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焊接接頭的焊接接頭
熔化區和非熔化區之間的過渡部分。熔合區化學成分不均勻,組織粗大,往往是粗大的過熱組織或粗大的淬硬組織。其性能常常是焊接接頭中最差的。熔合區和熱影響區中的過熱區(或淬火區)是焊接接頭中機械性能最差的薄弱部位,
會嚴重影響焊接接頭的質量。 被焊縫區的高溫加熱造成組織和性能改變的區域。低碳鋼的熱影響區可分為過熱區、正火區和部分相變區。
(1)過熱區 最高加熱溫度1100℃以上的區域,晶粒粗大,甚至產生過熱組織,叫過熱區。過熱區的塑性和韌性明顯下降,是熱影響區中機械性能最差的部位。
(2)正火區 最高加熱溫度從Ac3至1100℃的區域,焊後空冷得到晶粒較細小的正火組織,叫正火區。正火區的機械性能較好。
(3)部分相變區最高加熱溫度從Ac1至Ac3的區域,只有部分組織發生相變, 叫部分相變區。此區晶粒不均勻,性能也較差。 在安裝焊接中,熔焊焊接方法應用較多。焊接接頭是高溫熱源對基體金屬進行局部加熱同時與熔融的填充金屬熔化凝固而形成的不均勻體。根據各部分的組織與性能的不同,焊接接頭可分為三部分。如圖2—l所示,
在焊接發生熔化凝固的區域稱為焊縫,它由熔化的母材和填充金屬組成。而焊接時基體金屬受熱的影響(但未熔化)而發生金相組織和力學性能變化的區域稱為熱影響區。熔合區是焊接接頭中焊縫金屬與熱影響區的交界處,熔合區一彀很窄,寬度為0.1~0.4mm。
Ⅱ 熔合區是如何形成的它為什麼有時會成為整個焊接接頭的薄弱區域
熔焊熱源的高溫集中熔化焊縫區金屬,並向工件金屬傳導熱量,必然引起焊縫及附近區域金屬的組織和性為熔化焊縫區各點溫度變化示意能發生變化。由於各點與焊縫中心距離不同,所受的最高加熱溫度不同,相當於對焊接接頭區域進行了一次不同規范的熱處理,因此焊接接頭的各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組織變化和性能變化。
整個焊接接頭由焊縫區、熔合區、熱影響區構成。
1、焊縫區
焊縫區是在焊接接頭橫截面上測量的焊縫金屬的區域,焊縫區(熔焊時,是焊縫表面和熔合線所包圍的區域。焊縫區在冷卻過程中以熔合線上局部半熔化的晶粒為核心向內生長,生長方向為散熱最快方向,最終成長為柱狀晶粒。晶粒前沿伸展到焊縫中心,呈柱狀鑄態組織,此種結晶方式稱為聯生結晶。聯生結晶過程使化學成分和雜質易在焊縫中心區產生偏析,引起焊縫金屬力學性能下降,因此焊接時要以適當擺動和滲合金等方式加以改善。
2、熔合區
熔合區是焊接接頭中焊縫金屬向熱影響區過渡的區域。該區很窄,兩側分別為經過完全熔化的焊縫區和完全不熔化的熱影響區。熔合區的加熱溫度在合金的固 液相線之間。熔合區具有明顯的化學不均勻性,從而引起組織不均勻,其組織特徵為少量鑄態組織和粗大的過熱組織,因而塑性差,強度低,脆性大,易產生焊接裂紋和脆性斷裂,是焊接接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3、熱影響區
熱影響區是焊縫兩側因焊接熱作用沒有熔化但發生金相組織變化和力學性能變化的區域。根據熱影響區內各點受熱情況的不同,熱影響區可分為過熱區、正火區和部分相變區。
1)、過熱區
過熱區是指熱影響區內具有過熱組織或晶粒顯著粗大的區域。其加熱溫度為AC3以上100-200℃至固相線之間。該區內奧氏體晶粒急劇長大,形成過熱組織,因此塑性和韌性差,也是焊接接頭的一個薄弱環節。對易淬火硬化材料,該區的脆性會更大。
2)、正火區
正火區是指熱影響區內相當於受到正火熱處理的區域。加熱溫度為AC3至AC3+(100-200)℃之間。此溫度區間與正火溫度區間相同,金屬完全發生重結晶,冷卻後為均勻而細小的正火組織,力學性能明顯改善,該區是焊接接頭中組織和性能最好的區域。
3)部分相變區
部分相變區是指熱影響區內組織發生部分轉變的區域。加熱溫度在AC1至AC3之間。該區內的熱溫度在珠光體和部分鐵素體發生重結晶,使晶粒細化,而另一部分鐵素體來不及轉變,冷卻後成為粗大的鐵素體與細晶粒珠光體的混合組織。由於晶粒大小不一,故該區力學性能較差。
熔焊方法不可避免地要出現熔合區和熱影響區。這兩個區域的大小和組織性能取決於被焊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藝參數等因素。焊接方法不同,上述兩區的大小也不同,一般來說,加熱能量集中或提高焊接速度可減小上述兩區。
以上是針對低碳鋼熔焊時的分析,而不同材料對加熱的敏感性不同,熔合區和熱影響區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如易淬硬材料會產生淬硬組織,使焊接接頭力學性能降低。
熔合區和熱影響區的存在對提高焊接接頭的性能不利,在熔焊過程中無法消除它,所以常採用焊後熱處理的方式(正火或退火)來消除或改善。
Ⅲ 什麼是焊接熔合區,熔合線,熔池,熔深(熔合深度)
熔合區指在焊縫和母材的交界區,也稱半熔化區,是焊接接頭中焊縫金屬向熱影響區過渡的區域。
熔合線指焊接接頭橫截面宏觀腐蝕所顯示的焊縫輪廓線。它是焊縫金屬與母材的分界線。
熔深指母材熔化部的最深位與母材表面之間的距離。
熔池指因焊弧熱而熔化成池狀的母材部分,熔焊時焊件上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幾何形狀的液態金屬部分叫做熔池。
(3)如何找焊接接頭的熔合區擴展閱讀
實際的焊縫邊界應當是半熔化區與完全熔化的焊縫區的邊界。但在許多情況下,利用浸蝕的粗視磨片與觀察到的熔合線與實際的焊縫邊界往往並不一致,觀察到的是表觀熔合線。
實際熔合線是在位於表觀熔合線之外的地方。熔合線附近的區域存在著顯著的物理一化學不均勻性,無論是性能的變化或產生缺陷的敏感性,都有其特點,它是金屬焊接性優劣的影響因素之一。
在有的礦熱爐中,熔池則僅指熔渣和金屬液積存的爐膛部分,或是電極周圍爐料不斷下降的工作區(坩堝),或是電弧高溫所能作用到的區域。
Ⅳ 焊接冶金基本原理問題
熔焊熱源的高溫集中熔化焊縫區金屬,並向工件金屬傳導熱量,必然引起焊縫及附近區域金屬的組織和性為熔化焊縫區各點溫度變化示意能發生變化。由於各點與焊縫中心距離不同,所受的最高加熱溫度不同,相當於對焊接接頭區域進行了一次不同規范的熱處理,因此焊接接頭的各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組織變化和性能變化。
整個焊接接頭由焊縫區、熔合區、熱影響區構成。
1、焊縫區
焊縫區是在焊接接頭橫截面上測量的焊縫金屬的區域,焊縫區(熔焊時,是焊縫表面和熔合線所包圍的區域。焊縫區在冷卻過程中以熔合線上局部半熔化的晶粒為核心向內生長,生長方向為散熱最快方向,最終成長為柱狀晶粒。晶粒前沿伸展到焊縫中心,呈柱狀鑄態組織,此種結晶方式稱為聯生結晶。聯生結晶過程使化學成分和雜質易在焊縫中心區產生偏析,引起焊縫金屬力學性能下降,因此焊接時要以適當擺動和滲合金等方式加以改善。
2、熔合區
熔合區是焊接接頭中焊縫金屬向熱影響區過渡的區域。該區很窄,兩側分別為經過完全熔化的焊縫區和完全不熔化的熱影響區。熔合區的加熱溫度在合金的固 液相線之間。熔合區具有明顯的化學不均勻性,從而引起組織不均勻,其組織特徵為少量鑄態組織和粗大的過熱組織,因而塑性差,強度低,脆性大,易產生焊接裂紋和脆性斷裂,是焊接接頭最薄弱的環節之一。
3、熱影響區
熱影響區是焊縫兩側因焊接熱作用沒有熔化但發生金相組織變化和力學性能變化的區域。根據熱影響區內各點受熱情況的不同,熱影響區可分為過熱區、正火區和部分相變區。
1)、過熱區
過熱區是指熱影響區內具有過熱組織或晶粒顯著粗大的區域。其加熱溫度為AC3以上100-200℃至固相線之間。該區內奧氏體晶粒急劇長大,形成過熱組織,因此塑性和韌性差,也是焊接接頭的一個薄弱環節。對易淬火硬化材料,該區的脆性會更大。
2)、正火區
正火區是指熱影響區內相當於受到正火熱處理的區域。加熱溫度為AC3至AC3+(100-200)℃之間。此溫度區間與正火溫度區間相同,金屬完全發生重結晶,冷卻後為均勻而細小的正火組織,力學性能明顯改善,該區是焊接接頭中組織和性能最好的區域。
3)部分相變區
部分相變區是指熱影響區內組織發生部分轉變的區域。加熱溫度在AC1至AC3之間。該區內的熱溫度在珠光體和部分鐵素體發生重結晶,使晶粒細化,而另一部分鐵素體來不及轉變,冷卻後成為粗大的鐵素體與細晶粒珠光體的混合組織。由於晶粒大小不一,故該區力學性能較差。
熔焊方法不可避免地要出現熔合區和熱影響區。這兩個區域的大小和組織性能取決於被焊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藝參數等因素。焊接方法不同,上述兩區的大小也不同,一般來說,加熱能量集中或提高焊接速度可減小上述兩區。
以上是針對低碳鋼熔焊時的分析,而不同材料對加熱的敏感性不同,熔合區和熱影響區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如易淬硬材料會產生淬硬組織,使焊接接頭力學性能降低。
熔合區和熱影響區的存在對提高焊接接頭的性能不利,在熔焊過程中無法消除它,所以常採用焊後熱處理的方式(正火或退火)來消除或改善。
Ⅳ 焊接接頭的組成及形成過程是怎樣的
藉助原子間的聯系和質點間的擴散形成整體接頭的過程!是不是這個?》
Ⅵ 什麼是焊接熔合區,熔合線,熔池,熔深(熔合深度)
焊接熔合區,就是熔化的焊縫金屬和未熔化的母材的交界處;
熔合線,因為焊接熔合區范圍很窄,因此熔合區也被稱為熔合線;
熔池,焊接時形成焊縫的液體金屬熔化區稱為熔池;
表示熔池的主要尺寸有:熔深即熔池深度,熔寬即熔池寬度,熔長即熔池長度等。
Ⅶ 焊接接頭的可分為哪些不同區域各部分組織性能如何
焊接接頭包括焊縫、熔合區和熱影響區三部分。 (1)焊縫.焊縫金屬的結晶形成柱狀的鑄態組織,由鐵素體和少量珠光體組成。 焊接時,熔池金屬受電弧吹力和保護氣體的吹動,使熔池底壁的柱狀警惕成長受到干擾,因此,柱狀晶體呈傾斜層狀,晶粒有所細化。又因焊接材料的滲合金作用,焊縫金屬中錳和硅等合金元素的含量可能比母材金屬高,所以焊縫金屬的性能不低於母材。 (2)熔合區 該區被加熱到固相線和液相線之間,熔化的金屬凝固成鑄態組織,而未熔化的金屬因加熱溫度過高而成為過熱的粗晶粒,致使該區強度、塑性和韌性都下降,並引起應力集中,是產生裂紋、局部脆性破壞的發源地。在低碳鋼焊接接頭中,熔合區雖然很窄,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焊接接頭的性能。 (3)熱影響區 由於焊縫附近各點受熱情況不同,熱影響區又分為過熱區、正火區和部分相變區。 1)過熱區 焊接熱影響區中,具有過熱組織火晶粒明顯粗大的區域,稱為過熱區。過熱區被加熱到AC3以上100~200°C至固相線溫度區間,奧氏體晶粒急劇長大,形成過熱組織,因而該區的塑性及韌性降低。對於易淬火硬化的鋼材,此區脆性更大。 2)正火區 該區被加熱到AC3至AC3以上100~200°C之間,金屬發生重結晶,冷卻後得到均勻而細小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正火組織),其力學性能優於母材。 3)部分相變區 該區被加熱到AC1~AC3之間的溫度范圍內,材料產生部分相變,即珠光體和部分鐵素體發生重結晶,使晶粒細化;部分鐵素體來不及轉變,具有較粗大的晶粒,冷卻後致使材料晶粒大小不均,因此,力學性能稍差。
Ⅷ 熔焊接頭包括哪幾區力學性能差的薄弱區在哪兒為什麼
焊接接頭是由焊縫、熔合區和熱影響區三個部分組成的焊接時。
熔化形成熔池,當熱源離開以後,熔化的金屬開始冷卻結晶,形成焊縫。
熔合區是焊縫與母材之間的一個狹窄區域,金屬處於局部熔化狀態,晶粒較大,金屬的塑性和韌性下降,焊接接頭中的單薄區域。
焊接過程中,由於近焊縫區域的母材也受到電弧熱的作用,這部分母材的組織和性能均要發生變化,這個發生了變化的母材區域,稱為焊縫的熱影響區。是母材因受熱的影響(但未溶化)而發生在金相組織和機械性能變化的區域。
焊接熱影響區的組織和性能,基本上反映了焊接接頭的性能和質量。焊接熱影響區據組織的特徵分:熔合區、過熱區、正火區(相變重結晶區)、不完全重結晶區。熱影響區的組織分布(1)完全淬火區:焊接時熱影響區處於AC3以上的區域,由於這類鋼的淬硬傾向較大,故焊後得到淬火組織(馬氏體)。在靠近焊縫附近(相當於低碳鋼的過熱區),由於晶粒嚴重長大,故得到粗大的馬氏體,而相當於正火區的部位得到細小的馬氏體。根據冷卻速度和線能量的不同,還可能出現貝氏體,從而形成了與馬氏體共存的混合組織。這個區在組織特徵上都是屬同一類型(馬氏體),只是粗細不同,因此統稱為完全淬火區。(2)不完全淬火區:母材被加熱到AC1~ AC3溫度之間的熱影響區,在快速加熱條件下,鐵素體很少溶入奧氏體,而珠光體、貝氏體、索氏體等轉變為奧氏體。在隨後快冷時,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原鐵素體保持不變,並有不同程度的長大,最後形成馬氏體-鐵素體的組織,故稱不完全淬火區。如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含量不高或冷卻速度較小時,也可能出現索氏體和體素體。如果母材在焊前是調質狀態,那麼焊接熱影區的組織,除在上述的完全淬火和不完全淬火區之外,還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回火處理,稱為回火區(低於AC1 以下的區域)。總括以上,金屬在焊接熱循環的作用下,熱影響區的組織分布是不均勻的。熔合區和過熱區出現了嚴重的晶粒粗化,是整個焊接接頭的薄弱地帶。對於含碳高、合金元素較多、淬硬傾向較大的鋼種,還出現淬火組織馬氏體,降低塑性和韌性,因而易於產生裂紋。
Ⅸ 焊接接頭由哪幾個區域組成各部分的組織和性能特點是怎樣的
焊接接頭由焊縫金屬和熱影響區組成。
1)焊縫金屬:焊接加熱時,焊縫處的溫度在液相線以上,母材與填充金屬形成共同熔池,冷凝後成為鑄態組織。在冷卻過程中,液態金屬自熔合區向焊縫的中心方向結晶,形成柱狀晶組織。由於焊條芯及葯皮在焊接過程中具有合金化作用,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往往優於母材,只要焊條和焊接工藝參數選擇合理,焊縫金屬的強度一般不低於母材強度。
2)熱影響區:在焊接過程中,焊縫兩側金屬因焊接熱作用而產生組織和性能變化的區域。
Ⅹ 你好,請問焊接接頭的尺寸在哪查 包括母材,熱影響區,熔合區,焊縫區的長和寬,在2d模式下,謝謝
焊接接頭的尺寸可以在
GB.T985.1-2008上面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