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能达到多少
1、渗层深度对表面硬度检测有影响,一般渗层在0.8以上的硬度在52-60之间 ,取决于选择的内回火温度。
2、钢的容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碳钢淬火的硬度随碳含量的变化不同,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淬火硬度逐渐增加,但是当碳含量达到0.7%左右以后,随着碳含量增加,其淬火硬度会有所下降。T8钢水淬的话应该达到60HRC以上。
铁分子中掺有碳分子后,经过淬火后型成一种被称为马氏体的晶格,硬度达到HRC60-70度。但碳含量太多,过饱和了也会从铁中释出,生成了石墨,变成铸铁。
B. 普通碳素钢为什么不能热处理
不是不能进行热处理,而是没有必要。
热处理的作用就是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消除残内余应力和改善金属容的切削加工性。
碳素结构钢一般属于低碳钢,塑性好,一般没有残余应力。而且它用量比较大,一般用在桥梁、建筑等,通常强度能达到要求。如果进行热处理的话,本身的强度提高不多,还是不能满足使用,而且成本会大幅度提高。
进行热处理的零部件一般都是用在比较特殊的结构上,对材料的强度、硬度等要求较高,通常是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合金钢进行热处理。比如齿轮、轴、活塞等重要零件
C. 碳钢热处理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以下几种:1.淬火 对于亚共析钢,即低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钢的组织全部变成奥氏体,
D. 铸钢件与其对应的碳钢热处理区别
1.
铸钢是通过铸造取得后直接使用的铸件,一般情况下与对应牌号的材内料在合金元素上的含量基本容一致,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少量的缺陷;
2.
一般情况下,相同元素含量的铸钢比对应的碳钢或合金钢进行热处理时,执行对应的淬火或完全退火时,保温温度略高,一般高10至20度,具体也要根据执行处理的热处理炉而定;
E. 高碳钢与中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区别在那里
你的问题太笼统了,不办法回答,材料不同,用处不同,要求不同,热处理的方法及热处理工艺区别很大,热处理工艺是根据图纸要求、质量控制规程要求来制定的,不是说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
F. 常用碳钢应常用什么热处理请举几个例子谢谢
锻钢和铸钢复的毛胚出来后制,要经过:正火,或根据材料不同采用不同的退火。
低碳钢:可采用,渗碳、渗氮、碳氮共渗。
中碳钢:可采用,正火、淬火、回火、退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
高碳钢:可采用,正火、淬火、回火、退火。
G. 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组织有什么影响
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碳钢得到的组织是不相同的,其性能也有很大的不同,采用正火或退火工艺时,一般会得到铁碳相图中的平衡组织,例如亚共析钢经加热冷却后,最终室温为铁素体十珠光体组织。碳钢虽硬度不高,但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当碳钢采用淬火工艺后,会得到非平衡组织马氏体。马氏体经过不同的回火温度,会得到不同的回火组织,如低温回火为回火马氐体组织,碳钢将具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H. 简述碳钢常规热处理的原理
1.45钢属亚共析钢,其淬抄火温度应该在ac3以上,如果温度为达到ac3既冷却,淬火组织中必然存在两相区组织,既存在残余的铁素体组织,且铁素体组织因为过热晶粒粗大
2.45钢调质处理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t12钢球化退火得到的组织是珠光体与渗碳体,45钢硬度高于t12,且韧性也更好
I. 碳素钢热处理问题
碳素钢热处理一般分为:退火、正火、渗碳、淬火、回火、调质等。碳素钢材料在热处回理时,容答易产生脱碳现象,对于一些对表面硬度要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一些保护措施,比如把零件埋在铸铁的碎屑中,以防止零件表面脱碳。碳素钢材料在热处理时,变形量比较大,所以,对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零件,要留有精加工的余量,以便在热处理后进行精加工,防止因零件的变形而引起的加工余量不足而造成零件尺寸的超差或者报废。
J.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分别用什么热处理
一般来说淬火温度不同,高碳钢的淬火温度要比中碳钢低一些,当然要看具体材料;
在不知道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中碳钢一般是调质状态使用,回火当然是高温回火,而高碳钢一般是淬火+回火状态使用,回火是低温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