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角焊缝的有效截面概念
角焊缝的有效截面概念:0.7hf,有效截面高度,那个题是0.7乘0.8cm,还是十二分之一bh的三次。
单边角焊缝,焊脚尺寸5mm,相同焊缝2处。
5角焊缝符号25(100)25,=焊脚高度为5mm, 每道焊缝长25mm,中间间距为100MM。
I形焊缝边上加一个5表示什么意思-= 焊缝尺寸为5mm,就是对接焊缝厚5MM。
5角焊缝=焊脚高度为5mm。
符号4X60(100)=4道焊缝,每道焊缝长60mm,中间间距为100MM。
概念
有效截面表示入射粒子通过只含一个散射粒子的薄靶层时受到的散射概率。如果在垂直于入射方向的单位面积的薄靶层内含有n个散射粒子,则在这些散射粒子静止的坐标系中,有效截面的总和为nα,这就是入射粒子通过粒子密度为n的薄靶层时所受到的散射概率。
当粒子与原子或其他粒子接近时,除了发生散射外,还可能发生吸收、俘获、或引起原子核反应、原子激发、原子核激发等现象。为了表征这些效果的概率,人们引用了吸收截面、俘获截面、反应截面及激发截面等。有效截面的概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原子核原子核物理中。
『贰』 什么叫焊缝尺寸
焊缝尺寸是指焊接部位焊缝的饱满度(一般是指焊缝的高度,长度),可以用焊接检验尺版进行测量。
焊缝尺寸符号权及标注要求:
一般要求:基本符号必要时可附带有尺寸符号及数据,尺寸符号主要有:
工件厚度(t); 坡口角度(a) ; 根部间隙(b); 钝边(p); 焊缝宽度(c); 焊缝段数(n); 焊缝间距(e); 焊角尺寸(K); 熔核直径(d); 坡口深度(H); 焊缝余高(k); 焊缝有效厚度(S); 坡口面角度(β);根部半径(R)等。
焊缝尺寸符号及数据的标注原则:
1、焊缝横截面上的尺寸标在基本符号的左侧;
2、焊缝长度方向尺寸标在基本符号的右侧;
3、坡口角度、坡口面角度、根部间隙等尺寸标在基本符号的上侧或下侧;
4、相同焊缝数量符号标在尾部;
5、当需要标注的尺寸数据较多又不易分辨时,可在数据前面增加相应的尺寸符号;
6、当箭头线方向变化时,上述原则不变。
具体标注要求见下图示意:
『叁』 1.0二保焊丝64米焊缝需要几盘焊丝
Me:1.0二保焊丝64米焊缝需要几盘焊丝
要计算焊接64米长度的焊缝所需的焊丝盘数,需要知道焊接的材料、焊接方法、焊缝截面积、焊缝长度以及焊丝的直径和长度等信息。
以常见的电弧焊接为例,假设焊接材料为普通碳钢,使用直径为1.0mm的焊丝,根据经验数据,每公斤焊丝可焊接的焊缝长度约为28米,那么焊接64米长度的焊缝所需猜孝的焊丝数量如下:
焊丝总长度 = 焊缝长度 × 焊缝截面积 ÷ 焊丝直径
焊缝长度 = 64 m
焊缝截面积 = (焊接厚度)×(焊接宽度)= 1.0 mm × 10 mm = 1.0 × 10^-5 m^2
焊丝直径 = 1.0 mm
将以上数值代入公式,得到
焊丝总长型滑度 = 64 m × 1.0 × 10^-5 m^2 ÷ (3.14 × 0.5 mm^2) ≈ 12.87 米
因此,焊接64米长度的焊缝所需的1.0mm的卜兆腊焊丝数量约为 13 米 ÷ 1kg 焊丝的长度,一般一盘约为5公斤,所以需要2至3盘左右的焊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经验进行合理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
『肆』 GB151中补强计算中焊缝金属截面积如何计算
同意7楼的,一般薄壁管子按7楼说的计算。当接管壁厚大于18时,把上面公式里面的6改成焊脚高度就可以了。
『伍』 焊缝截面积的公式在什么书里能找到
没有书可以找复到。制焊缝的截面是由设计者和工艺制定人员制定的,由于材料、位置、受力情况千变万化,再加上焊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没办法制定一个通用的计算公式。因此在制定材料定额或进行强度计算等要去计算焊缝截面积时,一般还是要根据焊缝的工艺要求和理想形状来粗略测算的。 当然也有将两块材料焊前焊后分别称重等来获得较精确数据的方法。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陆』 直径16钢筋焊接截面积怎么算
焊缝的截面积应该是扇形的,
『柒』 钢构件的焊接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控制焊接变形
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1)构件焊接工厂化
因工厂的焊接环境、设备及器具等条件比现场好,在满足运输限制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在工厂完成焊接工作。
2)焊接施工方法上的控制
3) 设计方面
(1)选择合理的焊接尺寸和形式。焊接工作中,焊接尺寸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焊接变形的大小和焊接工作量。焊缝尺寸越大,焊接量就越大,导致的焊接变形也越大。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焊缝的尺寸和数量。设计时,在保证钢结构件的承载能力时,尽量采用小的焊缝截面积和坡口尺寸,对于板缝比较大的对接接头应选择“X”型破口[3]。
(2)减少焊缝数量。所谓的焊缝面积指的是熔合线范围以内的金属的面积。一般,坡口尺寸越大,焊缝截面积就越大,钢结构件冷却收缩时会引起很大的塑形变量,导致的收缩变形越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选择冲压件、型钢等代替焊件,以避免过多焊缝。为避免不必要的焊缝,还可以合理的安排肋板的位置和形状,优化肋板数量等[4]。
(3)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和焊缝位置。我们在设计钢结构件时,应首先考虑焊接的实际工作量,应使工作量和部件总装时的焊接变形量均最小。选择薄板时,对板的厚度有严格要求,减少焊角尺寸和骨架间距。另外尽量不要设计曲线形或者弯曲的结构。在安排焊缝的位置时,应按照对称位置或者平行的方向安排焊缝,这样可以减少梁、柱等结构的扭曲变形。
4)控制措施
(1)合理控制焊接温度。钢结构的焊接变形有一部分是因为温度的控制不当引起的。在焊接过程中,控制好焊接温度能够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焊接变形的产生。例如在对一个焊缝处的金属进行焊接时,要尽量避免影响周围的金属。焊接完成之后要进行迅速地降温,以免金属的余温对周围的金属产生影响。
(2)安排好钢结构的焊接顺序。焊接顺序安排不当也是使钢结构焊接产生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施工人员要消除挠曲变形,可以对钢结构进行上下焊接或者对角焊接。
(3)根据钢结构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钢结构的用途不同,其所承载的重力也就不相同。施工人员应该根据钢结构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也应该根据焊缝的位置选择不同熔点的金属,从而控制钢结构在焊接过程中由于承载力和熔点的不同产生的变形[5]。
(4)钢结构焊接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焊接方法不同,钢结构焊接变形的程度也就不相同。焊接时线能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焊接变形程度的大小。线能量高,则钢结构变形程度大,线能量低,则钢结构变形程度就小。例如埋弧焊可以有效地降低钢翼板焊接时的变形程度。另外,对腹板进行焊接时,施工人员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埋弧焊。再比如,手弧焊可以应用在盖面焊接上。当钢结构焊接的截面积不相同时,施工人员选择的焊接方法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以降低焊接变形的程度。
5)矫正措施
钢构件焊接完成后,若出现残余变形,就必须得通过矫正措施来减小或者消除存在的残余变形。焊后的矫正措施主要有加热矫正和机械矫正,而加热矫正又包括整体加热和局部加热。
(1)加热矫正。当焊接的形状偏差较大时,可以采用整体加热矫正,也就是将钢构件整体加热到锻造温度以上,然后再进行矫正。但是此方法的缺陷是焊后整体加热容易产生冶金方面的副作用。因此,整体加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局部加热矫正就是采用火焰对焊接钢结构件进行局部加热,由于热胀冷缩,在高温的地方,材料的热膨胀受到钢结构件刚性的制约,产生局部压缩变形,冷却后收缩,与焊后的伸长变形相互抵消。局部加热法无需专门的设备,操作简便灵活,应用广泛[6]。
(2)机械矫正法。机械矫正法主要是指借用外力促使构件形成与焊接变形相反方向的变形,达到与焊接变形相抵消的目的,进而实现变形矫正。机械矫正法效率高、成本低,通常情况下,工业上进行批量矫正时多采用大吨位压力机或者翼缘矫直机。如果只是简单的机械矫正也可以直接使用锤击,这主要是针对焊缝收缩引起的形变,用锤子击打焊缝,焊缝产生的延展会和焊缝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形变互相抵消,进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捌』 焊缝mm.m是怎样算的
焊缝重量的计算公式:
G = F x I x p (a)
其中:
G 焊缝重量
F 焊缝截面积
I 长度 (1000mm)
p 密度
『玖』 防止和减小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几种
利用锤击焊缝区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后用小锤轻敲焊缝及其邻近区域,使金属展开,能有效地减少焊接残余应力。据
利用预热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构件本体上温差越大,焊接残余应力也越大。焊前对构件进行预热,能减小温差和减慢冷却速度,两者均能减小焊接残余应力。
利用“加热减应区法”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时,加热那些阻碍焊接区自由伸缩的部位,使之与焊接区同时膨胀和同时收缩,就能减小焊接应力,这种方法称为“加热减应区法”,加热的部位就称之为“减应区”。
利
利用高温回火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由于构件残余应力的最大值通常可达到该种材料的屈服点,而金属在高温下屈服点将降低。所以将构件的温度升高至某一定数值时,应力的最大值也应该减少到该温度下的屈服点数值。如果要完全消除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则必须将构件加热到其屈服点等于零的温度,所以一般所取的回火温度接近于这个温度。
1、整体高温回火 将整个构件放在炉中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冷却。通过整体高温回火可以将构件中80%~90%的残余应力消除掉,这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回火时间随构件厚度而定,钢按每毫米壁厚l~2min计算,但不宜低于30min,不必高于3h,因为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随时间迅速降低,所以过长的处理时间是不必要的。
2、局部高温回火 只对焊缝及其局部区域进行加热消除残余应力。消除应力的效果不如整体高温回火,此方法设备简单,常用于比较简单的、刚度较小的构件,如长筒形容器、管道接头、长构件的对接接头等焊接残余应力的消除。
利用温差拉伸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温差拉伸法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与机械拉伸法相同,主要差别是利用局部加热的温差来拉伸焊缝区。
温差拉伸法是在焊缝两侧各用一个宽度适当的氧乙炔焰焊炬进行加热,在焊炬后面一定距离,用一根带有排孔的水管进行喷水冷却。氧乙炔焰和喷水管以相同速度向前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两侧温度高(峰值约为200℃)、焊接区温度低(约为100℃)的温度差。两侧金属受热膨胀对温度较低的区域进行拉伸,这样就可消除部分残余应力。据测定,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可达50%~70%。
利用振动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构件承受变载荷应力达到一定数值,经过多次循环加载后,结构中的残余应力逐渐降低,即利用振动的方法可以消除部分焊接残余应力。一种大型焊件使用振动器消除应力的装置。
振动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成本低,时间比较短,没有高温回火时的氧化问题,已在生产上得到一定应用。
『拾』 同一截面钢筋焊接面积50%是什么意思
表示钢筋在1.2倍搭接长度范围内。
用对焊机使两段被焊钢筋接触,通过低电压的强电流,钢筋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变软后,轴向加压顶锻,形成对焊接头,将钢筋沿轴向接长。根据对焊工艺闪光对焊分为连续闪光焊和闪光一预热一闪光焊,后者用于焊接大直径钢筋。
钢筋焊接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钢板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和切除。
带肋钢筋闪光对焊、电弧焊时,应将纵肋对纵肋安放焊接。钢筋闪光对焊应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工艺参数确定后不得随意改变。
(10)焊缝截面积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搭接焊时,两连接钢筋轴线应一致。双面焊缝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焊缝长度不小于10d。
帮条焊时,帮条直径、级别应与被焊钢筋一致,双面焊缝帮条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焊缝不得小于10d.帮条与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主筋端面间隙应为2——5mm。
焊缝高度应等于或大于0.3d,并不得小于4mm,宽度应等于或大于0.8d,并不得小于8mm。搭接焊、帮条焊的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焊缝表面应平顺,无裂纹、夹渣和较大焊瘤等缺陷。
在任一焊缝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在受拉区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率不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