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是指的是一段时间内能产出多少钢材的能力,钢铁是个广义次包括生铁
❷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2020年1-12月全国粗钢产量为78159.3万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2月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8.88亿吨、10.53亿吨和13.2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3%、5.2%和7.7%。
2020年1-12月全国累计进口钢材2023.3万吨,同比增长64.4%,均价831.6美元/吨。而同期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367.1万吨,同比下降16.5%,均价847.2美元/吨。
全球钢铁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钢铁产量达到18.78亿吨,比2019年增长0.48%。其中,中国钢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为10.65亿吨,同比增长11.52%,占比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
其次是印度,产量为1.0亿吨,同比下降9.96%,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5.34%;日本居第三位,产量为0.83亿吨,同比下降16.16%,占全球钢铁产量的4.43%。
❸ 什么是钢铁产能
通常来讲,产能即生产能力的简称,即某个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本研究以一年为单位)现有技术条件下,综合考虑产品组合、劳动力、厂房、设备、原料等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生产量。最大产出量是由生产该产品的各生产环节的最薄弱的一环来决定。这就好像是我们熟悉的“水桶理论”,水桶内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以钢铁行业来说,其生产由炉料、烧结、炼铁、炼钢、轧材等多个生产工艺环节组成,在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必须衔接配套才能实现整个钢铁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成为限制产能充分释放的瓶颈。
准确理解产能,需要正确区分以下几点:第一,区分设计产能和有效产能。设计生产能力是指可实现的最大产出,或称为理想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有效生产能力,指在考虑了产品组合、排程的困难、机器维修以及质量因素等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评判产能利用情况所考虑的产能应该是有效产能而不是设计产能。第二,区分工序产能和全部产能。例如,钢铁生产由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多个生产工艺环节,在钢铁生产的诸多环节中最大的产量取决于能力最少的那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瓶颈,就会限制全部产能的发挥。第三,区分在建产能、拟建产能和实际产能。将在建产能和拟建产能作为总产能的一部分衡量我国产能利用率是不准确的。因为许多拟建项目可能未必付诸实施,在建项目也可能停建,落后产能也要淘汰一部分。
理解了产能,那么产能过剩是什么?顾名思义,产能过剩就是生产能力过剩,指某一行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能力存量的过剩,实际上也就是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能力的富余产能部分过大,超出了维持市场良性竞争所必要的限度。产能过剩通常会导致产品积压、竞争加剧、价格下跌、利润下滑等现象。
产能过剩不同于生产过剩。按照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的解释,在商品经济中(这里的商品经济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生产过剩”,是指生产出的商品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并不是说生产门路无可开辟,因而生产资料已绝对过剩;也不是因为人们的各种生活需要都已满足,因而消费资料已绝对过剩。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这种表面上似乎极端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资本家喊叫生产过剩,把牛奶倒入大海,鸡蛋拿去喂猪;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业工人家庭正在为得不到必需的食物营养而犯愁。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相对于会购买力来说,商品是生产的太多了,是一种相对过剩。如果撇开会制度的差异不谈,马克思对于“过剩”含义的解释,同样也适应于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情况。因为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只要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就有可能出现生产过剩。
产能过剩与生产过剩二者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本质的区别。
二者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1)二者均可能导致行业效益下降、利润下滑、库存增大等危害;2)二者均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3)二者可能存在相同的诱因。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考察对象不同。生产过剩考察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产量相对于消费能力的市场饱和度;而产能过剩考察的是生产能力。2)产生的直接原因不同。生产过剩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规模过大,或是供求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是投资规模过大或产业结构不合理,未来可能形成的潜在生产规模和结构超过了符合市场有效需求的供给规模和结构。3)二者形成的危害不同。生产过剩对经济造成的危害是一种己经转化为现实的危害;而产能过剩的危害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潜在性,这种潜在性所造成的最终后果可能更严重。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一种相对性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也是一种阶段性过剩。
所谓相对性,是相对需求而言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收入和消费的整体水平依然很低。2008年我国粗钢50091.5万吨,人均消费377.2公斤,而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粗钢在600-900公斤左右。
所谓结构性,主要表现为目前一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另一些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业的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
所谓阶段性,就是说某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解决了,新的过剩行业又会出现,这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比如1996年,我国就钢铁行业曾经出现产能过剩,2005年我国也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这一特征表明,产能过剩是在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
从我国钢铁行业来看,我国现阶段钢材需求量还没有达到峰值。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钢材消费量大致在2031-2043年达到峰值,消费量峰值在8.5-10亿吨。如果照此分析的话,那么目前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就只是暂时性的相对产能过剩,而非绝对性产能过剩。由于钢铁行业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我国钢铁行业富余部分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行业供求不可能完全达到平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行业发展。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该行业,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行业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落后产能的淘汰,优化产业结构。但是,如果这部分富余产能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生产设备大量闲置,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资金占有率增大、库存增大、产品价格下滑以及行业效益变差等等
❹ 粗钢、钢材、钢铁产量的含义
粗钢是钢坯,08年产量49789万吨
钢材是加工过的,轧制成材的,产量57905万吨,包括重复材
一般没有说钢铁产量的,2008年铁产量是46830万吨
❺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呢
中国钢铁产量是10.65亿吨。中国钢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为10.65亿吨同比增长11.52%,占比达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国内外需求形势变化,努力克服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的影响。
消化环保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为满足下游行业用钢需求和保障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的钢铁
中国是当今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2021年中国主动战略性压缩粗钢产能,但中国的粗钢产量依然达到10.328亿吨,约占全球粗钢产量的54%,依然占据全球粗钢产量的半壁江山,在全球钢铁业的排名中遥遥领先,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
在世界钢铁发展历史上,除中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年钢铁产能量超过2亿吨。而当前中国一年的钢铁产量则达到10亿吨以上,这是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的钢铁产能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
❻ 中国钢铁产量是什么
中国钢铁产量首破10亿吨。2020全年,钢铁产量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钢铁需求明显萎缩,随着二季度国家复工复产、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发力,经济稳定复苏,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带动钢铁企业生产积极性高涨,钢铁产量同比进一步上升。
12月我国粗钢产量9125万吨,同比增长7.7%,2020年全年产量105300万吨,同比增长5.2%。12月我国钢材产量12034万吨,同比增长12.8%,2020年全年产量132489万吨,同比增长7.7%。
钢铁工业的发展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为推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1957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1958-1977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入曲折发展时期,1978-1992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体制调整与快速发展时期。
1993-2018年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市场体制下的收敛增长时期。2020年1-12月全国粗钢产量为78159.3万吨,累计增长4.5%。
❼ 中国钢铁产量怎么计算
中国钢铁产量计算方法:
1、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2、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3、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4、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5、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6、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7、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关于控制中国钢铁产量的要点:
一、控制钢产量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以促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为目的,以控制碳排放为长期目标,以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中短期目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统筹推进控制钢产量的各项政策搭配,创造有利于钢铁行业减产的内外部环境。
二、坚持将控制钢产量作为长期目标
一个产业的需求变化情况决定了这个产业的产量。任何国家钢铁行业的增长曲线在末端都是平滑的,而不是达到峰值之后突然出现快速下跌。
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一贯性,以及需求的纵深性决定了钢铁行业的需求更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因此,寄希望于中国的钢产量在短期内由快速增长转变为下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的,甚至会对钢铁行业造成伤害。
因此,控制钢产量过快增长,应该由一个年度或者短期目标转变为一个阶段性目标,或者五年规划目标。由此,可以在更长的规划期内,综合运用市场、环保、准入、调控等多种手段,稳妥、平滑地完成由产量增长到保持稳定再到逐步下降的变化。
三、坚持以去产能为路径,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的
控制钢产量,并不是不希望钢铁行业继续发展,而是希望在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末期,为未来可以预期的、非常时期保底政策退出后大概率会出现的需求拐点做好充足的缓冲和准备。
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压降钢铁产量,而是希望继续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能力,从追求规模效益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效益,让低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逐步有序地退出行业。
控制钢产量的政策,不应简单地关注于实际的产量是否增长,而是应该进一步以去产能为路径,以提高市场主体的盈利能力为目的。产能降下来,那么在市场需求维持增长的同时,钢铁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盈利,而一旦行业外部环境出现变化,钢产量的降低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四、坚持以市场化原则为手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钢铁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莫过于顺应市场的趋势,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改革,事半功倍。
以此为鉴,在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控制产量的政策时,也应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尤其是不能出现过去曾经出现过的无论区域需求和盈利情况的“一刀切”、强制国企减产、安排政令目标等手段。
这些方法可能有助于短期内实现目标,但强制企业放弃市场,必然会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弹:要么导致更多的不规范企业涌入市场,“地条钢”等产品重出江湖;要么导致钢材市场价格无序暴涨,给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造成损失,也给钢铁行业的治理带来更多困难。
从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分布来看,整体上虽然由于需求增长,钢产量的增长是可以与之匹配的,但是具体来看,仍然存在着大量不符合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布局的产量分布,每年依旧会出现“北材南下”“西材东进”等跨区域、长距离运输钢材的低效行为。
这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区域市场的钢材价格被几乎拉平,另一方面也让产能过剩区域的钢铁企业增产没有了后顾之忧。由此可见,控制钢产量是一项需要非常细化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将是细化区域、细分品种等更具体的市场规则。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钢铁新闻网-关于控制中国钢产量的几点思考
❽ 中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中国钢铁产量是10亿吨。
从钢铁供需两端看,实现了供需动态平衡。
2021年初,中国钢铁行业努力满足下游行业快速增长带来的钢材市场旺盛需求,充分释放产能,钢日产水平1月至4月逐月环比上升,形成了产销两旺的局面,进入5月以后,随着限产措施的落实和下游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中国钢铁行业适时控制产能,钢月产量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
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中国钢产量为9.46亿吨,同比下降2.60%,折合钢表观消费量9.08亿吨,同比下降5.2%。全年中国钢产量为10.3亿吨,比上年减少约3500万吨。
行业简介:
钢铁行业(Iron and steel instry)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
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❾ 什么是粗钢产量与钢材产量
粗钢,即钢坯,由生铁经转炉氧化脱去碳及其他杂质后,得到钢水。钢水中加入合金,碳后,浇铸得到粗钢。
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
❿ 中国钢铁产量是什么呢
2021年,中国钢铁产量是10.65亿吨。占全球56.71%,居第一位;同年,美国钢铁产量7268万吨,在全球产量中占比3.87%,排名第四。根据2021全球粗钢产量排行榜,中国大陆钢企在十强中占7席,分别是:第一名宝武、第三名河钢、第四名沙钢,此外,鞍钢、建龙、首钢、山东钢铁分列七至十名。美国排名最高的是第十五名纽柯钢铁。
2021年世界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排名:
2021年世界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大陆在十强里占4席,分别是:第二名宝武、第六名鞍钢、第八名首钢、第十名太原钢铁。美国纽柯钢铁排名第十四,是唯一进入二十强的美企,中国大陆有十一家钢企进入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