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如下:
1)去除内外毛刺。
2)张力减径。
3)焊缝热处理。
无缝化钢管回(中间钢管):以答焊接钢管为管胚,进行缩径、热处理、定径的钢管。
1)焊接钢管: 低压;:0<p≤1.6MPa;
2)无缝化钢管:中低压:0.65<p≤2.5MPa;
3)无缝钢管:中压:1.6<p≤IOMPa,高压:IOMPa<p≤42MPa。
② 304不锈钢管最小能做到多大
304不锈钢管最小能做到的大小:
1、有缝的可以做到针管,1个MM的,还有低于1MM外径的,最大做有缝的焊管可以做2米多也可以的;
2、无缝的,目前可以做的为外径3MM的至外径1200MM的钢管。
304不锈钢管全称SUS304不锈钢管。SUS304不锈钢管属于美国牌号材质的不锈钢管,国内牌号相当于0Cr19Ni9不锈钢管,通常用 0Cr18Ni9替代。不锈钢防锈的机理是合金元素形成致密氧化膜,隔绝氧接触,阻止继续氧化。所以不锈钢并不是“不锈”。
③ 油气田监测与动态分析技术
一、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中国海洋石油制定的《海上油气田开发井动态监测技术要求》,规定了公司所属油气田的油、气井,注水井,观察井动态监测资料录取内容及要求。其内容及要求:单井生产能力监测;取油样要求及油井含水监测;液体性质监测;井口资料录取要求;地层压力监测;油井产液剖面监测;注水井监测要求。
二、油气田监测技术
目前海上人工举升的油井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受到海上生产平台条件的限制,主要采用的人工举升方法有电潜泵采油和气举法采油,少部分井采用螺杆泵、射流泵、增压泵等采油方法。因此,采用的监测技术亦不同。
(一)自喷井电缆过油管测井监测技术
惠州21-1、惠州26-1油田及西江30-2油田自喷井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井下作业监测系统,通过电缆过油管作业技术与一系列仪表工具配套使用,进行生产测井(PLT),获得井温、分层含水、产量、井底压力等数据。
定期的生产测井可以用来确定油井的产液部位、流体类型和比例、井下温度、井下压力、流体的流动速率,监控储层消耗进程,发现水侵部位、气侵部位、油水界面变化等,为油井配产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系统的生产测井资料分析,可以掌握储集层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使油井(或油田)维持在最佳状态下生产,解决油田高产和提高采收率等问题。
西江30-2油田根据生产测井资料发现,影响油田产量的主要原因是水层的水向油层中倒灌,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保证油田高速生产。
目前已建立了几种三相斜井、水平井模型,并依据经验公式编出了解释软件。可以定性解释所有的井下情况,对90%以上的井况做出定量解释。
(二)电潜泵井监测技术
通过海上油田开采的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不同油层特点、不同开采方式(分采、合采)、不同管柱结构的电潜泵井监测技术系列:“Y”管柱测试技术;测压阀测试技术;井下测压装置(PSI和PHD)测试技术;毛细管测试技术;无线电波传递测试技术;液面测试技术等。
1.“Y”管柱测试技术
“Y”型管柱是电潜泵井采油和测试的一种特殊管柱,只适用于
2.测压阀测试技术
是一种机械式测压装置,装置本身不能进行测压,必须通过钢丝作业下入压力计才能完成测压工作,故不能连续监测,但可以准确测试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和温度,适用于有自溢能力的单采或多层合采的油井。具有测试时操作方便、作业时如发生事故也易处理、费用较低等特点。该项技术在渤海湾及南海西部北部湾地区部分电潜泵油井被使用。
3.井下测压装置(PSI和PHD)测试技术
属于电子式测压系统,是一种随完井管柱一起下入的测压装置,可以进行连续监测,在平台上随时读取泵挂处的压力、温度,PSI测试系统在停机后还可以测试井下机组系统的绝缘性能。适用于单采或多层合采油井。这项技术在渤海湾、南海西部北部湾部分电潜泵油井采用。
4.毛细钢管测试技术
通过毛细钢管传递压力,可以连续工作和监测。其装置的井下部分通过充满工业氮气或氦气的毛细钢管将井下压力传至平台(地面),平台上的仪器由压力变送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特点是可以在平台上随时直读井下压力和压力恢复数据,并具有数据储存功能。一般采用此项技术进行电潜泵井长期生产监测、压力恢复测试、压降测试、干扰试井等。另外,毛细钢管测压装置可以下到油层部位,测得油层段的压力数据。该测试设备由于井下无电器元件,一般来讲经久耐用,可重复使用,而且测试精度高。毛细管测试技术适用于单采或多层合采油井。例如绥中36-1油田J区是一座无人驻守平台,采用此技术的监测井占该平台开发井总井数的一半。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它比PSI、PHD等测压设备经久耐用。
5.无线电波传递测试技术
这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研制的一种新型电潜泵井监测系统,系统分井下和地面两部分。井下部分随完井管柱下入,管柱下部安装具有温度、压力、流量、密度等感应测试功能的高温耐蚀元件,并将测得的参数调制成无线电波信号,以无线电波形式传递到地面(平台)。地面(平台)上安装有信号接收和解调的监测器,它能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还原,并具显示、储存和远传功能。此项技术已用于惠州32-2油田、惠州32-3油田电潜泵井的监测,并获较好的效果。
6.液面测试技术
液面测试技术用来监测电潜泵井的动液面深度,分析油井供液状况。测试方法又可分为回声法液面测试(气枪式双频道CJ-2型、WSC-1型计算机综合测试)和物质平衡法液面测试。它能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随时测试电潜泵井的动液面,分析供应状况。当采用WSC-1型计算机综合测试仪测试时,其数据通过计算机以曲线形式显示出来。该项技术操作简单,在渤海湾地区的电潜泵井中广为使用。绥中36-1油田、埕北油田等主要应用电潜泵采油的油田,每年动液面监测井数都不下几十口。
(三)气井监测
气井监测系统主要采用静压监测来观察地层能量损失情况。
位于海南岛南部海域的崖城13-1气田,自1996年1月1日正式投产以来,平均每年进行2次系统压力测试。1997年5月还利用气田设备维修改造的时机,对全气藏关井5d对气井进行测试、测压及测压力梯度。获得气藏地层压力并估算开发区气藏储量动用情况,取得了极为宝贵的资料,为其后的增产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保证该气田稳定供气。
三、油气田的动态分析(一)查明油井低产原因,实施有效的增产措施
缓中36-1油田J区有16口开发井预测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94m3,全区日产油1500m3左右,年产油量50×104t。油井全部采用电潜潜泵开采,见图10-31。
图10-33埕北油田油藏模拟生产历史拟合曲线
(三)实施气层补孔,提高气田储量动用程度
崖城13-1气田位于海南岛南部海域,气田储量907.9×108m3,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海上发现的最大气田。一期开发气田北块,动用储量602×108m3,设计6口采气井,日产气量981× 104~990×104m3。每年向香港输气29×108m3,向海南省输气5.2×108m3。
气田于1996年元旦正式投产,其生产动态特征:生产稳定、气油比和产水均较稳定、气田压力有规律地下降。在1997年5月一次利用气田设备维修改造关井5d的时机,对采气井进行静压测量并在A5井进行测试、测压,A1、A3井关井测压力梯度,测量结果压力值高低不一致。
经过对崖13-1气田静压及动态资料分析认为,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崖城13-1气田主要含气砂岩在纵向上分成的4个气层组,其间存在薄层(1~3m)泥岩、粉砂岩的夹层,在纵向上起到了一定的封隔作用,气井射孔时上部2个气层都已射开,但有些井下部2个气层没有全部射开。解决的办法是对未全部射开下部2个气层的井实施补孔。
1998年10~11月对Al、A4、A5井实施补孔作业,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补孔,气井井筒压力明显上升,气田压降减缓。补孔不仅使下部产层储量得到充分动用,也将延长崖城13-1气田稳产年限。
(四)认清油田动态特征,改善开发效果
涠洲10-3北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盆地,是一个小型碳酸盐岩潜山底水油藏,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仅500×104t。1991年8月投产,其中5口油井日产油量500~1100m3,由于油井过早见水,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迅速下降。1993年,针对油田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的油田动态分析。内容包括:水体体积大小、底水活跃程度、驱动类型、极限水锥高度与油层厚度及油层射开程度的关系、采油速度与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速度的关系等。结论是该油田水体体积大(估计水体体积为石油体积的100倍)、能量充足,属弹性水压驱动。充分利用天然能量可以不注水开发油田,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带水锥生产是普遍现象,生产过程中油井产量和生产压差不要超过极限产量和极限压差,产量应控制在极限产量30.0%~50%为宜,采油速度为2%较合理,油层射开程度控制在10%为宜。
油田1993~1995年期间采油速度过高,都在3.0%以上,综合含水也从5.1%猛增至34.6%,到1997年底,由于油田含水较高(80%左右)、产油量较低难以维持平台操作费而废弃。通过油田生产实践,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认清油藏动态特征,加上科学的管理,才能实现这类油藏最佳开发效果。
④ 钢管是什么做用
钢管是指两端开口并具有中空断面,其长度与周边之比较大的钢材,按生产方法可分为无回缝钢答管和焊接钢管,钢管的规格用外形尺寸(如外径或边长)及壁厚表示,其尺寸范围很广,从直径很小的毛细管直到直径达数米的大口径管。钢管可用于管道、热工设备、机械工业、石油地质勘探、容器、化学工业和特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