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锈钢为什么会有磁性,能被磁铁吸住
人们常用磁铁吸附不锈钢板材,来验证其优劣和真伪,不吸无磁,认为是好的,货真价实;吸者有磁性,则认为是冒牌假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辨别方法。不锈钢的种类繁多,常温下按组织结构可分为几类:A、奥氏体:如304、310、316、321等;B、 马氏体/铁素体:如410、420、430等;
奥氏体是无磁或弱磁性,马氏体/铁氏体是有磁性的,通常用作装饰板的不锈钢多数是奥氏体型的304材质,一般来讲是无磁或弱磁的,但因冶炼造成化学成分波动或加式状态不同也可能出现磁性,但这不能认为是冒牌或不合格,这是什么原因呢?上面提到奥氏体是无磁或弱磁性,而马氏体或铁素体是带磁性的,由于冶炼或者锻压时成分偏析或热处理不当,会造成奥氏体304不锈钢中含有少量马氏体或铁素体组织。这样,304不锈钢中就会带有微弱的磁性。
另外,304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钢的磁性也越大。如同一批号的钢带,生产直径6cm的钢管,无明显磁感,生产直径2cm的钢管,因冷弯变形较大磁感就明显一些,生产方矩形管因变形量比圆管大,特别是折角部分,变形更激烈磁性更明显,同样的原理,原本无磁性的304不锈钢板在制做水槽的冷拉伸工艺处理中,就有磁性的产生,在水槽中体现较明显的位置就是折角部位,也就是变形度最大的部位。
要想完全消除上述原因造成的304不锈钢板材的磁性,可通过高温固溶处理可恢复稳定奥氏体组织(也就是将马氏体或铁素体转变为奥氏体),从而消去磁性(专业术语:消磁处理)。特别要提出的是,因上面原因造成的304不锈钢有磁性的产生是属于正常现象,建议大家不要用这一点来衡量不锈钢板材的好坏,我们建议,购买不锈钢产品应选有信誉的厂家的产品,不要贪便宜,谨防上当。
所以能否吸住,不能做为验证是否为不锈钢的方法。购买需要谨慎。
更多详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UyMDMwNA==&mid=402040836&idx=2&sn=&scene=1&srcid=0913MseUi8tmdXx3GkVjmKGS#rd
⑵ 购买的不锈钢物品,为什么拿吸铁石还能吸得住呢
304有部分马氏体结构,呈弱磁性,喜欢磁铁。吸铁石喜欢铁、镍等元素。假如锅被磁铁吸引,只能说铁、镍含量不少。不锈钢的“不锈”是看铬的含量多不多。医用304是磁铁吸不住的,能被吸住的304杂质多,现在有将304不锈钢升级了变316不锈钢谈一个类似的问题。我有一个银开元通宝,我用磁铁试了一下尽然可以吸起来。分析可能是银质不纯含有铁的成分。不锈钢按说不能吸起来,吸的起来也可能是材质不纯?
⑶ 不锈钢为什么能被磁铁吸住
普通钢的绝对多数成分还是铁,所以仍能导磁,能为磁铁吸引。
一些特殊钢,如不锈钢中的奥氏体型不锈钢,由于在钢中加入较高的铬和镍(含铬在18%左右,Ni在4%以上),钢的内部组织呈现一种叫奥氏体的组织状态,这种组织是没有导磁性的,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而另一些制作刀剪类的不锈钢是采用马氏体型不锈钢。这类不锈钢必须通过热处理使其内部发生组织转变。增加硬度后才能作刀剪。但这类不锈钢内部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具有导磁性,可被磁铁吸引。
耐腐蚀性
绝大多数不锈钢制品要求耐腐蚀性能好,像一、二类餐具、厨具、热水器、饮水机等,有些国外商人对产品还做耐腐蚀性能试验:用NACL水溶液加温到沸腾,一段时间后倒掉溶液,洗净烘干,称重量损失,来确定受腐蚀程度(注意:产品抛光时,因砂布或砂纸中含有Fe的成分,会导致测试时表面出现锈斑)
⑷ 304不锈钢为什么会被磁铁吸住
304不锈钢被磁铁吸住的原因如下:
1、304属于亚稳定态的不锈钢,在退火状态后属于单一奥氏体组织状态,不带有磁性。但是在经过冷加工变形后部分奥氏体组织会发生相变而带有磁性。根据变形量的大小而造成磁性的强弱不一。
2、304材料焊接成型,退火状态后的板材进行加工,一般不会带磁性或者会有一点点弱磁性。如果是多次拉伸中间过程会退火后再拉伸,之后一般少有退火,使用304不锈钢材料加工后带有磁性属于很正常的现象。
(4)买的不锈钢盆磁铁吸怎么回事扩展阅读:
磁铁鉴别不锈钢真假不靠谱
实验目的:验证磁铁能否鉴定不锈钢真假
实验样品:不锈钢油壶、不锈钢小水杯、不锈钢碗、不锈钢保温杯、不锈钢保温壶。
实验过程:社会上流传可以用磁铁吸附,通过“有磁”或“无磁”来识别不锈钢的真假,于是很多人买不锈钢产品时,会带上一小块磁铁去验证。记者对上述5种已验明材质的产品,分别用磁铁去吸附。结果发现除了1种没有磁性外其余的产品,无论是否为不锈钢。
都能轻微吸附磁铁,具有弱磁性。可见仅用磁铁的方法鉴别不锈钢并不靠谱。专家指出,不锈钢有无磁性,主要看往钢水里注入的铬和镍的含量多少,很多高级别不锈钢制品可能是有弱磁性的,而一些假冒劣质不锈钢制品也能做到“无磁”。
因此对不锈钢来说,不管磁铁是否吸得上,只要符合质量标准,都是不锈钢。
⑸ 为什么不锈钢也能被吸铁石吸住
与不锈钢的材质有关。
1、有些不锈钢材质中马氏体或铁素体是带磁性的,由于冶炼时成分偏析或热处理不当,会造成奥氏体304不锈钢管中出现少量马氏体或铁素体组织。
例如:奥氏体304不锈钢、刀剪类的不锈钢。
2、有的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因而磁性越大。
例如:304不锈钢。
(5)买的不锈钢盆磁铁吸怎么回事扩展阅读:
不锈钢按照材质基体组织分类:
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 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2、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
3、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4、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⑹ 不锈钢锅为什么磁铁吸得了
不锈钢其实就是在钢中加入了几种不易锈蚀的金属,而钢是铁和碳一定比例化合而成,所以不锈钢中的大部分成分还是铁,自然会被磁铁吸引。
⑺ 吸铁石吸不锈钢是什么原因
人们经常用磁铁来判断是否不锈钢,认为磁铁能吸上的就是不锈铁,吸不上专的是不锈钢。看来人属们对不锈钢的认识还有误区。其实这只是区别了奥氏体类不锈钢和其他类不锈钢的有无磁性。 一般来说,奥氏体不锈钢和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无磁性(磁铁不能吸住),其他不锈钢中都有铁素体,有铁磁性(磁铁能吸住)。但是不锈钢却不能仅仅用有无磁性来判别。对于不锈钢来说,不管磁铁吸得上与否,只要符合其质量标准,都是不锈钢。 如果往钢水里加入了铬和较高的镍等,炼成的奥氏体钢就是磁铁吸不上的不锈钢。如果钢水里主要合金元素是铬、铁、碳和少量镍(或不加镍),炼成的钢就是磁铁吸得上的不锈钢,也叫铁素体不锈钢或马氏体不锈钢。除了奥氏体不锈钢磁铁吸不上外,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都具有磁性。由于镍元素在世界上储藏量很少,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镍含量高的不锈钢在市场上价格也较高,而且磁铁还吸不上。目前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在不锈钢中所占的比例仍很大,因此使人们产生了所有不锈钢都无磁性的错误概念。 其实,还有一种不锈钢磁铁是吸不上的,那就是高含锰或氮而低镍或不含镍的不锈钢,即铬锰奥氏体不锈钢。所以不能根据有无磁性来判断是否为不锈钢。
⑻ 不锈钢的盆可以用吸铁石吸住
不锈钢盆是复具有弱磁性制的,可以被磁铁吸住。很多高级别不锈钢制品是有弱磁性,是可以被磁铁吸住的。因此对不锈钢来说,不管磁铁是否吸得上,只要符合质量标准,都是不锈钢。单靠磁铁鉴别不锈钢真假是不靠谱的。
购买不锈钢制品时可看产品编号,如“18-8”(304钢)、“18-0”(430钢)等,横线前边的数字表示含铬量,横线后边的为含镍量。
(8)买的不锈钢盆磁铁吸怎么回事扩展阅读:
选购不锈钢餐具的注意事项:
1、选购不锈钢产品时应认真查看外包装上是否标注所用的材质和钢号;是否注明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电话、容器的卫生标准等字样。
2、 同样厚度和造型的不锈钢餐具,高档的餐具会比低档材质的餐具重量会更重些。在选购时可以根据重量来选择。
⑼ 为什么有的不锈钢可以用磁铁吸住
有的不锈钢可以被磁铁吸住,那是因为这些不锈钢带有磁性
不锈钢是铁碳合金,一般情况下,铁金属是以不带磁性的奥氏体存在的,但是在冶炼过程中,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稳定的奥氏体会转变成不稳定的马氏体,从而让不锈钢带磁性,能够被磁铁吸住。
可以被磁铁吸住的不锈钢有:
1、不锈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加上一些镍、铬等元素,经过加工之后形成的一种具有不生锈特性的钢种,
2、不锈钢主要分为三类:奥氏体不锈钢(200、304系列)、铁素体不锈钢(405、403)、马氏体不锈钢(410)。
3、奥氏体不锈钢含镍、铬金属较多,含铬大于18%,耐腐蚀性能高,无磁性,不能被磁铁吸住,
4、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5%~30%。强度高,带磁性,可以被磁铁吸住,
5、马氏体不锈钢含碳高,强度高,但是塑性和焊接性能差,带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住,
总结:不锈钢是铁碳合金,一般情况下,铁金属是以奥氏体存在,不带磁性,但是经过加工处理后会变成马氏体的不锈钢,从而带磁性,能够被磁铁吸住。
⑽ 为什么有的不锈钢可以用磁铁吸住而有些却吸不住
首先解释 具有顺磁性 概念
顺磁性是一种弱磁性。顺磁(性)物质的主要特点是原子或分子中含有没有完全抵消的电子磁矩,因而具有原子或分子磁矩。但是原子(或分子)磁矩之间并无强的相互作用(一般为交换作用),因此原子磁矩在热骚动的影响下处于无规(混乱)排列状态,原子磁矩互相抵消而无合磁矩。但是当受到外加磁场作用时,这些原来在热骚动下混乱排列的原子磁矩便同时受到磁场作用使其趋向磁场排列和热骚动作用使其趋向混乱排列,因此总的效果是在外加磁场方向有一定的磁矩分量。这样便使磁化率(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成为正值,但数值也是很小,一般顺磁物质的磁化率约为十万分之一(10-5),并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具有一定量的铁素体或马氏体含量的钢都具有顺磁性
不锈钢的磁性与成分、内部组织和加工硬化、热处理有关。马氏体、铁素体均有磁性,奥氏体固溶化热处理后无磁性,但加工后就有一定的磁性,磁性大小与成分(即加工硬化性)和加工量有关,加工硬化性和加工量越高,磁性越大。奥氏体+铁素体系具有铁素体的性质,具有磁性;析出硬化系(或叫沉淀硬化系)在退火后无磁性,析出硬化热处理后郊游了磁性。
根据铁碳合金状态图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γ固溶体(或γ相),也称奥氏体。它是有限固溶体,最大溶碳量为2.11%。奥氏体有良好的塑性,但强度不高,没有磁性。
还有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后具有一定的导磁性,因为生成了σ相。σ相为拓扑密堆结构,具一定磁性。
有些奥氏体加工后也存在一定的顺磁性,是因为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加工变形量比较大的情况会出现形变马氏体,有带磁现象出现。
需要纠正一下,物质的磁性从大的可以分为顺磁、抗磁、铁磁、亚铁磁、反铁磁性。
而其中铁磁性材料包括了永磁材料(或硬磁)和软磁材料。硬磁、软磁的分类就是靠矫顽力区分的。正因为在外场下,磁体本身的磁矩不会改变方向,所以叫做硬磁,如SmCo系,NdFeB系;相对的,那些很容易随着外部磁场改变自身磁矩的(也就是矫顽力小)就说是软磁,如硅钢、坡莫合金(Fe-Ni)等。
磁导率的概念:当外部有磁场提供时,磁体本身内部的磁矩多少会转向外部磁场方向(磁畴分布改变),那么外磁场大小H与磁矩转动后的磁体磁场M的加和比上磁矩转动前外磁场H0的值(也就是(H+M)/H)为相对磁导率。
如此看来,矫顽力越小,磁矩就越容易转向外场方向,M值越大,那么H+M/H当然也就大了。永磁磁矩基本不随外场改变,所以M趋于0,相对磁导率就接近于1;软磁就一千以上了……
关于永磁里面参杂软磁,不好说,需要看具体永磁材料的组织,以及磁硬化机理。不过目前在研究中的纳米晶耦合NdFeB材料好像确实是永磁相和软磁相都有。
不锈钢可分为:
马氏体不锈钢(如410) — 高铬(>12%),导磁,可通过热处理改善强度和硬度。
铁素体不锈钢(如405、403)— 导磁,不可通过热处理来改善强度和硬度。
奥氏体不锈钢(如200、300系列)— 不导磁(或弱磁性),不可通过热处理来改善强度和硬度。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329)— 高强度,比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不太稳定的304不锈钢有可能有磁性
304钢也会有磁性 有没磁性不能判断不锈钢的优劣
人们常以为磁铁吸附不锈钢材,验证其优劣和真伪,不吸无磁,认为是好的,货真价实;吸者有磁性,则认为是冒牌假货。其实,这是一种极其片面的、不切实的错误的辨别方法。
不锈钢的种类繁多,常温下按组织结构可分为几类:
1、奥氏体型:如304、321、316、310等;
2、马氏体或铁素体型:如430、420、410等;
奥氏体型是无磁或弱磁性,马氏体或铁素体是有磁性的。
通常用作装饰管板的不锈钢多数是奥氏体型的304材质,一般来讲是无磁或弱磁的,但因冶炼造成化学成分波动或加工状态不同也可能出现磁性,但这不能认为是冒牌或不合格,这是什么原因呢?
上面提到奥氏体是无磁或弱磁性,而马氏体或铁素体是带磁性的,由于冶炼时成分偏析或热处理不当,会造成奥氏体304不锈钢中少量马氏体或铁素体组织。这样,304不锈钢中就会带有微弱的磁性。
另外,304不锈钢经过冷加工,组织结构也会向马氏体转化,冷加工变形度越大,马氏体转化越多,钢的磁性也越大。如同一批号的钢带,生产Φ76管,无明显磁感,生产Φ9.5管。因泠弯变形较大磁感就明显一些,生产方矩形管因变形量比圆管大,特别是折角部分,变形更激烈磁性更明显。
要想完全消除上述原因造成的304钢的磁性,可通过高温固溶处理开恢复稳定奥氏体组织,从而消去磁性。
特别要提出的是,因上面原因造成的304不锈钢的磁性,与其他材质的不锈钢,如430、碳钢的磁性完全不是同一级别的,也就是说304钢的磁性始终显示的是弱磁性。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不锈钢带弱磁性或完全不带磁性,应判别为304或316材质;如果与碳钢的磁性一样,显示出强磁性,因判别为不是304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