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焊工如何培養職業能力培養
一、思想教育是提高電焊工實踐教學質量的基礎
電焊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學習難度大,實訓環境差,訓練過程辛苦。現在獨生子女動手能力較弱,而且大多被父母嬌慣,不願吃苦。要想提高焊接技能,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尤為重要。教師可結合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的賽手或者身邊成功的典型案例,在課堂上或課下交流中,讓學生了解這些「工匠」其實都是來自平凡的工作崗位,都是一線的技術工人,他們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創業創新從點滴做起,苦幹實干,干一行,愛一行,在實踐中增強本領。認識到技工也是人才,技工也有前途。「大國工匠」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牌高中、進名牌大學,而是在技術技能領域中發展,用技術技能實現人生價值。讓學生盡快了解電焊專業特點、操作內容、工作性質以及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性。強化專業危機意識,告誡學生學好技能就能立足於當今社會。讓學生在認知上接納焊接專業,為下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興趣是提高電焊工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最有力、最穩定的動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搞好電焊工實習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利用學生年齡小、興趣廣泛的特點,組織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製作如花架、小凳子等產品,看著自己做成的成品,學生會有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在實習訓練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和目標進行操作技能訓練,注重焊接姿勢和操作要領的把握,這都是生產合格產品的必要條件。教師將多年總結的技巧傳授給學生,會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領的印象。讓學生參與加工產品,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向學生滲透相關的理論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這樣在操作訓練過程中將感性操作上升到理性認識,將抽象理論知識變成具體的實踐知識,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實習教學中,還要經常鼓勵表揚技術掌握快的學生,將他們焊接的優秀作品在班級里進行展示,讓焊接技術高手介紹焊接經驗,有些經驗從學生嘴裡講出來,更有說服力,其他學生更容易接受。這對優秀的同學可起到激勵作用,而對其他同學則提供一個學習目標和努力方向,使學生由「學會的要求」向「會學的目標」轉變,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思想升華。使學生爆發學習焊接技術的動力,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貳』 如何讓工匠精神,手藝絕活得到傳
紀錄片《大國工匠》以熱愛職業、敬業奉獻為主題,講述了八位「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間,有在中國航天事業中,給火箭的「心臟」——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高鳳林,有載人潛水機上被稱作「兩絲」鉗工的顧秋亮,有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有港珠澳大橋深海鉗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飛機的鉗工胡雙錢,有鏨刻人生、為 APEC會議製作禮物的孟劍鋒,還有撈紙大師周東紅。 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些大國工匠給我們以財富,這就是要深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繼承中國源遠流長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藝,讓「中國製造」、「中國創造」釋放出更為奪目的光彩。 在這個五光十色、極致物慾橫流的當下,對這些成功的工匠們也少不了幾倍工資、幾套房子、幾多升遷的誘惑。但是,他們都沒有為此所動。因為他們的共同和特殊點,不僅在於技藝精湛,而且在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對所從事的事業的愛心和忠心,有一種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職業操守的「工匠精神」。高鳳林的話,代表了大國工匠們的心聲:「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每一個從事五金製造的業者,都是一個個工匠,都有一份份責任。每個業者都應該以同樣「大國工匠」的精神尺度,盡職盡責,贏得尊重。
『叄』 如何推動工匠精神的發展
1、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
2、嚴謹,一絲不苟。不投機取巧,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採取嚴格的檢測標准,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
3、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
4、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
『肆』 在職業發展中,我們要如何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現代工匠應該具備精湛的技術、深厚的理論功底、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樂於奉獻的品格。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專業技能素養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一是轉變教育理念,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工匠意識深深烙印在每個學生腦海;二是實施精準教育,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核心課程與社會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形成校企無縫對接,學生畢業即就業。與企業深度融合,校企雙方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教學標准,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使現代學徒製成為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三是養成職業操守,讓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百折不撓、滴水石穿的工匠精神成為職業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四是實行定向培養,突出職業教育專業特色,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點和潛質,讓各類人才各得其所、才盡其用。
『伍』 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人才隊伍
關於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工匠隊伍的建議:
一、加大弘揚「工匠精神」力度
在全社會加強輿論導向,確立工匠精神的價值觀,轉變「重裝備、輕技工,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操作」的觀念,要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樂奉獻、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同時全社會要尊重技術人才,特別要尊重一線技術工人,讓他們在一線工作有希望、有尊嚴。讓越來越多的「精工巧匠」、「匠心青年」能從幕後走到台前,成為廣大青少年追捧的「明星」和廣大勞動者學習的榜樣。
二、加快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通過發揮校企各自優勢,互相支持、 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實現共同發展。
政府可以通過引導和促進,讓企業進學校,讓學校專家進企業,幫助企業提升理論知識,通過系統的、專業的、全方位的學習、員工培訓,使之真正成為能做事、會做事的人才隊伍,致力於創造高效勞動價值的「工匠」型人才。
另外,學生在校期 間,學校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職業操守的教育培 訓,使每個學生掌握必備的技能和本領;鼓勵有能力的企業興辦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的基礎是院校,職業教育的搖籃在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是科技興區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亦是服務地方 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
三、努力塑造匠人標桿
一是相關聯系部門可牽頭組織開展技能大賽。建議完善職業技能競賽制度,支持院校或有條件的企業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的技能大賽實訓基地,使更多優秀高技能人才通過各級、各類大賽脫穎而出。
二是對獲得技能大賽金牌的選手,可晉升為高級技師並破格認定為當年度首席技師;對獲得技能大賽優異成績的選手,以及為獲獎選手提供指導和幫助的技術指導專家、教 練。
按照國家獎勵標准分別給予獎勵;對選送單位、院校,給予一次性物資獎勵:對具有中國特色的「師徒制」培養新模式,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試點的單位由財政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三是給企業更多的人才評價自主權,根據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和用人單位崗位要求,讓部分院校、企業成為職業資格過程化考核鑒定 試點。比如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批准,企業或行業協會可 以在國家職業標准框架內,結合企業或行業的生產服務實際,實施自主評價體系。
四、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任用
堅持「不唯學歷唯能力」。吸引更多技藝精湛的優秀高技能 人才到技工院校任實習指導教師,具有工程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員,不受學歷、教師資格證等條件限制,可直接應聘相應等級實習指導 教師崗位。
在職業院校全面開展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符合條 件的職業院校教師可評為「實訓教授」。在對待學生方面,破除技工院校畢業生成長通道中的「天花板」和「隔離牆」。
取得高級工、預備技師職業資格的高級技校或技師學院的全日制畢業生,在參加公務員招考、企事業單位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准和職稱評聘等方面,按照相應的全日制高職(大專)或本科畢業生 享受相應政策待遇。
普通技工學校畢業生,按照普通中等學歷教 育畢業生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在高技能人才中發展黨員、樹立典型、評選勞動模範,每年可組織優秀高技能人才開展帶薪外出學 習、考察和療養等活動。鼓勵企業在制定薪酬制度時向高技能人 才傾斜。
五、加強能工巧匠的培育機制建設
建議在政府的領導下,有計 劃,有組織地引進一批技術能手,以此帶動本土匠人們快速提升。同時,邀請國內外行業人才組織開展各大行業相關大型論壇、小型沙龍等活動,使大家在這些活動中可各顯其才、取長補短。
邀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來傳授經驗,進一步提升技能操作水平。也可組織一批技術人才走出去,分行業、分級別開展組織交流和培訓,讓每位同志學有所獲得。
總之,通過交流學習培 訓,讓我們少一些粗製濫造,多一些優良精品;我們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我們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期望「工匠精神」引領出「江津智造」。
『陸』 如何踐行工匠精神
踐行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熱愛工作,用滿腔的熱忱投入到工作當中,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完美。具體實踐為:
1、要熱愛工作,完成由工到匠的轉變。踐行「工匠精神」,首先要先成為一名優秀傑出的「工」。每個崗位、每名員工都是公司整體運行中的重要一環,只有熱愛本職工作並保持耐心、細心和決心,才能保證自己在崗位上無差池無延誤,然後成為一個具有自我升華能力的「匠」。
2、要滿腔熱忱,用工作實現自身價值。「工匠精神」蘊含著一份熱忱,在長年累月的工作中,匠人們始終保持激情。
3、始終秉持素直之心,對企業懷有高度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4、要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競爭力。真正的「工匠精神」,不僅是使命的延續、職責的堅守,還是與時俱進的工作思路,百舸爭流的奮發精神,挺立潮頭的文化自信。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成為企業工匠關鍵在學習。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我價值,做學習型員工。
5、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掌握理論知識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創新。
6、所謂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慷慨激情,而是長年累月的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保持初心,且心無旁騖,鍥而不舍,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柒』 在工作崗位如何做到工匠精神
工作熟練無誤,僅以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裡,精益求精乃為「工匠」。想要成為「工匠」,最重要的就是要熱愛工作,用滿腔的熱忱投入到工作當中,在工作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精益求精、精雕細琢、追求完美,才能在工作中踐行工匠精神。
具體的實踐:
要熱愛工作,完成由工到匠的轉變。踐行「工匠精神」,首先要先成為一名優秀傑出的「工」。每個崗位、每名員工都是公司整體運行中的重要一環,只有熱愛本職工作並保持耐心、細心和決心,才能保證自己在崗位上無差池無延誤,然後成為一個具有自我升華能力的「匠」。
要滿腔熱忱,用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當你把工作作為一項任務去完成時,那僅僅是完成任務,並不能把一項工作做好;只有充滿激情、滿懷熱忱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工匠精神」蘊含著一份熱忱,在長年累月的工作中,匠人們始終保持激情。
始終秉持素直之心,對企業懷有高度的認同感和使命感。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放棄、不遷就、不隨波逐流,努力堅守。他們早已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把推動企業發展看作自身價值的體現。
要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我競爭力。真正的「工匠精神」,不僅是使命的延續、職責的堅守,還是與時俱進的工作思路,百舸爭流的奮發精神,挺立潮頭的文化自信。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成為企業工匠關鍵在學習。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努力提升自我價值,做學習型員工。
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掌握理論知識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實現創新。我們不僅要把學習看作是興趣,更應該當作一種責任,因為它是增強員工技能、提升自我競爭力、推動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所謂的「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慷慨激情,而是長年累月的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保持初心,且心無旁騖,鍥而不舍,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捌』 大學生如何培養工匠精神
1、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榮寶齋的王玉良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為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列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復,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嘆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02
2、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為,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艷》,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贊。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03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為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台航海鍾,最後一個鍾,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 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發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嘆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玖』 在焊工實訓里如何體現工匠精神
應該認認真真的完成工作,對待焊接要一絲不苟,把焊接的活做細了,這才能體現工匠精神。
『拾』 我們如何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弘揚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弘揚工匠精神要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執事敬」,是指行事要嚴肅認真不怠慢;「事思敬」,是指臨事要專心致志不懈怠;「修己以敬」,是指加強自身修養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1]
弘揚工匠精神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能基業長青的企業,無不是精益求精才獲得成功的。
弘揚工匠精神要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紮根下去,心無旁騖,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在中國早就有「藝痴者技必良」的說法,如《莊子》中記載的游刃有餘的「庖丁解牛」、《核舟記》中記載的奇巧人王叔遠等。[1]
弘揚工匠精神要創新。「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工匠,如倪志福、郝建秀等,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製造商」王傳福、從事高鐵研製生產的鐵路工人和從事特高壓、智能電網研究運行的電力工人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優秀傳承者,他們讓中國創新重新影響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