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震钢筋国家有没有明文规定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抗震钢筋国家明文规定:只要是参与抗震设计的结构钢筋都要用带有E的钢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级为一二三级,需采用抗震钢筋。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
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
抗震结构要求使用具有抗震性能的钢筋,即在建筑物受到地震波冲击时,可延缓建筑物断裂发生时间、避免建筑物在瞬间整体倒塌,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抗震结构中,理想的钢筋性能应有一个较长的屈服平台,有很好的延性,同时钢筋实际屈服强度相对于屈服强度标准值不宜过高。
抗震钢筋除应满足标准所规定普通钢筋所有性能指标外,还应满足以下:
1)抗震钢筋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的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不小于9%。
以上三条确保了钢筋的抗震能力,使得抗震钢筋能够在建筑发生倾斜、变形时“稳起”,不发生断裂。
(1)钢材为什么能抗震扩展阅读:
一、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二、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建筑应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建筑应属于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建筑应属于抗震次要建筑。
三、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一)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二)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三)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尽量做到建筑平面和立面规则、减少大悬挑和楼板开洞、总质量小且沿平面和立面分布均匀、刚度柔并不出现凸变。
1、抗震设计按照二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和结构弹性变形验算,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特殊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原则进行。
2、对于抗震防灾建筑(如:大中型医疗建筑、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筑(如:县及县级市的主要取水和输水管线、水质净化处理厂配套建筑、燃气厂主厂房、贮气罐、加压泵房和调度楼、热力建筑)、电力建筑、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和广播电视建筑、大中型公共建筑和幼儿园、小学教学楼等,国家规定要提高抗震设防标准。
3、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1)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
(2)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
(3)选择技术上、经济上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4)处理好非承重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
(5)注意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体之间要有可靠的连接,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梁、柱塑性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B. 钢结构的阻尼比小,为什么抗震性能好一些
钢结构的阻尼比小,抗震性能好一些的原因如下:
在等效秥滞模态阻尼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刚性理论设计的,不能变形,破坏过程(钢筋屈服和混凝土破碎)中也能够吸收大量能量;钢结构采用弹性理论设计的,钢结构较为柔软主要通过弹塑性变形吸收能量,较混凝土而言脆断的可能性低得多,变形量也较大,其构件能够虽地震小幅度变形后再恢复,一般认为10层以下的钢结构建筑物基本不会发生倒塌事故。
阻尼比指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表达结构体标准化的阻尼大小。规范的阻尼比按12 层划分:12 层以下为0. 035;12 层以上为0. 02。新规范反映了随房屋高度增大阻尼比减小的规律,并考虑设计上的需要,对钢结构阻尼比进行了细分,其规定为: 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 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200m时可取0. 03;高度不小于200m时可取0. 02。
C. 钢结构塑性和韧性强在结构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其实塑性和韧性更复多的是对制于钢材这种材料来说的,指的是钢材具有一定的适应变形的能力。而对于结构来说,是用延性这一指标来衡量。延性指的是虽有变形但是强度并不明显下降的特性,这是钢结构的一大特点,从而具备很好的抗震能力。
D. 钢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这是因为建筑钢材具有良好的什么
因为钢结构具有很好的延性。延性是指结构、构件或截面从屈服开始至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以后而承载力还没有显著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满足一定的延性要求,有利于结构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E. 抗震钢筋与普通钢筋有什么区别呢
一、使用符号抄不同:
1、抗震钢筋的符号袭为在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牌号后加“E”,例如HRB400E,HRB500E。“E”,是英语单词Earthquake(地震)的第一个字母,标志着钢筋产品达到了国家颁布的“抗震”标准。
2、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
二、内容不同:
抗震钢筋是钢筋的一种,因此,抗震钢筋和普通钢筋的本质区别就是使钢筋获得更好的延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重要结构构件在地震时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
抗震钢筋除应满足标准所规定普通钢筋所有性能指标外,还应满足以下:
1、抗震钢筋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小于1.25;
2、钢筋的实测屈服强度与标准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0;
3、钢筋的最大力总伸长不小于9%。
F. 钢结构防震嘛
钢结构建筑是目前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建筑结构不会受到地震的较大影响,这种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延展性,虽然在地震下会出现大变形的情况,但是也不会出现倒塌的情况,从而保障了建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钢结构建筑所具有的这种抗震性能也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才能够实现。
G. 钢结构为什么具备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将地震波的能耗抵消掉。钢材基本上属各向同性材料,扛拉、抗压、扛剪强度均很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特别是钢结构凭着自己特有的高延展性减轻了地震反应。钢结构还可以看作比较理想的弹塑性结构,可以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从而具有较高的抵抗强烈地震的能力。钢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自重轻,这也大大减轻了地震作用的影响。中石钢结构除了抗震性能高,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环保性能好的特点也显著优于混凝土结构。
抗震设计、
1.柱间交叉支撑要符合下列5项要求:
1)有吊车时,应在钢结构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并应在钢结构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段柱柱间支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120m,8、9度时钢结构厂房单元长度大于90m,宜在单元中部1/3处内设置两道上、下段柱间支撑;
2)钢结构厂房建筑中柱间交叉支撑的长细比、支撑斜杆和水平面的夹角、支撑交又点节点板的厚度规定如下:
(1)柱间交叉支撑的长细比、支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支撑交又点节点板的厚度规支撑杆件的长细比不宜超过表10-13规定;
钢结构厂房怎样构造更能抗震?
(2)支撑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于55°;
(3)支撑交叉点的节点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
3)下柱支撑与柱脚连接的位置和构造措施,应保证将地震作用直接传给基础即支撑的交点宜位于基础的底都或柱底;当6度和7度不能直接传给基础时,应计及支撑对柱和基础的不利影响:
4)下段柱间支撑的基础顶部应没混凝土拉梁与混凝土基础连成整体。
5)柱间支撑杆件应采用整根材料,超过材料最大长度规格时可采用对接焊缝等强度拼接。柱间支撑与构件的连接.不应小于支撑杆件塑性承载力的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