淮、奇瑞、亚星奔驰、大宇、徐工、临工、山工、柳工、卡特、五征集团等汽车、工程机械企业配套产品。
公司将奋发进取、不断努力,紧紧围绕汽车车身及钣金覆盖件,工程机械驾驶室产业的发展,集三十年车身钣金制造之经验,以专业技术和产品质量支撑公司的战略发展,成为中国车身模具制造行业的领先者,为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现客户的价值作出不懈的努力!
㈦ 地下综合管廊是什么特点有哪些
地下综合管廊:
建设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
综合管廊特点:
地下综合管廊可有效杜绝“拉链马路”现象,让技术人员无需反复开挖路面,在管廊中就可对各类管线进行抢修、维护、扩容改造等;同时大大缩减管线抢修时间。
在发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在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建设意义: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
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同沟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
由于共同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由于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
㈧ 武汉市的所有的模具厂。
武汉赛尔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武汉振华塑料模具厂,武汉兴瑞成模具有限公司,武汉铭立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凌祥模具设计有限公司 。还有很多小规模的工厂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希望能帮助到你
㈨ 想知道: 武汉市武汉国际模具城在哪
位于汉南经济开发区内的“武汉模具工业园”
于去年2月建成,为华中最大的模具生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10亿元。
浙商考察团表示,将通过合作于2010年前建成集模具产业开发、技术信息中心、教育培训、产品展示、材料物流等五大功能齐全的“武汉国际模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