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梁跨中部位上部加筋一边标注一边未标钢筋应怎样设置
梁的标注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有原位标注的优先按原位标注设置,没有的按集中标注设置。
B. 未注明的钢筋为Φ8@150,未注明的分布筋为Φ6@200
这个是一般图纸总述,要把受力筋和分布筋区分开来,解释如下:
单向板短边钢筋版受力,权如果都是画了钢筋样式而没有注明钢筋信息,就按照短边钢筋为Φ8@150,长边为分布筋Φ6@200 ;
图中黑色箭头为分布筋,粉色箭头为受力筋。
2.双向板两个方向同时受力,所以没有注明钢筋信息就搜按照受力钢筋布置;
3.单向板的附加筋为注明钢筋信息,附加筋按照受力筋布置,纵向形成网格状方向为分布筋。
解决办法:
遇到图纸不明区分不了是单向板还是双向板的话及时跟设计院联系,请设计人员明确板筋布置,切勿凭猜测施工;
如果多跨纲吉信息有重叠处取较大配筋。
分布筋不需要进入支座,受力筋弯钩和进入支座锚固长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C. 原位标注的钢筋直径与集中标注钢筋直径不同怎么 配筋
在施工图纸中,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可能有所不同。根据101-11答疑,在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不一致的情况下,通长筋应按照集中标注进行调整,其余钢筋则作为支座负筋处理。具体而言,上部负筋应按照3φ18进行标注,但在1/3跨长范围内需要调整为2φ14的通长筋。这一做法在G101-11第4-4页中有详细说明,即通长筋虽相当于架立筋,但在搭接长度上应遵循设计要求,不与架立筋相同。
对于下部钢筋,左跨应标注为3φ18,右跨则按照集中标注的2φ16进行标注。在支座范围内,下部钢筋的锚固需符合相应图集要求,具体细节请参阅答疑101-11第4-6页。
在实际操作中,要确保所有钢筋的布置和锚固均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对于上部和下部钢筋的布置,要严格遵守图纸标注和答疑文件中的要求,以确保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注意钢筋的搭接长度和方式,尤其是通长筋与支座负筋之间的转换处。确保所有钢筋的连接满足设计要求,避免因连接不当导致的结构安全隐患。
总之,在钢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图纸和答疑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不一致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的处理方式,确保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
D. 钢筋无伸入支座的标注方式
不深入支座的规定如下:
E. LLK9(1)钢筋怎么表示未注明钢筋的LLK9(1)原位和集中都按照有配筋的做吗
是的。
未标注的也是按下图框中所示施工。
上部钢筋:支座处4根18,中间2根18。
下部钢筋:3根18。
梁侧:4根抗扭钢筋直径12。
箍筋:直径8毫米,间距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