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从哪年大规模使用不锈钢制品
018-2023年中国不锈钢制品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不锈钢制品生产是从五金制品行业衍生而来的,具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很多五金制品.
㈡ 中国的不锈钢发展历史
我国不锈钢标准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我过不锈钢的技术标准在世纪50年代的初期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1952年我国制定了两个不锈钢标准,即重20--50《高合金不锈钢、耐热钢及高电阻合金》和重21--52《不锈及耐酸各种条钢技术条件》。这两个标准共列有23个不锈钢牌号,主要是Cr-Ni不锈钢。依据这两个标准,初期,主要是生产18-8型Cr-Ni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Ti。随后,根据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又生产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钢。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我国尚未大量生产镍、铬金属,为了节约镍资源,只得开展研制或引进国外节镍不锈钢的经验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为此,1959年对重20--52和21--52两个标准进行了修订,合并为YB10--59《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
YB10--59列有36个牌号,主要特点是增加了以Mn或Mn、N作奥氏体形成元素的节Ni和无Ni的铁素体不锈钢。该标准一直执行到1975年,十多年中,对我国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扩大品种、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化工及国防等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上炼钢技术的进步,一大批新的不锈钢种,如00Cr18Ni10等超低碳不锈钢、0Cr17Mn13Mo2N等无Ni的Cr-Mn-N不锈钢、0Cr17Ni14Cu4Nb等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1Cr25Ni5Ti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等,相继研制或仿制成功,并陆续投入生产和使用。为了更好的适应生产和实用的要求,巩固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进步的成果,在颁布YB10-59的基础上,1964~1965年还制定了七个不锈钢钢材标准,包括热轧厚板、薄板,冷轧薄板、热轧钢带及钢丝等品种。1970~1971年又制定了四个不锈钢材标准,包括航空用冷轧薄板、专用和通用无缝钢管等品种,并修订了厚板和薄板的标准。1972年又着手对YB10-59进行了修订。
根据冶金工业部的安排,1972年由冶金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钢铁研究院负责组织,着手对各大钢类进行钢种及标准的整顿工作。1973~1974年相继组建了各大钢类及标准整顿专业组。不锈及耐热钢专业组迅速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统计汇总了冶金厂的不锈钢品种、产量、质量和技术水平,调研了新钢种的研制开发情况,走访用户,广泛听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见。在完成钢种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订草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开会讨论,通过审定,制订了GB1220-75《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至此,我国共有不锈钢标准13个,波啊扩65个牌号。
为了贯彻关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现金标准(简称“双采”)的方针政策,1982年,根据冶金工业部的安排,标准化研究所组织有关工厂和钢铁研究院就不锈钢标准的“双采”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通过对美、日、德、原苏联等国家及ISO的有关标准分析论证,认为日本JIS的不锈钢标准体系为主,结合我国实际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根据现有的标准和水平,进行补充修改,建立一套新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可使我国的不锈钢标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样一个思想认识的指导下,不锈钢标准“双采”工作组在多次召开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就钢棒(坯)、钢板、钢带、钢丝四类产品提出了20个标准草案,1983年对这20个标准草案进行审定,新制定标准12个,包括冷加工钢棒、锻件用钢坯、热轧等边角钢、涂层薄钢板钢带、热轧钢带、弹簧用冷轧钢带、冷顶锻钢丝、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用钢棒钢丝、外科植入物用钢棒钢丝和薄板钢带;修订标准6个,包括热加工钢棒(GB1220-1984)、热轧板、冷轧板、冷轧带、钢丝、盘条等。共18个标准,其中国标17个,行标1个。这些标准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吸纳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取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不锈钢标准体系。
1985年以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不锈钢生产技术不断取得进展。为了适应生产、使用和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又对上述标准体系进行了调整和补充,陆续制订了不锈钢复合板、钢丝绳、机械结构用焊接管和无缝管、流体输送用焊接管和无缝管、锅炉及热交换器用无缝管以及彩色显象管用冷轧钢带等多个标准,并对GB1220-84及一些原有标准陆续进行了修订。目前,我国已有不锈钢产品标准33个,还有不锈钢专用理化实验方法国家标准13个,一个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视屏较为先进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㈢ 不锈钢的发明历程是怎样的现今的应用如何
不锈钢的真正的发明者是来自英国的科学家,他叫亨利布里尔利。
不锈钢在现今的使用都是很广泛的,现金的大部分钢材都用于建筑行业,不锈钢可以在高层和低层建筑中使用。不锈钢在卡车传输,火车,轨道,船舶,飞机起落架,喷气发动机部件等中都有使用。不锈钢在能源领域已有所使用,例如说管道,电塔,风力发电机,输电塔,电磁器,电磁屏蔽等等都有使用。然后不锈钢在家电之中也有很多的使用存在,例如农用车辆和机械,储蓄罐,小工具等等。
对不锈钢的认识有没有加深呢
㈣ 中国的不锈钢产业发展历史
中国不锈钢的发展历史
1、从“一九九七年由当时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冶金工业部”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调研,就促进我国不锈钢发展并制定长远规划起,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十年中我国不锈钢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年增长速度超过30%, 2006年我国产不锈钢561万t,钢材644万t,表观消费量达到711万t 左右。 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6年全世界不锈钢产量估计在2600万t,我国的产量占了1/4。特别是2006年又是近几年我国不锈钢增幅最大的一年,从2005年的370万t增到561万t,净增近200万吨,其中太钢和上钢一厂增产75万t,太钢由92.5万t达到110.9万t,上钢一厂由56万t达到113万t。
张家港浦项当年投产即产钢23万t,酒钢2006年进入正常生产,产钢17万t ;此外原有上钢五厂、东北特钢集团、长城、西宁等特殊钢厂也比2005年增产15%,仅就上述重点国营企业不锈钢的增产即达120万t,至于民营不锈钢企业远不止增产70万t,所以2006年全国不锈钢增产近200万t数字统计偏低,尤其是民营企业,也就是说2006年全国生产不锈钢远不止560万t,大概在560-600万t之间。2006年我国不锈钢的大增产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不锈钢消费以进口钢材为主的局面。
2、一大批现代化的不锈钢企业建成投产。由于我国不锈钢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仅有太钢及几个老的特殊钢厂生产少量不锈钢,数量品种都不能满足需要,主要用在军工及化工等方面,使用范围也很有限。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国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解决,特别是板材,在近15年的不锈钢材进口统计中,板带材的比例一直达到80%以上,2005年进口不锈钢材达到了创纪录的305万t。(当然其中包括了部分国内合资、独资企业生产冷轧板进口的热轧原板在内)。 为了摆脱长期依赖进口不锈钢解决国内需求的被动局面,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冶金工业部,通过调研制定了鼓励发展我国不锈钢产业的政策,并在1999年起的具体建设项目安排上支持了太钢、上钢一厂两个国内重点不锈钢企业,随着当时国内不锈钢市场需求的不断上涨和不锈钢产品的高效益,同时吸引了不少国内资金投入到不锈钢建设中,先后有上海克虏伯、张家港浦项、宝新、联众、酒钢等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不锈钢厂,这批企业以板材为主,从冶炼到冷轧,设备先进,工艺完整,可以说配置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批企业今年即将建成,总能力超过700万t。它们的建成投产将基本上解决我国不锈钢板材数量和品种问题。特别是一些高质量、高档次的光亮板、抛光板、花纹板以及特殊用途的板材等等。由于这些企业工艺装备配套完整,除生产300系列产品外将会大大提高我国400系列及双相不锈钢材品种的比例。广州联众的冶炼部分在试生产中,酒钢的热轧、冷轧不锈钢板酸洗退火线今年建成。
3、民营不锈钢企业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受市场的刺激,近几年它的发展非常快,应该说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由于民营机制的灵活性已走在了大企业的前面,在上述几个以板材为主的大企业建成之前,民营不锈钢产量基本上保持在全国产量50%的比例。市场急需不锈钢,国营大厂项目迟迟上不来,民营厂抓住机遇,先以窄带钢、无缝管、焊管等品种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反过来又促进自身的滚动发展和产品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民营不锈钢企业落后,应该说在我国不锈钢快速发展中,民营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先解决有无,再进一步提高质量。
4、原材料涨价,加大了不锈钢的生产成本,致使不锈钢企业在品种开发和原料来源上另辟蹊径。
随着世界不锈钢产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不锈钢的飞速发展,在去年世界不锈钢增产的大约200多万吨中,中国增产量最少占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镍、铬、不锈钢废钢等生产不锈钢原料供需紧张的情况,除人为的市场炒作因素外,资源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生产不锈钢的镍、铬资源有限,主要依靠进口,2006年进口铬矿432万t,铬铁25万t,镍铁6.05万t,进口金属镍超过10万t,而世界原有生产硫化镍矿石为主的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生产的金属镍年产量约在120-130万t,而近期没有新的矿石生产能力投产。而以不锈钢废钢为主要原料的欧美国家(国外一般占原料用量40%,日本、欧洲为50-60%)随着自身不锈钢的增产,已没有更多不锈钢废钢可供出口,按海关统计,2006年进口的不锈钢废料仅21.8万t,另有钢锭、钢坯21.86万t,我国不锈钢废钢供应紧缺的原因除社会积累少外,不像国外有正常规范的回收渠道,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保证了不锈钢数量、质量成分的稳定。再者有些生产伪劣产品的不锈钢小厂直接通过感应炉熔化不锈钢废钢,浪费了不少宝贵的资源。
5、加强对不锈钢品种开发、生产工艺、市场营销等问题的引导。我国大量使用和生产不锈钢还是近几年的事,无论是企业还是广大消费者对不锈钢还有个认识的过程;在不锈钢生产技术、产品开发、产品合理使用方面和国外比均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㈤ 304不锈钢的来源是哪一年
它是一种特殊材料,在现代化工业建设、化工设备、医疗、国防乃至航天飞船及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神通广大的金属材料 不锈钢是怎样诞生的呢? 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如何炼钢。这种金属是铁和数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产,而且非常坚硬。工程师们把钢广泛用在19世纪生产的许多新机器上。但是钢有一个大问题,它容易生锈。那些经持续敲打和暴露在湿气中的工具,会很快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试图通过使其他金属与钢相熔合,形成各种抗锈合金,去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呛人的战争火药味已弥漫欧陆大地,英国政府为实战需要,决定研制一种耐磨、耐高温的枪膛钢材 ,以改进武器。于是,他们将冶炼钢的任务交给了冶金专家亨利.布雷尔利(Harry Brearley)。 我们知道冶炼钢铁需加人某种化学元素,依据其含量的比例,才能获得人们所需的各种具有硬度、强度、韧性、塑性及耐磨、耐热、耐酸等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金属材料。布列尔带领助手,进行多种配方的冶炼试验,但炼出的钢经测试检验都未能达到制造枪膛材料的规定要求。布列尔并不气馁,重新研究与修正添加化学元素的配比,继续进行制造枪膛用钢的冶炼。 布列尔的冶炼试验工作进程并不顺利,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们将这些不符合要求的钢块都丢弃到试验场的露天墙角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废钢也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废钢历经日晒雨淋,变得锈迹斑斑。一天,试验人员决定对这批废弃试件进行清理。在搬运时,人们发现在这堆被腐蚀的钢件中却有几块废钢闪闪发亮。为什么这几块钢没有出现锈迹?布列尔检起后反复观察检验着,也感到诧异不解。为揭开这件怪事的谜团,他决定对这几块怪钢进行研究。 布列尔仔细回忆,并反复查阅炼钢试验记录,但试验次数太多已追溯不到这几块钢的确切冶炼时间与配方。为了查明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含量,布列尔决定对它进行化验。经检测分析结果这是一块铁铬合金,其含碳 0.24%、铬12.8%。布列尔喜出望外,他继续研究,进行水、酸、碱等腐蚀性试验。结果证明,他曾在冶炼试验中产生的铁铬合金却具有任何时候都不易锈蚀的特点, 1912年不锈钢就此被发现了。 科学探索是充满艰辛而又乏味的工作,同时也充满了趣味性和偶然性。人们都说不锈钢是冶金专家布列尔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是研制枪膛钢金属材料而搞出的副产品。1915年,布列尔的不锈钢发现成果在美国取得了专利;1916年该成果又获英国专利。此时,布列尔与莫斯勒合伙创办了一家生产不锈钢餐具的工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由于新颖的不锈钢餐具深受人们欢迎而风靡欧洲,后来又传遍全世界。由此,布列尔也赢得极高的声誉,他被尊称为不锈钢之父。 然而,布列尔并不是不锈钢的第一个发现者。20世纪初,法国居耶和波鲁兹两位工程师已经发现铁中掺入铬之后的金属具有光亮和可抗腐蚀性,因为当时不知道这种合金有何用处,便轻率地将它扔掉了。1912年,美国的赫莫斯也搞出了不锈钢。同时期的德国冶金专家舒特劳斯和毛勒亦发现在冶炼中加入铬、镍可制成不会生锈的钢材。他们的发现几乎与英国的布列尔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是对观察发现的奇异现象,他们都没有问一个为什么?却在步入继续研究的科学大门前停止了脚步,因而与首次发现不锈钢的荣誉桂冠和加以开发利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擦肩而过。 在金属材料学中,不锈钢属特殊性能钢,它主要用作在特殊环境下的制品构件或工作零件。那么,不锈钢的奥秘在哪里呢?原来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能的不锈钢,在冶炼中加入合金元素,如其中有钼、钛、铜、钻、镍、铌、锰和碳等元素,但铬化学成分含量须确保在12.0%- 19.0%范围内。根据所加的合金元素,不锈钢分为铬不锈钢和镍铬不锈钢;按照不锈钢的金相组织特点又可分为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奥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型。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至今不锈钢类型牌号已达100多种,例如不仅具有能在空气中耐锈蚀,还具有耐酸功能,这类不锈钢被称作耐酸钢。 由于所有的不锈钢都由其组成的元素成分含量决定,因此不是任何一种不锈钢都能抵抗各种介质侵袭腐蚀:通常所说的不锈钢只能防御大气暴露腐蚀(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量及大气污物等的腐蚀),且日久也会出现表面泛色,甚至出现锈迹。但这些瑕疵抹杀不了不锈钢业绩的光辉,也动撼不了被奠定广阔用途的地位。人们誉称不锈钢,它是20世纪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项重大科学发现。 而日后其它研究者发现,为增强不锈钢的延展性和可成型性,将不锈钢都加入镍以达此功效。而为降低成本研究者之后又得到标准的不锈钢其铬含量可少于原先14%但不得少于10.5%。最后研究出其质精纯、表面亮度佳#304(沿习了日本的不锈钢产品编号)即是18-10,18即表示此不锈钢中含铬18%,10即表示此不锈钢中含镍10%,而其余72%即为铁的含量。 不锈钢的发明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20世纪初,吉耶(L.B.Guillet)于1904年 1906年和波特万(A.M.Portevin)于1909 1911年在法国;吉森(W.Giesen)于1907 1909年在英国分别发现了Fe Cr和Fe Cr-Ni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蒙纳尔茨(P.Monnartz)于1908-1911年在德国提出了不锈性和钝化理论的许多观点。工业用不锈钢的发明者有:布里尔利(H.Brearly)1912 1913年在英国开发了含Cr12% 13%的马氏体不锈钢;丹齐曾(C.Dantsizen)1911 1914年在美国开发了含Cr14% 16%,C 0.07% 0.15%的铁素体不锈钢;毛雷尔(E.Maurer)和施特劳斯(B.Strauss)1912 1914年在德国开发了含C<1%,Cr 15% 40%,Ni<20%的奥氏体不锈钢。1929年,施特劳斯(B.Strauss)取得了低碳18-8(Cr-18%,Ni-8%)不锈钢的专利权。为了解决18-8钢的敏化态晶间腐蚀,1931年德国的霍德鲁特(E.Houdreuot)发明了含Ti的18-8不锈钢(相当于现在的1Cr18Ni9Ti或AISI 321)。几乎与此同时,在法国的Unieux实验室发现了奥氏体不锈钢中含有铁素体时,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会得到明显改善,从而开发了γ+α双相不锈钢。1946年,美国的史密斯埃塔尔(R.Smithetal)研制了马氏体沉淀硬化型不锈钢17-4PH;随后既具有高强度又可进行冷加工成形的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17-7PH和PH15-7Mo等相继问世。至此,不锈钢家族中的主要钢类,即马氏体、铁素体、奥氏体、α+γ双相以及沉淀硬化型等不锈钢种便基本齐全了,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当然,40-50年代,节Ni的Cr-Mn-N和Cr-Mn-Ni-N不锈钢,超低碳(C≤0.03%)奥氏体不锈钢;60年代,γ:α近于1的α+γ双相不锈钢和C+N≤150ppm的高纯铁素体不锈钢以及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出现,虽然也属于不锈钢领域内的重大进展,但是,这些新钢种本质上仍属于前述五大类不锈钢,仅仅是具体钢类中某些钢种的新发展。不锈钢中,除C,Cr,Ni等元素外,根据不同用途对性能的要求,进一步用Mo,Cu,Si,N,Mn,Nb,Ti等元素合金化或进一步降低钢中的C,Si,Mn,S,P等元素,又研制出许多新钢种。例如,为解决氯化物的点蚀、缝隙腐蚀用的高纯、高铬钼铁素体不锈钢00Cr25Ni4Mo4,,00Cr29Mo4Ni2,00Cr30Mo2和高Mo含N的Cr-Ni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N,00Cr25Ni7Mo3CuN等;为提高低碳、超低碳Cr-Ni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和耐蚀性而出现的控氮不锈钢;为提高Cr-Ni奥氏体不锈钢耐局部腐蚀性能并抑制钢中金属间相的析出而研制的高Cr,Mo且高氮量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如00Cr25Ni20Mo6CuN,00Cr24Ni22Mo7Mn3CuN;为耐发烟硝酸以及耐浓硫酸(93% 98%)而发展的高硅(Si 6%)不锈钢。此外还有一些专用不锈钢问世,例如核能级,硝酸级、尿素级、食品级不锈钢等等。据统计,世界范围内已纳入各种标准(包括厂标)的牌号已有百余种,而未纳标的非标准牌号就更多了。尽管如此,目前各工业先进国家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的不锈钢牌号,仅限于马氏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类的近十几个牌号。 如今使用的各种不锈钢有100多种类型,具有铬、镍和其他金属的不同比例。所有这些钢都有着独特的性能,例如寒冷时也容易成形,或者具有抗撞击、抗铁锈的能力。
㈥ 不锈钢盆什么时间传入中国
不锈钢在1916年才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著名冶金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发明出来。传入中国估计是80年代了
㈦ 不锈钢水管啥时候开始出现在国内的最早使用案例有那些
不锈钢水管在国内使用比较晚,相对欧美国家等发达国家要晚几十年,但近来发展内趋势比容较快,不锈钢作为塑料管的替代品,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颁发了文件推荐用不锈钢水管来代替塑料管作为民生工程项目,而且很多大型塑料管厂商也开始转生产不锈钢管了,不锈钢水管代替塑料管已成趋势!
㈧ 最早的不锈钢出现在哪一年
1912年被意外制成,本来是要作为枪支部件的,但是却意外做出了不锈钢,他耐腐蚀且不生锈,但是不耐磨损,不适合做枪支,所以被人用来做餐具等等,到1916年正式申请专利并投产~
㈨ 1988年中国有不锈钢吗
有的,1952年我国就已经生产不锈钢,抚顺特钢、太钢炼出不锈钢,结束中国不能生产不锈钢的历史。
㈩ 不锈钢何时传入中国
中国使用抄上不锈钢绝对在1916年之后,因为第一家生产不锈钢餐具的企业在本年建立,中国的权贵知道且用上肯定在1916之后到1949年之前。
我们生产不锈钢是有记录可查的,1952年9月,太钢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可以说不锈钢的冶炼技术传入中国。
给分吧,查了几个小时才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