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速鐵路大多採用無縫線路,怎麼解決鋼軌熱脹冷縮產生大應力,導致脹軌、斷軌的問題
無縫鋼軌技術原理鋪軌時,使用牽引車牽著兩根長達500米的鋼軌滑行到相應的位置,數十名工程技術人員協助牽引機卸下鋼軌並准確定位。鋼軌鋪設後,火車頭就可順著鋼軌頂推由37節平板車組成的平板車組。 牽引機將鋼軌鋪設在無砟軌道上後,另一個無縫鋼軌焊接施工隊會立即將前面鋪設的鋼軌,焊接成一條沒有縫隙的鋼軌。 無縫鋼軌焊接中的應力放散工序能防止無縫鋼軌熱脹冷縮,即把鋼軌內部的應力均勻分布到鋼軌上,防止在溫度過低時斷軌,溫度過高時脹軌。技術特點(1)作為火車提速關鍵設備的無縫鋼軌,國產化率已接近100%,鋼軌介面處1.5m以內的平直度誤差不超過0.2mm。(2)當車輪行至兩根鋼軌接縫時,車輪踏面的一部分壓在第一根鋼軌上的同時,車輪踏面的另一部分同時壓在第二根鋼軌上了,使兩根鋼軌同時受力,使車輪平滑通過兩鋼軌接縫處,不產生振動。減噪減少了噪音污染。超長無縫線路是由許多根標准鋼軌聯結成長軌條鋪成,一般長度為兩至三公里。節約磨損大大減少,與普通鐵軌相比,無縫鐵軌由於消除了大量鋼軌接頭,因而消除了接頭沖擊力,減少了線路損害,節省了大量原材料,線路維修可節約費用30%—75%。提速提高了軌道的可靠性,火車的速度還會相應提高。平穩增加旅客的平穩、舒適感。凡是本鋼軌(包括鐵軌)的一切運輸工具,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 1.不得擅自將鋼軌端部改為代有斜度,也就是說不得小於90°角。 2.不得擅自實施根據本專利技術物征和技術理論,製造出任何鋼軌和鐵軌。
B. 高速鐵路 鐵軌如何對接
無縫鋼軌已經被廣泛採用,也就是數百米乃至數千米長的鋼軌,中間沒有介面縫隙,可以避免因為介面太多造成的大量噪音、以及磨損。
其實,數千米的無縫線路,是由許多普通長度的鋼軌焊接起來的長鋼軌線路,運到工地,再焊接成設計長度1km或2km,甚至更長。根據鋼軌的脹縮系數,每當溫度升高1℃,1m長的鋼軌,就會比原來長出0.0118mm。數千米的鋼軌熱脹冷縮的長度是很可觀的,冬天可能冷縮而斷裂,夏天可能膨脹而崩脫。
解決熱脹冷縮的溫度應力,靠以下幾個方式:
1,完善的溫度監控設備。
2,製造工藝上要降低熱脹冷縮效應。鋪設時也要選擇適當溫度,使伸縮值最小。
3,把鐵軌鎖定在枕木上,使其應力被強制鎖定。在溫差大的地區,還要定期放散應力。據說施工現場的突然放散的應力,聲勢極為驚人!
鐵路線路解決鋼軌熱脹冷縮的辦法一般是採用扣件緊固的辦法,就是將彈片扣件換成彈簧扣件(又稱彈條扣件),將鋼軌緊緊地扣在軌枕上,強行將熱脹冷縮產生的能量消化掉,但這樣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熱脹冷縮產生的能量大於單位距離內軌枕的附著力時,就使鋼軌產生漲軌現象,單位距離內軌枕的鋼軌出現扭曲變形。為解決這個問題,鐵路部門就在一定距離內,在鋼軌的軌腰打幾個洞來釋放熱脹冷縮產生的能量,並在一定距離內(1500m左右)保留鋼軌接頭,來輔助釋放熱脹冷縮產生的能量,以解決鋼軌熱脹冷縮的問題。
想了解更多,還可以去網路里輸入關鍵詞「無縫線路」深入了解。
希望對你有幫助!
C. 高速鐵路的鐵軌接縫問題如何處理長軌的熱脹冷縮問題如何處理
都是無縫線路了,涉及到熱脹冷縮現象的區段已經不多了,告訴鐵路軌縫對車速和舒適程度影響很大,故採取此措施,謝謝!
D. 中國高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高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高鐵,是外國青年心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之首、最想帶回家的「中國特產」。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高鐵有著「高顏值、高速度、近乎完美的乘車體驗……」
高鐵改變了中國,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高鐵,正成為一張中國名片,向世界散發出魅力。中國高鐵是怎麼來的?中國高鐵「牛」在哪兒?中國高鐵能不能跑得更快?
刷新認知的「中國速度」
「立硬幣不倒」似乎成了外國人對中國高鐵最直接的印象。早前,一位外國人拍攝了一段在中國高鐵上立硬幣的視頻,在網路上一度引發熱議。在這個長達數分鍾的視頻里,列車飛速行駛,硬幣卻始終立得穩穩的,引爆了外國網友討論。
「我曾經坐高鐵完成了一次北京到西安的旅行,這經歷簡直刷新我認知!」來自美國的羅傑曾在加拿大、英國、日本和中國生活,他表示,在中國,不管是城市輕軌還是高鐵,他都喜歡。
在中國,外國人稱高鐵是最好的旅行方式。在國外,中國高鐵同樣為當地群眾帶去便利和機遇。
萊文特是土耳其文化大學的一名學生,近年來,他關注到中土兩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的合作:「土耳其有很多高鐵工程項目,中國在這些項目中提供了很多幫助。我認為在這些項目中,土耳其和中國還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中國高鐵的發展成績同樣引來國外媒體的關注。去年,俄羅斯第一頻道推出了一部名為《跟著葉叔走中國》的系列紀錄片。據紀錄片主創葉叔介紹,一期介紹中國高鐵的節目收到觀眾大量熱情洋溢的評語,而他在坐過中國高鐵後也感嘆:中國「和諧號」列車真是個鐵路奇跡!
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在一篇題為 《中國新工業革命》的文章中將高鐵建設看作是中國正在開展新工業革命的標志。文章說,中國特有的文化和中國人的勤勞創新使得中國高鐵技術得以迅速應用,並引領世界。
韓聯社的表述則更加直白:「坐上高鐵,你能真切地感受到 中國速度 。」
一場持續的「高鐵革命」
「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有人都憋著一股勁:必須讓中國高鐵真正成為中國人自己的高鐵。」回顧起中國高鐵的創新發展歷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十三五」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專家組組長賈利民非常感慨。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賈利民就投身於中國高鐵的科研創新工作,見證了中國高鐵孕育發展至今的全過程。
「我們是站在西方的肩膀之上起步的。」談到中國高鐵的發展,賈利民坦言,對西方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對我們的發展非常重要。從照圖施工到小改小修,從引進西方的製造能力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高鐵人」用10年多的時間「全面地、系統化地,一個角落都不遺漏地」研究、建設起了自己的高速鐵路。
武廣高鐵,建設工期4年半,而這在國外一般需要8-10年。武廣高鐵董事長王志堅說:「我們是把他們用在休息的時間、喝茶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的焊接工李萬君,被譽為「工人院士」,在他手下,高鐵所有焊件都表裡如一、沒有瑕疵,在他眼中,「每一個焊件都得是藝術品。」歷時5年建設的寶蘭高鐵,沿線地質地貌復雜,被中鐵二局寶蘭高鐵甘肅段項目部經理袁韜形容為 「就像在豆腐上建高鐵」……
中國高鐵的發展,離不開高鐵建設者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國家的戰略支持。在賈利民看來,中國高鐵成功的發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的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
「我們集成了全國最優秀的科技和創新力量,包括20多家國內頂級高校、50多家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業。從基礎材料到控制,從電子到化工,從機械到信息,我們在所有涉及的領域開展了高度組織化的創新。我們選擇了一條面向問題、目標引領、需求導向的科技創新路徑。」賈利民回憶道,當時恰逢中國高鐵的大建設、大發展時期,國家為高鐵科研創新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機遇和實驗驗證環境:「我們出了產品就可以做實驗,每條新線路開通前都會專門安排一段時間給我們做實驗。除了中國,全世界誰還有這個機會?」
「歐洲人把這叫做 中國的高鐵革命 ,這個革命還在持續。」賈利民補充道。
領先優勢獨此一家
由於復雜的地質環境和氣候變化,中國高鐵面對的挑戰,是世界任何一個地區都無法比擬的。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何華武說,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環境最復雜,有高寒高鐵、抗大風沙高鐵和沿海高鐵,且連續高速運距長,「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對高速動車組的多樣化需求。」
為此,賈利民和高鐵創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 「高速列車智能化」和「高速列車譜系化」的概念和技術架構。賈利民把譜系化技術平台比作一隻「老母雞」,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下蛋」,完成高速列車產品的定製化和需求導向的快速設計、製造與交付。在這個譜系化平台下,中國已經生產出了城際動車組、高原動車組、高寒動車組和適用於高原荒漠地區的一系列高速列車產品,6月26日首發的「復興號」也是這一技術平台的應用成果。
從冰雪覆蓋的高寒地帶到熱帶海島,從特大荒漠風區到極端艱險的山區,中國的高鐵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俊彪表示,中國鐵路在建設、運營、風險防控等方面總體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高鐵何以領跑世界?賈利民介紹說,中國高鐵具有全球最完整的技術和產業配套體系。「中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地解決與高鐵有關的所有技術問題,這個完整性,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獨此一家。」
賈利民同時坦言,我們在高鐵涉及的材料、電子元器件、信息技術基礎部件等基礎技術和產業領域上還有短板,需要引進,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自主創新,經濟全球化可以極大地緩解這些短板給我們造成的制約。「高鐵技術、設計、標准都是我們制定和掌握的,我們要講品質、講效益、講面向全球的包容性發展,需要的是集成全球資源,這並不影響中國高鐵創新能力和產業能力體系的完整性。」
高鐵可否「達速」?
北京到上海,只需5個多小時,連接了中國首都和經濟中心;北京到河北廊坊,21分鍾,為大批「跨省上班」的工薪階層帶來便利……在一路領跑中,高鐵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為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攤開中國地圖,可以看到,縱橫交錯的鐵路線把中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過去5年,中國高鐵新增運營里程1.2萬公里,總里程超2.2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里程的總和。到2025年,中國高速鐵路網路將達到3.8萬公里,覆蓋中國240座中型以上的城市,它將徹底改變這片土地上距離與時空的概念。
而隨著一系列技術創新,高鐵的速度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復興號 試驗時速可達400公里,設計持續運行時速350公里,但為什麼實際運行時速仍是300公里?」一位北京市民對此表示疑惑。實際速度能否達到設計速度?試驗速度能否保證安全行駛?這些問題引發不少網民的討論。
賈利民直言,以安全為由降低高鐵速度是沒有經過科學理性評估的,以成本為由抵制達速更是狹隘、短視和缺乏大局觀的。「高鐵從研發設計到運營維護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堅持 故障安全原則 這一條底線原則,即任何故障必須導致安全側輸出。我們的設計速度是350公里,就意味著,通過我們的設計過程和技術手段,高鐵本身就具備了在350公里條件下安全運行的條件和技術能力。」賈利民介紹說,現在有關部門正在全力以赴准備恢復速度。
E. 高鐵路上的電線如何連接到動車上面
高鐵車廂頂上有受電弓負責與高鐵線路的線路上的電線接觸,從而將25kV高壓電引到高鐵列車中。高速鐵路接觸網是沿鐵路線上空架設的向電力機車供電的特殊形式的輸電線路。
其由接觸懸掛、支持裝置、定位裝置、支柱與基礎幾部分組成。接觸懸掛包括接觸線、吊弦、承力索以及連接零件。接觸懸掛通過支持裝置架設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將從牽引變電所獲得的電能輸送給電力機車。
(5)高鐵的鐵道是怎麼焊接的擴展閱讀:
高鐵是一種特殊的大功率單相負荷,對於三相對稱的電力系統來說,高鐵牽引負荷具有波動性、非線性、不對稱性等特點。
1、負荷波動與沖擊,列車在運行中的加速、惰行、制動等因素都會引起牽引變電站負荷的波動,特別是列車從一個供電支變換到另一個供電支時,其瞬間造成的負荷波動和沖擊是非常巨大的,巨大的負荷波動和沖擊會引起電網電壓的異常波動。
2、非線性,從高鐵的驅動原理可以看出,高鐵採用交-直-交的PWM變流器技術,把工頻交流電經過整流逆變轉變為可調幅調頻的三相交流電為牽引電機供電,這是一個非線性的過程,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的大量的諧波。
3、不對稱性。高鐵採用單相供電制,且牽引網兩個供電支的負荷不可能保持一致,因此對於三相電網來說,屬於不對稱性負荷,會產生負序電流,造成牽引變電站外接電網三相不平衡。
F. 高鐵的鐵軌為什麼中間沒有介面了
高鐵的鐵軌是很多根鐵軌焊接成一根整體的鐵軌,幾百米才有一個伸縮縫,現在的技術先進了,伸縮縫處有軟性連接,預留有受熱後的膨脹空間。
(6)高鐵的鐵道是怎麼焊接的擴展閱讀:
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准高、可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200km/h以上。
高鐵在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學術領域有不同規定。中國國家鐵路局將中國高鐵定義為設計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含預留)、初期運營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客運列車專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高速鐵路設計規范》文件。中國國家發改委將中國高鐵定義為時速200公里及以上標準的新線或既有線鐵路,並頒布了相應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文件,將所有時速200公里的軌道線路統一納入中國高速鐵路網范疇。
「高鐵」同時被民間和中國鐵路總公司旗下的火車票系統(12306官方網站)代指中國高速動車組旅客列車(G字頭車次),實為錯誤用語。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高速動車組標准英文名為G-Series High-Speed Train。
G. 我國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高速鐵路的無縫鋼軌是將鋼軌間的接頭用鋁與四氧化三鐵發生鋁熱反應進行焊接而
A.反應8Al+3Fe3O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