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大炼钢铁的时间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在这样的目标和口号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三年间,基建投资总额高达1006亿元,比一五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总投资几乎高出一倍。积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间平均每年积累率高达39.1%。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届八中全会错误地批判所谓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及随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使纠正错误的努力中断,而党内“左”倾错误更加发展。1960年提出要长期保持大跃进,继续要求工农业生产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1959年上半年压缩指标进行不公正的指责,一味强调反对右倾,要把干劲鼓足。在各地粮食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钢年产量指标一吨也不能少。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再度全面地泛滥起来。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
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中共中央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庐山会议后期,由于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的斗争,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后果: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 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贝克尔(Jasper Becker)——一名长期观察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在他的《饿鬼:中国的秘密饥荒》一书中说,大部份对大跃进的批评来自于“在香港观察中国的”国外评论家。而当时有在国内生活过的外国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关于大跃进的争议的主要来源。
杜波斯(W.E.B. DuBois 1959年,著有《中国》一文)大跃进时期到访过中国。
“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另一方面其影响甚远,大跃进之后的几十年甚至直至现在,在大陆社会主要体现在政界,为了追求政绩,不少党政领导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仍旧使用虚报数据,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玩数字游戏。
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B. “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
1958年8月底,北戴河会议确定当年钢产量翻一番,完成1070万吨。随后很快形成全民大炼钢的局面。不切实际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积极性。口述者:朱永贵,71岁,温州人,大炼钢铁时,因为工作积极,曾被委任为炉长。记得大炼钢铁那年我才20岁,在温州市二轻局所属的供销公司上班,后来被单位专门抽派去炼钢,因为工作积极,我还被委任为炉长,所在的炼铁炉在市区矮凳桥附近。所谓的炼钢炉,就是用一些耐火砖砌起来,里面糊着焦碳粉和黄泥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设备,炉建好后,加个鼓风机就算大功告成了。因为炼铁炉体积较小,在三立方米以下,所以称为小高炉。我们不知道如何炼钢,也不知按什么比例投放,就估摸着将焦炭、石灰石、云英石再加矿石放在炉内猛烧,鼓风机使劲在下面鼓着风。矿石经高温熔化后,由于铁的密度大一些,铁水就会往下流,流到下面挖的沙坑里时,铁水遇冷就慢慢变成了一块硬硬的大饼状。因为有别于正规的钢铁厂炼出的条状铁坯,所以当时人们形象地称这些土炼钢炉为“大饼炉”。由于当时的铁矿含铁量不是很高,用的又是土法,炼出来的铁块质量很差,里面含有大量的杂质。于是不少人认为,再加些生铁可能炼出来的铁块质量就会好些。当时吃大锅饭,很多人家里的锅派不上多大用场,就有人把家里的锅砸了送往炼钢炉。后来,农户和居民家中触目可及的铁块也都被动员起来统统送入了熔炉。那时每个人的积极性很高,大家心里都空前地被“超英赶美”的这个宏伟目标刺激着,连家里的铁门栓都取下来了,种田用的锄头也被送来。铁门就更不用说了,像秤砣、秤钩,甚至连灶台上的铁罐都被敲下来,钢铁厂一下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铁器。只要你想得到的铁器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得到。那时传闻温州木材贮木厂(现温州木材集团公司)附近的泥土含有大量的铁矿,是因为有人无意中在那里看到翻出的泥土里含有红褐色的铁锈,于是人们的神经再一次被拨动起来,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那里取土。大家奔走相告:温州发现铁矿了!温州发现铁矿了!后来经查实,原来有一艘破轮船曾经在那里沉没,后来甲板长时间埋在泥土里高度腐蚀,就使得泥土里有了大量的铁锈。这样,开发温州的“铁矿梦”很快就破碎了。炼过钢铁的人都知道,小高炉前是不能离人的,时不时地要填焦碳,因为如果不保持炉内的高温,一旦里面冷却下来铁水凝固住了,那么,整个炉就要报废。如果炉内壁淤积的灰烬太厚,就很容易使熔出的铁水流不下来,也会导致前功尽弃。拆炉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全部拆了再造一个炉,就会使炼铁的进度放慢。我们日夜守候在高炉前,特别是夏天,每天汗流浃背的,身上的衣服根本就没干过。那时大家都没有回家,困了,在炉前眯一下眼睛打个盹;饿了,就啃点食堂送来的干粮。熊熊的炉火照得每个人的脸都异常地兴奋,所有人的情绪都在“以钢为纲”、“钢铁元帅升帐”的口号声中变得异常高涨。几个月呆在炉前不回家是常事。只要炉内能流出红红的铁水,对所有的人来讲,比自家生个大胖儿子还高兴!这种幸福之情以报喜的方式迅速蔓延开来,如果哪个炼钢炉使用好几个星期都没凝固住报废,或者哪个炉出铁量比较大,这个炉的负责人便马上写好喜报,然后大家敲锣打鼓地到市政府报喜。不管是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还是在城里宽敞的马路上,人们经常会遇到报喜的队伍,队伍里有年迈的老人,后面还跟着雀跃的孩子。敲锣打鼓还不算,有的还一路放起了鞭炮。不管怎样,所有的人都为梦想而亢奋着。隔三差五,一些小高炉的负责人被叫去开誓师大会。我也参加过这种大会,就是喊口号,如果有人在会上表态要一个月内炼100公斤钢铁,就马上有人高喊,奋战一个月,炼它几百公斤。最后这个数字被人们越喊越大,几乎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称要天天“生产放卫星”。
C.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炼钢铁运动是何时结束的
那场大炼钢铁运动始于1958年,止于1960年初,历时两年多,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为此,1960年提出了调整,整顿,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
D.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是在大跃进时期还是在人民公社时期
大跃进的标志就是大炼钢铁和产量虚报冒进,所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是在大跃进时期。
E. 概括大炼钢铁运动发生的原因
经过公私合营和收买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化体系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版,认为达到了追赶权美英法发达国家的体制;对工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任然采取了战争年代的人民战争的基本经验,忽视了装备和技术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决定作用;夸大了苏联援助的作用和发达了急于求成的心理,眼苗助长违背了客观规律。
F.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怎样大炼钢铁
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版产权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G. 大跃进发生在什么时期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在这样的目标和口号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三年间,基建投资总额高达1006亿元,比一五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总投资几乎高出一倍。积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间平均每年积累率高达39.1%。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届八中全会错误地批判所谓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及随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使纠正错误的努力中断,而党内“左”倾错误更加发展。1960年提出要长期保持大跃进,继续要求工农业生产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1959年上半年压缩指标进行不公正的指责,一味强调反对右倾,要把干劲鼓足。在各地粮食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钢年产量指标一吨也不能少。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再度全面地泛滥起来。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
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中共中央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庐山会议后期,由于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的斗争,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H. 大跃进时大炼钢铁是为什么
当时根来据中国国情,急自需大量钢铁来炼制工业设备,但当时钢铁大多是国外进口,经济上不允许,还有就是政治狂热引发的大型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8)大炼钢铁运动是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影响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
I. 大炼钢铁是我国的哪一历史时期,中国正处于怎样的状况
1. 历史条件:
⑴.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历史条件:
①.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党和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政权巩固;
②.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③.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⑵.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制定的历史条件:
①.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②.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中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国人民热情高涨,迫切要求尽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忽视客观规律、背离八大方针、经济建设中左倾思想滋长)
2. 侧重点: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化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3. 影响: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遗留了一些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忽视了客观规律,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导致三年经济困难;
4. 认识:
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1958年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但没有使经济建设真正跃进。根本原因在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脱离,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脱离了中国国情;大跃进提出“以钢为纲”,以大炼钢铁为中心,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