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强屈比和超屈比呢
一、性质不同
1、强屈比:指的是钢筋的抗震性能。
2、超屈比:指的是钢材的强度储备。
二、计算方法不同
1、强屈比:等于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除以屈服强度实测值。
2、超屈比:等于强度实测值除以屈服强度标准值。
三、指标作用不同
1、强屈比:其结果不能小于1.25。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fy≥1.25。主要是为了保证纵向钢筋具有一定的延性,当构件某个部位出现塑性铰后,塑性铰处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和耗能能力。一般用来检测螺纹钢筋,一般圆钢不需要检验强屈比。
2、超屈比:等于强度实测值除以屈服强度标准值。考核钢筋的材质,如果钢筋的屈服强度过高,钢筋的材质就发生了变化。抗震规范要求: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其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超屈比)。
Ⅱ 什么是屈强比,对选用钢材有何意义
屈强比来是指材料的屈服点(屈服强度自)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强比太高则结构为脆性破坏,脆性破坏在土木里是严禁的,因为破坏时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形产生即破坏,难以预防。
受到地震力时,钢材首先达到屈服强度且强度不断发展,结构产生变形,这个变形为肉眼可见,结构破坏的先兆出现,人们得以提前发现并预防,屈强比越大,机械零件越好(考虑节约材料,减轻重量)屈强比可以看作是衡量钢材强度储备的一个系数。
(2)钢材屈强比怎么算扩展阅读:
作用
(1)一般钢材的抗拉伸强度可以留有余地,并且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但是屈强比值最好保持在0.60-0.75之间;
(2)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3)机器零件:屈强比高,节约材料,减轻重量;
(4)锅炉压力容器:不要求太高屈强比;
(5)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
(6)屈强比高表示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Ⅲ 钢筋的曲强比是什么意思
钢材的来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源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小,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机器零件-------屈强比高,节约材料,减轻重量
锅炉压力容器-------------不要求太高屈强比
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屈强比高表示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Ⅳ 钢材的屈屈比强屈比是什么意思
屈屈比就是实际测量屈服强度与标准屈服值之比;
强屈比就实际测量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
Ⅳ 钢筋屈服强度怎么计算
钢筋屈服强度计算方法:
屈服强度的计算公式:σ=F/S,
其中σ为屈服强度,单位为“回MPa”,
对钢筋来讲,答F为钢筋发生塑性变形量为原长的0.2%时所受的力,单位为“N”,
S为钢筋的横截面积,单位为“m^2”。
(5)钢材屈强比怎么算扩展阅读: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Ⅵ 抗震钢筋的屈强比,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怎么计算
屈强比是力学性能的一种安全保障。公式如下:屈强比等于屈服强度与极限抗拉强度的比。
Ⅶ 什么叫屈强比,它的单位是什么
材料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
其作用是衡量钢材内强度储备容。
一般钢材的抗拉伸强度可以留有余地,并且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但是屈强比值最好保持在0.60—0.75之间。
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机器零件-------屈强比高,节约材料,减轻重量
锅炉压力容器-------------不要求太高屈强比
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屈强比高表示材料的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
由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单位相同,故屈强比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
Ⅷ 屈强比的定义是什么
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
b=Pb/Fo(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