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钢材造假是真的吗
日本钢材造假是真的,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神钢)承认,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旗下多家工厂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强度、尺寸等出厂检验数据,以次充好。该公司13日进一步证实,其旗下9种铝、铜、钢铁产品也发现存在证书造假等问题,被波及的问题产品购买方增加至约500家,事态进一步严重。在中国、泰国等海外据点生产的制品也存在篡改检测数据或未实施必要的检测等情况。同时,神钢承认,从10年前就已开始伪造数据,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数十名雇员参与其中。事情曝光后,日本神户制钢公司的股票遭到抛售,在几天中暴跌了近 40%,即便高层领导们不停的“开发布会道歉” 依旧没能止住一泻千里的跌幅。
虽然造假丑闻最近才被暴光,然而早在十几年前,我国技术人员就曾识破日本奸计:因三峡工程建设需要,2003年我国从日本进口了数千吨钢铁,这些钢铁将被用于制造一批重要的发电机组件。按照规定,这批钢铁到货后我方随即进行了抽样检测,但是检测结果令我国检测技术人员不敢相信-----送检样品几乎全部不合格!面对这一结果,日本人当然不会认账,甚至怀疑我国的检测过程不够专业。检测人员顶住压力,前往权威机构进行试验鉴定,结果依然表明这批进口钢铁不达标。在此期间日方还想通过贿赂我方人员,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没有含糊,最终这批钢铁被退回。由此看来,日本钢铁造假也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若非如此,那就是日本特地生产了一批残次品卖给我方,目的就是给三峡工程埋下隐患,可这一奸计最终被我们识破。
日本钢铁造假惊人!
2. 我买的钢材怀疑是假货怎么办
1、供货发票
2、收到钢材的材质报告书
拿材质书到当地质检部门检测,根据检验报告对比你收到的钢材,是否和他提供的材质书一致,另外,看你和他的供货合同是怎么要求的。
找供货商更换或法院告他诈骗
3. 废钢材回收怎么防止收货方作假
自备衡器,再找个第三方或者自己熟悉的电子磅,对数,或者拿标准重量标称。找个熟识的司内机,一般他们都知道自容己的车皮重量的,正常满水油的重量每次都不会差很多,所以过车皮,注意下好。如果遇上合伙欺骗就不好办了。
4. 以国标的钢材假冒另一个国标的钢材怎么定刑
要看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目前我国刑法中没有假冒材质罪这一犯罪罪名,如果产品的材质不符合要求,而用于生产产品的,就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卫生器材罪等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一百四十五条【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卫生器材罪】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5. 如何分辨花纹钢的真假
所谓的花纹钢刀具,都是用软硬两种钢材~~折叠、包合锻打出来的~~廉价的是大规模用机械或其它爆融技术生产的花纹钢(叠层刚)板材,经过分割、冲压、磨削、抛光等工艺加工的刀具,好点的是在锻压气锤上单件锻打的,除了最费力的锻打工序是机器完成的,其他算是手工吧,呵呵,当然离不开砂轮、高频蘸火炉等设备~~这样的东西,只要外观华丽,达到你需要的的欣赏效果,手工和半手工的区别就不大了~
补充点:我是陕西的,5年前,我在陕北的安塞见过品相还不错的出土战国铜剑~~素面的,要价3000~~~~唉~·当时在外地,这又是黑坑货,没敢下手,现在后悔呀...
6. 钢筋吊牌可以造假吗
在这一点上,可以肯定的来说,只要是有人愿意去做,当然是可以造假的,而且这个造假相信没有太多的人会注意的。
7. 日本神户钢铁造假怎么被披露出来的
还是新闻媒体首先披露的,神户制钢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事实,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版企业神户制钢所在记者权招待会上承认篡改数据并致歉。神户钢铁称由于无法按时满足客户的需求,集团下属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造假产品约占铝和铜业务销售额的4%。截至目前,已经确定篡改数据的问题产品共计13种,受影响企业从约200家升至约500家。另据日本媒体报道,造假铝制品波及客户约200家企业,以汽车厂商等为主,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和铃木在内的日本车企巨头都已受到波及。而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日产汽车不当的车辆检验做法也至少从20年前就已开始。
8. 没有钢印架可以伪造钢印吗
没有钢印架不可以伪造钢印。
钢印是用钢板刻制的上下阴阳两块印模组成的印鉴。通常盖在专用纳闭的文书或照片上,无颜色,只有凸起的文字、数字和图记。在钢铁企业里,用于做成品板材或棒材标记之用。
一般为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组成。多数由特殊工具钢或硬质合金钢,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加工而成。
钢印机有手动的和电动的两种。手动的钢印机劳动强度大,樱茄册效率低,使操作者不堪负重;电动的钢印机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凸轮机构组成,产品体积大,工作起来噪音大,操作费时费力,耗电量大,还经常闷车。全自动单片机式钢印机,完全解决了以上脊宏的诸多问题,是电动钢印机的更新换代产品,是钢印机领域最先进的产品。单片机式钢印机的动力来自于电机,其工作原理是:由单片机控制电机,并带动牵引杆和钢印做往复运动,而达到压印的目的。
9. 双相钢可以造假吗
双相钢是一种高强携厅滑度钢材,它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易加工等特点。因为双相钢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工艺,使得钢中存在不同颗粒尺寸、组辩腊织结构不同的显微组织区域,形成双相组织。这种双相组织获得了更好的性能和力学特性,极高的强度、韧性和延展性,而且还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抗拉伸特伏孙性等。
由于双相钢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不容易造假。而且,双相钢的生产过程也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管,以确保每个生产环节都符合标准。然而,无论是何种产品,都有可能被不道德的商家或恶意的制假者找到漏洞并进行仿冒。如果购买双相钢时需要特别谨慎,建议选择正规的品牌产品或购买来自认可的供应商。
10. 日本钢铁为什么造假这个丑闻他们又该怎么应对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8日承认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问题产品波及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等约200家日本企业,日本新干线部分车辆也有使用。分析人士指出,神户制钢所丑闻可能给长年来号称以质取胜的日本制造业信誉一次带来巨大打击。10月13日上午,神钢发言人Gary Tsuchida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就曾表示:“现在可以确认是的铝、铜部门存在数据造假,同时钢铁可能也有隐患。”
当日下午4时,神钢召开紧急发布会,就公司被曝出篡改钢铁制品数据做出解释说明及公布调查结果。神钢高管胜川四志彦在发布会上证实,加上此前公布的客户数量,受影响的客户共计大约500家。这一数字是神钢此前声称的“约200家”的两倍之多。记者查阅报告发现,不端行为包括改写和客户约定好的规格表上的数据、改写测试结果、不执行部分先前和客户约定好的检查与测试等。Gary虽承认这类行为是不对的,但他仍向《财经》表示:“客户正在做产品的检测,截至目前还没发现质量问题。有时候部分产品虽然没有符合客户要求,但质量依然不会有问题。”
在更早一些的10月12日,神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在东京就篡改铝制品性能数据问题向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道歉。有媒体报道称,神钢将以两周左右为目标汇总安全性验证结果,一个月以内公布原因和应对措施。但Gary告诉记者:“我们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来找出结果,公司依然在努力寻找。”他表示,目前神钢执行的调查主要在日本国内进行。
问及事件发生原因时,Gary称:“我们暂时不清楚公司内部为何会发生数据造假。许多日本企业非常重视投诉环节,今年铝、铜制品部门开始了自查工作,在此期间发现了这个问题。”
神钢最新发布的声明称,为保证调查的公平与中立,川崎博已委任一家外部的法律公司来执行调查以获得有关不端行为事实的全面图景,包括之前已经报告过的不端行为。声明中还包括一系列神钢之后防止此类事件重演的举措,包括通过重组质量保证组织来加强对质量问题的监管、检验检查体系和资本投资来提高质量等。
其实,在汽车业内,日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造假行为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日本高田公司生产的“死亡气囊”因存在数据操控和篡改的问题,近十年来已经在全球造成近200人伤亡的恶果。相似的是,高田的客户除了日本整车企业,还有宝马、奔驰等全球19家整车企业,这导致这些企业被迫召回车辆达到1.2万辆。受此影响,高田公司面临巨额罚款和赔偿而最终走向破产。
除了供应商,日本整车企业也造假频出。三菱汽车2016年被爆出油耗测试造假,其62万辆汽车油耗数据高于实际水平,其造假行为甚至可以追溯至1991年。这一事件引发三菱市值缩水一半,社长引咎辞职,其股份也被日产公司抄底收购。而铃木也同样存在修改燃效数据的行为,该公司承认从2010年起违反日本国家规定私自修改燃效检测效率,旗下14款车型共计210万辆车存在造假。
在汽车行业之外,家电行业的东芝公司被爆财务造假,建筑行业的旭化成建材公司也被爆偷工减料。受此影响,日本制造业的整体形象正越来越多地受到这一系列企业造假行为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