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时为什么要采用等量加载法
弹性模量E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要测量小变形,就必须将测量结果放大后读取,以减小测量误差。但小尺寸测量的稳定性依然不理想,所以需要用等量加载法测量一组多个数据,以便对数据进行逐差法处理。
弹性模量: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除以应变。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的单位是达因每平方厘米。
单位指标:
材料的抗弹性变形的一个量,材料刚度的一个指标。
钢材的弹性模量E=2.06e11Pa=206GPa (e11表示10的11次方)
它只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与温度有关。与其组织变化无关,与热处理状态无关。
但是与材料缠绕形状有一定关系,比如将一根弹模已知的钢丝绕成一根弹簧,则弹模会改变,或者多根钢丝捻制成绞线,把他当成一个整体来检测弹性模量,其整体弹模与材料本身的弹模是不一样的。
各种钢的弹性模量差别很小,金属合金化对其弹性模量影响也很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弹性模量
❷ 低碳钢弹性模量E的测定实验中为什么加初荷载
这是因为,在测定实验中,试验器与施加荷载的接收点中间是很难控制的。如果留下空隙,就会照成试验的误差,如果不留下空隙,就会造成有可能施加压力。因此,就需要加出荷载,这样,即不会留下空隙,又知道加载的力是多少。
弹性模量:一般地讲,对弹性体施加一个外界作用,弹性体会发生形状的改变(称为“应变”),“弹性模量”的一般定义是:应力除以应变。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弹性模量的单位是达因每平方厘米。“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统称,表示方法可以是“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
❸ 测定E值时,最大载荷如何确定为什么应力不能超过比例极限
弹性模量定义: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参考网络]
比例极限:拉伸试验中钢材应力-应变图中直线段的最大应力值。
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关系曲线基本为直线),最高点的应力就是比例极限,如果要求E必须在弹性阶段取应力应变值计算,也不一定要取最大应力,但超过比例极限,应力应变就不是线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