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Q235钢的断裂应变(失效应变)是多少
钢的断裂应变(失效应变)也就是抗拉强度,其值为(σb/MPa):375-500
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又称在A3板。
Q代表的是这种材质的屈服极限,后面的235,就是指这种材质的屈服值,在235MPa左右。并会随着材质的厚度的增加而使其屈服值减小(板厚/直径≤16mm,屈服强度为235MPa;16mm<板厚/直径≤40mm,屈服强度为225MPa;40mm<板厚/直径≤60mm,屈服强度为215MPa;60mm<板厚/直径≤100mm,屈服强度为205MPa;100mm<板厚/直径≤150mm,屈服强度为195MPa;150mm<板厚/直径≤200mm,屈服强度为185MPa)。由于含碳适中,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用途最广泛。
由Q+数字+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组成。它的钢号冠以”Q“,代表钢材的屈服点,后面的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单位是MPa例如Q235表示屈服应力(σs)为235 MPa的碳素结构钢。
必要时钢号后面可标出表示质量等级和脱氧方法的符号。质量等级符号分别为A、B、C、D。脱氧方法符号:F表示沸腾钢;b表示半镇静钢:Z表示镇静钢;TZ表示特殊镇静钢,镇静钢可不标符号,即Z和TZ都可不标。例如Q235-AF表示A级沸腾钢。
化学成份
Q235分A、B、C、D四级(GB/T 700-2006)
Q235A级含 C ≤0.22% Mn ≤1.4% Si ≤0.35% S ≤0.050 P ≤0.045
Q235B级含 C ≤0.20% Mn ≤1.4% Si ≤0.35% S ≤0.045 P ≤0.045
Q235C级含 C ≤0.17% Mn ≤1.4% Si ≤0.35% S ≤0.040 P ≤0.040
Q235D级含 C ≤0.17% Mn ≤1.4% Si ≤0.35% S ≤0.035 P ≤0.035
机械性能
密度:7.85g/cm^3
弹性模量(E/Gpa):200~210
泊松比(ν):0.25~0.33
抗拉强度(σb/MPa):375-500
伸长率(δ5/%):
≥26(a≤16mm)
≥25(a>16-40mm)
≥24(a>40-60mm)
≥23(a>60-100mm)
≥22(a>100-150mm)
≥21(a>150mm)
其中 a 为钢材厚度或直径。
Ⅱ 急需Q235与Q345钢材的应力应变数据
q235和q345钢的抗拉强度分别是多少?q235和q345钢的抗拉强度分别是多少?Q235—表示屈服点为235MPa,抗拉强度约是375-460MPa
(3750-4600kgf/cm2)
Q345—表示屈服点为345MPa,抗拉强度约是490-620MPa
(4900-6200kgf/cm2)Q235钢材的抗拉强度偏高能用吗?抗拉强度(бb)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
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kn/mm2(单位面积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强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强度=Eh,其中E为杨氏模量,h为材料厚度
目前国内测量抗拉强度比较普遍的方法是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来进行材料抗拉/压强度的测定!
抗拉如果过高
有可能冲击值无法达到标准值
最好还是将各项机械性能测试后
对照机械手册看看是否达到要求就OK了
Ⅲ 拉伸速率如何计算应变速率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的加载速度,计算方法如下:
(1)选择0~300kN的量程 (最大量程300kN或600kN的试验机) 或 0~500kN的量程 (最大量程1000kN的试验机) 试验机量程的选择应根据需测量力值来确定,应尽量使需测量力值介于所选择量程范围的20%~80%之间。如本例,Ф22的钢筋其抗拉极限载荷估计为200~220kN,可选择0~300kN或 0~500kN的量程,其屈服点载荷为120~150kN,均未低于所选量程的20%,因此,所选量程是合适的。
(2)拉伸时屈服前加荷速度应控制在2.3~23kN/s之间。 钢材试样屈服前加荷速度应控制在6~60MPa/s,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0.00025~0.0025/s之间(假定拉伸前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距离为150mm,其分离速度应在0.035~0.35mm/s之间),屈服期间不再调节试验机速率。屈服过后,应变速率应不超过0.008/s(假定拉伸前试验机上下夹头之间距离为150mm,其分离速度应小于1.2mm/s)。
(3)冷轧扭钢筋拉伸时的加载速率不宜大于2kN/min。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 上指出: 在弹性范围内和直到上屈服强度,应力速率的范围: 1)材料弹性模量 小于时,应力速率2-20N/mm2 2)材料弹性模量 大于或等于,应力速度6-60N/mm2 2.下屈服强度:应变速度在0.00025/S-0.0025/S之间. 3.在塑性范围和直至规定强度:应变速度不应超过0.0025/S. 4.测定抗拉强度的试验速度: 1)塑性范围 :平行长度的应变速度不应超过0.008/S. 2)弹性范围 :试验不包括屈服强度或规定强度的测定,试验机的速度可以达到塑性范围内允许的最大速度. 应变速率换算为应力速率:δ=Eε E-----材料弹性模量 ε-----规定的应变速度 例如:HRB335的22钢筋,弹性模量为:Mpa,截面积:380.1mm
Ⅳ 低碳钢拉伸试验中应力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缩颈阶段;
1 弹性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变随应力成正比增加。如卸去荷载,试件将恢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与A点相对应的应力为弹性极限。在这一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为一常量,称为弹性模量,用E表示。弹性模量反映钢材的刚度,是钢材在受力条件下计算结构变形的重要指标。常用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2.0×105~2.1×105MPa,弹性极限E=180~200MPa。
2 屈服阶段应力与应变不成比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加的速度大于应力增长速度,钢材抵抗外力的能力发生“屈服”了。该阶段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表现为指针不动(即使加大送油)或来回窄幅摇动。钢材受力达屈服点后,变形即迅速发展,尽管尚未破坏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设计中一般以屈服点作为强度取值依据。
3 强化阶段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又重新提高,变形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应力的提高而增强。常用低碳钢的为385~520MPa。抗拉强度不能直接利用,但屈服点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即屈强比),能反映钢材的安全可靠程度和利用率。屈强比越小,表明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高,结构越安全。但屈强比过小,则钢材有效利用率太低,造成浪费。常用碳素钢的屈强比为0.58~0.63,合金钢为0.65~0.75。
4 颈缩阶段材料变形迅速增大,而应力反而下降。试件在拉断前,于薄弱处截面显著缩小,产生“颈缩现象”,直至断裂。通过拉伸试验,除能检测钢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强度指标外,还能检测出钢材的塑性。塑性表示钢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它是钢材的一个重要性指标。钢材塑性用伸长率或断面收缩率表示。
Ⅳ 什么叫钢筋的极限拉应变
钢筋在受拉力时其变形量达到最大,如再加拉力,就会使钢筋被拉断裂,这时专的拉应变属就是“极限拉应变”。
对于塑性材料,当其达到屈服而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时,即丧失了正常的工作能力,所以通常取屈服极限作为极限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则取对应于塑性应变为0.2%时的应力为极限应力。
对于脆性材料,由于材料在破坏前都不会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只有在断裂时才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所以应取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
(5)钢材极限应变多少扩展阅读:
一、钢筋的使用要求: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二、安装要求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
Ⅵ 请问q235钢材的抗拉强度所对应的应变有多少
Q235—表示屈服点为235MPa,抗拉强度约是375-460MPa (3750-4600kgf/cm2)都有一个范围,应变也就在那个范围。正常的话应变范围比试验的范围数值要大,因为还有时间效应。
Ⅶ 新规范的钢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多少
屈服强度的标准值设定为235MPa,而抗拉强度的标准值需保证不低于95%的可靠性。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极限,即材料开始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值。对于那些没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通常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也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屈服极限。当外力超过屈服强度时,材料将发生永久性变形,无法恢复。例如,低碳钢的屈服强度通常为207MPa,当受力超过这一极限时,材料将永久变形;若受力小于该值,材料可恢复原状。
在建设工程中,屈服强度的判定标准有三种:
1. 比例极限应力:这是指应力-应变曲线保持线性关系时的最高应力,通常用σp表示。当应力超过σp时,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 弹性极限:这是指材料在加载后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通常以ReL表示。当应力超过ReL时,材料开始屈服。
3. 屈服强度:这是指在材料发生一定残留变形后的应力,通常以Rp0.2表示,即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
以上信息参考了网络关于屈服强度的解释。
Ⅷ 钢材塑性指标有哪些
低碳钢在受拉过程中,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钢材不同的力学性能。
**弹性阶段:**
在此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变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增长。去除荷载后,试件能够完全恢复形状,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与A点对应的应力被称为弹性极限。在这一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是恒定的,即弹性模量,用E表示。弹性模量是衡量钢材刚度的重要指标,用于计算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变形。低碳钢的弹性模量通常在2.0×10^5至2.1×10^5MPa之间,弹性极限为180至200MPa。
**屈服阶段:**
当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比例时,钢材开始出现塑性变形,且应变增加速度超过应力增长速度,钢材的抗力能力开始减弱,即发生“屈服”。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这通常表现为指针停滞不前(即使增加送油)或窄幅摆动。当钢材达到屈服点时,即使尚未破坏,也已经不能满足某些使用要求,因此屈服点是设计中确定强度的重要依据。
**强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钢材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得到恢复,并且随着应力的增加,变形速度加快。低碳钢的屈服强度通常在385至520MPa之间。虽然抗拉强度不能直接利用,但屈服点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强比)可以反映钢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利用率。屈强比较小意味着钢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但过小的屈强比会导致钢材利用率低下,造成浪费。常用的碳素钢屈强比为0.58至0.63,合金钢为0.65至0.75。
**颈缩阶段:**
在此阶段,材料的变形急剧增加,而应力却开始下降。试件在断裂前,在薄弱部位会出现显著的颈缩现象,截面积减小,直至最终断裂。通过拉伸试验,不仅可以测定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强度指标,还可以评估钢材的塑性。塑性是指钢材在受力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是钢材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钢材的塑性通常用伸长率或断面收缩率来表示。
Ⅸ 评价钢材塑性好坏的指标是什么
评价钢材塑性好坏的指标是伸长率、断面收缩率。
1、伸长率是金属导体制品的重要机械性能指标,是关系产品优劣和能承受外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抗拉强度及伸长率的大小与材料性质、加工方法和热处理条件有关。以裸电线或裸导体为例进行伸长率试验。
2、断面收缩率是衡量材料塑性变形能力的性能指标。采用标准拉伸试样测试。试样拉断时颈缩部位的截面积与原始截面积之差,除以原始截面积之商的百分数即为断面收缩率。该值愈大说明材料的塑性愈好,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受压元件及其他重要工程构件的材料必须严格控制该值。
塑性:
所谓塑性,是指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它是金属的一种重要加工性能。
塑性与柔软性的区别:
塑性反映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能力。
柔软性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变形抗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