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中国的钢材产量世界第一,特种钢材仍依赖进口
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年产量全球第一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低级钢材;合金钢、特种钢技术不过关;只能大量依赖进口。
例如日本的钢材,有很多是国内没有能力生产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钢,只要你想制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买他们的钢材。我们已经是钢产量第一大国,每年也依然要从日本进口大约200万吨各类钢材——而我们进口的基本上全是我们自己无法生产的特种钢材。
全是那些吨钢利润达到粗钢的几百甚至几千倍的品种。近些年国内上了很多特种钢生产线,新闻上大肆宣传终于实现国产化云云,但是很少有新闻里详细说,这些生产线基本上都是合资的。
比如车用钢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铁的技术。中国出原料、资金、人力还要承受污染,却只拿了一个小头。
(1)不锈钢高端消费占全中国的比例是多少扩展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特钢行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对国际主要特钢产品的定价权上。进口单价与出口单价的巨大“落差”充分证明,若要摆脱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我国特钢产业必须延伸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就中高端量大面广的特钢品种来看,轴承钢和结构钢与市场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场前景的两大特钢长材。特钢深加工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是高端特钢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例如,特钢板带、特钢棒线材、特钢管材以及工模具钢、高速钢等都具备深加工的潜力。
㈡ 钢铁专题:国民经济的脊梁
钢铁产业是经济的关键中游,其地位不容忽视。近年来,尽管普钢市场面临挑战,但特钢板块的崛起和大国重器2025战略的实施,使得钢铁产业重新成为市场焦点。钢铁作为用途广泛、适应性强的材料,其多用途性源于其冷热可成型、焊接性好、加工性佳、硬度高、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等特性。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用钢(冷轧板)、建材、电线、管道和集装箱等。
工业研究领域要求深入学习与大量调研,阅读行业报告以获取全面理解并非易事。钢铁研究员需要掌握大量信息,包括建材、石化等行业的知识,同时需要运用营销技巧来提升报告的吸引力。业内朋友强调,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常以简单道理装点,内容包装颇为讲究,这反映出营销学在行业内的影响。
钢铁制造始于19世纪中叶,Bessemer工艺的诞生标志着大规模生产时代的开始。通过去除铁化合物中的碳,Bessemer工艺实现了低成本的生产。此后,工艺不断调整,如加入锰增强建筑钢的强度,加入铬和镍则生产出不锈钢。20世纪,随着成形工艺的改进,热带钢轧机的发明推动了汽车、金属包装和消费品的发展。
原材料是钢铁生产的基础,包括铁矿石、焦煤和废钢。铁矿石贸易与中国钢铁制造业紧密相连,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是主要出口国。焦煤是高炉炼钢的关键原材料,澳大利亚和巴西是全球主要供应国。废钢主要用于电弧炉炼钢,但氧气转炉同样使用一定比例的废钢。
铁矿石供给端,澳大利亚和巴西占全球铁矿石产量的大部分。铁矿石需求主要来自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中国进口铁矿石大幅增长,推高了散杂货运费。焦煤供应曾因澳大利亚主要产区运营问题而短缺,导致全球价格波动。铁矿石和焦煤的进口依赖性使得中国钢铁企业成本端受到外部影响。
全球钢铁需求排名前三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和印度。日本钢铁产业在规模化、集聚化和先进设备工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钢铁技术,尤其是炼钢技术,日本在全球领先,其专利广泛应用于全球高炉和炼钢厂。日本的五大钢铁企业,如新日铁、JFE、住友金属、东京制钢和神户制钢,在特殊钢材和产业机械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钢铁产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在高端特殊钢材市场中,日本仍占据33%的市场份额,中国只占1.8%。中信特钢是目前产能规模达1300万吨的特钢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等传统和新兴装备制造业。特钢在风电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正在增长。
钢铁生产主要包括高炉/氧气转炉炼钢法和电弧炉炼钢法。高炉年产能需达到300-400万吨以确保经济可行性,而电弧炉相对较小,年产能在200吨-30万吨。电弧炉技术在投资成本和经营灵活性上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废钢和能源价格较低时。不同类型的钢铁产品,如板材和长材,用于不同的用途,包括制造业、建筑和运输。
钢铁制造流程涉及铁矿石烧结、高炉或氧气转炉炼钢、连续铸造、热轧和冷轧等多个步骤。电弧炉技术生产不锈钢时,通过加入镍、铬等合金材料改变钢铁性质。不同类型的合金钢,如奥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型和马氏体型不锈钢,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和特性。
钢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加入不同元素以改变钢铁性质,从而满足特定应用需求。奥氏体型不锈钢广泛应用在家电、建筑和工业管道等领域。铁素体型不锈钢则用于结构和家用品。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结合了强度和延展性,适用于石化、造纸和造船行业。马氏体型不锈钢则以其高强度和硬度,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和刀具制造。
㈢ 我国不锈钢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产量增长势头依旧
我国不锈钢生产已有40年的历史。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助于不锈钢生产及加工产业持续成长。近年来不锈钢的产量逐年增加,2020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达3014万吨,较2019年增加74万吨,同比增长2.5%。
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的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为3063.2万吨,同比增加49.3万吨,增长1.64%。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不锈钢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㈣ 不锈钢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我国目前的不锈钢生产能力和规模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消费需求,而我国不锈钢行业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不锈钢管材的生产工艺及制作过程无污染,属环保项目。因此,发展不锈钢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不锈钢市场快速发展的近几年,中国广大农村对不锈钢的消费始终保持非常低的水平,中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不锈钢质量的提升,我国城市等相对富裕阶层和地区对不锈钢相关产品的消费需要更新换代和升级,拉动了不锈钢高端产品的需求;伴随国内工业的加速发展,需要质量更高、品种更全的不锈钢和耐蚀合金,近年来镍用量、双相不锈钢产量的上升,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对高级合金材料需求上升的态势。因此,我国不锈钢行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㈤ 不锈钢的发展前景如何我国不锈钢产量如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
不锈钢是指在空气、水、酸、碱或其他腐蚀性介质中具有一定化学稳定性的钢的总称。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耐热性、耐低温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但耐磨性差,外观美观,可回收利用。它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和功能材料。
4.需求结构更加多样化
从国内需求来看,金属制品、建筑和工程机械是不锈钢的主要下游,其次是其他运输、电机和机动车及零部件。与2018年相比,2019年金属产品领域对不锈钢的需求总体稳定,增长相对缓慢,占比降至27.61%;建筑市场需求有所反弹,占比也有一定提高,达到23.19%。工程机械需求增长极快,占比大幅提升,达到19.98%。受汽车产销减少影响,机动车及零部件需求下降,占比也明显下降。
总的来说,从不锈钢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来看,不锈钢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和丰富,预计未来不锈钢的消费结构会更加均衡合理。
三.不锈钢行业前景分析
因为不锈钢是典型的高合金,镍、铬、锰的成本比较高,这些合金成分的成本在行业的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根据行业价格变动的特点,不锈钢的价格与原材料镍和铬的价格高度相关,镍的价格对不锈钢的价格起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不锈钢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300系列高端不锈钢的开发,对镍(电解镍)的需求大幅增加。此外,动力电池三元材料的发展也是镍需求的相对稳定增长,促进了镍工业的健康发展,使镍价格逐渐稳定。
预计未来我国不锈钢行业价格将保持稳定,特别是304期货上市后,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望为企业健康有序运行创造更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开始出现,对不锈钢市场的需求可能会继续下降,行业运营面临很大困难,下半年供求结构将大概率改善。从长期来看,中国的不锈钢产销占钢材总产量的比重相对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中国不锈钢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