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用角铁弯个直角方框,拐角怎样处理
切割机在角铁的其中一条边上坐一条竖线,以竖线为中线线分别从专两边斜45度向竖线的底属部各切一下,然后就能取出一块90度的小块将小块去掉, 就能折成90度的弯了。
角铁:角钢俗称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有等边角钢和不等边角钢之分,等边角钢的两个边宽相等。
其主要用于制做框架结构,例如高压输电的塔架、钢结构桥梁主梁两侧的框架、建筑工地上塔式起重机的立柱和臂杆、车间的立柱和梁等,小的地方如过节路边摆花盆造型的架子、在窗户下挂空调太阳能的架子等。
(1)方框20是什么钢材扩展阅读:
通用方法是用型钢卷圆机。手工方法比较复杂,须在内圆角钢的边上,根据圆弧大小计算后切去多余的部分才能卷园。
可在外侧等距切口,间距越小越容易折弯,圆弧也越平滑,根据圆弧大小在平板上立三个桩,在圆心立一支点,加装以活动加力杆,在加力杆圆弧半径处装一金属滚轮,放上切好口的角钢即可冷弯出需要的圆弧。
如果是3*3的角铁要截去斜边为6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是4*4的角铁要截去斜边为8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是5*5的角铁要截去斜边为10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Ⅱ 钢筋一号 二号 三号的符号是什么
钢筋没有一号来钢、二号自、三号的符号钢。他们只有等级关系,比如一级钢、二级、三级、四级。
1、一级钢代号用Q235和HPB表示。
2、二级钢代号用HRB335表示。
3、三级钢代号用HRB400和HRB400E表示,其中E代表抗震的螺纹钢。
4、四级钢代号用HRB500和HRB500E表示,其中E代表抗震的螺纹钢。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2)方框20是什么钢材扩展阅读:
钢筋的使用要求: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钢筋
Ⅲ 钢材缺陷术语
钢材缺陷术语是一个涵盖钢材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领域。这些术语用于描述钢材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形态、尺寸、厚度、弯曲、裂纹、锈蚀、氧化、偏析、缩孔、夹杂物等缺陷。理解这些术语对于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以及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圆度是指圆形截面的轧材,如圆钢和圆形钢管横截面上,各个方向直径的不一致性。形状不正确则描述轧材横截面几何形状的偏差,包括六角钢的六边不等、角钢顶角过大、型钢扭转等现象。
厚薄不均指的是钢板或钢带各部位厚度的不一致,可能表现为一边较厚而中间较薄,或者边缘较薄而中间较厚,甚至头尾差异超过规定范围。弯曲度是指轧件在长度或宽度方向的不平直现象,表现为曲线状。镰刀弯特指钢板或钢带在长度方向上向一侧的弯曲,而瓢曲度则指的是钢板或钢带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同时出现的高低起伏现象。
扭转是指条形轧件沿纵轴形成的螺旋状扭曲。脱方、脱矩则指方形、矩形截面材料的对边不等或截面的对角线不等。拉痕或划道是呈直线沟状的沟痕,肉眼可见,分布于钢材局部或全长。裂纹通常呈直线状,有时呈Y形,与拔制方向一致或以其他方向出现,开口处为锐角。
重皮(结疤)表现为表面舌状或鱼鳞片的翘起薄片,这类问题可以分为与钢体相连结不易脱落的类型和没有连结但粘合到表面易于脱落的类型。折叠是钢材表面局部重叠现象,有明显的折叠纹。锈蚀是表面生成的铁锈现象,颜色从杏黄色到黑红色不等。
发纹是深度极浅、宽度极小的发状细纹,一般沿轧制方向延伸,形成细小纹缕。分层是指钢材截面上有明显的金属结构分离现象,严重时分成2~3层,层与层之间有肉眼可见的夹杂物。气泡表面无规律地分布呈圆形,大小不一,其外缘圆滑,部分鼓起,部分不鼓起。
麻点(麻面)是表面呈现局部或连续的成片粗糙面,分布着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凹坑,严重时呈现类似桔子皮状,比麻点大而深的麻斑。氧化颜色是指钢板或钢带退火后的表面呈现出浅黄色、深棕色、浅蓝色、深蓝色或亮灰色等颜色。辊印表现为表面有带状或片状的周期性轧辊印,其压印部位较亮,且没有明显的凸凹感觉。
疏松是钢的不致密性表现,切片经过酸液侵蚀后,形成许多洞穴,根据分布可分为一般疏松和中心疏松。偏析是钢中各部分化学成分和非金属夹杂物不均匀分布的现象,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树枝状、方框形、点状偏析和反偏析等。缩孔残余在横向酸浸试片的中心部位,呈现不规则的空洞或裂缝,空洞或裂缝中往往残留着外来杂质。
非金属夹杂物在横向酸性试片上可见的灰白色、米黄色和暗灰色等无金属光泽的残留物,系钢中残留的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金属夹杂物在横向低倍试片上可见的有金属光泽与基体金属显然不同的金属盐。过烧在观察经侵蚀后的显微组织时,网络状氧化物周围的基体金属上可看到脱碳组织,其他金属如铜及其合金则有氧化铜沿晶界呈网络状或点状向试样内部延伸。
白点是钢的内部破裂现象,表现为纵向断口上的圆形或椭圆形银白色斑点。经过磨光和酸蚀后的横向切片上则表现为细长的发裂,有时呈辐射状分布,有时平行于变形方向或无规则分布。晶粒粗大表现为酸浸试片断口上的强烈金属光泽。脱碳现象指的是钢的表层碳分较内层碳分降低,全脱碳层是指钢表面脱碳后全部为铁素体组织,部分脱碳则指在全脱碳层之后到含碳量未减少的组织处。
钢材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类、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需要的各种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钢材加工都是钢材通过压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钢(坯、锭等)产生塑性变形。根据钢材加工温度不同,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
Ⅳ SWCH6A是什么材料
您好!“”是冷镦钢。冷镦钢,又称铆螺钢或冷顶锻钢,成型用钢,冷镦是在室温下采用一次或多次冲击加载,广泛用于生产螺钉,销钉,螺母等标准件.冷镦工艺可节省原料,降成本,而且通过冷作硬化提高工作的抗拉强度,改善性能,冷镦用钢必须其有良好的冷顶锻性能,钢中S和P等杂质含量减少,对钢材的表面质量要求严格,经常采用优质碳钢,若钢的含碳钢大于0.25%,应进行球化退火热处理,以改善钢的冷镦性能。
1、冷镦钢的技术要求:
冷镦钢盘条一般为低、中碳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标准件对原材料尺寸精度要求比较严格,热轧钢材规格有限,尺寸精度也很难满足要求,所以标准件几乎全部采用冷拉钢丝作为原料,合格的冷镦钢丝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化学成分要求:O,P,S等元素对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及数量、大小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要求控制其含量;对合金钢而言,硅、铝、锰等元素控制在中下限为宜,避免造成冷顶锻裂纹。
(2)表面品质:标准件厂统计表明,冷镦开裂的80%是由钢丝表面缺陷造成的,如折迭、划伤、密集的发纹、局部微裂纹、结疤。因此对线材表面品质要求很严,尺寸公差±0.20mm,不圆度<0.30mm,表面裂纹、划伤最深<0.07mm。
(3)脱碳:表面脱碳造成螺栓表面强度降低,疲劳寿命大幅下降。平均脱碳层深度要求见表1。
(4)非金属夹杂物: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高、尺寸大是造成标准件冷镦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非金属夹杂中B类和D类脆性夹杂,距钢丝表面愈近危害性越大,所以要求B类夹杂物距表层2mm之内应不大于15μm。
(5)金相组织:冷镦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粒状珠光体,珠光体的晶粒尺寸和分布也是影响冷镦性能的因素,理想的组织是珠光体晶粒大小相近并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珠光体不同显微组织冷镦性能从好到坏的排列次序为粒状珠光体、索氏体、细片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
(6)低倍组织:冷镦钢丝对钢的低倍组织要求比较严,低倍检查不应有缩孔、分层、白点、裂纹、气孔等缺陷,对中心疏松、方框偏析、中心增碳等缺陷,不同钢种都有明确的级别规定。
(7)晶粒度:冷镦钢丝内部组织不同于其它钢丝,晶粒度不是越细越好。晶粒度太细,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升高,变形抗力增大,对冷镦成型很不利。除10.9级以上螺栓晶粒细、保证成品强度外,冷镦钢丝的晶粒度应控制在5~7级。
(8)冷镦性能:冷镦性能好是指钢丝具有较低的变形抗力,能经受很大程度的变形而不产生裂纹。一般认为以断面收缩率和屈强比作为衡量冷镦性能指标比较可靠。合金钢的断面收缩率应不小于50%。冷镦钢丝的屈强比小,冷镦性能相对要好,合金钢的屈强比应不大于0.70。从冷镦性能角度考虑,钢丝的冷加工强化系数越低越好,即不易产生加工硬化。
2、冷镦钢生产工艺
冶炼冷镦钢的关键是要提高钢水的纯净度,降低钢水的非金属夹杂物含量。钢水终点碳含量稳定在规定范围内是降低钢水氧化程度和减少钢水非金属夹杂的主要措施。
冷镦钢盘条生产的工艺流程:Ø
铁水→转炉→精炼炉→连铸→加热→高速线材轧制→高线控制冷却→成品检验→入库。
合金冷镦钢线材的生产工艺流程与碳素钢线材基本相同,但合金冷镦钢丝变形抗力较大。为保证冷镦成型,球化退火是必不可少的,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组织。
常用工艺路线:Ø
线材→冷拉→球化退火;线材→再结晶退火→冷拉→球化退火。
对冶炼工艺的要求:(1)新炉前20炉、补炉前3炉及新包第1炉不得冶炼冷镦钢;(2)出钢温度为1630~1660℃;(3)脱氧合金化,终脱氧加入硅铝钙钡合金;(4)钢包清洁无冷钢,钢包进行吹氩。
够详细了吧。谢谢阅读!
Ⅳ 钢材中常见的缺陷有哪些
钢材常见缺陷有三种:
一、表面质量缺陷
1、表面裂纹:指钢材表面呈直线形的裂纹现象,一般应与锻造或轧制方向一致。
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加工(锻造、轧制、热处理调质)过程中因表面过烧、脱碳、疏松、变形和内应力过大以及表面硫、磷杂质含量较多而产生的发纹、热裂纹和冷裂纹。
表面裂纹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酸洗、磁粉探伤、着色检验和金相等方法检验出来。在确认裂纹时,必须注意区分钢材表面的氧化皮本身质脆疏松经过轻微弯曲而呈现的裂纹,而钢材本身并没有裂纹。
2、重皮与折叠:钢材表面黏结的呈舌状或鳞状的金属薄片,在局部表面形成重叠,有明显的折叠纹。形成原因:在热加工过程中由于钢坯上的飞边、毛刺、凹陷、夹杂物、皮下气孔和表面疏松等,在热变形时金属流变,开口于表面形成重皮与折叠。
3、耳子:指钢材表面沿轧制方向延伸的凹起。形成原因:轧机孔型间隙过大,使钢材表面沿孔隙形成凸起。
4、刮伤:也叫划伤,指钢材表面在外力作用下呈直线或弧形的沟痕(可见到沟底)。
二、内部缺陷
1、偏析:实际上是钢中化学成分不均分现象的总称。在酸浸试样上,当偏析是易蚀物质或气体夹杂聚集是呈颜色深暗、形状不规则、略显凹陷、底部平坦,并有很多密集微孔的斑点,若为抗蚀元素聚集,则呈颜色浅淡,形状不规则,比较光滑的微凹斑点。根据偏析出现的位置和形状,通常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类:①中心偏析:出现在中心部分,呈形状不规则的深暗斑点。②锭型偏析:集中在一条宽窄不同、具有原钢锭横截面形状(一般为方形)的闭合带上的深暗色斑点,所以锭型偏析也叫方框偏析。③点状偏析:斑点一般较大,呈颜色较深、略显凹陷的图形,椭圆形或瓜子形。一般分布的,称为一般点状偏析:分布在钢材边缘部分的,叫做边缘点状偏析。
形成原因:偏析是在钢锭浇注凝固过程中,由于选择结晶和扩散作用引起某些元素的聚集。偏析是一般生产情况下无法避免的。
2、疏松:钢材内部的孔隙,这种孔隙在低倍样上一般呈现不规则多边形,底部尖狭的凹坑,通常多出现在偏析斑点之内。严重时,有连成海绵状的趋势。根据疏松分布的情况把它们分为中心疏松和一般疏松两大类:①中心疏松:在低倍试样中心部位呈集中的空隙和暗黑小点。纵向断口上呈轻微夹层,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中心疏松处珠光体增多,说明中心疏松处含碳量增多。②一般疏松:在低倍试样上组织致密,呈分散的小孔隙和小黑点。孔隙多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或图形,分布在除了边沿部分以外的整个断面上。
中心疏松一般出现在钢锭头部和中部,和一般疏松的区别在于分布在钢材断面和中心部位而不是整个截面。通常含碳量越高的钢中,中心疏松越严重。
形成原因:钢锭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晶间部分低熔点物质最后凝固收缩和放出气体产生空隙,而在热加工过程中未配焊管。
在钢中,轻微的偏析,较高的疏松级别是可以允许存在的。
3、夹杂:夹杂分金属夹杂和非金属夹杂。①金属夹杂:主要是浇铸过程中,金属条、片、块误落入钢锭模内或在冶炼末期加入的铁合金块等未及熔化所形成的缺陷,在低倍样上,多呈现边缘清晰,颜色与周围显著不同的几何形状。②非金属夹杂:在浇注过程中,没有来得及浮出的熔渣或剥落到钢水中的炉衬和浇注系统内壁的耐火材料等,较大的非金属夹杂物很好辨认,而较小的夹杂腐蚀后剥落,留下细小的圆形小孔。
4、缩孔:在低倍样上,缩孔位于中心部位,其周围常是偏析、夹杂或疏松密集的地方,有时在腐蚀前就可以看到洞穴或缝隙。腐蚀后孔穴部分变暗,呈不规则褶皱的孔洞。
形成原因:钢锭浇注时,最后凝固的部分(心部)钢液凝固收缩后得不到填充而遗留的宏观孔穴,缩孔主要形成在钢锭头部(帽口端)。
5、气泡:在低倍样上,是与表面大致垂直的裂缝,附近略有氧化和脱碳现象,在表面以下的位置存在称为皮下气泡,较深的皮下气泡称为针孔。
形成原因:钢锭浇注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和放出的气体造成的缺陷。
6、裂纹:在低倍样上,轴心位置沿晶间开裂,成蛛网状,严重时呈放射状开裂。
形成原因:主要是两种,一种是钢锭在凝固冷却时,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内部撕裂,在锻轧过程中未能焊合;另一种则由于锻造不当而产生的内部开裂。
7、白点:在低倍样上呈细短的裂缝,一般集中在钢材的内部,在厚度20-30mm表面层内几乎没有,因为裂纹不易区分,应补作断口试验予以验证。白点在断口上显示为粗晶粒状的银亮白点。形成原因:一般认为是氢和组织应力的作用,就是氢气脱析集到疏松微孔中产生巨大压力和钢相变时所产生的局部内应力联合造成的细小裂缝。
三、外形尺寸缺陷
1、尺寸起差:包括钢材的长度、直径、厚度、正负公差、修磨深度、宽度等尺寸不符合订货标准的要求。
2、椭圆度:指圆形截面的钢材截面上最大最小直径之差。
3、弯曲度:钢材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不平直,不同材料的弯曲度有不同的名称,型材以弯曲度表示;板、带则以镰刀弯、波浪弯、飘曲度表示。
4、扭转:条形钢材沿轴向扭成螺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