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筏板基础钢筋搭接规范
筏板钢筋的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大于50%,所以其绑扎搭接长度为1.4La.La为锚固长回度,可根据混答凝土等级、钢筋等级及直径,也可以直接查16G101-1第61页。
1、钢筋焊接搭接长度,双面焊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单面焊不应小于10d。钢筋筏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
2、同一垂直断面上焊接或绑扎钢筋的数量不宜超过断面钢筋总数的25%,相邻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分别错开500mm或1000mm。纵向连续钢筋宜每隔30m设置一处绑扎接头。
3、路面、桥面钢筋及钢筋骨架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5.4-2的规定。
B. 请问筏板钢筋的绑扎是否需要满扎,相关规定是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19
C. 筏板基础钢筋绑扎要求
筏板基础钢筋绑扎应设计要求及相关图集、规范进行绑扎,其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专
筏板基础钢属筋为上下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当设计无说明时,底板钢筋位置按照“底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下排,长跨钢筋置于上排;上部钢筋,短跨钢筋置于上排,长跨钢筋置于下排”进行布置,且每个交叉点处均应采用绑丝绑扎牢固。
钢筋绑扎时,其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当绑扎上层钢筋网片之前应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前布设马凳架立筋作为上层钢筋网片的支撑骨架,马凳架立筋设置详见下图:
D. 在筏板基础中钢筋马蹬有何规范要求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E. 钢筋制作安装规范
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极高,钢筋工程质量施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本文立足钢筋工程施工的实践基础上,总结施工经验,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钢筋工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钢筋分项工程是建筑工程诸多分项工程中最重要的分项工程之一,它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和使用安全。因此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在现场施工监理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人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及相关规范要求,归纳了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的几点要求,以期能改善钢筋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一、钢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1、钢筋进场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进场时和使用前应全数检查,另外应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检查钢筋等级要求和是否有抗震要求。HRB335等级钢筋外观标识有“3”字样,HRB400等级外观标识有“4”字样,以及外观标识有“E”字样为有抗震要求钢筋,另外应对进场钢筋直径(内径)进行抽查,根据GB1499--1998标准规定要求:公称直径为6mm的其内径允许偏差为±0.3mm,公称直径8-18mm的其内径允许偏差为±0.4mm,公称直径为20-25mm的其内径允许偏差为±0.5mm。
2、钢筋进场应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出场检验报告,进场钢筋应按规格、炉(批)号分别检查验收,并按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按每批同一牌号,同一炉批号,同一规格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吨)为一个检验批,进行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二、钢筋加工和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箍筋
箍筋是钢筋工程中很重要的一种钢筋,有的施工单位对箍筋质量重视不够,问题较多,直接影响钢筋工程质量,箍筋内净尺寸应为梁柱图纸设计尺寸扣除保护层厚度后尺寸,其允许偏差规范要求为±5mm,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箍筋弯钩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d,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应为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d。
2、基础部分
1)、梁板式筏板基础,主次梁底部贯通钢筋连接可在跨中1/3净跨长度范围内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顶部贯通钢筋连接可在距支座1/4净跨长度范围内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同一连接区域内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2)、筏板板钢筋连接位置、区域及接头百分率与基础梁相同,基础筏板同一层面交叉钢筋上下位置关系应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基础筏板侧面封边构造可采用筏板上下层纵向钢筋交错搭接150mm加水平纵筋绑扎,或采用“U”形钢筋封边构造方式,基础筏板封边构造方式同样可用于基础梁外伸部位。
4)、柱、墙钢筋在基础筏板(或基础梁)中直锚长度大于LaE,则可直接插至基础底板钢筋网上,墙、柱钢筋末端做6d弯钩,柱弯钩长度且要大于150mm,在基础底板内,柱、墙设置不少于两道箍筋或水平分布钢筋,间距且不大于500mm。当在基础筏板内锚固长度小于LaE时,柱、墙竖向钢筋可采用直锚长度大于0.6LaE,并且末端弯钩长度为15d的做法。
3、主体框架结构部分
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图集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规定抽取钢筋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检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纵向受力钢筋机械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具体要求,在受拉不宜大于50%。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对梁板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2)箍筋加密区的设置,抗震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对于抗震等级为一级的为2倍梁高且不小于500mm,对于抗震等级为二至四级的为1.5倍梁高且不小于500mm,另外主次梁交接处,在主梁部位次梁梁宽两侧设计通常要求加密3道间距为50mm的箍筋,在检查验收时应注意查看。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长度底层柱为1/3的楼层净高,其余楼层部位的柱箍筋加密区长度取柱长边尺寸(圆柱直径)1/6楼层净高,500mm中最大值。
另外要重点检查梁柱节点区域的箍筋设置情况,该部位对柱箍筋属于加密区范围,在施工中往往存在少放、漏放的现象,应予以重视,重点检查。
3)、钢筋的锚固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是保证钢筋充分发挥其抗拉强度而采用的一种措施,锚固长度与钢筋直径、级别、混凝土强度及抗震等级有关。具体数值应根据设计要求或砼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确定。抗震楼层框架梁,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只要满足1LaE且不小于0.5倍柱宽+5d就可直锚,如直锚长度不足时应注意水平段锚固长度不应小于0.4LaE。抗震柱顶部钢筋的锚固应注意中柱与边柱、角柱之区别,中间柱顶钢筋如直锚长度不小于1LaE就可采用直锚,如果直锚长度小于1LaE,则可采用末端做弯钩,其平直段的长度为12d,且直锚长度不小于0.5LaE。边柱和角柱在顶部钢筋做法,可采用柱钢筋锚入顶层框架梁内或顶层框架梁钢筋锚固入柱内。应根据现场实际具体施工情况,选择采用并严格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进行施工。
4)、剪力墙水平筋的锚固:剪力墙水平筋锚固在暗柱端部纵筋的外侧,扎进暗柱弯锚15D;当有端柱且锚固长度大于等于要求的LaE时,剪力墙端部水平筋可直锚。剪力墙竖向筋的锚固:因暗梁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是剪力墙的水平方向加强带,也是墙的一部分。所以剪力强竖向钢筋不是锚固在暗梁,而是弯折伸入板内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结。
三、结语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相关质量控制要点的把关,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
F. 在筏板基础中钢筋马蹬有什么规范要求
有以下具体要求:
定额对马凳的规定:有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那么按定额规则计算,但这个计算结果只能用于预算和结算不能用于施工下料,因为它仅仅是个重量,而不是从它本身的功能和受力特征来计算。
马凳筋的根数可按面积计算根数,马凳筋个数=板面积/马凳筋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如果板筋设计成底筋加支座负筋的形式,且没有温度筋时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以起到马凳筋作用,所以马凳个数须扣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不应计算,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Σ(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上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左平直段为板筋间距+50 mm,下右平直段为100,这样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二根钢筋,下部三点平稳地支承在板的下部钢筋上。马凳筋不能接触模板,防止马凳筋返锈。
马凳筋的规格:当板厚≤140mm,板受力筋和分布筋≤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8;当140mm<h≤200MM,板受力筋<=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ф10;当200mm<h≤3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2;当300mm<h≤5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4;当500mm<h≤700mm时,马凳直径可采用ф16;厚度大于800mm最好采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G. 建筑工程筏板基础钢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摘要 1、筏板基础的钢筋间距不应小于150mm,宜200~30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采用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在板的顶面和底面。
H. 筏板基础钢筋绑扎要求,及出处
11G101-3构造详图就是对筏板基础钢筋绑扎的全面要求,11G101-3构造详图编制依据就是现行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GB50204-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范。
筏板基础:由底板、梁等整体组成。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常采用砼底板 筏板,承受建筑物荷载,形成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筏型基础又叫筏板型基础,即满堂基础。
是把柱下独立基础或者条形基础全部用联系梁联系起来,下面再整体浇注底板。筏板基础分为平板式筏基和梁板式筏基,平板式筏基支持局部加厚筏板类型;梁板式筏基支持肋梁上平及下平两种形式。
(8)筏板钢筋施工规范有哪些扩展阅读:
结构设计
筏板基础的平面布置
尽量使建筑物重心与筏基平面的形心重合。筏基边缘宜外挑,挑出宽度应由地基条件、建筑物场地条件、柱距及柱荷载大小、使地基反力与建筑物重心重合或尽量减少偏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挑出宽度为边跨柱距的1/4~1/3。
筏板基础的地基承载力验算
假定地基均匀,筏板为刚性板,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压应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Pvkmax=++
Pvkmin=--
其中:ex、ey── 竖向构件合力作用点的偏心距。
Wx、Wy ── 基底截面抵抗矩。
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应力按下式控制:
≤1.2
Pvkmax≤fa
其中: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风荷载或地震荷载组合下,基础底面应力按下式控制:
Pmax=Pvkmax+≤1.2fa(1.2faE)
Pmin=Pvkmin-≥0
其中:faE──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I. 新规范筏板基础钢筋搭接规范
楼主要的‘筏板基础钢筋搭接规范’没有,没有必要专门编制这种规范!猜想应该是问的‘筏板基础钢筋绑扎搭接的规范规定’吧!
筏板基础钢筋是一般的受拉钢筋,它的绑扎搭接服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按规范5.4.1条规定;绑扎搭接接头布置按规范5.4.5条规定;绑扎搭接接头百分率宜不大于50%(规范5.4.5条);搭接长度为1.4lab,按直径较小者计算;以上所指规范为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J. 筏板钢筋安装是什么
基础筏板钢筋安装工艺流程
基础垫层完→底板钢筋位置线弹线→积水坑钢筋绑扎→板下层横向钢筋放置→同时放置同向板、梁及门洞梁钢筋→纵向钢筋放置、同时放置同向板、梁及门洞梁钢筋、绑扎→放置底板垫块→放置马凳→板上层纵向钢筋放置→横向钢筋放置、绑扎→绑扎墙、柱插筋并临时固定→放置外墙垫块→验收。
操作工艺
1、绑扎前,应弹好底板钢筋的分档标点线和钢筋位置线,经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绑扎。集水坑钢筋绑扎时要认真核对钢筋图纸尺寸,并应分层次有序绑扎。
2、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后间距500㎜梅花形布置砼垫块,间距1m布置马凳筋(高度提前计算准确,加工后进行检查),马凳筋支设在下层钢筋上,保证上下两层钢筋的保护层和平整度符合要求。底板上设有梁,采用多段绑扎成型,然后安放梁钢筋骨架就位。
3、基础底板、梁设置的后浇带要求主筋连续安装而不切断,平行向的钢筋可在以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绑扎完成。
4、底板钢筋短向的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面。
5、底板钢筋上下层钢筋接头应按照规范要求错开,其位置、数量和搭接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搭接绑扎时,搭接段应在中心和两端绑扎牢固。
6、墙柱主筋插入基础内的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底板上层钢筋上划好墙柱钢筋位置,将预留插筋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再用电焊固定。
7、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应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8、绑扎完毕后,在上层网片上按墙体位置绑一道水平筋,用以固定墙体立筋和下插钢筋,内墙钢筋插好后,应临时绑上二至三道水平筋,墙体暗柱采用定型卡具固定,浇筑砼时应随时由专人看管钢筋并负责修整。地下室外墙插筋前,搭设外架,悬挑钢管设支撑构件用于悬挂竖筋,保证钢筋上口统一标高并固定。
9、钢筋的连接
(1)受力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采用绑扎搭接连接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的搭接长度。
(3)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值)且不小于50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3)当采用机械连接时,不应大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