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不锈钢如何退火去加工应力
去应力退火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形变加工、焊接等而造成的以及铸件内版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权行的退火工艺。
为了使工件内应力消除得更彻底,在加热时应控制加热温度。一般是低温进炉,然后以100℃/h左右得加热速度加热到规定温度。焊接件得加热温度应略高于600℃。保温时间视情况而定,通常为2~4h。铸件去应力退火的保温时间取上限,冷却速度控制在20至50℃/h,冷至300℃以下才能出炉空冷。
㈡ 求教304不锈钢焊接后去应力退火的热处理工艺
不锈钢304是日本的牌号,相当于中国的 00Cr19Ni10,属于奥氏体不锈钢 。而奥氏体不锈钢钢的回
去应力处理答是消除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加热到300~350℃回火。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的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50℃,以免析出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间腐蚀。对于超低碳和合Ti、Nb不锈钢的冷加工件和焊接件,需在500~950℃,加热 ,然后缓冷,消除应力(消除焊接应力取上限温度),可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并提高钢的应力腐蚀抗力。所以如果你要对304进行去应力处理那么合理的温度就在300~350℃之间,时间一般1.5~2.5小时/100mm有效截面来选择。不过我看你的问题是折弯后去应力,为什么折弯了你要去应力?我看不用,如果折弯了你将其校直就可以了,而不用去应力,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形变不会导致组织变化没有什么应力产生!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㈢ 求教304不锈钢焊接后去应力退火的热处理工艺
304不锈钢在日本被称为不锈钢牌号,而在我国则称为00Cr19Ni10,它属于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去应力处理是一种消除钢材在冷加工或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通常需要将钢材加热至300~350℃进行回火。
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如钛、铌的不锈钢,其加热温度应不超过450℃,以防止铬的碳化物析出而引发晶间腐蚀。而对于超低碳不锈钢或是含有钛、铌的不锈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建议将温度加热至500~950℃,随后缓慢冷却,以减少应力,同时缓解晶间腐蚀的倾向,并增强钢的应力腐蚀抵抗力。
如果要对304不锈钢进行去应力处理,合理的温度应在300~350℃之间,处理时间则依据钢材的有效截面大小来确定,大约需要1.5~2.5小时/100mm。
然而,如果你的问题在于折弯后是否需要进行去应力处理,那么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折弯操作本身不会引起组织变化,因此不会产生应力。如果你只是将折弯后的部件校直,而无需进行去应力处理。不过,如果你的目的是改善折弯后的形状或尺寸稳定性,校直可能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
㈣ 不锈钢烘箱加热可以消除应力问题吗
不锈钢烘箱加热可以消除应力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一、奥氏体不锈钢必须加热到900℃才能充分消除应力,在870℃以下只能部分消除。并且必须慢冷,水淬或快冷会重新引起残余应力。
二、只有在可能出现应力腐蚀或晶间腐蚀的场合,才需要考虑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
三、完全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将会破坏奥氏体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为了保证抗腐蚀能力,只能进行部分消除应力的热处理。
四、冶金特性
(a) 480℃~815℃范围内,所有非稳定化(unstabilized)奥氏体不锈钢将会在晶界析出铬碳化合物,造成晶间贫铬,导致晶间腐蚀。(含Ti、Nb稳定化元素,及超低碳不锈钢,可以避免铬碳化合物在晶界析出。)
(b) 540℃~925℃范围内,如果不锈钢含有铁素体(如309,309Cb,312,329)将会产生脆硬的σ相,损害不锈钢的抗腐蚀能力和延展性。(纯(fully)奥氏体不锈钢不会有这个问题,但为了防止热裂纹、提高强度、增强耐腐蚀性能,通常会有意使奥氏体不锈钢在含有一定量的铁素体。)
(c) 如果是慢冷,冷却时无法快速通过这一温度区间,有充足的时间生成铬碳化物和σ相这两种有害物。
(d) 815℃~925℃范围内,铬碳化合物或σ相会出现聚集(coalescence),这种情况对抗腐蚀能力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㈤ 不锈钢如何消除应力
加热或振动。
薄板金属制品快速消除应力(时效处理)的常用方法:
一是加热(例如:不锈钢在100~150℃下保持5-20小时);
二是使用振动器设备构件产生谐振,当动应力与工件本身的残余应力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微观屈服极限时,工件就会发生微观或宏观的局部、整体的弹性塑性变形,同时降低并均化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最终达到防止工件变形与开裂,稳定工件尺寸与几何精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