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奥氏体不锈钢在晶间腐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后,晶间倾向为什么消失了
晶间腐蚀可以由于敏化处理或磷,硅在晶粒边界的偏聚造成的。 你说的情况应该是将奥氏体不锈钢又重新加热到敏化温度(450℃~850℃),原来敏化生成的不稳定碳化物Cr23C6又分解,融入到奥氏体中。
1. 固溶处理: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为1020℃~1100℃),保温一定时间后,待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金属间相、碳化物全部溶入钢中时,快速冷却至室温。这一热处理工艺称之为固溶处理(其实相当于奥氏体不锈钢的淬火处理,只不过奥氏体不锈钢的淬火处理不能提高自身强度、硬度而已)。经过固溶处理后,其组织为单一的奥氏体不锈钢,不含金属间相、碳化物(Cr23C6等),因此其抗晶间腐蚀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 敏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从高温快速冷却至室温后,碳以过饱和的形式固溶在奥氏体不锈钢中。但是在适当温度加热(450℃~850℃)或者经过焊接后,碳就会以Cr23C6的形式在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沉淀出来。Cr23C6的Cr含量很高,因而晶界附近的Cr大部分被集中到Cr23C6中,由于Cr的原子半径大,扩散速度慢,来不及从基体向晶界补充Cr。因而造成晶界贫Cr(一般指低于12%时),从而造成晶间腐蚀。这也是敏化处理的原理。
3. 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通常为固溶处理的后续处理工艺。一般针对含Ti、Nb的钢种。将这种钢再加热到850℃~900℃保温一定时间,在该温度下Cr23C6几乎全部溶解,而TiC、NbC只是部分溶解。而后缓冷,在冷却过程中钢中的C充分地Ti、Nb等结合,而析出TiC、NbC,而不析出Cr23C6。从而提高抗晶间腐蚀性能。
(850℃~900℃的选择原则:这一温度范围在Cr23C6的溶解温度之上,TiC、NbC的溶解温度之下。在进行固溶处理之后,如果奥氏体不锈钢钢中的Cr、Ti、Nb等都固溶在不锈钢中,如果不进行稳定化处理,在敏化温度区间,Cr23C6依然会优先沉淀出来。这就是稳定化处理的必要性。)
B. 不锈钢为什么会含磷
磷:在一般不锈钢中都是杂质元素,但其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危害性不像在一般钢中那样显著,故含量可允许高一些,如有的资料提出可达0.06%,以利于冶炼控制。个别的含锰的奥氏体钢的含磷量可达0.06%(如2Crl3NiMn9钢)以至0.08%(如Cr14Mnl4Ni钢)。利用磷对钢的强化作用,也有加磷作为时效硬化不锈钢的合金元素,PH17-10P钢(含0.25%磷)乃PH-HNM钢(含0.30磷)等。
C. OCr26Ni5M02奥氏体不锈钢用什么材质的刀加工
0Cr26Ni5Mo2Cu3合金名义上是26Cr-6Ni合金,并加入钼和铜。此合金没有对应的变形钢种。合金0Cr26Ni5Mo2Cu3在铸态下是双相组织,是由奥氏体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所组成。虽然碳化物析出受合金低碳含量所限,若不用固溶处理消除,它也会弥散在铁素体基体中,从而降低耐蚀性。合金基本上是铁素体的,它的屈服强度约为19Cr-9Ni奥氏体合金的两倍,并具有高硬度、好的拉伸塑性和令人满意的冲击韧性。合金高强度和高硬度同很好的耐蚀性相配合,特别适合在腐蚀(其中包括磨蚀和冲蚀)工作条件下使用。
一、0Cr26Ni5Mo2Cu3化学成分:碳C:≤0.04,锰Mn:≤1.0,硅Si:≤1.0,磷P:≤0.04,硫S:≤0.04,铬Cr:24.5~26.5,镍Ni:4.75~6.00,钼Mo:1.75~2.25,铜Cu:2.75~3.25。
二、0Cr26Ni5Mo2Cu3性能特点:含有比较高的Cr,Mo,N等元素,故钢的耐点蚀,耐缝隙腐蚀性能显著优于一般18-8Cr-Ni奥氏体不锈钢和18-14-2,18-14-3 Cr-Ni-Mo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具有α+γ双相结构且耐点蚀性优良,因而此钢耐氯化物应力腐蚀,耐腐蚀疲劳性能亦优于常用Cr-Ni奥氏体不锈钢;由于此钢优良的本质耐蚀性,时效后较高的硬度和α+γ双相结构,故耐磨蚀性也优于Cr-Ni奥氏体不锈钢,高铬铁素体不锈钢和非沉淀硬化型的α+γ双相不锈钢。
三、0Cr26Ni5Mo2Cu3热处理:固溶处理温度为1120℃,至少保温两小时,以确保温度均匀,慢冷到1010~1065℃,保温半小时,随后淬火。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是为了避免铸件(特别是较厚断面的铸件)在淬火中开裂。热处理后的组织也是双相的,在铁素体基体中含35~40%的奥氏体。经固溶处理后,可进一步在480~510℃通过时效引起沉淀硬化来强化。时效反应的程度,以及合金在时效状态下的全部性能,其余包括耐蚀性、强度、冲击韧性和淬火开裂倾向是与复相处理方式有关,即与固溶处理温度的高低、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有关。因为合金在固溶处理后,在很多应用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好的耐蚀性,它不常在时效状态下使用。
四、0Cr26Ni5Mo2Cu3应用领域:在许多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比CF合金好,广泛应用在氧化和还原的强酸工作条件下,在有氯的环境中具有特殊的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
D. 怎样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热裂纹跟Si、S等,还是提高Cr的含量最好准确点,谢了!
如何预防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的热裂纹?是增加Si、S含量还是提高Cr的含量?请准确回答,非常感谢!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出现热裂纹。要防止热裂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铁素体能大量溶解有害的硫(S)、磷(P)杂质。
2. 尽量选择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硫(S)、磷(P)、碳(C)等杂质的含量。
提高铬(Cr)含量主要是为了保证奥氏体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并非直接用于防止热裂纹。
E. 奥氏体不锈钢中有什么元素啊这些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有什么影响呢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有碳、铬、锰、硅、硫、磷、钼、氮、钛、铌、镍、铜、硼、铈、镧等元素组成。每种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影响如下
1.碳的影响: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是强烈形成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区的元素,碳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为镍的30倍。钢中随着含碳量增加,奥氏体不锈钢强度也随之提高。此外,还能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浓氯化物(如42%MgCl2沸腾溶液)中的耐应力腐蚀性能。但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通常被视为有害元素,因为在焊接或加热到450度到850度,碳可以和钢中的铬形成Cr23C6型碳化物。导致局部铬贫化,使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发展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为含碳量小于0.03%或0.02%的超低碳型不锈钢。因此,在冷、热加工及焊接与碳弧气刨时应防止不锈钢表面增碳,以免铬的碳化物析出。
2.铬的影响: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铬是强烈形成并稳定铁素体的元素,可以缩小奥氏体区。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当碳含 量为0.1%,铬含量为18%时,为获得稳定单一奥氏体组织,所需镍的含最最低为8%,铬能增大碳的溶解度而降低铬的贫化度,因而提高铬含量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是有益的。铬还能极有效地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蚀及缝隙腐蚀性能。因此铬对奥氏体不锈钢性能影响最大的是耐蚀性。铬可提高钢的耐氧化性介质和酸性氯化物介质的性能,在镍、钼、铜的复合作用下,铬可提高钢耐一些还原性介质、如有机酸、碱介质的性能。
3.镍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中主要合金元素镍,其主梌用是形成并稳定奥氏体,获得完全奥氏体组织,使强有良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并具有优良的冷、热加工性、可焊性及低温与无磁性,镍还可以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冷加工硬化倾向。由于镍能改善铬的氧化膜成份、结构和性能,从而提高奥氏体不锈钢耐氧化性介质的性能。但是降低了钢的抗高温硫化性能,这是由于钢中晶界处形成低熔点硫化镍所致。
4.钼的影响:
钼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钢在还原性介质(比如H2So4、H2PO4以及一些有机酸和尿素环境)的耐蚀性,并提高钢的耐点蚀及缝隙腐蚀等性能。含钼不儿钢的热加工性比不含钼的差,钼含量越高,热加工越坏。另外含钼奥氏体不锈钢中容易形成X(σ)沉淀,这会恶化钢的塑性和韧性。钼的耐点蚀和耐缝隙腐蚀能力相当于铬的3倍左右。
5.氮的影响:
氮日益成为铬镍氮奥氏体不锈钢的重要合金元素,氮能提高钢的耐局部腐蚀(耐晶间腐蚀、点蚀和缝隙腐蚀)性,氮形成奥氏体的能力与碳相当,约为镍的30倍。作为间隙元素的氮,其固溶强化作用很强,因为它的加入可以显著提搞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每加入0.1%氮可使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室温强度提高60~100MPa。在酸介质中,氮可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一般腐蚀能力,适量的氮还可提高敏经态奥氏体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在氯化物环境中,氮提高奥氏体不锈钢耐点蚀和缝隙腐蚀性能十分显著。
6.铜的影响:
铜能显著降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冷作硬化倾向,提高冷国工成型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铜含量为1%~4%时,铜对钢的组织没有影响,对钢的冷成型性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含铜的奥氏体锈钢多用于要求冷作的一些用途中,铜可以显著降低热加工性,特别是当奥氏休不锈钢中含镍量较低时更为明显,因此当钢中铜含量较高时,镍含量应相应提高。
7.硅的影响:
对于耐氯化物就力腐蚀,耐浓硝酸、硫酸的腐蚀,硅是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合金元素。硅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可提高耐蚀性,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显著提高钢在高温浓硫酸(93%H2So4~98%H2So4)中的耐蚀性,其机理是在钢的表面上形成了稳定的富硅氧化膜。
8.锰的影响:
在节镍奥氏体不锈钢中,锰是非常重要的合金元素,其主要作用是与氮、镍等强烈形成奥氏体的元素复合而加入到钢中,以节约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镍。
9.钛和铌的影响:
钛和铌主要是作为稳定化元素加入,以防止敏化态晶间腐蚀发生。钛和铌的加入可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包括高温强度。铌不像钛那样容易氧化和氮化,因此含铌奥氏体不锈钢多用作焊接材料。
10.磷的影响:
标准中规定了磷的含量小于或等于0.035%~0.045%,磷在不锈钢中,一般看成有害杂质,磷显著降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在固溶态和敏化态下耐各种浓度硝酸腐蚀性能。
11.硫的影响:
硫在奥氏体不锈钢中主要被视为有害杂质,其含量限制在小于0.03%~0.035%以下。但是由于硫的加入可提高钢的切削性能,故在易切削不锈钢中,硫被看成是合金元素。硫的有害作用主要是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塑性,影响热加工性,降低耐蚀性。
12.硼的影响:
硼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是不常用元素,其作用利大于弊,18Cr-8Ni不锈钢中加入硼含量达到0.006%,便有明显效果,微量硼加入可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塑性,改善热加工性。
13.稀土元素的影响
稀土元素(铈、镧)对改善铬镍奥氏体钢的热加工性是很有效的。稀土元素有是显的脱硫作用,随着钢中稀土元素的增加,硫含量则随之降低。
原文出自http://www.sxgfl.com/news/detail/725.html 这个网页上说的很专业的,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