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塑宽度尺寸太小,长度太长,怎么调试
不知你产品具体什么形状,不知你的进胶点布置在产品的哪个位置。
如模具尺寸是根据产品尺寸加缩水率的尺寸,那么根据个人经验,建议:
调整注塑工艺,看能否调到宽度刚好,测量长度是否在公差范围内。
如上述方法不可行,调整进胶口位置。
如上述方法不可行,调整模具。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 模具做小了,如何加厚
模具做小了,想要加厚,这个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简单的模具,可以加大型芯,加大凹模;型芯的尺寸如果相差不多,可以给型芯表面用冷焊机贴补一层就可以达到所需要的尺寸;如果尺寸相差太大,则就一些重新制作型芯;如果是复杂的模具,修补起来太麻烦,那就还不如重新制作一套模具来的方便、快捷。
3. 模具td后尺寸变小了怎样增大
如果是拉伸、压弯凸模,或者注塑模具的凸模,因磨损而尺寸变小,可以采用镀硬铬的方法给凸模的表面镀一层硬铬。但是,如果是冲裁凸模,因磨损而尺寸变小,则不能采用以上的方法,而应更换凸模。
4. 注塑机产品尺寸小怎么调
注塑机产品尺寸小,可以通过更好模具调整,选用适合的模具,就能生产出需要的尺寸。由模具尺寸判定机台的“大柱内距”、“模厚”、“模具最小尺寸”及“模盘尺寸”是否适当,以确认模具是否放得下。
模具的宽度及高度需小于或至少有一边小于大柱内距;模具的宽度及高度最好在模盘尺寸范围内;模具的厚度需介于注塑机的模厚之间;模具的宽度及高度需符合该注塑机建议的最小模具尺寸,太小也不行。
由于注塑机有非常多的种类,因此一开始要先正确判断此产品应由哪一种注塑机,或是哪一个系列来生产,例如是一般热塑性塑胶或电木原料或PET原料等,是单色、双色、多色、夹层或混色等。此外,某些产品需要高稳定(闭回路)、高精密、超高射速、高射压或快速生产(多回路)等条件,也必须选择合适的系列来生产。
(4)模具尺寸不足怎么办扩展阅读
注塑机机器的维护、修理和保养必须由具有足够资格且在注塑机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来执行。他们应该通晓工业寿命和安全标准,并且应该熟悉必需的机器安全设备的构造和功能。
注意:
1、安装在机器上的安全装置,目的是为了保障操作者的人生安全和保证产品免受损害。
2、机器必须保证所有的安全设备处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才能操作。
3、不得随意拆除任何安全装置。
4、安全设施也包括软件中的程序,不允许对程序作任何修改。
5、如果安全设施发生任何意外或错误,需马上关闭机器;
6、紧急停止键电源总开关约20分钟后关闭冷却水供应必须立即通知负责人。
5. 致塑胶产品尺寸偏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
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树脂也一样,所以制品被成形后开始收缩,一直冷却到与常温,可是,如果最后的收缩量过大的话,制品尺寸就会变得过小,结果就造成了尺寸偏小不良。
虽然确定最初模具尺寸的时候,考虑到各种各样树脂的基本收缩率并将其数值计算出来作为参考,不过即使考虑了收缩率在实际进行当中也发生收缩的制品的尺寸比规格尺寸小的,因此,遇到上述情况有必要将模具重新修正一下。
其次是跟被成形时的环境有关,这些当中有材料的干燥状态、再利用材料的混合率、成形条件等问题,不过最重要的是成形条件,因为其中模具温度、注射压力能使收缩量增大,所以有必要引起注意,一般情况下,如果升高注射压力制品尺寸就会变大,如果升高模具温度就有尺寸变小的倾向,这些如果用简单易懂的说法就是:制品的尺寸与注射压力、注射时间成正比;与模具温度成反比
第三是在长期批量生产常发生的现象,注射时从材料中产生的废气积存在模具中,因此材料的填充性变的不好而发生尺寸偏小的不良,关于与废气有关的内容中,关键的问题是在注塑成形的精密塑料上,是无法做到没有欠缺的,因为缺欠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后要详细的考虑下去。
成形时的对策:升高注射压力;降低模具温度;延长注射和冷却时间;确认成形机的种类和模具是否相适合。模具的对策:新模具的情况下重新加工不好的地方
在批量生产当中,发生这类情况是由于模具的磨损或废气阻塞的缘故,首先把模具全部进行清洗将废气清洗掉后再次进行成形,并必须好好确认一下。
如要了解工程塑料,改性塑料http://www.gzselon.com聚赛龙工程塑料,改性塑料
6. 模具一模两腔产品但是大小不一样。一个打满一个打不满怎么办
可以检查一下进料口是否通畅,把打不满的那个口修大一点。或者检查一下排气槽是否太小,再开大一些,排气不畅、憋气也会造成型腔打不满。
7. 冲压模具维修技巧(2)
冲压模具维修技巧
5模具冲压件产生屑料阻塞有哪些原因,应采取什么对策?
冲压件产生屑料阻塞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漏料孔偏小,可加大漏料孔间隙;
2) 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重新修改漏料孔;
3) 刀口磨损,毛边较大,需刃修刀口;
4) 冲压油滴太快,油粘,可以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
5) 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着于刃部,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抛光降低表面粗糙度或更改材料;
6) 材质较软,修改冲裁间隙;
其应急措施是:
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6模具冲压时下料偏位尺寸变异有哪些原因,
应采取什么对策?
下料偏位尺寸变异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需研修刀口;
2) 设计间隙不当,修改设计并控制加工精度;
3) 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可以调整其位置精度和冲裁间隙;
4) 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可以更换导正销;
5) 导向件磨损,可以更换导柱导套;
6) 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送料机;
7) 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重新调整闭模高度;
8) 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或由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可以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
9) 脱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需调模减小强压深度;
10) 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需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11) 冲切力对材料牵引造成尺寸变异,可以在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或者在下料部位于脱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7模具冲压时卡料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冲压时卡料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需重新调整;
2) 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需调整送料机送距;
3) 送料机故障,需调整及维修;
4) 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时,要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5) 模具冲压异常,造成镰刀弯,消除料带镰刀弯;
6) 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研修导正孔;
7) 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
8) 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修改导料板,防料带上带;
9) 材料薄,送进中发生翘曲,送料机与模具间需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
10) 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需重新架设模具
8模具冲压时料带镰刀弯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冲压时料带镰刀弯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冲压毛边(特别是载体上)造成的,需研修下料刀口;
2) 材料毛边及模具无切边时需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
3) 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重调冲床深度;
4) 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需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
5) 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位局部损伤,检查并调整各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研修损伤部位;
6) 模具设计结构不合理,可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9模具冲压时凸模断裂崩刃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冲压时凸模断裂崩刃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跳屑屑料阻塞卡模;
2) 送料不当,切半料,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
3) 凸模强度不足,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
4) 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可以将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
5) 凸模及凹模局部过于尖角,修改设计;
6) 冲裁间隙偏小,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
7) 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可以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
8) 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
9) 脱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需研修或更换;
10) 模具导向磨损不准,需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
11) 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需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
12) 导料件(销)磨损,需更换导料件;
13) 垫片加设不当,需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10连续模折弯时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连续模折弯时产品变形或尺寸变异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更换导正销;
2) 折弯导位部分精度差磨损,重新研磨或更换;
3) 折弯凸凹模磨损(压损),重新研磨或更换;
4) 模具让位不足,检查,修正;
5) 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可以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
6) 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可以采用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措施;
7) 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时需研修下料位刀口时;
8) 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需调整采用整体钢垫;
9) 材料厚度尺寸或机械性能变异时需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11连续模一模多件时产品表面高低不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造成产品表面高低不平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冲件毛边,研修下料位刀口;
2) 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
3) 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
4) 冲剪时翻料,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
5) 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
6) 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7) 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
8) 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
9) 模具设计缺陷,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12模具冲压时维护不当的要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
模具维护不当的要因及相应的对策有:
1) 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 修改模具,增设防呆功能;
2) 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采用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
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日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日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13造成冲裁模修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生产中造成模具修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冲模零件的自然磨损,包括定位和导向零件的磨损,模柄松动,凸模在固定板上松动,凸凹模间隙变大刃口变钝。
(2) 制造工艺不当,主要是冲模材质不好,淬火硬度不够,凸凹模倒锥,导向零件精度和刚性不足及凸凹模安装后中心轴线偏心等。
(3) 冲压操作不当:冲模底面与压力机工作台面不平行,压力机工作中心与冲模工作中心不重合,凸模进入凹模刃口太深,压力机操作中故障和冲压工粗心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模具损坏。
14冲裁模的检修原则和步骤有哪些?
模具检修的基本原则是:
1) 换取的零件必须符合图样的技术要求。
2) 模具各零件的配合精度,尺寸精度和完好程度必须作一次全面检查。
3) 检修后需再进行试模,调整,验收
4) 模具的检修时间要适应生产的要求。
模具检修的步骤如下所述:
1) 模具在检修前需擦试干净,去除油污及杂物。
2) 检查模具各部位基准定位尺寸和间隙配合,随时记录缺陷并编制修理方案。
3) 确定需折卸的零部件,取出按修理卡的方案进行修复。
4) 重新装配和调整并试模,若未能恢复原品质和精度需再进行修整。
15冲模临时修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冲模临时修理是指不必折模只需在机台上调模或仅折待修的零配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备用件更换
(2) 用油石刃磨已经磨钝了的凸凹模刃口
(3) 更换弹簧橡胶,紧固松动了的螺丝
(4) 紧固或电焊堆焊松动了的凸模
(5) 调整冲模间隙及定位装置
(6) 更换新的顶料装置。16冲裁模常用的修理工艺方法有哪些?
冲裁模常用字的修理工艺方法如下:
(1) 修磨变钝的凸凹模,一种方法是用油石加煤油或风动砂轮修磨。另一种方法是用平面磨床磨削。
(2) 修理间隙变大的凸凹模,先用适当尺寸的块规检测凸凹模间隙,若间隙不大,只需把刃口平面磨锋再用油石修整,若间隙过大,可先用氧—乙炔气焊加热发红,局部锻打,对冲孔模应敲击凹模刃口周边,以保证凸模尺寸,对落料模应敲击凸模,以保证凹模尺寸。敲击延展尺寸均匀后可停止敲击,但仍继续加热几分钟以消除内应力,冷却后再用压印锉修法重新调整间隙,并用火焰表面淬火。
(3) 修磨间隙不均匀的凸凹模,
除自然磨损还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圆柱销松动失去定位能力,致使凸凹模不同心而引起间隙不均匀。应对凸凹模刃口对正恢复均匀,再用螺丝紧固,把原销孔铰大0。1~0。2mm,重新配作非标准圆柱销。
2) 导向装置磨损,精度降低,起不到导向作用,使凸凹模相对偏位。需将导柱表面镀铬,再用磨削方法与导套研配直到恢复原配合间隙和精度等级。
(4) 更换细小的冲孔与落料凸模。
;8. 塑胶模具产品尺寸宽度小了工艺上怎么改善
如果是外形尺寸小了,可以加大凹模的尺寸。如果是内形尺寸小了,可以加大型芯的尺寸。如果要保证产品的壁厚尺寸,就要同时加大凹模与型芯的尺寸。
9. 模制塑料件尺寸达不到图纸要求时.....
在开模前就要有标必检公差图纸和产品立体图人家,这说明这些尺寸是一定要检的,而且公差范围是在哪里。模厂的人就会明白点样做了。改图纸不是明智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