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模具闭合高度、推出距离、注射机模板行程、制件高度
1.模具闭合高度/制件高度
参加模具的所有板厚总和等于模具闭合高度
闭合高度不能超过冲床最大行程最上限
2.注射机模板行程\推出距离
是指开关模时,(动)模板的最大可移动距离
模板最大开距:是指开模时,两模板之间的最大距离
因为考虑到模具的厚(高)度,所以关模时两个模板间不会完全闭合,因此:模板最大开距大于开模行程(开距=闭合时距离+开模行程)
Ⅱ 模具开模距离是怎么计算的
你说的是冲模还是压铸模。冲模的开模距离是冲床的最高行程减去模具合模的厚度,得出冲模的开模距离,这段距离你可以自由控制,行程短了,冲切速度会有所提高。
压铸模的和冲模的开模距离类似。、
不知兄弟满意否,因为你没有说具体是什么模具。
Ⅲ 模具冲裁中的最小孔间距和最小孔边距的定义是什么
最小孔边距为4.75>t,最小孔间距为14-3.5 > t = 1.2
Ⅳ 冲压模中产品的那个步距是什么,怎么做。
步距就是条料或料带在模具中每送进一次所需向前移动的固定距离,其距离就是两相邻工位的距离尺寸,是由冲件的最大轮廓尺寸和两相邻冲件间的搭边宽度决定的。一般有四种形式,一单冲模的固定定位销形式,二连续模用的侧刃定距,三自动送料定距,四模具内导正钉定距。
Ⅳ 注塑机的机柱距离(水平X 垂直 )、开模行程(最小--最大) 、模具厚度,是什么意思
机柱距离指的是注塑机的四个导柱的空挡距离(两个导柱圆柱内圆周表面之间的空挡尺寸),该尺寸涉及到注塑模具是否能够安装到注塑机上工作。如果四个导柱的空挡尺寸小于注塑模具的长宽尺寸,模具就安装不进去,模具就没法生产。
开模行程,指的是注塑机的活动模板的最大、最小活动距离。该尺寸涉及到注塑模具是否能够正常的工作。
模具的厚度,指的是注塑模具合模后的总高度尺寸。
模具的厚度+开模时所需要的取活距离<注塑机的最大活动距离,否则,注塑模具就不能正常的工作。
Ⅵ 模具距离和实际模具距离是怎么回事
模具在制作时,各个尺寸会有加工误差。各个零件加起来的累积尺寸与模具理论上的尺寸是不同的。或者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尺寸。安装模具时,应按照实际的模具尺寸进行调模。
Ⅶ 多工位模具步距怎么算
①用导正销做精确定位的条料排样图因步距积累误差较小,对产品精度影响不大,可适当地多设置空位工位,因为多个导正销同时对条料进行导正,对步距送进误差有相互抵消的可能。而单纯以侧刃定距的多工位级进模,其条料送进时随着工位数的增多而误差累积加大,不应轻易增设一个空位工位。
②当模具的步距较大时(步距> 16mm),不宜多设置空位工位。尤其对于一些步距大于30 m的多工位级进模更不能轻易设置一一个空工位。 反之,当模具的步距较小(一般<8 m)时,增加一些空位工位对模具的影响不大。有时步距过小,如果不多增设空位工位,模具的强度就较低,而且,模具的一些零部件就无法安装。此时,就应该考虑增加空位工位。
③精度高、形状复杂的零件在设计排样图时,应少设置空位工位;精度较低、形状简单的零件在设计排样图时,可适当地多设置空位工位。
2.步距基本尺寸的确定
级进模的步距是确定条料在模具中每送进一次, 所需要向前移动的送料距离。步距的精度直接影响冲件的精度。设计级进模时,要合理地确定步距的基本尺寸和步距精度。步距的基本尺寸,就是模具中两相邻工位的距离。级进模任何相邻两工位的距离都必须相等(有关步距的内容参见第2章)。
步距的精度直接影响冲件的精度。由于步距的误差,不仅影响分段切除余料,导致外形尺寸的误差,还影响冲压件内、外形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步距精度越高,冲件精度也越高,但模具制造也就越困难。所以步距精度的确定必须根据冲压件的具体情况来定。影响步距精度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冲压件的精度等级、形状复杂程度、冲压件材质和厚度、模具的工位数,冲制时条料的送进方式和定距形式等。
Ⅷ 模具冲裁中的最小孔间距和最小孔边距的定义是什么
模具冲裁中的最小孔间距,是指两个孔之间的中心点之间的间距,最小孔边距是指,两个孔最近边缘之间的边距。
最小孔间距和最小孔边距是受多材质影响的,跟材质的硬度有关。
不同情况要求的值不同。一般要求大于等于≥t(冲裁件的厚度)或大于等于1.5t。若在弯曲或拉深件上冲孔 ,冲孔位置与件壁间距也有具体要求。
Ⅸ 模具塑料中推出距离怎么确定
顶出距离示意
模具行业就是这样,没技术就工资低又累人,还是多学点专业的吧,扫上面加我,每晚都有直播课
Ⅹ 拔模高度和模具高度
1、模具高度是指模具在最低工作位置时上下模之间的距离。
2、拔模是为了保证模具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产品能顺利脱模,设计模具的时候有时就没有设置拔模度,而是用我们手工抛光时候自然形成的斜度很小这样也能保证脱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