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居里夫人給你的印象最深
因為居里夫人有以下幾種偉大品質:
一、奮斗不息的堅韌個性。居里夫人有這么一句名言: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居里夫人的童年很不幸,母親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艱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早在法國巴黎大學求學時期,她過的盡是修道院的生活,「她有意把分心的事情從日程中除去,不參加朋友的聚會,不與別人接觸。同樣她斷定物質生活的毫不重要,以為這種生活並不存在。她給自己一種斯巴達式的不近人情的生活。」因為貧窮,經常挨餓和受冷,得了貧血症,她常暈了過去,但她很輕視疾病,依然苦讀不輟……有一天,她與一位同學走出教室時突然暈倒在地,在場的同學嚇了一跳,趕忙把她送到附近的一家醫院。她的姐夫是醫院的醫生,當他聞訊趕來時,面色蒼白的居里夫人已經在讀第二天的功課了。「他檢查他的小姨,尤其檢查那干凈的碟子和空的平底鍋,在全屋子裡只找到一種食物:一小包茶葉。他忽然明白了,開始查問:你今天吃了什麼東西?
今天?…….我不知道……我剛吃完午飯……
你吃了什麼東西?姐夫繼續盤問。
一些櫻桃,還有一大堆東西……
最後她不得不說實話了,從前一天晚上起,她只啃了一小把蘿卜和半磅櫻桃,她用功到清晨三點,睡了四個小時,……她回到家裡,吃完剩下的小蘿卜,然後就昏過去了。」
就這樣,這位貧窮的女學生,終於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堅韌個性,於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成績在物理系畢業,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在數學系畢業,獲得數學碩士學位。
「鐳」(Radium)元素在鈾瀝青里的含量不過是萬分之一,在當時,即使用極其精密的儀器也沒有辦法對它進行化學分析並找到它。可以想像,憑借極其簡陋的實驗設備去對它進行證實、研究、提煉談何容易。可是居里夫人一旦發現了它的存在,便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於她的研究中。研究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難是無數的.研究用的實驗室是被人棄用的棚屋,「……在夏天,因為棚屋是玻璃的,裡面燥熱的象一間溫室;在冬天,簡直不知道應該下雪還是下雨,若是下雨就以讓人厭煩的輕柔聲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若是下霜,就是連人都凍僵了,沒有辦法補救,那個爐子即使把它燒白了,也是讓人完全失望……」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進行了四年的艱苦卓絕的研究工作。四年中,他們提取了數十噸的鈾瀝青礦的煤渣;四年中,她每天既是學者,是工人和技師,也是苦工; 四年中,她總是射著頑強的眼神,決不放鬆她的儀器,決不放鬆她作實驗用的坩堝。。。。。。正是因為這種為了事業奮斗不息的堅韌個性,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失敗和提煉後,終於得到了0.l克的「鐳」。
二、不尚名利的高貴品質。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名利所顛倒的人。她是「鐳的母親」,在一些人看來她理應因「鐳」成為巨富。但她秉性輕視財富。她曾平靜地對人說過:「鐳」是一種元素,沒有人應該由「鐳」而成為巨富,「鐳」是屬於全世界的。在居里夫婦發現「鐳」之後,為了使其盡快地服務於世界,馬上公開了提取「鐳」的方法,拒絕申請專利權。丈夫在一次車禍中逝世以後,居里夫人把價值一百萬法郎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夠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勞的了。」
1920年5月,一位美國女記者在訪問居里夫人時問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任你挑選,你最願意得到什麼?」
「我很想有一克純鐳來作研究。但它的價格太高,我實在買不起。」
女記者不解地問。「您不是把價值百萬法郎的鐳,送給了巴黎大學實驗室嗎?」
居里夫人平靜地說。「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屬於實驗室的。」
這位記者被這位女科學獻身科學的無私精神深深感動,當她回到美國後,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居里夫婦,並號召美國人民開展捐獻運動,要贈給居里夫人一克「鐳」。次年5月,美國總統在首都華盛頓親自把這克「鐳」轉贈居里夫人。在贈送儀式之前,居里夫人堅持要求修改贈送證書上的文字,再次聲明:「美國贈送我的這一克鐳,應該永遠屬於科學,而不能成為我個人的私有財產。」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靈魂之高潔。在她的靈魂里沒有任何的私利纖塵。這使我想到了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如果人只為自己而勞動,他也許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的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對成不了真正的偉人和完人。居里夫人正是因為有著為人類謀幸福的高尚情操和不尚名利的高貴品質,才使她成為一個舉世景仰的偉人。
居里夫人一生輕視榮譽。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0餘個,但她從不在意這些。她把榮譽證書保存起來,不過是因為它們是很硬很厚的紙片,在背面記錄數學和物理學的算術方便極了。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獎給他的枚金質獎章,她的朋友大吃一驚,問:「居里夫人,現在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如同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三、無私的奉獻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居里夫人毅然關上了實驗室的大門,以一名女科學家的真誠投身於戰爭的洪流之中。她奔波於法國的戰場醫院,發現當時所有的戰地醫院都缺少X光線設備,她便創建了X光線設備。並在戰地設置了200個X光照相室。她在前線冒著槍林彈雨來回奔波,冒著生命的危險,不僅做指導者,還經常親自攝取照片,再由外科醫生根據照片所指示的部位取出子彈。有時候,居里夫人就在X光照射下幫助醫生施行手術。為了X光線設備的服務工作,她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數次受傷。據統計,用X光線救助的傷病員的數量高達百萬之多。戰爭結束後,她不但從不提起這些光榮的經歷,從不提她曾經遭受的困苦和危險,而且還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把自己所有的金子都奉獻給了國家。「……戰爭結束了,但戰爭攪亂了她的科學工作,耗盡了她的健康,並使她破產……」;「……在她五十歲的年齡,她差不多又成了窮人了……」
「35年以來,居里夫人一直在接觸「鐳」,一直在呼吸著鐳射氣,在4年的戰爭期中,她還受到過倫琴X射線發出來的更危險的射線。」在晚年時期,她一直患著嚴重的貧血症,她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仍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終於在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享年67歲。她發現的「鐳」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現在還在繼續挽救著無數的生命,而她卻成了「鐳」的犧牲品。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她多象是一團火,把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熱都奉獻給了這個世界,而惟獨沒有顧惜自己。
居里夫人的優秀品質很多很多,以上所列舉的不過是其中的數種而已。
在評價居里夫人的一生時,愛因斯坦曾激動並滿懷尊敬地說:
在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時,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對她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純潔、她的嚴於律己、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極頑強地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靠大膽的直覺,而且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這樣的困難,在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光明的未來。
盡管居里夫人說過:「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但她的許多優秀品質,如同她的巨大的科學貢獻,不得不讓世人矚目。她的閃光的品質永遠是人類的驕傲,並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後來者向崇高的目標奮進!
『貳』 居里夫人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居里夫人的品格:無私奉獻、鞠躬盡瘁、舍己為人、勇於探索、敢於實踐、不斷創新、不畏辛勞、淡泊名利、天資聰穎、廢寢忘食、發奮圖強。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里夫人於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礙性惡性貧血逝世。
(2)居里夫人無銹鋼鍋質量怎麼樣擴展閱讀:
居里夫人在實驗研究中,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
『叄』 居里夫人資料
居里夫人即瑪麗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里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為曼婭。斯卡洛多斯卡(波蘭文為Manya Sklodowska),於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曼婭的父母都是教師,在她出生(她是他們的的第五個孩子)後不久他們就失去了教師職位。為了糊口,他們包下了一些學生的伙食。為此,年輕的曼婭也要協助做飯,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然而她仍獲得了中學生的優秀獎章。中學畢業後,她當了家庭教師。1891年她到巴黎進了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學和數學,畢業時成績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與法為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相識,第二年他們結了婚。
從1896年開始,居里夫婦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國物理學家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了X-射線(他因此獲得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貝克勒爾發現了鈾鹽發射出類似的射線。居里夫人發現釷(Th)亦具有放射性,並且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鈾和釷能夠解釋的要強。居里夫婦於是努力尋找,終於在1898年宣布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他們最終從8噸廢瀝青鈾礦中製得1克純凈的氯化鐳,還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繼續研究,於1910年與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於1899年從瀝青鈾礦中發現放射性元素錒Ac)一起分離出純凈的金屬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的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X-射線這項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布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地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居里夫人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她出生在波蘭,真正的名字叫瑪麗,因為嫁給了法國年輕的學者彼埃爾·居里,後來被稱為居里夫人。她和丈夫共同努力,發現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下面我們要告訴大家居里夫婦是怎樣發現鐳這種神秘物質的。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人類的科學事業,獻出了光輝的一生。
二、發現「鐳」的故事
在居里夫婦發現鐳元素之前,人們剛剛知道有一種稀有金屬叫做鈾,能發出具有穿透能力的射線,這就是X射線。居里夫人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想到也許還有別的物質也具有類似鈾的放射能力。為了證實這種猜想,他們開始做實驗。
居里夫婦有一個用儲藏室改造成的小實驗室,這間實驗室沒有地板,冬天冷夏天熱,屋子裡只有一個壞了煙囪的火爐子、四張長短不齊的凳子和一塊破舊的黑板。他們就在這間實驗室開始了艱苦的工作。
瑪麗用儀器觀測一種瀝青鈾礦,她認為裡面還含有另外一種放射能力較強的元素,這是人們尚未發現的新元素。她和丈夫決定要把這種元素找出來,他們先把這種新元素稱作「鐳」要證實鐳的存在,就要從瀝青鈾礦中把它提煉出來。為了節省費用,他們沒有購買昂貴的瀝青鈾礦,只是購買了大量提煉過鈾的瀝青鈾礦的殘渣。在院子里設有專門的提煉設備,但是夏天要頂著烈日,冬天又凍得發僵。如果遇到大雨,兩個人又要手忙腳亂地把機器往屋裡搬。
瑪麗和她的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他們每天穿著沾滿灰土、染著各種液體的工作服,守著鍋中沸騰的礦物,不停地用手中的鐵棍攪動。煤煙和有毒的氣體刺激著他們的眼睛和嗓子,使他們十分難受。這種工作艱苦單調,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地持續下去,鐳還是沒有出現。
因為太艱苦,丈夫想暫時停止工作,可是居里夫人說:「不,我決不會放棄,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的!」他們想像著鐳會有一種美麗的顏色,工作累了他們就會坐在一起聊聊這種新元素鐳,這讓他們激動而興奮。
終於有一天,瑪麗和彼埃爾日思月想的鐳出現了。
那天晚上,他們回到家中後遲遲不能人睡。居里夫人的心裡尤其感到一種不安定,她便站起來拉著丈夫說:「走,我們到那裡去好嗎?」
「那裡」就是他們的實驗室。他們趁著月色急急地往實驗室趕去,彷彿聽見鐳在輕輕呼喚他們。
夫婦兩人沿著街道,走過工廠、空地,走過一片住宅區,最後走進了他們的小小的實驗室。
門被打開後,瑪麗輕輕地說:「親愛的,別點燈!我們不是希望鐳有美麗的顏色嗎?」彼埃爾點點頭,「那好,讓我們來看看。」
屋子裡一片黑暗,在黑暗中若有若無地閃爍著一種熒火似的藍光,它在黑暗中跳躍著,像是夜晚的一隻螢火蟲。瑪麗望著這美麗的藍光,激動得握緊彼埃爾的手。她知道他們成功了,這種美麗的光就是神秘元素鐳發出的光。
經過四年的時間,居里夫婦戰勝了艱難困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很多科學家原本不相信鐳的存在,現在在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了。他們對居里夫婦表示敬佩 *ńひ���嚎產琌猧孽���ネ�地`��克琌い廄��
�獶盽稲�廄拜���瘤礛獶盽絘��癸嚎產ㄓ弧�����ネ
����い�諷��猧孽ぃ���秈�廄�暴��硚畖琌�ぺ兢
��琌竒蕾�猵璽踞ぃ癬��痙廄����暗����產畑斃畍
��ㄇ窺��玡┕ぺ兢�廄瞶廄皘�秈��ê��������
煩�
�ぺ兢�廄�嚎產琌��璚弄ネ��蛤諷��Θ���瞶廄
產�┘甁焊�*ń擋醚�擋盉τ∕)���廄產��ネ�*ńひ
包㎝猭瓣�瞶廄產ī�扒��眖ㄆ�甮┦�╯���パ龜噴い�
稈�ㄣΤ�甮┦�じ��穦鑼跑Θ��賀じ��硂獽琌じ��癐
跑�
*ńひ����Τ筡�脀獵膓ホい�只瞷�ゑ筡臨眏疨��
甮絬������獺柑��)Τ�賀ゼ���甮┦獶盽眏�じ�
�癸�*ńひ包��矪瞶��碭そ痙�脀獵膓ホ�滄�只瞷ㄢ賀
穝じ�����├嚎產��瓣猧孽�倒ㄤい�賀㏑���皕�
Polonium����賀�甮┦ゑ耕眏�じ�����穞矪穦只獹�
珿㏑��臞�パ�硂ㄇ只瞷�*ńひ包籔ī�扒��莉眔���
��空ī焊�瞶廄 諷�#ゼΤぐ或���*ń�ネ�莉眔ぺ兢�廄�斃甭�τ��廄��秨砞臞�╯┮�タ�舧ぱ尺��非稱�
鋇��ゼㄓ��*ń�ネ瑲只ネó鶴���
瘤礛綝�礚猭洛隆�ゴ闌�*ńひ�玦幢�膥尿���╯�
滄�Τ�倫河�Θ狦��р��妮臞矗芬�ㄓ��������
�Ω莉眔�空ī焊て廄賤��眔�矗�琌�����レ漿㎝�碆
�琌�癸城���廄產������只瞷�硑�甮┦じ��τ�
���き�莉眔�空ī焊て廄賤�*ń�產���甮���╯�
��莉眔�Ω空ī焊賤�痷琌�兜�玡�Θ碞
『肆』 《居里夫人》的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的讀後感(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寒假裡,我翻開了《居里夫人傳》一書,細細地品味了居里夫人那艱難而又充滿成就的一生。之後,居里夫人那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偉大形象便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居里夫人出生於被奴役中的波蘭,四歲時母親被肺結核奪去了生命,父親一人撐起了整個家。十九歲時,居里夫人去巴黎求學,從此與「科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並發現了鐳和釙兩種重要的元素,從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然而居里夫人的科學實驗過程卻是異常艱難的:在沒有助手的情況下,她自己扛來了一袋袋沉重的廢渣,把這些廢渣倒入盛有瀝青的桶里,使勁地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居里夫人原本光滑細膩的手被腐蝕的傷痕累累。在無數次的艱難實驗中,居里夫人幾乎是屢戰屢敗,可她卻毫不氣餒。終於,在第三年的時候將這些元素分離成功,「鐳」也就此誕生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我認識的名人中,只有居里夫人不為盛名而顛倒是非。」的確如此,居里夫人在發現了鐳之後,一舉成名。各行各業的人都登門拜訪,有來取經的,有來采訪的,甚至還有人想出高價將此技術買走。對此,居里夫人厭煩不已,並將其拒之門外。此外,居里夫人也沒有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因為她不願違背科學研究的初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居里夫人的事跡令人欽佩不已,而我們現在有著便捷又舒適的生活環境。所以,在學習上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那堅韌不拔的精神,認准目標,鑽進去、展開來,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
寒假裡,我閱讀了一部世界經典名著《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這個名字在世界上家喻戶曉,她是人類科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都知道,是她發現了「鐳」,她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巨匠,她的生平表面上看起來一帆風順,實則異常艱難。
當居里夫人還是那個叫瑪麗亞的女孩時,她天資聰穎,俄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可是她讀兩遍俄文詩歌,就能一字不誤地背誦出來。更可貴的是,她學習專心致志、忘我投入。為了支付姐姐在國外的讀書費用,十八歲的她隻身去偏僻的鄉下做家庭教師。她二十四歲去巴黎尋夢時,由於生活的清貧,學習的過度用功,常常暈倒,可是即使如此,她卻不去關心自己的身體,而是繼續勤奮刻苦學習著。
居里夫人就這樣一路勤奮學習,努力工作著,一路不知道疲倦,不畏艱險地踏著自己搭建的天梯向著成功的頂峰攀登著,不斷地折射出她那非凡的光輝,照亮著他人,照耀著世界。她雖然離我們遠去,但她卻影響著後世千千萬萬的人,她的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奮勇向前。
還記得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報名上了書法學習班,一開始,由於剛剛接觸毛筆字,寫的非常難看,點不像點,橫不像橫,好端端的一個字,被我寫得七扭八歪,於是我就不想練了。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他告訴我,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堅持,都需要有耐心,並不怕吃苦,只有這樣才能學到真本領。在老師的.教育下,我認真的從點、橫、撇、捺基本筆畫練起,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就是禮拜天和節假日也不列外。經過兩年多的練習,我的毛筆字也寫的像模像樣了。回想起這些,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今後,我要像居里夫人那樣,做事要堅持,用頑強的精神來克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假期里,我看了《居里夫人》這本書。書中一共分了5個部分,分別是「悲哀年月」,「在高等學府的日子」,「相遇」,「家庭與科學」和「美麗的光」。
從書里,我了解到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瑪麗。斯可羅夫斯。她出生在波蘭的華沙,當時屬於沙皇俄國佔領區。她從小生活在悲哀當中,但她毫不屈服。由於瑪麗能過目不忘,所以,她很小就和姐姐去學校讀書。中學畢業後,瑪麗獲得過中學金質獎章和物理、數學學位。大學畢業後,瑪麗當了一年的家庭教師。 正式工作後,她成為了科學家。結婚以後,瑪麗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發明了「鐳」!
最令我吃驚的是書中的這一段:「瑪麗以巨大的耐心一次又一次重復這個實驗,總共做了不下二十次,可是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我覺得,做了5次,就應該有點厭倦了,可居里夫人卻做了二十幾次,我真被她的耐心所驚呆了。我想,如果我們像居里夫人那樣做事有耐心,並且還持之以恆,那就好了。居里夫人非常喜歡讀書,我想,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也像居里夫人一樣,當一個科學家!
夜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也當上了一個有名的科學家。像居里夫人一樣,為人們做出貢獻。
讀一本好書,是一種人生的享受,也是自我修養。今年「五一」長假里,我閱讀到了一本好書——《居里夫人》,使我感慨萬千,它讓我懂得了奮斗,激勵了我更加勤奮地去學習,去開墾我知識領域。
居里夫人是一個偉大的女科學家,她曾獲得過數次諾貝爾獎,得到很多國家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她刻苦鑽研,永不滿足,經過無數次試驗,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鐳,是她一生中轟動世界的發現。
雖然我不懂元素是什麼,什麼叫放射性,但通過閱讀《居里夫人》這本書,卻使我感到了它的份量。為了從9000千克瀝青、鈾礦渣中提煉出鐳,居里夫人要將礦渣一鍋一鍋地煮沸,一刻也不停攪拌;一瓶瓶地倒進倒出,一丁點一丁點地結晶,她每天穿著沾滿灰塵和酸液染漬的工作服,站在大鍋旁,煙熏火燎,眼睛流淚,喉嚨刺癢……就這樣,她整整奮鬥了45個月,1300多天,這是多麼繁重的勞動,需要何等堅韌不拔的毅力啊!她既是世界聞名的學者,又是名副其實的工人,還是家庭主婦,孩子的母親!
居里夫人辛勤地開墾了一片未曾開發的園地,最後終於取得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成就之一——發現放射性元素鐳,為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我是多麼渴望像居里夫人那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到科學的世界裡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一個又一個秘密。而今,同居里夫人對照,我真感到慚愧,平時我做事沒有恆心,每當做數學題時,一旦碰到難一些的題目,就不願多動腦筋,一次做不出來,就渴望家長的幫助,希望他們能幫我完成。
《居里夫人》這一本讀物,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古語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崖苦作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常也包含著這個深刻的道理嗎?因此,從平時開始,就要要求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認真鑽研,不怕困難。今後我一定要學習居里夫人的頑強進取精神,刻苦學習,勇於實踐,努力攀登科學高峰。希望自己長大了做一個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奮斗終身!
這天,我有幸讀了《居里夫人》這本書。無論是居里夫人的言談舉止,還是她的為人處世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透過讀這本書,讓我積累了許多優美句子:「那鮮花盛開的,遼闊的原野,綻開的花蕾噴出濃郁的芳香,小溪水在陽光下的閃光,雲雀在雲間的歌唱……」讀著這些句子,我彷彿置身其中,令人神往。「做教育事業要十分認真。」說的真好!她讓我想到我的爸爸、媽媽他們對教育的熱情,與居里夫人的父母相比,一點兒也遜色,我為有這樣爸爸媽媽感到驕傲!
我還明白居里夫人的小名叫瑪麗,她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對農村的狀況有所了解,並且對它相當感興趣。正是因為在農村總是感到十分自由和舒暢,居里夫人才終身喜歡農村和大自然,這才有了她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
《居里夫人》一書,讓人百看不厭,相信每一次的品讀都會使人受到啟迪。
這天,我懷著敬佩的情緒,讀完了《居里夫人》這本書。看完這本書後我激動不已,感覺最後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樣。她的一生,對於我,有太多太多的啟示。
居里夫人的童年是屈辱的,她出生在波蘭一個七口人的貧窮家庭里。她是鐳的發明者,曾獲得過兩次諾內爾獎。居里夫人承受了巨大的磨難後,走向了輝煌的人生,為世界做出了永恆的貢獻。
居里夫人小時候家裡雖然很窮,但她仍然不放下,努力拚搏,靠著頑強的毅力,最後取得勝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且她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發明了鐳。
居里夫人有著極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她也十分謙虛,不像此刻我們有些同學,考試一取得好成績,就驕傲自滿起來。最讓我感動的是由於她經常做化學實驗,手上充滿了濃濃的化學葯品的味道,洗都洗不掉了,從那裡能看出,她對待工作十分嚴肅認真。我學習中,有時候就囫圇吞棗,糊里糊塗,吊兒郎當地就過去了,此刻,我要向居里夫人學習,不斷改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
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不要叫別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就應有居里夫人的精神。有了目標,就要執著探索。享受過程,才能享受成功。沒有一步登天的可能,我們就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有理想,我們就要為之努力奮斗,千萬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她曾是一個窮苦的波蘭女孩兒,她也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這本書是媽媽在愛心義賣中買來的,講述的是波蘭著名科學家瑪麗·居里的故事。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的一個教師家庭,她的爸爸媽媽都是老師。居里夫人的童年是苦難的,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和大姐就雙雙去世,小居里夫人既沒有大姐的呵護,也沒有母親的照料,是多麼痛苦啊!那時的波蘭正被俄國壓制,在學校,不準說波蘭語,老師們只能講偽造的波蘭歷史。小居里夫人可討厭俄國人了,她每天上學前都要去俄國人立的石碑前吐兩口口水才肯去學校。
居里夫人18歲時讀完了高中,本應該去深造,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她只能先去做家庭教師。幾年後,居里夫人離開了波蘭,來到法國深造,並認識了她的丈夫——居里。居里夫人在完成了學業之後,和她的丈夫一起從事科學研究,他們的實驗室原是一所學校廢棄的倉庫!因為沒有窗戶,實驗只能放在院子里進行。經過他們多年的努力,終於提煉出了純鐳鹽。居里夫人被稱為「鐳之母」,並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居里夫人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使我們敬佩,我們要向她學習,熱愛科學,崇尚科學,追求卓越,做事情一乾乾到底,不能為一點小事而輕易放棄。居里夫人一生都熱愛科學,直到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做著實驗。我們雖然不需要像居里夫人那樣有成就,但是,我們應該記住居里夫人,學習她的精神。
居里夫人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居里夫人傳》是激勵無數人成功的勵志書。前一段時間,我有幸讀了這本書,讀後,我懂得了:天道酬勤。
居里夫人是原子能時代的開創者之一。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諾貝爾獎獲得者,然而,居里夫人的一生,有成功也有磨難。但是她憑借堅定剛毅的性格,勤奮學習,三年中她先後獲得了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並取得進研究室工作的機會……鈾的發現,使居里夫人提出一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經過幾年的努力,天道酬勤,她終於發現了鐳。
居里夫人「為了求得安心學習,她一人租了間小閣樓,一天只吃一頓飯,日夜苦讀。」而我,住在寬敞明亮的房子里卻不能安心學習,總是想著玩兒。平常我一做作業就煩,懶得動筆,想讓爸爸媽媽來幫我做,同居里夫人相比,我感到很慚愧。今後,我要以居里夫人為榜樣,勤奮學習,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
居里夫人不僅為世界留下彪炳的功勛,而且她勤勤懇懇的鑽研精神,成為我們學習的楷模,激勵著我們奮發向上,《居里夫人傳》是我們不可不讀的好書。
書籍是人類的好朋友。每晚,我都會讀上一會兒書才能入睡,近期最讓我為之感動的是《居里夫人》這本書。
《居里夫人》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叫瑪麗婭的小女孩成長為居里夫人的故事。瑪麗婭是個聰明的小女孩,但她在學習中卻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汗水,歷經磨難和千辛萬苦,專心一意,意志堅定地追尋自己的目標。最終取得了最偉大的科學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她靠的是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
我喜愛這本書,不是因為它有美麗的插圖,也不是因為羨慕瑪麗婭在科學上的成功。而是因為瑪麗婭雖然很聰明,但她從不偷懶,對學習專注並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她的成功離不開一點一滴的汗水,我很佩服她的這種學習態度。
瑪麗婭從小就很勤奮,當其他小孩子在高興地玩耍時,只有她是一個人在默默地學習,不受干擾地看書。為的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她也很愛國,從小她因為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而格外熱愛她的祖國。但由於當時生活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下,她不得不把這份愛國之情埋在心底。
當她有能力回報祖國時,她和她的二姐拿出了積攢下的大部分積蓄用於波蘭研究院的建設工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她的祖國,造福人民。
在家她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妻子,孩子們的好母親,在外,她是一個樸素的學者,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時代的偉大傳奇。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質方面也為人類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稱贊她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居里夫人是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座永遠的豐碑。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即使小時候是聰明的孩子,但是如果不勤奮也不會取得成功,更不能很好地報效祖國。而愛國之情,無論是身在異國他鄉還是身在親愛的祖國,都是不分彼此的,人時刻都應該要有愛國和感恩之心。
自從看完這本《居里夫人》後,瑪麗婭這位偉大的居里夫人已經成為了我的偶像。她的努力,她的成功就是我學習的目標,也是我前進的動力,我由衷地佩服她。
《居里夫人》這本書使我受益無窮,終生難忘。
在寧靜的夏夜,月亮悄悄爬上樹梢,我趴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著《居里夫人》這本書。
它的作者是英國作家艾麗那多利,主要寫了瑪麗居里的坎坷命運。居里被病痛折磨,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追尋科學的腳步,就當全世界都驚詫於她偉大成就時,她也不忘本性,她的最高原則是對任何困難從不屈服。
讀了這本書,我被居里夫人的科學精神以及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質深深地打動了。
書中第十六章——戰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居里夫人跋山涉水地來到了每一個地方,打造出一輛輛名叫「居里」的電流動車,日日夜夜不停地工作,最後她把自己弄生病了,所有的人都勸她休息,而她卻一點也聽不進去,她仍舊不知疲憊地工作著。
居里夫人是多麼忘我地工作呀,如果我能像她一樣專注,有什麼事能是做不好的呢?
合上書本,居里夫人在科學室里忙碌工作的身影在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在我閱讀這本書時,居里夫人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我的心裡,她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都要尊敬她。
我很喜歡讀書,每買來一本書,就會細細的讀好幾遍。老師讓我們買這本《居里夫人傳》。《居里夫人傳》這本書,裡面居里夫人的形象,是偉大的,幸福的。在她身上有各種的評價,可我認為,她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她的家庭貧困,但居里夫人一心想要去巴黎上大學。她一獲取到知識,而就有了無盡的愉快。居里夫人是刻苦求學,還是有愛心,無私的人。
她也在文章中描述了他的丈夫,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與居里夫人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一生致力於科學研究,是物理方面的集大成者,卓越的他不幸在車禍中去世了。
居里夫人的丈夫,也是一位對妻子兒女疼愛有加的丈夫,還對父母孝順敬重。他的性格成就和成長還有取得的成就,都在這本《居里夫人傳》里描寫過。皮埃爾·居里的性格特徵,也都深刻的在我心中浮現。
通過這本書,都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只要我們孜孜不倦、刻苦奮斗,也是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我們的生活也不像那樣一樣艱苦,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好好去珍惜眼前的生活,去努力,去為之奮斗的嗎?
『伍』 居里夫人和阿波羅哪個好
居里夫人瓷磚質量很好的哦居里夫人陶陶是陶瓷一線品牌,鋪貼出來效果很平整,很亮。居里夫人陶瓷對每一片產品都堅持認真、嚴謹的態度去對待,從整體到細節均能體現。 居里夫人陶瓷是佛山市居里印象陶瓷有限公司推出的主打品牌,是集科研、開發、營銷、服務於一體的大型陶瓷企業,投資2億於有「南國陶都」之稱的
阿波羅瓷磚屬於國內的一線瓷磚品牌,常年入選中國十大瓷磚品牌之一,為了讓你更加清楚阿波羅瓷磚的質量,阿波羅瓷磚在知名度以及質量上跟馬可波羅瓷磚、蒙娜麗莎瓷磚、諾貝爾瓷磚、冠軍瓷磚是處於同一個檔次的,這種瓷磚耐用,使用壽命長。即使是鋒利的東西在上面摩擦,也不會理下痕跡。一買下來,可以使用很長時間
『陸』 居里夫人有怎樣的品質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解析:
居里夫人有以下幾種偉大品質:
一、奮斗不息的堅韌個性。居里夫人有這么一句名言:我們應該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居里夫人的童年很不幸,母親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艱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早在法國巴黎大學求學時期,她過的盡是修道院的生活,「她有意把分心的事情從日程中除去,不參加朋友的聚會,不與別人接觸。同樣她斷定物質生活的毫不重要,以為這種生活並不存在。她給自己一種斯巴達式的不近人情的生活。」因為貧窮,經常挨餓和受冷,得了貧血症,她常暈了過去,但她很輕視疾病,依然苦讀不輟……有一天,她與一位同學走出教室時突然暈倒在地,在場的同學嚇了一跳,趕忙把她送到附近的一家醫院。她的姐夫是醫院的醫生,當他聞訊趕來時,面色蒼白的居里夫人已經在讀第二天的功課了。「他檢查他的小姨,尤其檢查那干凈的碟子和空的平底鍋,在全屋子裡只找到一種食物:一小包茶葉。他忽然明白了,開始查問:你今天吃了什麼東西?
今天?…….我不知道……我剛吃完午飯……
你吃了什麼東西?姐夫繼續盤問。
一些櫻桃,還有一大堆東西……
最後她不得不說實話了,從前一天晚上起,她只啃了一小把蘿卜和半磅櫻桃,她用功到清晨三點,睡了四個小時,……她回到家裡,吃完剩下的小蘿卜,然後就昏過去了。」
就這樣,這位貧窮的女學生,終於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堅韌個性,於1893年夏,以第一名的成績在物理系畢業,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次年夏天,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在數學系畢業,獲得數學碩士學位。
「鐳」(Radium)元素在鈾瀝青里的含量不過是萬分之一,在當時,即使用極其精密的儀器也沒有辦法對它進行化學分析並找到它。可以想像,憑借極其簡陋的實驗設備去對它進行證實、研究、提煉談何容易。可是居里夫人一旦發現了它的存在,便以火一樣的熱情投身於她的研究中。研究工作中所碰到的困難是無數的.研究用的實驗室是被人棄用的棚屋,「……在夏天,因為棚屋是玻璃的,裡面燥熱的象一間溫室;在冬天,簡直不知道應該下雪還是下雨,若是下雨就以讓人厭煩的輕柔聲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若是下霜,就是連人都凍僵了,沒有辦法補救,那個爐子即使把它燒白了,也是讓人完全失望……」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進行了四年的艱苦卓絕的研究工作。四年中,他們提取了數十噸的鈾瀝青礦的煤渣;四年中,她每天既是學者,是工人和技師,也是苦工; 四年中,她總是射著頑強的眼神,決不放鬆她的儀器,決不放鬆她作實驗用的坩堝。。。。。。正是因為這種為了事業奮斗不息的堅韌個性,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失敗和提煉後,終於得到了0.l克的「鐳」。
二、不尚名利的高貴品質。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名利所顛倒的人。她是「鐳的母親」,在一些人看來她理應因「鐳」成為巨富。但她秉性輕視財富。她曾平靜地對人說過:「鐳」是一種元素,沒有人應該由「鐳」而成為巨富,「鐳」是屬於全世界的。在居里夫婦發現「鐳」之後,為了使其盡快地服務於世界,馬上公開了提取「鐳」的方法,拒絕申請專利權。丈夫在一次車禍中逝世以後,居里夫人把價值一百萬法郎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夠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勞的了。」
1920年5月,一位美國女記者在訪問居里夫人時問道:「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任你挑選,你最願意得到什麼?」
「我很想有一克純鐳來作研究。但它的價格太高,我實在買不起。」
女記者不解地問。「您不是把價值百萬法郎的鐳,送給了巴黎大學實驗室嗎?」
居里夫人平靜地說。「不,那不是我的,那是屬於實驗室的。」
這位記者被這位女科學獻身科學的無私精神深深感動,當她回到美國後,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居里夫婦,並號召美國人民開展捐獻運動,要贈給居里夫人一克「鐳」。次年5月,美國總統在首都華盛頓親自把這克「鐳」轉贈居里夫人。在贈送儀式之前,居里夫人堅持要求修改贈送證書上的文字,再次聲明:「美國贈送我的這一克鐳,應該永遠屬於科學,而不能成為我個人的私有財產。」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靈魂之高潔。在她的靈魂里沒有任何的私利纖塵。這使我想到了馬克思的一句名言:如果人只為自己而勞動,他也許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的聰明人,出色的詩人,但他絕對成不了真正的偉人和完人。居里夫人正是因為有著為人類謀幸福的高尚情操和不尚名利的高貴品質,才使她成為一個舉世景仰的偉人。
居里夫人一生輕視榮譽。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0餘個,但她從不在意這些。她把榮譽證書保存起來,不過是因為它們是很硬很厚的紙片,在背面記錄數學和物理學的算術方便極了。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獎給他的枚金質獎章,她的朋友大吃一驚,問:「居里夫人,現在能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如同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三、無私的奉獻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居里夫人毅然關上了實驗室的大門,以一名女科學家的真誠投身於戰爭的洪流之中。她奔波於法國的戰場醫院,發現當時所有的戰地醫院都缺少X光線設備,她便創建了X光線設備。並在戰地設置了200個X光照相室。她在前線冒著槍林彈雨來回奔波,冒著生命的危險,不僅做指導者,還經常親自攝取照片,再由外科醫生根據照片所指示的部位取出子彈。有時候,居里夫人就在X光照射下幫助醫生施行手術。為了X光線設備的服務工作,她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數次受傷。據統計,用X光線救助的傷病員的數量高達百萬之多。戰爭結束後,她不但從不提起這些光榮的經歷,從不提她曾經遭受的困苦和危險,而且還積極響應 *** 的號召,把自己所有的金子都奉獻給了國家。「……戰爭結束了,但戰爭攪亂了她的科學工作,耗盡了她的健康,並使她破產……」;「……在她五十歲的年齡,她差不多又成了窮人了……」
「35年以來,居里夫人一直在接觸「鐳」,一直在呼吸著鐳射氣,在4年的戰爭期中,她還受到過倫琴X射線發出來的更危險的射線。」在晚年時期,她一直患著嚴重的貧血症,她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仍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終於在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享年67歲。她發現的「鐳」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現在還在繼續挽救著無數的生命,而她卻成了「鐳」的犧牲品。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她多象是一團火,把自己的每一份光和熱都奉獻給了這個世界,而惟獨沒有顧惜自己。
居里夫人的優秀品質很多很多,以上所列舉的不過是其中的數種而已。
在評價居里夫人的一生時,愛因斯坦曾激動並滿懷尊敬地說:
在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時,我們不僅僅滿足於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於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還要大。即使是後者,它們取決於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我對她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純潔、她的嚴於律己、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所有這一切都難得地集中在她一個人身上……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並極頑強地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科學功績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靠大膽的直覺,而且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這樣的困難,在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光明的未來。
盡管居里夫人說過:「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但她的許多優秀品質,如同她的巨大的科學貢獻,不得不讓世人矚目。她的閃光的品質永遠是人類的驕傲,並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後來者向崇高的目標奮進!
『柒』 居里夫人的介紹
(1)居里夫人的故事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裡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為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為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裡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抬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1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周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騎車、騎馬。
繼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獲諾貝爾獎之後,由居里夫人培養成才的兩對後輩也相繼獲得諾貝爾獎: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她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物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音樂家、傳記作家,其丈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榮獲1956年諾貝爾和平獎。
(2)居里夫人與鐳的發現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為「鐳的母親」。她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俄國沙皇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使她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興趣。
1891年,她到巴黎繼續深造,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為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之後,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克勒爾射線。
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刻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
理化學校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在攝氏6度的室溫里,她完全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過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礦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連續幾天測定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認,用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絕不能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
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裡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
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提煉鐳,他們辛勤地奮斗著。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
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後,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等也相繼被發現。探討放射性現象的規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質成為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回答者:100w - 副總裁 十一級 4-17 20:54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多謝
其他回答共 3 條
居里夫人簡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居里夫人: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為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
一、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
瑪麗·居里於1867年出生於波蘭華沙,她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去讀大學。19歲那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這樣,直到24歲時,她終於來到巴黎大學理學院學習。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
1894年初,瑪麗接受了法國國家實業促進委員會提出的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科研項目。在完成這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她結識了理化學校教師比埃爾·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學家。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共同意願使他們結合了。瑪麗結婚後,人們都尊敬地稱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大學畢業生的任職考試。第二年,她又完成了關於各種鋼鐵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決心考博士,並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
二、鐳之光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X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里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麼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麼?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實驗研究中,居里夫人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她還根據實驗結果預料:含有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鈾和釷的礦物一定沒有放射性。儀器檢查完全驗證了她的預測。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礦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礦物,並精確地測量元素的放射性強度。在實驗中,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這說明實驗的礦物中含有一種人們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這種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為這種礦物早已被許多化學家精確地分析過了。她果斷地在實驗報告中宣布了自己的發現,並努力要通過實驗證實它。在這關鍵的時刻,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也意識到了妻子的發現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關於結晶體的研究,來和她一道研究這種新元素。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從礦石中分離出了一種同鉍混合在一起的物質,它的放射性強度遠遠超過鈾,這就是後來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釙。幾個月以後,他們又發現了另一種新元素,並把它取名為鐳。但是,居里夫婦並沒有立即獲得成功的喜悅。當拿到了一點點新元素的化合物時,他們發現原來所做的估計太樂觀了。事實上,礦石中鐳的含量還不到百萬分之一。只是由於這種混合物的放射性極強,所以含有微量鐳鹽的物質表現出比鈾要強幾百倍的放射性。
科學的道路從來就不平坦。釙和鐳的發現,以及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動搖了幾世紀以來的一些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科學家們歷來都認為,各種元素的原子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變的。按照傳統的觀點是無法解釋釙和鐳這些放射性元素所發出的放射線的。因此,無論是物理學家,還是化學家,雖然對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興趣,但是心中都有疑問。尤其是化學家們的態度更為嚴謹。為了最終證實這一科學發現,也為了進一步研究鐳的各種性質,居里夫婦必須從瀝青礦石中分離出更多的、並且是純凈的鐳鹽。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離新元素的研究工作開始時,他們並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學性質。尋找新元素的唯一線索是它有很強的放射性。他們據此創造了一種新的化學分析方法。但是他們沒有錢,沒有真正的實驗室,只有一些自己購買或設計的簡單的儀器。他們出於工作效率的考慮,分頭開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試驗確定鐳的特性;居里夫人則繼續提煉純鐳鹽。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奧秘都會都會被那些向它頑強攻關的人們揭開。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並准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一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象細鹽一樣的白色結晶。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一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實際應用。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於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於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在法國,鐳療術被稱為居里療法。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於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金子一般的心靈
由於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製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講授物理課。居里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製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里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里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一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裡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貴重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里先生去世後,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里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佔,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回答者:知道1_9 - 經理 四級 4-18 09:51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為「鐳的母親」。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沙俄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她的童年是不幸的,母親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母親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的世界中去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上大學。1886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1891年,她到巴黎大學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並獲得了這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為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居里夫人的關注。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繼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X射線之後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人們稱之為貝克勒爾射線。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但是,由於當時學校的設備房屋極為緊張,無法給居里夫人提供好的實驗條件和處所, 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心中的理想辛勤地奮斗著。
居里夫人受過高等化學教育,具有豐富的化學知識。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很快發現含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對大量能夠收集到的礦物進行測定之後,居里夫人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後發現,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無法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裡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為了提煉鐳,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卻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繼續研究,於1910年與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於1899年從瀝青鈾礦中發現放射性元素錒Ac)一起分離出純凈的金屬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和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X-射線這項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布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卻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繼續研究
『捌』 居里夫人的故事簡介
居里夫人的故事簡介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搜集的居里夫人的故事簡介,供大家參考借鑒。
居里夫人故事簡介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為「鐳的母親」。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沙俄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是家中5個子女中最小的。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她的童年是不幸的,母親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大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母親和大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15歲時,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早先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飢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的世界中去探索。但是當時的家境不允許她上大學。1886年,她開始做長期的家庭教師,同時還自修了各門功課。1891年,她到巴黎大學深造,攻讀物理學和數學,並獲得了這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為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居里夫人的關注。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繼倫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發現x射線之後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人們稱之為貝克勒爾射線。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裡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但是,由於當時學校的設備房屋極為緊張,無法給居里夫人提供好的實驗條件和處所, 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濕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心中的理想辛勤地奮斗著。
居里夫人受過高等化學教育,具有豐富的化學知識。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很快發現含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對大量能夠收集到的礦物進行測定之後,居里夫人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後發現,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無法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裡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濕的工作室里,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布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為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為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布,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為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布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制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為了提煉鐳,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為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皮埃爾·居里不幸被馬車撞死,但居里夫人卻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繼續研究,於1910年與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於1899年從瀝青鈾礦中發現放射性元素錒ac)一起分離出純凈的金屬鐳。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居里夫人用x-射線設備裝備了救護車,並將其開到了前線。國際紅十字會任命她為放射學救護部門的領導。在她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克萊因(martha klein)的協助下,居里夫人在鐳研究所為部隊醫院的醫生和護理員開了一門課,教他們如何使用x-射線這項新技術。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終於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幾個月,她的女兒依倫(irene curie)和女婿約里奧-居里(joliot-curie)宣布發現人工放射性(他們倆因此而榮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貧的,提取鐳的艱苦過程是在簡陋的條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婦拒絕為他們的任何發現申專利,為的是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們的發現。他們把諾貝爾獎金和其獎金都用到了以後的研究中去了。他們研究工作的傑出應用之一就是應用放射性治療癌症。
研究領域:
放射物理、化學、數學
居里夫人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種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0多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1、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1911年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獲諾貝爾化學獎。
拓展: 居里夫人經典名言
1.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2.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的個人。
3.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
4.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
5.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則定能臻於至善至美的境地。
6.人類看不見的世界,並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學的光輝照射的實際存在。尊貴的是科學的力量。
7.我絲毫不為自己的生活簡陋而難過。使我感到難過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8.科學的探討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給人的愉快就是酬報。
9.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作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麽大,這種事情必須作到。
10.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11.好奇心是學習的第一美德
12.人類需要善於實踐的人,這種人能由他們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這種人醉心於一種事業的大公無私的發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質利益。
13.科學家的天職叫我們應當繼續奮斗,徹底揭示自然界的奧秘,掌握這些奧秘以便能在將來造福人類。
14.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
15.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信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16.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
17.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
18.一個人不應該與被財富毀了的人交接來往
19.使生活變成幻想,再把幻想化為現時。
20.科學的探討與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給人的愉快就是報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裡面尋得了快樂。
21.如果能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誠實不自欺的思想而利,則定能臻於至美至善的境地。
22.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
23.我們波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祖國的。
24.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25.我們法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的祖國的。
26.我要把人生變成科學的夢,然後再把夢變成現實。
;『玖』 分析我們要學習居里夫人的什麼精神
我們要學習居里夫人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她對工作的一絲不苟、盡心盡力的工作態度,學習她不關心名利不願享受的優良品質,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而艱苦奮斗。
當居里夫人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形成了一個嚴肅有趣的個性。她專注於學業,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不管周圍有多吵,也不能分散她的注意力。
居里夫人早年的工作經歷,磨練了居里夫人不屈不撓的意志和飽滿的愛國熱情,她樸素的魅力讓人著迷。這位最深情、最強大的女人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讀完《居里夫人》的自傳後,我覺得居里夫人不再是一個不可觸摸的上帝,而是一位善良而堅強的老人,用她睿智而溫柔的眼睛盯著我,所以建議大家都去讀一下。
成功後,居里夫人試圖退出。在她晚年,居里夫人在美國人的贊助下,繼續她的研究,並在華沙建立了一個鐳研究所,作為科學研究和癌症治療的中心。
我在書中印象最深的是居里夫人的艱苦學習方式和她的研究信念。在讀書的時候,由於貧窮,她住在一個簡陋的閣樓里,夏天很熱,冬天很冷,通常只是一塊麵包和黃油,有時只吃半磅胡桃和一束小紅蘿卜。但即使如此,居里夫人在一年中完成兩年的課程,學習到凌晨兩三點是很常見的。
我更佩服的是,在鐳提取實驗中,她的身份也是妻子、母親、研究員、工人、技師,為了生活,她也去執教。她所做的是工人從事的繁重體力勞動:把20公斤的礦渣放進一個大鍋里,把泥漿攪拌在鐵鍋的邊緣幾個小時,然後在沒有呼吸器的情況下提取硫化氫。對科學的虔誠探索,以及不屈服的意志,使居里夫人在一個極其原始的環境中取得了成功!
我想,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這本書也值得我們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