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ug多腔模怎么 分模
一直在关注这个,,,
② Ug注塑模设计。工件型腔布局的问题
如下图:刚做的多腔模具排位图,在使用UG设计此模具时,为了快,你可以到CAD中确定其位置,然后把其导入到UG软件中,再把你的塑料制品移动到已排好的位置上即可。(我用的是手动分模,工厂中,有经验的设计师都不用注塑模具向导)
③ 小弟跪求一个UG模具设计的整套流程,不论是塑胶模、注塑模、钢模都可以。希望尽可能的详细
模具设计流程
一. 塑料制品图及实样的分析和消化。
1.制品的几何形状;
2.制品的尺寸,公差及设计基准;
3.制品的技术要求(即技术条件);
4.制品的外观要求;
二.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三.型腔数量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如:
1. 制品的重量与注射机的注射量。
2. 制品的精度。
3. 制品有无侧抽芯及其处理方法,等。
四.模具钢材的选用。
五.分型面的确定。
1.不影响制品的外观要求。
2.有利于保证制品的精度。
3.有利于模具的加工,特别是型腔的加工。
六. 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确定。
七.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八. 浇注系统的设计。
九. 排气系统的设计。
十. 冷却系统的设计。
十一. 顶针系统的设计。
十二. 导向装置的设计。
十三. 模具主要零件图的绘制。
十四. 设计图纸的校对。
十五. 设计图纸的会签。
模具设计步骤
--------------------------------------------------------------------------------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⑴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⑵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⑶ 生产产量。
⑷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⑴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⑵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三、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四、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五、具体结构方案:
⑴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⑵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①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 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 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②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③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④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⑤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⑥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⑦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⑧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⑨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A、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②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③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④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⑤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⑥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⑦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⑧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B、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①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②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 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③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④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⑤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C、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①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②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③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 "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④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D、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①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②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③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④模具结构方面
a.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b.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管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c.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d.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e.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f.设计图纸
g.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h.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⑤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⑥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⑦校核加工性能:(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⑧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然后才可送晒。
⑨编写制造工艺卡片
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⑶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应慎重,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举妄动。其原因是一旦变更了模具条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复原状。
六、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模具经试验后,若暂不使用,则应该完全擦除脱模渣滓、灰尘、油污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关到保管场所保管。
把设计模具开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检验合格为止,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技术资料,例如任务书、制件图、技术说明书、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底图、模具设计说明书、检验记录表、试模修模记录等,按规定加以系统整理、装订、编号进行归档。这样做似乎很麻烦,但是对以后修理模具,设计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处的。
④ ug一模多腔怎么做
方法很多.看你是用手工分模还是自动分模.自动分模里有个多腔模设计.手工分是把产品在UG里排好位在分
⑤ ug自动分模咋分开型腔和型芯-就上UG网
UG自动分模中,分型型芯与型腔用的是分割实体命令,如下图:我的UG是10.0,可能跟你的有一些不同,如果你的是低版本的,它叫模具分型工具
⑥ UG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UG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UG是什么?在模具设计中有哪些应用呢?下面我为你讲解!
一、UG是什么?
UG(Unigraphics NX)是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出品的一个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它为用户的产品设计及加工过程提供了数字化造型和验证手段。Unigraphics NX针对用户的虚拟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的需求,提供了经过实践验证的解决方案。UG同时也是用户指南(user guide)和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缩写。
这是一个交互式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它功能强大,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复杂实体及造型的建构。它在诞生之初主要基于工作站,但随着PC硬件的发展和个人用户的迅速增长,在PC上的应用取得了迅猛的增长,已经成为模具行业三维设计的一个主流应用。
二、UG在模具设计中有哪些应用呢?
UG还为您提供当前模具加工的最前沿技术——High Speed Machining
(HSM)。高速 铣 削走刀快、转速快、切削量少、变形小、不需冷,它简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时间、提高加工质量、Nurbs
插补能极大地缩短程序、加工出高质量的薄壁件。UG提供高速 铣 削下的3轴NURBS 插补、5轴 NURBS
插补、刀轴光顺控制、刀轨光顺等功能,保持最大和稳定的切削速度,避免不连续和突然加速度变化,保持恒定的主轴转速,等体积切削,在保证插值公差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程序段数,提供高度连续的光顺刀位数据。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向导
级进模具设计和加工始在计算机、汽车、电子和电器工业领域内的支柱产业。级进模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和高度叠代的过程。传统的设计方法需要人工得重复全部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设计知识和经验。UG提供的级进模具向导通过特定工业过程的智能自动化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率。
UG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级进模设计环境,封装了模具设计的专家知识,而且还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去融合客户专门的知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用户通过这个模块能自动的提取钣金特征并且将它们映像到过程特征上和自动的满足公司标准的功能,以捕捉一系列的设计。高效、简便易用的毛坯排样设计工具能够使设计人员有效的安排出每个工位的过程特征,尽可能得减少废料。客户化的模架库、标准零件库和镶件库加快了模具结构设计的.速度,确保了用户的整个过程都能高效进行。
UG的级进模具向导,大大的缩短整个级进模的设计周期;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从而把成本减少到最低;把人为错误减少到最低,从而提高模具设计的质量;轻而易举地适应设计更改;极大的缩短您产品的投放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更多的革新设计和扩展应用;让您的产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让您获得空前的竞争优势!
一个完整的冲压模具设计向导
UG冲压模工程向导可以通过过程自动化来辅助产品设计人员和制造工程师。冲压模向导为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模具布局和模具分析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冲压模向导提供了辅助定义过程的功能,指导工程师制定用来加工特殊钣金零件的加工工艺。UG18版本新增了模具结构设计模块,这个模块与模具工程集成,能够提供从一个工序到下一个工序的无缝的数据流;还能够创建加工零件的工装模型。
;⑦ 求视频:ug手动多腔分模教程
太大了啊
⑧ UG模具设计一模两腔问题
1.首先两个产品的材料是一样的,就不必考虑产品不同收缩率问题了,可把这两个产品视为同一产品(前提是这个产品都以设计好了);
2.重新建立一个图层,把设计好了的两件产品(就是准备脱模的产品)导入到这个新建的图层中;
3.两件产品导入进去后,重新设定坐标系,把两产品移到同一平面上(脱模时位于同一水平面),工件坐标系定位到两产品的中间,同时定位到绝对坐标系上;
4.以上步骤做好后,把两工件视为一个工件进行按步骤分模,这样问题应该可以了解决了。
⑨ ug8.0多腔模怎样导入多个产品
你使用的是手动分模还是自动分模?以手动分模为例,你可以把你要设计的零件全部导入进来,然后用层来控制,一个个的对其进行分模,在所有的完成后,可以使用移动功能对其进行排位,然后使用UG8.0布尔运算对其进行求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