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在热处理时为什么要转变成奥氏体
因为奥氏体有以下优点:
1、奥氏体是钢铁的一种层片状的显微组织,通常是ɣ-Fe中固溶少量碳的无磁性固溶体,也称为沃斯田铁或ɣ-Fe。奥氏体的名称是来自英国的冶金学家罗伯茨·奥斯汀。
2、奥氏体塑性很好,强度较低,具有一定韧性,不具有铁磁性。奥氏体因为是面心立方,四面体间隙较大,可以容纳更多的碳。
3、加热到奥氏体相区,在高温下,碳原子扩散速度很快,铁原子和替换原子均能够充分扩散,既能够进行界面扩散,也能够进行体扩散,因此奥氏体的形成是扩散型相变。
4、铁素体消失后,在t1温度下继续保持或继续加热时,随着碳在奥氏体中继续扩散,剩余渗碳体不断向奥氏体中溶解。
5、当渗碳体刚刚全部融入奥氏体后,奥氏体内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只有经历长时间的保温或继续加热,让碳原子急性充分的扩散才能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
(1)为什么钢材里有奥氏体含量标准扩展阅读
奥氏体是最密排的点阵结构,致密度高,故奥氏体的体积质量比钢中铁素体、马氏体等相的体积质量小。因此,钢被加热到奥氏体相区时,体积收缩,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珠光体等组织时,体积膨胀,容易引起内应力和变形。
奥氏体的点阵滑移系多,故奥氏体的塑性好,屈服强度低,易于加工塑性成形。因此,钢锭,钢坯,钢材一般被加热到1100˚C以上奥氏体化,然后进行锻轧,塑性加工成材或加工成零部件。
2. 奥氏体304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有什么区别
奥氏体304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区别在于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要被称为奥氏体304不锈钢,必须含有不低于8%的镍和低于2%的锰。镍的含量决定了其耐腐蚀性能的高低。相比之下,奥氏体不锈钢的镍含量低于8%,因此其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弱。
另外,不锈钢鉴定剂的检测效果也有所不同。这种鉴定剂用于区分钢材中镍的含量,并确定不锈钢的系列。鉴定剂一般在2-3分钟内就能显示出效果,不同颜色对应不同型号的不锈钢材质。如果3分钟内颜色变红,则为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而如果3分钟内颜色无变化,底部颜色略微变深,则表明这是正宗的304不锈钢。
此外,两者在磁性方面的表现也存在差异。304不锈钢在冶炼过程中化学成分波动或加工状态不同时,可能表现出磁性。另外,经过冷加工后,304不锈钢的结构可能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钢的磁性也就越强。而奥氏体不锈钢属于奥氏体型,这种类型的不锈钢通常是无磁或弱磁性的。
总的来说,奥氏体304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在金属元素含量、鉴定效果以及磁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
3. 为什么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中要求具有一定数量的铁素体组织
铁素体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f表示。
不锈钢中的“铁素体”,指的是碳溶解在a-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其溶碳能力很小,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0008%的碳,在727℃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02%,它仍保持的体心立方晶格.常用符号f表示。
由于铁素体含碳量很低,其性能与纯铁相似,塑性、韧性很好,伸长率δ=45%~50%。强度、硬度较低,σb≈250mpa,而hbs=80。
所谓铁素体不锈钢.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它的含铬量在11%~30%,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
铁素体有磁性.
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4. 什么叫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在常温下表现出独特性质的不锈钢。其主要特点是含有约18%至25%的铬元素,镍含量在8%至25%之间,碳含量通常控制在0.1%以下。这样的化学成分组合使得这类钢材在室温下呈现出稳定的奥氏体组织,这是其基本特征。举个例子,我们熟知的304和303不锈钢,就是典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品种,它们因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和加工性能,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这种不锈钢由于其奥氏体结构,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和韧性,使得其在加工过程中易于塑造和成型,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焊接性和耐高温性能。它的耐腐蚀性主要得益于铬元素的存在,铬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后,能够有效抵抗外界环境对金属的侵蚀。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广泛用于医疗器械、厨房用具、化工设备以及海洋工程等领域,因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可靠表现而备受青睐。
总结来说,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以奥氏体组织为特征,具有优良耐腐蚀性、加工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等特点的不锈钢材料,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什么是奥氏体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6. 304 不锈钢跟奥氏体不锈钢有什么区别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不锈钢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分布式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马氏体不锈钢,而在奥氏体不锈钢的分类下,依据实际材质性能等等几个方面的差异又有多个型号可以供消费者们选择使用。比如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奥氏体304不锈钢这款产品,它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一、奥氏体不锈钢是304吗
奥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钢中含Cr约18%、Ni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
不锈钢分为奥氏体和马氏体。
奥氏体中的不锈钢常见的有SUS316SUSU304SUS303等。
马氏体中的不锈钢常见的有SUS440CSUS410等。
304不锈钢是奥氏体不锈钢。
304不锈钢是不锈钢中常见的一种材质,密度为7.93g/cm3,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耐高温800度,具有加工性能好,韧性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
304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8%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304不锈钢是按照美国ASTM标准生产出来的不锈钢的一个牌号。
二、奥氏体304不锈钢介绍
奥氏体304不锈钢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锈钢,业内也叫做18/8不锈钢。在此不锈钢的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
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因此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
三、奥氏体304不锈钢理化性质
奥氏体304不锈钢改变不同元素改变不同的特性,加Mo改善点蚀和耐缝隙腐蚀、降C或加Ti、Nb,减少晶间腐蚀倾向、加Ni和Cr改善高温抗氧化性和强度、加Ni改善抗应力腐蚀性能.、加S、Se改善切削性和构件表面精度。
304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热性,低温强度和机械特性;冲压、弯曲等热加工性好,无热处理硬化现象(无磁性,使用温度-196℃~800℃)。在大气中耐腐蚀,如果是工业性气氛或重污染地区,则需要及时清洁以避免腐蚀。
304不锈钢相当于我国的0Cr18Ni9不锈钢,抗腐蚀性能要优于430不锈铁,耐腐蚀耐高温,加工性能好,因此广泛使用于工业和家具装饰行业和食品医疗行业,例如一些高档的不锈钢餐具,浴室厨房用具。
“304不锈钢”这个称呼却来自于美国,304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良好综合性能(耐腐蚀和成型性)的设备和机件。为了保持不锈钢所固有的耐腐蚀性,钢必须含有17%以上的铬,8%以上的镍含量。304不锈钢是按照美国ASTM标准生产出来的不锈钢的一个牌号
以上我们首先回答了关于“奥氏体不锈钢是304吗”这个问题,并从奥氏体304不锈钢的简介以及物理化学性质两个板块出发进一步进行了细致系统全面的信息介绍,我们了解到奥氏体304不锈钢抗腐蚀性以及强度均十分出色,同时特殊的材质含量和比例也为它配备了出色的性能,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7. 不锈钢能被磁铁吸引吗,为什么
有的种类的可以有的种类不可以。
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奥氏体型不锈回钢和马氏型不锈钢两大类答。奥氏体型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较高的铬和镍(含铬在18%左右,Ni在4%以上),钢的内部组织呈现一种叫奥氏体的组织状态,这种组织是没有导磁性的,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不锈钢
不锈钢(Stainless 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