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钢材表面热处理方式有那些
钢材表面热处理方式,您是指的“热”处理吗?他们有:
1、表面化学热处理内:渗碳、渗氮、容渗碳氮共渗(氰化)、渗硫以及渗金属如铬、钒、钼等等。还有化学气相沉积(CVD)
2、表面热处理:火焰淬火、中频淬火、超音频淬火、高频淬火、激光淬火、等离子淬火、电解热处理等等。
㈡ 高强度钢冲压模具有什么原理
当今高强钢、超高强钢很好的实现了车辆的轻量化,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强度和安全性能,因此成为车用钢材的重要发展方向。但随着板料强度的提高,传统的冷冲压工艺在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破裂现象,无法满足高强度钢板的加工工艺要求。在无法满足成型条件的情况下,国际上逐渐研究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技术。该技术是综合了成形、传热以及组织相变的一种新工艺,主要是利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板料的塑性增加,屈服强度降低的特点,通过模具进行成形的工艺。但是热成型需要对工艺条件、金属相变、CAE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该技术被国外厂商垄断,国内发展缓慢。过去在生产深冲或者重冲工件大家都认为耐压型(EP)润滑油是保护模具的最好选择。硫和氯EP添加剂被混合到纯油中来提高模具寿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随着新金属--高强度钢的出现,环保要求的严格,EP油基润滑油的价值已经减少,甚至失去。
㈢ 楼兰最高采用了多少号的超高强度钢材
机械强度相对较高的钢材有:
低合金高强度钢,标准GB/T1591,主要有屈服强度从345Mpa-690Mpa的8个级别的钢材,强度较高,如Q690;GB/T 3077中也是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如40CrNiMo;
中合金中碳二次沉淀硬化型超高强度钢是从5%Cr型模具钢移而来的。由于它在高温回火状态下有很高的强度和较满意的塑性和韧性,抗热性好,组织稳定,用于飞机起落架、火箭壳体等。典型钢种有ASTM的H11和H13等;
高合金中碳Ni—Co(9Ni--4Co--××)型超高强度钢,是在具有高韧性、低脆性转变温度的9%Ni型低温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牌号有HP9-4-25,HP9-4-30,HP9-4-45以及改型的AF1410(0.16%C-10%Ni-14%Co-1%Mo-2%Cr-0.05%V)等。这类钢综合力学性能高。抗应力腐蚀性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焊接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潜艇壳体等产品上;
超低碳马氏体时效硬化型超高强度钢,通常称马氏体时效钢。钢的基体为超低碳的铁镍或铁镍钴马氏体。其特点是,马氏体形成时不需要快冷,可变温及等温形成;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硬度约为HRC20,塑性很好;再加热时不出现像在低碳马氏体中发生的回火现象,并有很大的逆转变温度迟滞,因而可以在较高温度进行马氏体基体内的时效硬化,中国也研制和仿制了一些此类钢材如TM210,12Ni一3Mn3Mo—TiAlV;
半奥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是一类高合金的超高强度钢,如常见的17-7PH(OCr17Ni7Al)、PH15-7Mo(OCr15Ni7Mo2Al)和AFC-77(15Cr15Mo5Co14V)等;
双相钢,此类不锈钢也双倍于不锈钢的强度,如S32205,S31803等;
其他高强钢等
㈣ 航母用的钢材是什么
航母所用的钢材是高强度大宽厚钢材。这种钢板指标是隐形的,而且要拒磁,高韧性,抗低温(-c38度)钢板的屈服强度为80——160ksi,高断裂韧性、耐高温不变形、抗腐蚀防弹的特性。
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例,其飞行甲板面积达1.8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主要由50毫米厚的HSLA-80钢板组成。
航母钢材的要求:
首先,要求飞行甲板能够承受重达20~30吨的舰载机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的强烈冲击和高摩擦力。其次,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的火舌的烘烤。
还有,飞行甲板的厚度不能太厚,一般是40~50毫米,且要求不平度在5毫米/米以下,否则会影响飞机升降的质量。
特别是,拼焊飞行甲板的钢板板面要越大越好,以尽量减少焊缝增加强度。钢板厚度要较小,以减轻船体重量,增加航速,降低重心,更加平稳,还要有足够的防弹能力。
(4)AF1410什么钢材扩展阅读
高强度合金钢:
高合金中碳Ni-Co(9Ni-4Co-××)型超高强度钢,是在具有高韧性、低脆性转变温度的9%Ni型低温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9%Ni钢中添加钴是为了提高钢的Ms(马氏体转变)温度,减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同时,钴在镍钢中起固溶强化作用。
还通过加钴来获得钢的自回火特性,从而使这类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碳在这类钢中起强化作用。钢中还含有少量铬和钼,以便在回火时产生弥散强化效应。主要牌号有HP9-4-25,HP9-4-30,HP9-4-45以及改型的AF1410(0.16%C-10%Ni-14%Co-1%Mo-2%Cr-0.05%V)等。
这类钢综合力学性能高。抗应力腐蚀性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焊接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潜艇壳体等产品上。
㈤ 抗拉强度大于930mpa的钢材
低合金
低合金中碳马氏体强化型超高强度钢(MART)是在低合金调质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金元素总量一般不超过6%。主要牌号包括传统的镍铬钼调质钢4340(40CrNiMo),碳含量0.45%的镍 铬 钼 钒 钢D6AC(45 CrNiMoV),碳含量0.30%的铬 锰 硅 镍 钢(30CrMnSiNi2A),在4340钢基础上通过加入硅(1.6%)和钒(0.1%)而研制成的300M 钢(43CrNiSiMoV)以及不含镍的硅锰钼钒或硅锰铬钼钒等。通过真空熔炼降低钢中杂质元素含量,改善钢的横向塑性和韧性,由于钢中合金元素含量较低,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广泛用于飞机大梁、起落架、发动机轴、高强度螺栓、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和化工高压容器等。
中合金
中合金中碳二次沉淀硬化型超高强度钢是从5%Cr型模具钢移而来的。由于它在高温回火状态下有很高的强度和较满意的塑性和韧性,抗热性好,组织稳定,用于飞机起落架、火箭壳体等。典型钢种为H11和H13等。其主要成分为:C 0.32%--0.45%;Cr 4.75%--5.5%;Mo 1.1%--1.75%;Si 0.8%--1.2%。
高合金
高合金中碳Ni—Co(9Ni--4Co--××)型超高强度钢,是在具有高韧性、低脆性转变温度的9%Ni型低温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9%Ni钢中添加钻是为了提高钢的Ms(马氏体转变)温度,减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同时,钻在镍钢中起固溶强化作用,还通过加钻来获得钢的自回火特性,从而使这类钢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碳在这类钢中起强化作用。钢中还含有少量铬和钼,以便在回火时产生弥散强化效应。主要牌号有HP9-4-25,HP9-4-30,HP9-4-45以及改型的AF1410(0.16%C-10%Ni-14%Co-1%Mo-2%Cr-0.05%V)等。这类钢综合力学性能高。抗应力腐蚀性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焊接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和潜艇壳体等产品上。
超低碳
超低碳马氏体时效硬化型超高强度钢,通常称马氏体时效钢。钢的基体为超低碳的铁镍或铁镍钴马氏体。其特点是,马氏体形成时不需要快冷,可变温及等温形成;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硬度约为HRC20,塑性很好;再加热时不出现像在低碳马氏体中发生的回火现象,并有很大的逆转变温度迟滞,因而可以在较高温度进行马氏体基体内的时效硬化。在这样的高镍马氏体中含有能引起时效强化的合金元素,借助于时效强化,从过饱和的马氏体中析出弥散分布的金属间化合物,使钢获得高强度和高韧性。按镍含量,马氏体时效钢分为25%Ni、20%Ni、18%Ni和12%Ni等类型.18%Ni型应用较广,为含有钼、钛等强化原素的超低碳铁-镍(18%)-钻(8.5%)合金,包括3个牌号:18%Ni(200)、18%Ni(250)、和18%Ni(300)(200、250、300为抗拉强度等级,单位为Ksi)。这种钢是通过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使钢强化。借无碳的马氏体基体取得高塑性,最后达到很高的强度塑性配合。这类钢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焊接性能和尺寸稳定性,热处理工艺也较简单,用于航空、航天器构件和冷挤、冷冲压模具等。
半奥氏体
半奥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是一类高合金的超高强度钢,如常见的17-7PH(OCr17Ni7Al)、PH15-7Mo(OCr15Ni7Mo2Al)和AFC-77(15Cr15Mo5Co14V)等。这类钢经固溶化处理,冷却到室温为奥氏体组织,再经过冷加工、冷处理或者加热到750℃进行调整处理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最后在400-550℃时效,便得到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第二相强化组织的超高强度钢。这类钢在315℃以上长时间使用时,会因为金属间化合物沉淀而使材料变脆,所以使用温度要限制在315℃以下。这类钢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件构件、高压容器和高应力腐蚀化工设备零件等。
㈥ AF14相当于什么材质
AF1410合金超高强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