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最近氮化出来的模具掉皮、很脆
氮化出来的模具容易掉皮,主要是模具在氮化前要把模具表面的防锈油等一定要清洗干净,不然就会出现氮化层起皮掉落可能。
B. h13使用当中出现龟裂纹是什么原因,
H13模具钢出现龟裂是因为模具钢杂质过多,以铝合金压铸模具为例,分析模具龟裂原因和解决方法。
铝合金压铸模具龟裂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
分析铝合金压铸模具提前龟裂的原因:
铝合金压铸模具钢腐蚀龟裂的原因是,模具钢含有低熔点的杂质如:铜、锌、铝和非金属物质氧、磷、硫、氮等低熔点杂质。这些细微分布于模具型腔的低熔点杂质被高温铝合金熔化后脱落,在模具表面形成腐蚀麻点或细微裂纹,称为龟裂。这些龟裂点慢慢发展,就会形成模具开裂报废。
二、
避免铝合金压铸模具提前龟裂的解决办法
避免模具提前龟裂的有效办法是提高模具钢纯净度,降低或消除低熔点杂质。同行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废钢翻新代替合金炼钢。这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粗制滥造的模具钢杂质多;所以,铝合金压铸模具在3000模次左右龟裂,模具2-3万模次开裂报废。我们采用奥地利INTECO气氛保护电渣炉炼钢,材质纯净度,钢中硫含量小于0.0005%(接近无硫级别)。我们的高钼H13模具钢生产铝合金闭门器压铸模具可以保证2万模次以内不会产生龟裂;模具寿命5万模次左右。还有模具寿命更长的无硫8407模具钢和无硫8418模具钢。
C. 铸造产品起皮是什么原因
起皮的原因主要是:
1、模温控制不当;
2、耐磨铸件浇注系统开设不合理,合金液进入型腔有紊流现象;
3、耐磨铸件压射时金属液飞溅严重;
4、耐磨铸件磨具或压射室(熔杯)未清理干净;
5、耐磨铸件压射压力不够(还需注意压射时动模有退让现象)
D. 注塑工艺有油印、粘模、脱皮是什么原因
油印可能是模具上有水,粘模,脱皮很可能你的料有两性料,即是有两种不能混合的料搞在一起了,比如PP+HIPS ,你用原料试下,
E. 注塑机打的橡胶产品脱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楼主所坐的材料是否经过烘干?气泡有以下几种你可以自己排除一下:
真空泡:
真空泡一般是产品没有打密实,产品在冷却过程要收缩,体积变小,而产品外表面已经冷却,固化。所以就会在肉厚内部的地方产生空气包。
真空泡一般是在是在离胶口较远处或熔体很难到达,尤其在壁厚处。有时在胶口。
建议:1、在保证没有飞边得情况下,相应增加注射量。
2、由于熔体温度高,密度小,增加背压,这样熔体就会密实。
3、控制模具温度,让冷却速度均匀,防止剧冷。
4、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不充分。增加保压时间和压力。
5、熔体温度看情况增加或降低
6、注射速度也会影响。一般注射速度不要太快,这样产品的密度就会有所增加。现得饱满
困气气泡:注射时间和周期太短,抽胶量过多,保压不足,冷却不均匀或冷却不足,以及料温及模温控制不当,都会引起塑件内产生气泡。特别是高速注射时,模具内的气体来不及排出,导致熔料内残留气体太多,对此,应适当降低注射速度。不过,如果速度降得太多,注射压力太低,则难以将熔料内的气体排尽,很容易产生气泡以及凹陷和欠注,因此,调整注射速度和压力时应特别慎重。还有时模具的浇口位置不正确或浇口截面太小,也会造成困气气泡...
水泡: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水分未烘干,或者溶胶参数设置不当造成
综上所述排除模具和材料问题后,从工艺方面考虑:v1.缩短抽胶距离,降到0-1mm,最好用0mm试试,不淌料就好。v2.
增加背压。v3.降低料筒温度。v4.增加保压压力及保压时间。5.降低注射速度
。希望对你有帮助。
F. h13模具开裂原因注塑模具
1)锻造工艺 H13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多,锻造时变形抗力较大,且材料的导热性能较差,共晶温度较低,稍不注意就会过烧。因此,加热时应在800~900℃区间预热,然后再加热至始锻温度1065~1175℃。为击碎大块非金属夹杂,消除碳化物偏析,细化碳化物,均匀组织,锻造时要反复镦粗拔长,总锻比大于4。在锻造后的冷却过程中,有产生淬火裂纹的倾向,易在心部产生横向裂纹。因此,H13钢锻后应进行缓慢冷却。
2) 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对模具热疲劳性能有很大影响,模具型腔表面应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不能留有刀痕、划伤和毛刺。这些缺陷引起应力集中,诱发热疲劳裂纹萌生。
G. H13铝型材挤压模具,氮化后变形是啥原因
这种铝型材挤压模需要坐20小时!氮化层有点厚易脆蹦口,变形加大。应该适当缩短氮化时间,通常氮化5小时就能满足要求,我们常年在做这样的氮化。
H. 有客户说H13模具钢氮化氮不上,这是怎么回事,是材料问题还是热处理问题 只求详解
客户说H13模具钢氮化氮不上是指气体氮化,因为H13本身并不是氮化钢,如果采用离子氮化的话,任何材料均能够进行氮化,当然价格不菲。
I. h13使用当中出现龟裂纹是什么原因,
通常是热处理回火次数不够,淬火温度没降下来就开始回火或者使用低温回火,真空炉不真空这些潜在隐患等等。
产品温度过高,压力过大,操作不当等等。
材料冶炼工艺差(非金属夹杂物过多)造成的后期恶化,合金成分不达标,其中Mo元素尤为关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