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碳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是什么
钢在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类型的组织,也可简单认为是马氏体组织
❷ 碳钢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什么
碳钢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回火索氏体在专马氏体于高温回火(500℃—属600℃)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基体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
碳钢调质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
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2)中碳钢淬火组织是什么扩展阅读:
性能
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特点
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其珠光体片层较薄,片层厚度约为800~1500ù(1ù=10∧-10 m)[1]。
优点
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过冷奥氏体在600~650℃左右分解所形成的珠光体,其片层较薄3XI0²~4X10²nm,片间距约为80~150nm ,需用较高的光镜(如400倍以上)才能鉴别。
❸ 碳钢淬火,高温回火后是什么金相组织
1) 在心部组织评定标准中,大多数标准都是按照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的,低碳马氏体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现粗大马氏体时, 选用哪种标准难以确认。 实际工艺条件下, 心部铁素体和粗大马氏体一般不会同时出现, 因此在以后制定标准时是否采用独立评级图需要加以考虑。
2) 对于心部组织的评定级别数和评级方法, 各相关行业标准中,级别数最少的为 5 级, 大部分为 6 级,最多达 8 级。 而且在实际检验中, 使用不同标准对同一图片评定级别不同。 实际上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反映工艺水平,以便热处理工艺员更好地调整工艺做出合格产品。 所以,在一般工艺规范内,心部组织的差异对最终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必要分为 8 级还值得商榷,对于超出标准级别的组织, 可用大( 小) 于某级表示。 在所有的标准中均采用了 标准图片比对法,这是目 前最适用、 最实用的方法。 有的标准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对各级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含量给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规定, 这对临界状态组织评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标准中对各组织的临界数量的规定是必要的。
3) 纵观各行业标准对渗碳淬火回火齿轮件心部组织的评级,各有其特点及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车行业的两个标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没有心部组织的明确规定及相关图谱。 中国汽车业现在发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业渗碳淬火工艺质量标准精华的基础上, 制定细化的汽车行业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 以减小技术交流时的障碍,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热处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鉴国外标准 ISO 6336- 5 2003,只对心部硬度及强度进行规定。
❹ 低碳中碳高碳钢奥氏体变化后进行淬火,得到什么形态的非平衡组织
低碳中碳高碳钢奥氏体变化后进行淬火,得到板条状马氏体形态的非平衡组织。
❺ 中碳钢是什么材质
中碳钢是碳含量为0.25%~0.60%的碳素钢。
中碳钢包括大部分优质碳素结构钢和一部分普通碳素结构钢。此类钢大多用于制作各种机械零件,有的用于制作工程结构件。
中碳钢属于亚共析钢,其退火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钢中碳含量增加,组织中珠光体数量增加,而铁素体数量减少。碳含量大于0.40%的钢淬火组织为马氏体;碳含量大于0.40%时,除了马氏体外还有少量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数量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❻ 1钢淬火后组织是什么2淬火后件能否使用,为什么3“马氏体”硬度为何高低碳M与高碳M性能有何不同
正常抄中碳钢情况下应该是这样的袭(除掉特殊情况):
1.淬火后出现淬火马氏体组织。
2.淬火后产品一般经过回火处理才使用,因为淬火后产品组织应力大,脆性大。
3.马氏体为过饱和渗碳体,具有良好的硬度;低碳马氏体耐磨性要低于高碳马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