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品管员是做什么的
品管员的定义 :
品管员(QC):工业术语是“产品质量管理员”、“商品管理员”的简称,指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生产质量监督,以及与上级质量监督检验局的接洽事宜进行组织,执行,实施的工作人员。
品管员主要职责:
参与维护、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组织和管理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根据检验计划完成当日首件、巡检工作任务;
确认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
按相应流程对待检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前以及检验过程中认真核对产品代码、名称,填写检验记录,并提交品管组长;
汇总、存档各项质检记录及相关资料;
为纠正质量问题,有权暂时停止现场生产,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中晚班人员如遇一般外观不良,有权停止现场生产,如遇紧急生产或修模,可电话联络上级作决定;
现场不合格产品的确认,初步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单和纠正预防措施表的开出,追踪和验证;
不合格品处理单和纠正预防措施表做好登录,以便追踪;
及时上报批量质量问题,不合格信息的及时传递;
向下一班交接检验用具和生产注意点;
协助质量主管完成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工作。
品管员行使权限:
对生产现场质量问题全面负责监督检查;
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上报部门主管处理;
对于半成品或库存品,有权进行抽样检查,并要求返工;
对于不合格的矿石原料、材料配件、酸碱药剂、包装标识,有权要求整改退换;
对生产现场设备、工具、物料和环境脏、乱、差现象,有权要求相关班组按要求整改。
B. 品管是干什么的
如果公司没通过ISO体系认证的话,你不需要学习体系文件
品管就是产品质量管理,属于生产一线的质检人员
需要熟悉掌握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且运用到工作当中,对抽检,巡检和确认检验都要做好纸质记录
C. 品管员工作职责
一、品管员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根据公司制定的检验标准和规定,实施来料检验、过程抽样检验、产品最终检验、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有效控制等任务;
2、明确质量控制点的各类质量检验标准【PH值(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颜色、杂质点种类数量、温度和粒度分布等】,掌握各类质量标准的关键控制因素和方法,指导操作工正确操作,实现质量控制标准;
3、对于来料的品质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找出相应的质量缺陷,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转下工序,不流转其他车间;
4、做好不合格产品的标识、隔离、记录和集中及时处理等工作,并有效的分析和改善问题,及时向主管提交不合格品质量分析调查报告;
5、若因领用的前道生产的半成品不良导致品质异常,品管员应及时将异常信息反馈至前道制程,以防前道制程品质问题的延续发生;
6、对于待入库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品管员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在入库单、或入库登记表上写明种类、批号和合格字样,并签字;
7、成品出库时,核对发货产品批号和合格标志,核对无误后,在出库单上签字;
8、按照部门制定的质量统计分析要求和方法,准确的完成部门主管交待的质量统计任务,按要求在质量统计表上记录,上交至部门主管;
9、按照部门主管制定的取样要求和方法进行取样,按规定对样品进行处理分析后,正确分类整理保存样品,并将分析结果记录在相应台账上;
10、正确使用计量器来检验产品质量问题,定期对计量器进行校准、清洁和保养工作;
11、执行部门主管制定的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现场检查整改计划,确保生产现场干净、整齐、舒适和合理;
12、生产过程中应督促操作人员按操作规范(班报表)及设备使用说明进行作业,检查班报表记录是否规范。对工人的违规及野蛮操作,应给予制止,并上报部门主管处理;
13、积极参与和协助部门主管开展新产品开发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了解和掌握新产品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学习实现新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的关键控制因素和方法;
14、上下班前做好工作交接;
15、工作纪律:品管员必须统一穿工作服上班,且工作时间内,不可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与他人喧闹、闲聊,应严肃纪律,树立品管员的形象与威信;
16、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他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品管员行使权限如下:
1、对生产现场质量问题全面负责监督检查;
2、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上报部门主管处理;
3、对于半成品或库存品,有权进行抽样检查,并要求返工;
4、对于不合格的矿石原料、材料配件、酸碱药剂、包装标识,有权要求整改退换;
5、对生产现场设备、工具、物料和环境脏、乱、差现象,有权要求相关班组按要求整改。
品管员(QC):工业术语是"产品质量管理员"、"商品管理员"的简称,指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生产质量监督,以及与上级质量监督检验局的接洽事宜进行组织,执行,实施的工作人员。
D. 品质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有哪些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品质管理是重点针对品质来进行的管理,其岗位职责是在一定的成本控制前提下,保证提供给到客户的产品是最好的。
工作内容:
1、配合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实施新的质量方案;
2、完善产品质量设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3、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修订质量标准;
4、负责产品售后质量跟踪调查, 对反馈质量意见提出解决办法 。
负责的工作是以下几项工作:
1、每个岗位的品管员,在各自监管的生产线开工时,要先准备好当天供生产线要生产的标准样板,要了解当天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及数量。
2、 要熟悉掌握产品生产中品质控制点和常出现的品质问题。
3、 生产领用的配件或前道工序生产的半成品工件的品质状况抽检。
4、 生产过程抽检:品质管理员必须要每30分钟10PCS的频率对生产各工序的品质状况进行巡回检验确认,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报表上。
5、 成品抽检:对完成生产待入库的产品,品管员按《抽样计划表》规定抽样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制程抽检记录表》。
6、库存品抽检:对于部分已经入库的产品,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在要出货前须再次抽检成品的品质状况,如有异常必须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联络生产部门对库存品进行返修。
7、首件检验:品管员在下列情况下,要对首5件产品进行全检并确认,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报表上,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生产。
(4)模具品管员要做些什么扩展阅读
品质管理的新七大手法:
1、树图:以“目的—方法”或“结果—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以寻找最恰当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因其形状如大树分枝,因此取名树图,目前在企业界被广泛应用。
2、关连图:把现象与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串联起来的图形。通过连图可以找出与此问题有关系的一切要图,从而进一步抓住重点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
3、亲和图:也叫KJ法,是指把收集到大量的各种数据、资料,按照其之间的亲和性(相近性)归纳整理,使问题明朗化,从而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4、矩阵图:从问题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找出其间行与列的相关性或相关程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5、矢线图:即网络分析技术,是以工序之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图和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来反映整个工程或任务的全貌,指出对全局有影响的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从而做出切合实际的统筹安排。
6、PDPC:中文称之为过程决策程序图法。指为实现某一目的进行多方案设计,以应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化的一种计划方法。
7、矩阵数据分析法:通过运用主要成分分析等计算方法,准确地整理和分析在矩阵图上用数据定量化表示的各元素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品质管理新七大手法中,矩阵数据分析法是唯一一种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E. 品管员是干什么的
品管员指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生产质量监督,以及与上级质量监督检验局的接洽事宜进行组织,执行,实施的工作人员。
品管员需要安排日常工作进料、制程、成品出货等工序,并选择标准执行和必要的方法提高被检测物品的质量。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
(5)模具品管员要做些什么扩展阅读:
品管员的职责:
1、督导各部门提升产品质量,防止异常发生,达到公司的品质目标。
2、协调及推动各部门按ISO9000各要素运作。
3、召开各种品质会议,协调各部门处理品质异常问题。
4、审核相关部门呈交的品质文件。
5、对进料品质进行最终判定,并推动IQC、QE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辅导、稽核、评估、追踪改善等。
6、定期主持召开供应商评审会议及对供应商评估。
7、督导QE主管及时处理生产品质异常问题和客户投诉的回复追踪,确保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F. 塑料模具品管应该懂些什么
熟悉握压铸模具和塑料模具制造流程2、熟练使用三坐标测试。3、有压铸模具和塑料模具品质管理经验4、有5S管理经验。
G. 品管员的职责是什么
品管员:工业术语是"产品质量管理员"、"商品管理员"的简称,指负责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生产质量监督,以及与上级质量监督检验局的接洽事宜进行组织,执行,实施的工作人员。
一、品管员主要职责如下:
1、 参与维护、监督质量体系的运行、组织和管理内部质量审核工作;
2、根据检验计划完成当日首件、巡检工作任务;
3、确认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
4、按相应流程对待检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前以及检验过程中认真核对产品代码、名称,填写检验记录,并提交品管组长;
5、汇总、存档各项质检记录及相关资料;
6、为纠正质量问题,有权暂时停止现场生产,并立即向上级报告;
7、中晚班人员如遇一般外观不良,有权停止现场生产,如遇紧急生产或修模,可电话联络上级作决定;
8、 现场不合格产品的确认,初步处理;
9、不合格品处理单和纠正预防措施表的开出,追踪和验证;
10、不合格品处理单和纠正预防措施表做好登录,以便追踪;
11、及时上报批量质量问题,不合格信息的及时传递;
12、向下一班交接检验用具和生产注意点;
13、 协助质量主管完成其它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工作。
二、品管员行使权限如下:
1、对生产现场质量问题全面负责监督检查;
2、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上报部门主管处理;
3、对于半成品或库存品,有权进行抽样检查,并要求返工;
4、对于不合格的矿石原料、材料配件、酸碱药剂、包装标识,有权要求整改退换;
5、对生产现场设备、工具、物料和环境脏、乱、差现象,有权要求相关班组按要求整改。
H. 模具品管是干什么的
简单的说:工作内容包括: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4M1E的巡查。发现异常的提出、跟踪与验证。 详细的说 :过程检验(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l): 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因此,过程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 1. 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走,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的要求; 2. 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 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 首件检验也称为“首检制”,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一, 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二, 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三, 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四, 毛坯种类或材料发生变化时 。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或质量员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 对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特别是以工装为主导影响因素(如冲压)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精度必须反复校正。为了使工装定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1/2 公差范围的预控线内。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步步高工作期间,他们对IPQC的首件检查非常重视,毕竟国内从事AV家电生产的企业,工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员工的操作控制。因此,新品生产和转拉时的首件检查,能够避免物料、工艺等方面的许多质量问题,做到预防与控制结合。 (2)巡回检验 巡回检验就是检验工人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在大批大量生产时,巡回检验一般与使用工序控制图相结合,是对生产过程发生异常状态实行报警,防止成批出现废品的重要措施。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有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 一是寻找工序不正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 二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用户) 。 巡回检验是按生产过程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因此有利于判断工序生产状态随时间过程而发生的变化,这对保证整批加工产品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为此,工序加工出来的产品应按加工的时间顺序存放,这一点很重要,但常被忽视 。 (3)末件检验: 靠模具或装置来保证质量的轮番生产的加工工序,建立“末件检验制度” 是很重要的。即一批产品加工完毕后,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被发现, 从而因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 。 过程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前所述,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通常要把首检、巡检同控制图的使用有效地配合起来。过程检验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质量改进密切联系,把检验结果变成改进质量的信息,从而采取质量改进的行动。必须指出,在任何情况下,过程检验都不是单纯的剔出不合格品,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和质量改进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还要指出,过程检验中要充分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要熟悉“工序质量表” 中所列出的影响加工质量的主导性因素;其次是要熟悉工序质量管理对过程检验的要求。工序质量表是工序管理的核心,也是编制“检验指导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工序质量表一般并不直接发到生产现场去指导生产,但应根据“工序质量表”来制定指导生产现场的各种管理图表,其中包括检验计划 。 对于确定为工序管理点的工序,应作为过程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除了应检查监督操作工人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及工序管理点的规定外,还应通过巡回检查,检定质量管理点的质量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的主导性因素,核对操作工人的检查和记录以及打点是否正确,协助操作工人进行分析和采取改正的措施 。
I. 模具管理员的职责是什么
模具管理员职责如下:
1、依据车间请购单或送货单办理物料进仓手续。
2、依据技术部门的验收报告办理模具进仓手续。
3、做好对出仓物料单据的追踪管理回收工作。
4、对进出仓模具物料所出现的异常现象要及时反映至部门主管处。
5、要及时做好不良物料及报废物料的汇总上报工作。
6、仓库里库存用于模具上常用物料要及时做好请购追踪管理工作
7、 做好每一批次模具成本的跟踪记录核算工作并将相关数据及时汇报至相关部门责任人手中。
8、物料发放应遵循物料储存三原则:“定点、定位、定量,防火、防水、 防压,先进先出” 。
9、当日料帐、当日完结,对进仓物料要及时做好卡帐、电脑帐的记录工作、 表单的保存与分发。
10、在规定日期内按时提交当月进出仓月报表、当月模具成本月报表、不良 品及报废品月报表。
11、仓储区域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工作。
12、做好仓库安全十二防工作:“防火、防水、防锈、防腐、防蛀、防磨、 防爆、防电、防盗、防晒、防倒塌、防变形。。
13、做好领导安排的其他相关工作
J. 模具管理员的职责是什么
模具管理员职责 1、模具下线时,必须保存好完整的一模产品作测量使用;要求保存的整模产品必须是工艺完全符合要求; 2、负责对下线模具的芯棒、型腔、牙板进行测量尺寸是否在图纸的标准要求范围内; 3、如尺寸超出标准要求公差范围,则负责填写维修单送修处理;模具异常不详时,提交技术部或模具部商讨处理; 4、如尺寸符合标准要求,则进行上架前相应的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返单时的生产效率; 5、模具管理员必须将所有的模具资料,建立相关的模具档案,包括模具图纸保存好;模具图纸由模具部提供; 6、模具使用情况必须建立相应的台帐记录;其中包括:领用时间、下线时间、送修时间、维修内容、零配件更换情况、维修结果、修回时间、保养项目; 7、模具送修回来后,负责签收和试模,并负责追踪品管测试直至模具确认OK; 8、负责区域的6S工作,当工作中出现各种异常,则及时向主管报备,协调处理; 9、在线的模具异常则由生产线的技术员、班组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