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压铸模具中的龟裂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铝合金压铸模具引起龟裂的主要原因:
1. 模具在压铸生产的过程中,铝料温度偏高。
2. 模具在压铸生产过程中脱模剂喷洒不合理。
3. 模具热处理不理想,硬度应不小于HRC-37.
4. 模具选材不适造成(或模具钢材质量不好),推荐使用8407或精炼H13或更高级材料。
5. 模具设计之冷却系统或运水操作不好。
早期龟裂一般情况下是因为毛坯锻打起锻温度过高(行称过烧)过烧是一种不可补救的缺陷,因此应严格控制毛坯制造过程中的起锻温度,淬火工艺上也是如此,并应严控加热时间预防脱碳。
选材好之后就是热处理了,在生产了一定的数量后注意去应力,还有就是设计合理,尽量避免应力集中,注意R角的大小控制。
在大约一万次模次的时候,模具要注意回火去应力,内力集中加工残余硬力未去除压铸过程热应力未得到很好,去除总之龟裂就是应力集中的表现,可以采用多次回火去除应力从而可以增加模具寿命。
铝合金压铸模具在生产一段时间后会龟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模具温度偏高应力过大。
2. 模具模仁材料没有使用高品质的材料。
3. 模具热处理硬度过高或过低。
4. 未按材料疲劳期定期做保养
预防压铸模龟裂问题,提高模具钢使用寿命,要做好以下几点:
1.压铸模成形部位(动、定仁模、型芯)热处理要求:硬度要保证在HRC44~48(材料可选用skd61或8418或高品质热作钢)
2.模具在压铸生产前应进行充分预热作业,其作用如下:
2.1 使模具达到较好的热平衡,是铸件凝固速度均匀并有利于压力传递。
2.2 保持压铸合金填充时的流动性,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2.3 减少前期生产不良,提高压铸生产率。
2.4 降低模具热交变应力,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❷ 如何管理及保养压铸模具
第一,建立模具档案,做好相关准备。
1,每一套模具在入厂时都要建立起一份自己的完整使用记录,从而保证以后的维护和保养都有重要依据。
2,对于模具管理人员而言,模具自入厂以后每一部分的结构配件都必须要详细记入档案,并且根据需要,将模具里面的易损部分列出,提前准备配件,并对这些配件制定严格的最低库存量,以备不时之需。
3,给模具在做履历卡的同时有必要在模具本身刻上永久性标记,易于分辨。这样只要不傻的人都不会造成装错模具的闹剧。
4,如果附带有油缸抽芯器的模具,必须尽快给其配上快换接头,以免每次拆装时从油缸里漏出油引起不必要的浪费。
5,提前制定模具管理规定,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切实的执行下去。
第二,模具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学会保养。
1,模具冷却系统的正确使用。
2,模具在开始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模具进行预热,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热的金属液而导致龟裂纹的出现。
3,对模具分型面进行及时的清理。
4,如果模具配备有中子控制,则注意绝对禁止压铸机与模具之间的信号线有接头现象。
第三,模修人员做好相关保养与维护。
1,模修人员在维护,维修,保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掌握一个原则,绝对不允许私自更改模具的尺寸。
2,根据本公司《模修维护保养管理规定》切实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对于易损件比如顶杆,型芯等应仔细检查,有没有弯曲,裂痕等,如果有及时更换。
4,抛光模具需要补充一点,哪儿有粘铝,哪儿有积碳就抛光哪儿,尽量减少因为抛光而造成的对模具所造成的磨损。
5,应对模具所有运动的部位,和结合部位,螺钉等做润滑和防锈处理。
6,模具管理人员随时监督保养状况,注意其它的管理细节。做好保养维修记录以备查询。
模具的保管应做到台帐,图纸,档案等的一致性,模具不能拆开存放,避免零件的丢失,长期不使用的模具定期做防锈处理。新模具在规定的时期内尽量做去应力处理,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❸ 有关压铸模具芯子的寿命
实际上一根芯子能做几千件产品已经不错了,因为我看你的芯子的径深比基本到达到了2.5左右,如果还想提高芯子的寿命,可以采用更好的材料,例如8407、8418等,还可以将芯子与铝合金接触的部位进行涂层处理,可在表面涂覆一层氮化钛或氮铝化钛,以增加芯子表面的硬度及耐磨度,同时这些涂层也不易与铝合金亲和,从而提高芯子的寿命。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给芯子增加运水冷却,现在已有厂家专业生产带冷却的芯子,效果也不做,如果以上两种方法共同使用效果会更加。
❹ 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冲模模具生产中的失效形式主要有:冲模失效形式主要为磨损失效、变形失效、裂纹失效和压伤失效等。由于冲压形态不同,工作条件不同,影响冲模寿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冲模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模具开裂有以下主要原因
1.1根据要求合理选择材料,这是最关建的第一步。
1.2当材质决定后,金相组织是决定性能的关建。
1.3为了保证良好的金相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1.3.1制定合理的锻造工艺。
1.3.2锻后热处理工艺要符合实际要求,将金相组织控制到最佳状态。
1.3.3成品热处理工艺的制定,除淬火回火外,还有化学热处理及冰冷处理等。
1.4模具研磨平面度及粗糙度不合格。
1.5模具的设计强度要充分满足使用要求。
1.6模具结构要合理。
1.7对线切割的模具,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8脱料不顺生产前无退磁处理,无退料屑等。
1.9落料不顺组装模时无漏屑或滚屑而堵。
1.10生产:叠片冲压,定位不好等。
2、设备
冲压设备的精度与刚性对冲模寿命的影响极为重要。冲压设备的精度高、刚性好,冲模寿命大为提高。例如:复杂硅钢片冲模材料为Crl2MoV,在普通开式压力机上使用,平均复磨寿命为1~3万次,而新式精密压力机上使用,冲模的复磨寿命可达6~12万次。尤其是小间隙冲模、硬质合金冲模及精密冲模必须选择精度高、刚性好的设备,否则,将会降低模具寿命,严重者还会损坏模具。
3、模具设计
3.1模具的导向机构精度
准确和可靠的导向,对于减少模具工件的磨损,避免凸、凹模压伤影响极大,尤其是小间隙冲裁模、复合模和多工位级进模则更为有效。为提高模具寿命,必须根据工序性质和零件精度等要求,正确选择导向形式和确定导向机构的精度。一般情况下,导向机构的精度应高于凸、凹模配合精度。
3.2模具(凸、凹模)刃口几何参数
形状、配合间隙和圆角半径不仅对冲压件成形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模具的磨损及寿命也影响很大。如模具的配合间隙直接影响冲裁件质量和模具寿命。精度要求较高的,宜选较小的间隙值;反之则可适当加大间隙,以提高模具寿命。
4、冲压工艺
4.1冲压零件的原材料。
实际生产中,由于外压零件的原材料厚度公差超标、材料性能波动较大、表面质量较差或洁净度差等,都会造成模具磨损加剧、易崩刃等不良后果。
4.1.1尽可能采用冲压工艺性好的原材料,以减少冲压变形力;
4.1.2冲压前应严格检查原材料的牌号、厚度及表面质量等,并将原材料擦拭干净,必要时应清除表面氧化物和锈迹;
4.1.3根据冲压工序和原材料种类,必要时可安排软化处理和表面处理,以及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工序。
4.2排样与搭边。
不合理的往复送料排样法以及过小的搭边值往往会造成模具急剧磨损或凸、凹模压伤。因此,在考虑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同时,必须根据零件的加工批量、质量要求和模具配合间隙,合理选择排样方法和搭边值,以提高模具寿命。
5、模具材料
正确选材是提高模具寿命的关键。如: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硬度和冶金质量等。不同材质的模具寿命往往不同,为此,对于冲模材料应严格控制以下两点。
5.1材料的使用性能应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并具有高的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热处理变形小,有一定的热硬性;
5.2工艺性能良好。冲模在加工制造过程一般较为复杂.因而必须具有对各种加工工艺的适应性,如可锻造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低的淬火裂纹敏感性和良好的磨削加工性等。通常根据冲压件的材料特性、生产批量、精度要求等,选择性能优良的模具材料,同时兼顾其工艺性和经济性。
6、热加工工艺
实践证明.模具的热加工质量对模具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影响甚大。从模具失效原因的分析统计可知,因热处理不当所引发模具失效“事故”约占45%以上。模具的淬火变形与开裂,使用过程的早期断裂,多与摸具的热加工工艺有关。
6.1锻造工艺。这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合金工具钢的模具,通常对材料碳化物分布等金相组织提出要求。此外,还应严格控制锻造温度范围,制定正确的加热规范,采用正确的锻造方法,以及锻后缓冷或及时退火等。
6.2预先热处理。视模具的材料和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退火、调质等预备热处理工艺,以改善组织,消除锻造、毛坯的组织缺陷,改善加工性。高碳合金模具钢经过适当的预先热处理可消除网状碳化物,使碳化物球化、细化,促进碳化物分布均匀性。这样有利于保证淬火、回火质量,提高模具寿命。
6.3淬火与回火。这是模具热处理中的关键环节。若淬火加热时产生过热,不仅会使工件造成较大的脆性,而且在冷却时容易引起变形和开裂,严重影响模具寿命。冲模淬火加热时特别应注意防止氧化和脱碳,应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规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真空热处理。淬火后应及时回火,并根据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回火工艺。
6.4消除应力退火。模具在粗加工后应进行消除应力退火处理,目的是消除粗加工所造成的内应力,以免淬火产生过大的变形或裂纹。对于精度要求高的模具,在磨削或电加工后还需经过消除应力回火处理,有利于稳定模具精度,提高使用寿命。
7、加工表面质量
模具表面质量的优劣对于模具的使用寿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表面粗糙度对模具寿命影响很大,若表面粗糙度过大,在工作时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并容易在其微细尖角处产生裂纹,影响冲模的耐用性,还会影响工件表面的耐蚀性,直接影响冲模的使用寿命和精度。
7.1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防止磨削过热退火现象,应严格控制磨削工艺条件和工艺方法(如砂轮硬度、粒度、冷却液、进给量等参数);
7.2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模具表面留有刀痕,夹层、裂纹、撞击伤痕等宏观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会引起应力集中,成为断裂的根源,造成模具早期失效;
7.3采用磨削、研磨和抛光等精加工和精细加工,提高表面粗糙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8、表面强化处理
为提高模具性能和使用寿命,模具表面强化处理应用越来越广。常用的表而强化处理方法有:氮碳共渗、渗氮、渗硼、渗钒、BRN处理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表面浸镀碳化物法(TD)等。提高其耐疲劳强度,有利于模具寿命的提高。
9、线切割变质层的控制
冲模刃口多采用线切割加工。由于线切割加工的热效应和电解作用,使模具加工表面产生一定厚度的变质层,造成表面硬度降低,出现显微裂纹等,致使线切割加工的冲模易发生早期磨损,直接影响模具冲裁间隙的保持及刃口容易崩刃,缩短模具使用寿命。因此,在线切割加工中应选择合理的技术参数,尽量减少变质层深度,去掉变质层。
10、正确使用和合理维护
为了保护正常生产,提高冲压件质量,降低成本,延长冲模寿命,必须正确使用和合理维护模具,严格执行冲模“三检查”制度(使用前检查,使用过程中检查与使用后检查),并做好冲模与维护检修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模具的正确安装与调试;严格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控制校正弯曲、冷挤、整形等;及时复磨、研光其刃口;注意保持模具的清洁和合理的润滑等。模具的正确使用和合理维护,对于提高摸具寿命事关重大。
总之,提高模具寿命应在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全过程中,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提高模具寿命的有效保证,并且致力于发展专业化生产,加强模具标准化工作,除零件标准化外,还有设计参数标准化、组合形式标准化、加工方法标准化等,不断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有利于提高模具寿命。
❺ 请问压铸模具要怎么保养
压铸模具保养的5个节点:
1,每次拆卸压铸模具时检查模具表面,导柱,导套,顶杆,滑块,抽杆,型腔,流道,固定件。
2,压铸模具累计运行5000次后需要完成第一次去应力处理。
3,压铸模具累计运行15000次后需要完成第二次去应力处理。
4,压铸模具累计运行50000次后需要完成第三次去应力处理。
5.第三次去应力处理后,每3000次都要进行一次去应力处理。
❻ 铝型材模具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时存放寿命
铝压铸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1)模具冷却系统的使用。模具冷却水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不仅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高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它的重要性,操作工也图省事,接来接去的太麻烦,就不去接冷却水管了,有的公司甚至在定制模具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竟然不要冷却水,从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模具的材料一般都是专用的模具钢通过各种处理制作出来的,再好的模具钢也都有它们使用的极限性,就比如温度。模具在使用状态下,如果模温太高,很容易就会使模芯表面早早出龟裂纹,有的模具甚至还没有超过2000模次龟裂纹就大面积出。甚至模具在生产中因为模具温度太高模芯都变了颜色,经过测量甚至达到四百多度,这样的温度再遇到脱模剂激冷的状态下很容易出龟裂纹,生产的产品也容易变形,拉伤,粘模等情况出。在使用模具冷却水的情况下可大大减少脱模剂的使用,这样操作工就不会利用脱模剂去降低模具的温度了。其好处在于有效延长模具寿命,节省压铸周期,高产品质量,减少粘模和拉伤及粘铝的情况发生,减少脱模剂的使用。还能减少因模具温度过热而造成顶杆和型芯的损耗。(2)模具在开始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模具进行预热,防止在冷的模具突然遇到热的金属液而导致龟裂纹的出,较复杂的模具可以用喷灯,液化气,条件好的用模温机,比较简单的模具可以利用慢压射预热。(3)对模具分型面的清理,这一点是很费事的,也是很容易忽视的,如果老板起点高,买一副好的模具,那么就显得工作轻松得多,如果模具质量不好,生产时在模具分型面上难免有飞边或者污垢的产生,操作工应该经常的去清理这些位,随时配备一把小铲刀(公司应给你的员工把工具准备齐全,有好的枪才能打仗)。如果有了飞边没有及时清除,模具分型面很容易压塌,造成在生产过程中跑铝,一旦造成这种后果,不管你有多么好的模修专家,完全修复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不是他们没有本事。出跑铝所造成的后果,不但增加了压铸成本,白白的铝浪费掉,产品质量也不稳定,特别是内质量,而且增加了工艺参数确定的难度,合格率会下降很多,从安全考虑,增加了出工伤的几率。在交接班的时候,操作工应用煤油彻底对模具分型面清洗一遍,不但能防止模具不会被挤伤,而且经过清洗,能把模具上被脱模剂的残留物或者其它污垢堵塞的排气槽打通,有利于压射过程中型腔内气体的排出高产品质量,一个班组下来清洗分型面两次为宜。要让员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❼ 如何保养压铸模使用寿命
如何保养压铸模使用寿命压铸模由于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制造精度高,故造价高,因此希望模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但由于材料、机械加工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模具过早失效而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压铸模失效形式主要有:尖角、拐角处开裂、劈裂、热裂纹(龟裂)、磨损、冲蚀等。造成压铸模失效的主要原因有: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加工、使用、维修以及热处理的问题。一、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众所周知,压铸模的使用条件极为恶劣。以铝压铸模为例,铝的熔点为580-740℃,使用时,铝液温度控制在650-720℃。在不对模具预热的情况下压铸,型腔表面温度由室温直升至液温,型腔表面承受极大的拉应力。开模顶件时,型腔表面承受极大的压应力。数千次的压铸后,模具表面便产生龟裂等缺陷。由此可见,压铸使用条件属急热急冷。模具材料应选用冷热疲劳抗力、断裂韧性、热稳定性高的热作模具钢。H13(4Cr5MoV1Si)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材料,据介绍,国外80%的型腔均采用H13,现在国内仍大量使用3Cr2W8V,但3Cr2W8VT_艺性能不好,导热性很差,线膨胀系数高,工作中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模具产生龟裂甚至破裂,并且加热时易脱碳,降低模具抗磨损性能,因此属于淘汰钢种。马氏体时效钢适用于耐热裂而对耐磨性和耐蚀性要求不高的模具。钨钼等耐热合金仅限于热裂和腐蚀较严重的小型镶块,虽然这些合金即脆又有缺口敏感性,但其优点是有良好的导热性,对需要冷却而又不能设置水道的厚压铸件压铸模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在合理的热处理与生产管理下,H13仍具有满意的使用性能。制造压铸模的材料,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压铸模在其正常的使用条件下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因此,在投入生产之前,应对材料进行一系列检查,以防带缺陷材料,造成模具早期报废和加工费用的浪费。常用检查手段有宏观腐蚀检查、金相检查、超声波检查。
(1)宏观腐蚀检查。主要检查材料的多孔性、偏析、龟裂、裂纹、非金属夹杂以及表面的锤裂、接缝。
(2)金相检查。主要检查材料晶界上碳化物的偏析、分布状态、晶料度以及晶粒间夹杂等。
(3)超声波检查。主要检查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大小。二、压铸模的加工、使用、维修和保养模具设计手册中已详细介绍了压铸模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但在确定压射速度时,最大速度应不超过100m/S。速度太高,促使模具腐蚀及型腔和型芯上沉积物增多;但过低易使铸件产生缺陷。因此对于镁、铝、锌相应的最低压射速度为27、18、12m/s,铸铝的最大压射速度不应超过53m/s,平均压射速度为43m/s。在加工过程中,较厚的模板不能用叠加的方法保证其厚度。因为钢板厚1倍,弯曲变形量减少85%,叠层只能起叠加作用。厚度与单板相同的2块板弯曲变形量是单板的4倍。另外在加工冷却水道时,两面加工中应特别注意保证同心度。如果头部拐角,又不相互同心,那么在使用过程中,连接的拐角处就会开裂。冷却系统的表面应当光滑,最好不留机加工痕迹。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型腔加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加工后的型腔表面留有淬硬层。这是由于加工中,模具表面自行渗碳淬火造成的。淬硬层厚度由加工时电流强度和频率决定,粗加工时较深,精加工时较浅。无论深浅,模具表面均有极大应力。若不清除淬硬层或消除应力,在使用过程中,模具表面就会产生龟裂、点蚀和开裂。消除淬硬层或去应力可用:①用油石或研磨去除淬硬层;②在不降低硬度的情况下,低于回火温度下去应力,这样可大幅度降低模腔表面应力。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铸造工艺流程。在工艺许可范围内,尽量降低铝液的烧铸温度,压射速度,提高模具预热温度。铝压铸模的预热温度由100~130℃提高至180~200℃,模具寿命可大幅度提高。焊接修复是模具修复中一种常用手段。在焊接前,应先掌握所焊接模具刚型号。
❽ 压铸模具超出使用寿命后应该如何来维护保养
一般模具达到使用寿命,首先检查模具成型部分尺寸是否满足产品要求、动静模定位装置。其次检查模具浇、排系统、保温系统、顶出系统是否需要调整。再次检查模具型腔表面龟裂纹状况,是否需要处理。再次模具型腔表面进行手工油光处理(切不可机械抛光!).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维修保养处理。 查看原帖>>
❾ 如何提高模具寿命-提高模具寿命的方法
如何提高模具寿命-提高模具寿命的方法
在机械工业生产中,模具的使用占有重要的地位,模具使用寿命的长短则是其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有关模具寿命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提高模具寿命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Cr2W8V模具钢使用较广,常规热处理工艺为1050℃~1100℃淬火,550℃~620℃回火,硬度一般为45 HRC~50HRC,使用中常出现早期断裂现象,模具寿命往往是较低的。
如改用高温淬火和高温回火新工艺,即1150℃高温淬火,640℃~680℃高温回火,硬度为40HRC左右,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
这样,硬度虽然降低了些,但由于耐热疲劳性及断裂韧度大大提高,使用中避免了断裂现象的发生,使用寿命显著延长。若将回火温度控制在620℃~640℃,硬度保持43HRC左右,对一些凸模形状可以延缓产生塌陷时间。
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因而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精密压铸模具,除要求有很高的力学性能,还要求变形量很小,热处理后基本不再加工。下面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模具表面强化处理:
模具气体软氮化
气体软氮化是一项新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是由液体软氮化发展起来的.。这项工艺是在井式炉中使用尿素、甲酸胺、三乙醇胺等有机化合物作为渗剂,或通入氨加渗碳性气体等添加物进行氮化处理。
气体软氮化工艺除具有液体软氮化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变形小、不受钢种限制,处理后能显著提高模具型腔的耐磨性、疲劳性、抗咬合及擦伤等性能外,还解决了液体软氮化的毒性问题,具有劳动条件好,氮化质量稳定,工艺操作方便等特点。
模具渗铬
压铸模渗铬可提高型腔表明硬度(HV1300以上)、耐磨性、耐蚀性、疲劳强度和抗高温氧化性。对承受强烈磨损的模具,可显著提高使用寿命。
模具渗铬时,加热到950℃~1100℃,保温5h~10h即可形成一层结合牢固的渗铬层。渗铬层厚度一般较小,不影响模具型腔的尺寸。
例如,某厂对压铸件的一般形状及尺寸来说,铝合金压铸磨3Cr2W8V,经渗铬后的使用寿命可提高10倍左右。
模具离子氮化
离子氮化是提高模具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抗蚀性德一种新德化学热处理工艺,生产实践证实,应用在压铸模具上效果良好。
;❿ 怎样提高热锻模具的使用寿命
使用好的热锻模材料,比如:5Cr4W5Mo2V(RM-2)钢,ωc为5%,合金元素总的质量分数为12%,碳化物较多,以Fe3W3C为主,比3Cr2W8V钢具有更高的热强性、耐磨性及热稳定性。在硬度为40HRC时热稳定性可达700℃,但是它的碳化物分布不均匀,韧性较差。可用作精锻模、热挤压模等。
5Cr4Mo3SiMnVAl(O12Al)钢是冷、热作兼用模具钢。该钢有较高的热硬性,热稳定性高于3Cr2W8V钢,热疲劳性也比3Cr2W8V钢优越得多。
4Cr3Mo2WVMn(TM)钢与3Cr2W8V钢相比,增加了Mo、V、Mn量,减少了W量,相应提高了钢的耐回火性、高温强度及缺口冲击韧度。该钢冷热加工性能良好,淬透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热强性、热疲劳性能,以及良好的耐磨性、耐回火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制造热挤压模冲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