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材的热处理
含碳量不一样。当需要芯部有较高强度时用后者,因为调质处理后者通过控制合适的回火温度可得到较高的强度与硬度。
氮化后的表面硬度差不多,后者可稍高一点。
『贰』 金属材料(主要是钢材)的硬度和热处理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金属材料的硬度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热处理是根据材料的状态与目标状态来确定工艺
一般通过调整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叁』 怎样知道钢材质可以淬火,怎样分辨A3、45#、碳钢这三个那个热处理后钢质更硬!
首先更正一下,A3、45#都属于碳钢,你说的碳钢可指的是高碳钢。
通常含碳量在0.35以上时,淬火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45#,和高碳钢可以淬火。高碳钢淬火后硬度更高。
关于辨别钢号,最直观的是看出厂标牌,如果无法识别,利用在砂轮机上打火花的方法也可以大致区别钢材类别。
『肆』 怎样鉴别一把刀的钢好不好
首先一柄好的刀具首先要有良好的手感(Handle)
手感即是一把刀入手和使用时的第一步初级体验。影响手感的有以下几点:手柄材质,手柄结构,各类配件以及最重要的整体的配重。一把好的刀具首先起码得拿着舒服,不硌手。不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手柄要贴合个人的手掌,各种配件搭配得当,整体刀的配重合理,不要”头重脚轻“拿着费力或”头轻脚重“无法舒适的大力挥砍。(在这点上美国的疯狗战术刀Mad
Dog可以说做得非常好),同时有些刀具的使用需要配合一些特定的工具,比如st的缠绳手柄,专门设计为战术手套所用,赤手拿着肯定是一万个不舒服,这个还请大家要正确认知。
刀具的主体是刀条(Blade),接下来的五点就是让大家认知刀体的好坏,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评判。
第二点、正确的开刃手法(Edging)和锋利度(Shapaness)
一把好的刀具需要具备良好的锋利度,这个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但是极少有人会去探究锋利度是否是每一种刀具都该越锋利越好。
这个问题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每一款刀根据设计需求,工艺需求的不同,对于最合适的刃口锋利度也都要求不同。不同钢材,不同热处理工艺,不同的使用环境,对于刃口最合适的锋利度都有影响。
而谈到刃口的锋利度,就一定要说一说开刃的方式。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开刃方式有一下几种:凸磨、凹磨、平磨(分为半平磨和全平磨)、凿式开刃、斯堪开刃。(向极幼开锋,以及一把刀多种开锋的方式是比较少见的)。不同的刀具设计者会根据使用的实际需要进行开刃的设计。这几种开刃方法的优劣网上如今专业的文章不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找下,小编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第三点、锋利度的保持度(Retention)和损伤后的维护成本(maintaining)
刀是工具,工具自然就是拿来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不论多好的刀具,都会产生一定的磨损。所以这里就要讨论一下刃口的锋利度保持度(耐用程度)以及产生损伤之后的保养修复难易程度。
这对于一个准备入手一把刀具的朋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很多朋友仅仅是凭借商家的演示就盲目入刀,初步入手的时候确实非常好用,但是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越来越不好用,而且很难再自己打磨到之前的那种程度。
锋利度的保持度以来取决与钢材的材质,二来取决于钢体的热处理工艺,经过好的热处理工艺的刀具,不易退火,在多次使用之后,经过初步的打磨,刃口依旧能像刚入手时那么锋利,最后也跟刃形和开刃的手法有很大的关系,tanto刀形前锋比水滴头保持度好,凹刃、平刃、和蛤刃保持度依次增强,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刀具的开刃方式,以便参考。
在这里给大家再科普下一个东西。就是真刃口和假刃口。现在市面上很多测试的视频中的小刀非常锋利,削纸甚至砍十几个水瓶都没问题,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这类机制的小刀大家要注意,其开的刃口基本上都是假的利刃,刃口其实就是这么一点点,一些强度不是很大的劈砍,效果确实不错,但是一旦遭到损伤,其崩刃的几率非常高,而且基本上是无法自行进行修复,其使用寿命是非常短的,所以建议有真正户外实用考虑的朋友,慎重挑选。当然如果只是为了炫耀,一些基础的测试的话,这个就不多说了,看每个人收藏的心态。
第四点、刀刃的硬度(Hardness)
这里谈的是刀刃的硬度,因为刀身一般更多的是对于整体结构强度的要求,对于韧性的要求更高,而刀刃作为直接接触面,硬度是一把刀具不可不评判的一点。
首先一把好的刀具必须要具备比较高的硬度,但是物极必反,在增加硬度的同时,刀刃本身在使用接触过程中内应力对于刀体的作用大小也不同,过硬的刀刃如大多数人所知,脆性比较大,可以砍硬物,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不易修复的崩刃,卷刃现象。所以一把好的刀具,它的硬度既不能太高,同时也不能为了追求耐用,低得太多。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刀具硬度一般控制在55-60HRC(洛氏硬度)之间,极少数的刀具会在匠人特殊的热处理工艺下达到61,甚至62.
在这里要说明,硬度要超过这个区间对于大多数刀具来说是非常容易的,为何要控制在这个区间内,是匠人们多年经验的结晶,是处于对刀体整体性能的考虑。
第五点、刀具的韧性(toughness)
这一点相比对于大多数刀友来说也不陌生。相比于硬度,这项指标虽然没有具体的评判数值,但是它决定了这把刀的承受强度。韧性的好坏决定了这把刀具在使用过程中毁坏的难易程度。而这取决于刀的厚度、刃材分布均匀、钢材所决定。一把刀的厚度对于刀体的强度是最重要的首先,根据不同的用途,刀具的厚度一般在2.5-4cm和5-7cm这个区间的刀具居多。
通过这个也可以将刀具的用途分为轻度和重度这两个粗略的概念。当然在这里讨论的厚度是合适的厚度,太薄虽然比较容易开出锋利的刃口,并且也比较灵巧,但是相对这把刀就无法胜任大多数强度大的工作。当所需的刃口厚度比较大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刀刃的锋利度以及便携性,特别对于远途的爱好者来说,其就有些不适合了,所以各位若是要挑选刀具,一定要考虑实际的用途。
其次钢材整体成分的均匀也十分重要,一把杂质较多,成分驳杂的刀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在承力点(大多数是手柄与刀条的连接部位)直接断裂的情况。最后是钢材的因素,这里呢无论是高碳钢,低碳钢,锰钢,硬度高或者硬度低的钢材,虽然硬度高的钢材脆性比较大,但是这个基本上是对于长度比较长的刀剑,像一些短直刀,猎刀类型的刀具,前两点的影响因素比较大。
第六点、抗腐蚀性与多功能性(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Multi function)
刀具的抗腐蚀性具体是体现在日常的防锈功能上,现代刀具一般均为碳素钢所制,而也没有存在完全不锈的钢材,所以刀具是否容易打理,不需要频繁的上油,也可以作为考量的标准,有些刀具会在刀刃表面做一层电镀或者氧化层来改善钢材的易锈问题。
而另一项多功能性就看个人的需要了,具体考量个人对于刀具的专一性和多功能性之间的选择。一般通过不同部位的不同开刃方式,刀背的锯齿,刀尖的形状让一把刀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性能要求。
『伍』 比较钢热处理后硬度大小,说明原因!
700度在相变温度以下,加热过程中没发生组织变化,所以你水冷它也不会发生什版么变化,当然硬度也没明权显变化.750度已经超过了 A1温度,这时对于45钢它的状态是铁素体和一部分奥氏体的混合物,在随后的水冷过程中铁素体(硬度很低)不发生变化,而奥氏体会转变成硬度很高的马氏体组织,它的硬度会有一定的提高.在750时对于T12来说它的状态是奥氏体+残余渗碳体,在水冷时奥氏体都转变成硬度很高的马氏体组织和原来的残余渗碳体(它不变),它的硬度会得到很大的提高!!!45钢在840时全部变成了奥氏体,水后冷都变成马氏体组织,它的硬度会有较大的提高.T12在900度时状态是奥氏体(碳含量很高)在水冷时有较大的淬裂倾向,它淬火后的硬度反而会低于在750度时的,原因:奥氏体中碳含量增高\稳定性增加在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组织增多,硬度就有所下降了.你要学过就应该理解了,要没学过的话就找一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去看吧.
『陆』 40Cr与45号钢整体热处理后性能比较
45#(号)旁册钢和40Cr钢调质的热处理工艺
调质是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双重热处理,其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调质钢有碳素调质钢和合金调质钢二大类,不管是碳钢还是合金钢,其含碳量控制比较严格。如果含碳量过高,调质后工件的强度虽高,但韧性不够,如含碳量过低,韧性提高而强度不足。为使调质件得到好的综合性能,一般含碳量控制在0.30~0.50%。
调质淬火时,要求工件整个截面淬透,使工件得到以细针状淬火马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通过高温回火,得到以均匀回火索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小型工厂不可能每炉搞金相分析,一般只作硬度测试,这就是说,淬火后的硬度必须达到该材料的淬火硬度,回火后硬度按图要求来检查。
工件调质处理的操作,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执行,我们只是对操作过程中如何实施工艺提些看法。
1、 45号钢的调质
45号钢是中碳结构钢,冷热加工性能都不错,机械性能较好,且价格低、来源广,所以应用广泛。它的最大弱点是淬透性低,截面尺寸大和要求比较高的工件不宜采用。
45号钢淬火温度在A3+(30~50)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取上限的。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且能提高工效。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就需要足够的保温时间。如果实际装炉量大,就需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不然,可能会出现因加热不均匀造成硬度不足的现象。但保温时间过长,也会也出现晶粒粗大,氧化脱碳严重的弊病,影响淬火质量。我们认为,如装炉量大于工艺文件的规定,加热保温时间需延长1/5。
因为45号钢淬透性低,故应采用冷却速度大的10%盐水溶液。工件入水后,应该淬透,但不是冷透,如果工件在盐水中冷透,就有可能使工件开裂,这是因为当工件冷却到180℃左右时,和启旦奥氏体迅速转变为马氏体造成过大的组织应力所致。因此,当淬火工件快冷到该温度区域,就应采取缓冷的方法。由于出水温度难以掌握,须凭经验操作,当水中的工件抖动停止,即可出水空冷(如能油冷更好)。另外,工件入水宜动不宜静,应按照工件的几何形状,作规则运动。静止的冷却介质加上静止的工件,导致硬度不均匀,应力不均匀而使工件变形大,甚至开裂。
45号钢调质件淬火后的硬度应该达到HRC56~59,截面大的可能性低些,但不能低于HRC48,不然,就说明工件未得到完全淬火,组织中可能出现索氏体甚至铁素体组织,这种组织通过回火,仍然保留在基体中,达不到调质的目的。
45号钢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加热温度通常为560~600℃,硬度要求为HRC22~34。因为调质的目的是得到综合机械性能,所以硬度范围比较宽。但图纸有硬度要求的,就要按图纸要求调整回火温度,以保证硬度。如有些轴类零件要求强度高,硬度要求就高;而有些齿轮、带键槽的轴类零件,因调质后还要进行铣、插加工,硬度要求就低些。关于回火保温时间,视硬度要求和工件大小而定,我们认为,回火后的硬度取决于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关系不大,但必须回透,一般工件回火保温时间总在一小时以上。
2、40Cr钢的调质处理
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提高钢的强度和回火稳定性,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截面尺寸大或重要的调质工件,应采用Cr钢。但Cr钢有第二类回火脆性。
40Cr工件调质的淬回火,各种参数工艺卡片都有规定,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是:
(一)40Cr工件淬火后应采用油冷,40Cr钢的淬透性较好,在油中冷却能淬硬,而且工件的变形、开裂倾向小。但是小型企业在供油紧张的情况下,对形状不复杂的工件,可以在水中淬火,并未发现开裂,只是操作者要凭经验严格掌握入水、出水的温度。
(二)40Cr工件调质后硬度仍然偏高,第二次回火温度就要增加20~50℃,不然,硬度降低困难。
(三)40Cr工件高温回火后,形状复杂的在油中冷却,简单的在水中冷却,目的是避免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影响。回火快冷后的工件,必要时再施以消除应力处理。
影响调质工件的质量,操作工的水平是个重要因素,同时,还有设备、材料和调质前加工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
(一)工件从加热炉转移到冷却槽速度缓慢,工件入水的温度已降到低于Ar3临界点,产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组织,达不到硬度要求。所以小零件冷却液要讲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时间。
(二)工唤扰件装炉量要合理,以1~2层为宜,工件相互重叠造成加热不均匀,导致硬度不匀。
(三)工件入水排列应保持一定距离,过密使工件近处蒸气膜破裂受阻,造成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四)开炉淬火,不能一口气淬完,应视炉温下降程度,中途闭炉重新升温,以便前后工件淬后硬度一致。
(五)要注意冷却液的温度,10%盐水的温度如高于60℃,不能使用。冷却液不能有油污、泥浆等杂质,不然,会出现硬度不足或不均匀现象。
(六)未经加工毛坯调质,硬度不会均匀,如要得到好的调质质量,毛坯应粗车,棒料要锻打。
(七)严把质量关,淬火后硬度偏低1~3个单位,可以调整回火温度来达到硬度要求。但淬火后工件硬度过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须重新淬火,绝不能只施以中温或低温回火以达到图纸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调质的意义,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柒』 钢材的热处理对于刚才性质的重要影响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
※均质退火处理
简称均质化处理(Homogenization),系利用在高温进行长时间加热,使内部的化学成分充分扩散,因此又称为『扩散退火』。加热温度会因钢材种类有所差异,大钢锭通常在1200℃至1300℃之间进行均质化处理,高碳钢在1100℃至1200℃之间,而一般锻造或轧延之钢材则在1000℃至1200℃间进行此项热处理。
※完全退火处理
完全退火处理系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温度以上50℃左右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保持足够时间,使成为沃斯田体单相组织(亚共析钢)或沃斯田体加上雪明碳体混合组织后,在进行炉冷使钢材软化,以得到钢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
※球化退火处理
球化退火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热处理使钢铁材料内部的层状或网状碳化物凝聚成为球状,使改善钢材之切削性能及加工塑性,特别是高碳的工具钢更是需要此种退火处理。常见的球化退火处理包括:(1)在钢材A1温度的上方、下方反复加热、冷却数次,使A1变态所析出的雪明碳铁,继续附着成长在上述球化的碳化物上;(2)加热至钢材A3或Acm温度上方,始碳化物完全固溶于沃斯田体后急冷,再依上述方法进行球化处理。使碳化物球化,尚可增加钢材的淬火后韧性、防止淬裂,亦可改善钢材的淬火回火后机械性质、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
※软化退火处理
软化退火热处理的热处理程序是将工件加热到600℃至650℃范围内(A1温度下方),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空冷,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以加工硬化的工件再度软化、回复原先之韧性,以便能再进一步加工。此种热处理方法常在冷加工过程反复实施,故又称之为制程退火。大部分金属在冷加工后,材料强度、硬度会随着加工量渐增而变大,也因此导致材料延性降低、材质变脆,若需要再进一步加工时,须先经软化退火热处理才能继续加工。
※弛力退火处理
弛力退火热处理主要的目的,在于清除因锻造、铸造、机械加工或焊接所产生的残留应力,这种残存应力常导致工件强度降低、经久变形,并对材料韧性、延展性有不良影响,因此弛力退火热处理对于尺寸经度要求严格的工件、有安全顾虑的机械构件事非常重要的。弛力退火的热处理程序系将工件加热到A1点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不需像软化退火热处理那么久)后,徐缓冷却至室温。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加热时的速度要缓慢,尤其是大型对象或形状复杂的工件更要特别注意,否则弛力退火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正常化处理
正常化热处理有两个重要的功用,一是使工件结晶粒微细化而改善材料机械性质;另一个目的是调节轧延或铸造组织中碳化物的大小或分布状态,以利后续热处理时碳化物容易固溶于材质,以便提升材料切削性,并使材质均匀化。正常化热处理的热处理程序,系将工件加热至A3(亚共析钢)或Acm(过共析钢)点温度以上30℃至60℃的高温(此即为正常化温度)保持一段时间,材质成为均匀沃斯田体后,静置于空气中使之冷却。正常化时间的估算,可以每25mm厚度持温30分钟来估算需持温时间。正常化热处理又可分为二段正常化、恒温正常化及二次正常化等多种改良式正常化热处理。
※淬火处理
淬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将钢材急速冷却以便获得硬度极大的麻田散体组织。钢的淬火处理有三个要件,缺一不可,分别是:(1)在沃斯田体区域内加热一段时间(即沃斯田体化);(2)冷却时要能避开Ar’(波来体)变态;及(3)使钢材产生麻田散体或变韧体而硬化。
淬火处理可分为两个程序来实施,一是加热;一是冷却。通常加热温度又称为淬火温度或沃斯田体化温度,依热处理钢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在Ac3温度以上30℃至60℃范围内,共析钢及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则是加热至Ac1温度以上30℃至60℃温度范围内。冷却时要分两个阶段来冷却,钢从加热炉取出的钢件,一直冷却到Ar’’变态前的临界区域,要尽量迅速冷却;在Ar’’以下的温度区域则需采缓慢冷却的方式,否则易造成钢材的淬裂或淬火变形,此温度区域又称为危险区域。
※回火处理
一般回火处理常继在淬火处理之后实施,以便消除淬火处理之不良影响而保留并发挥淬火之功效,其主要目的是使淬火生成的组织变态或析出更加安定(使形成回火麻田散体),减少残留应力并改善相关机械性质(提升材料延展性)。回火温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机械强度与延展性组合,一般回火温度大多在600℃以下,因为更高的回火温度,任何钢材都会呈现急速软化的趋势,此时碳化物逐渐凝聚而球化、肥粒体会再结晶而成长为连续基地,是软化的主要原因。
※回火脆性
回火处理要避开几个会产生回火脆性的温度范围,这些脆化温度范围视钢材种类而有所不同,包括:(1)270℃至350℃脆化(又称低温回火脆性或A脆性),大多数的碳钢及低合金钢,都在此温度范围内发生脆化现象;(2)400℃至550℃脆化,通常构造用合金钢在此温度范围内会产生脆化现象;(3)475℃脆化(特别指Cr含量超过13%的肥粒体系不锈钢);(4)500℃至570℃脆化,针对工具钢或高速钢在此温度范围加热,会析出分布均匀的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效果,但也易导致脆性。
※麻淬火处理
麻淬火处理的主要目的,在降低淬火时工件内外温度的巨大差异,并使于较低温度时工件内外一起产生麻田散体变态,可避免淬火破裂,并使淬火变形量降至最低而无损任何淬火硬度。其主要操作程序系将钢材淬入至温度在Ms点微上之热浴中,短暂持温使工件内外温度相同后,再提出空冷,使工件形成麻田散体变态的热处理方法。
※麻回火处理
麻回火处理是将钢材淬入Ms与Mf温度范围之间的热浴,经过长时间持温后,使过冷合金沃斯田体一部分变态成麻田散体,一部分变态成下变韧体。此种热处理后,可不必再行回火处理,且可降低一般淬火回火之急剧程度;其最终组织为回火麻田散体及变韧体之混合,因此拥有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组合。主要的缺点是需要保持恒温的时间甚久,在工业应用上较不经济。
※沃斯回火处理
沃斯回火处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热处理方法,主要程序是将钢材淬入温度介于S曲线鼻部与Ar’’(Ms点)温度之间的热浴,直到过冷沃斯田体完全变态成变韧体才取出空冷的一种热处理方法,亦称为变韧淬火,它不需要再行回火处理。沃斯回火的最大特色是可得高硬度、高韧性兼具的材质,一般而言,变态温度愈高,强硬度愈低,但可增进低温韧性;变态温度愈接近Ms温度,所得之强度、硬度皆大增,且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亦大增,颇适合小型工件之大量生产。
1.退火能够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我们所要求的性能.(1).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其转变过程是在铁素体与渗碳体分界面处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并不断长大,直到珠光体全部消失,奥氏体也就转变完毕.(2).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由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很缓慢,奥氏体转变产物与Fe-Fe3C的组织相同,因而共析钢为珠光体;亚共析钢为珠光体加铁素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加渗碳体.
2.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下来,进行淬硬工件的热处理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加热使钢组织结构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充分转变为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然后急冷下来得到硬度很高的马氏体.
3.回火是紧接于淬火之后的热处理工序,淬火钢在不同的温度下回火,所得的组织不同,因而其机械性能差别很大,总的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其强度、硬度降低,而塑性、韧性提高。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都是不稳定的组织,加热就会发生转变。随着温度升高,碳原子逐渐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引起组织转变。最后渗碳体聚合而分散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各种回火组织。
『捌』 怎么辨认出钢材质量的好与坏
辨别钢材好坏的方法:
方法一:
1.若买钢材,则买唐钢、鞍钢、太钢、宝钢等大公专司的产品。质量一定会好。属
2.购买前要取样检验。到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
3.索要材质单。
4.看规格尺寸和外观色泽。规格工整,尺寸规范的,一般质量稳定。色泽正多为大厂产品。
5.对钢板,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随身带一个小凿子,用凿子凿一下,硬度大的则质量好。
方法二:
铝合金是在铝金属内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如:铜、镁、锰....目的:使材质变硬,因为铝太软,铝和铝合金都容易氧化,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生锈,生锈后会变成不同的颜色,由白到黑。钢一般指碳素钢,就是普通钢材,是铁与碳的合金,所以表面一般都是黑的或者灰色,含碳量高的就硬度大,含碳量低的就韧性强;抗腐蚀能力差,容易生锈,不锈钢
实际就是合金钢,在碳素钢中加入铬和镍,不容易生锈,所以表面一般都是白的或者灰白色,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不容易生锈。
方法三:
用磁铁,吸力强的是钢;击打,听声音,有回音的是钢。
『玖』 建筑钢材国家标准之钢的热处理
作为建筑业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钢材的使用关系到人们的安全问题,因此,建筑钢材必然会有国家标准以束缚生产企业生产不合格的钢材,并保证建筑行业的安全性,今天我们以钢的热处理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国家标准中对钢的热处理的定义。
1.钢的退火
顾名思义,退火就是冷却的过程,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进行少量时间的保温最后进行常温自然冷却就叫做钢的退火。钢铁进行加热发生一定的相变然后经过保温,并在常温下让钢铁自行缓慢冷却进行退火处理,可以消除钢材的组织缺陷,使组织成分均匀化且细化钢材表面的晶粒,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钢材的相关力学性能;使用退火处理后,钢材硬度会略微降低,塑性和韧性均会提高,能够改善钢材的加工性能。退火能为后期的钢材处理做一定的准备,因此退火是属于对钢材的半成品热处理或叫做预先热处理。
2.钢的正火
将钢材进行加热处理,并且钢的温度达到临界温度以上,此时钢材本身会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钢材需要在常温下缓慢冷却,这种处理方法就是正火。正火同样能提高钢材的品质,加强它的力学性能。
3.钢的淬火
淬火的前期处理和正火相同,即对钢材进行加热处理,温度达到临界温度以上,但后期处理是将钢材放入淬火剂中对钢材进行冷却处理。淬火能够加强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是会减少钢材的可塑性。
4.钢的回火
将已经进行过淬火处理的钢再次加热并用一定的方法对钢材进行降温处理的过程叫做回火。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带来的缺陷,即在保持淬火钢材大强度和高硬度的同时加大钢材的可塑性,这样能够大大提高钢材的力学性质。回火措施通常和淬火及正火同时使用。回火过程需要根据钢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它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高温回火,其次是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高温回火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钢材的性质,低温回火则是稍稍改变钢材的性质。
5.钢的表面热处理
钢的表面热处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钢材表面淬火,另外一种是化学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即将钢的表面迅速加热至一定温度在热量传递之前进行迅速冷却,这种处理方式适合中碳钢。能够加强表面强度但不改变钢材中心。化学热处理指将化学元素的原子,利用高温下化学原子会加快运动速度的物理特性,将原子的热血性能和运动性能渗透至钢材表面,以此改变钢材的表面化学结构和成分,从而得到一些对表面有特殊要求的钢材。
以上五种方式就是相关国家制定的钢材热处理标准,本文仅限大家简单了解。
『拾』 简述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并分析热处理后获得的组织与性能
钢铁来材料常规热处理工艺,退源火,把钢材加热至奥氏体化,保温数小时,然后随炉冷却,得到粗大的珠光体金相组织,利于进一步加工。正火,钢铁材料加热奥氏体化以后,在空气之中自然冷却,得到细珠光体金相组织,可以用于冷拉加工。淬火,把钢铁材料加热到奥氏体化,然后迅速放入淬火油或盐水之中,钢铁材料急剧冷却,得到马氏体金相组织,非常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