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彩鋼鋼管 > 不銹鋼通風標本櫃哪裡靠譜

不銹鋼通風標本櫃哪裡靠譜

發布時間:2022-12-25 05:54:55

Ⅰ 細菌學檢驗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來源:臨床檢驗醫學
近年來,隨著惡性腫瘤的高發、艾滋病的流行、化療葯物、廣譜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葯物的廣泛使用,以及人工導管等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等有創診療技術的應用,由真菌所引起的感染日益成為臨床各科室面臨的巨大挑戰。
為了提高臨床診斷水平,加強真菌的檢驗能力顯得至關重要,現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有關真菌檢驗的常見問題匯總如下,供大家學習參考。
1、為什麼培養要設定35℃?
實驗室通常將孵箱溫度設定為35℃,是為了防止溫度的波動對細菌或真菌生長的影響。臨床常見細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3~37℃(嗜熱,嗜中溫菌除外,佔少數),設定為35℃時上下波動2℃對培養無影響,如設定為37℃C顯然就不合適了。至於真菌培養,要視標本來源而定。
一般懷疑淺部真菌感染的標本如皮屑、甲屑、頭屑及毛發等分離培養於26~28℃。來源於人體深部組織的標本如痰、胸腹水、血及骨髓深部膿腫等,建議放35℃培養,是剛離體的標本在35℃更接近於人體溫度,其次臨床最常見的白念珠菌在35℃能形成更為典型的偽足樣菌落,這與血清出芽試驗在35℃做是同樣的道理。
同時,來源於35℃初分離的光滑念珠菌具有更高的酶活性。懷疑溫度型雙相真菌感染或個別真菌需要較高溫度生長時則需要兩種溫度同時培養。還要注意培養環境的濕度,一般要求大於60%,如果培養箱的濕度不夠,最好在平板附近放置盛有無菌水的容器以保證濕度。
2、CO2對真菌生長影響大嗎?
真菌屬於異養型微生物,主要從有機化合物中獲得碳源,而自養型微生物才需要從CO2中獲得碳源,所以真菌一般不需要在二氧化碳環境中培養,而且CO2對真菌的生長和繁殖均不利,但一定濃度可刺激孢子形成。
3、在血培養中培養出真菌2次,但是患兒沒有臨床表現,而且臨床也沒用抗真菌葯患兒就好了,是考慮污染嗎?
這種情況要判斷是否為污染菌,調查采血過程是否規范、血瓶轉運過程是否符合要求、針孔是否適當封口、轉運箱是否受到污染等眾多因素,最關鍵的還是患者的臨床表現,如沒有真菌感染的症狀,要麼考慮污染,要麼考慮定植(可能性不大)。
4、我們基層醫院實際工作中做陰道分泌物真菌培養,生化鑒定幾乎做不了,很多直接報白念珠菌,這樣合適嗎?
這樣做不合適。目前有些檢驗科甚至分不清酵母菌和黴菌,在陰道白帶、尿液和糞便中鏡檢發現念珠菌後報告為「找到黴菌」。
黴菌是指絲狀多細胞真菌;酵母菌是指單細胞形態的真菌,二者不可混為一談。陰道中感染的酵母菌大多是白念珠菌,但不排除其他酵母菌。
克柔念珠菌對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天然耐葯,如果遇到類似存在天然耐葯的菌株,會影響後續的治療。
5、痰標本中少量念珠菌需要在報告中體現嗎?還是不報告?
標本要求和檢驗程序用要體現,臨床醫生會綜合考慮。雖然白色念珠菌導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很小,遇到痰標本真菌培養中分離出該真菌,還是建議報告,臨床醫生結合影像學結果綜合考慮。
先進性痰標本直接塗片,標本質量合格的情況下,見到真、假菌絲或大量孢子,痰培養有真菌生長,還是要報給臨床醫生,臨床醫生會綜合考慮的。至於是否要做葯敏,可和醫生溝通後決定。
①建議留樣本前5%蘇打水漱口;
②清晨第一口痰;
③連送3d結果是否一致。
最好和臨床醫生溝通一下,或平時對醫生、護士進行標本採集方法的培訓。報告之前,結合痰塗片鏡檢結果,備注標本質量信息及污染可能性。
6、請問一下:前幾天遇到一個抽出的膿液標本,打到血培養中,報陽後塗片顯示真菌孢子,轉種後塗片,形態上圓形,墨汁染色陽性,但是沒有莢膜,轉種科瑪嘉沒有顏色,後有白色有點黃色,用某國產鑒定顯示近平滑,葯敏全耐。問題是:①這個結果可信不?②墨汁用的是普通汁有影響嗎?③該如何改進?
墨汁染色是針對標本中懷疑隱球菌屬的莢膜進行負染,特別是新生隱球菌才做的試驗,對純培養的隱球菌屬不可作為鑒定試驗。
(1)將之前的膿液標本做個10%KOH濕片檢,尋找真菌孢子和真、假菌絲。
(2)培養結果應該是可信的,最好和臨床醫生溝通一下,看患者是否有症狀。
(3)對某國產品牌不熟悉,鑒定結果和葯敏結果不好判斷
(4)按照全國操作規程配製念珠菌的鑒定生化管,用原衛生部質控真菌鑒定符合率還是很好的,可以考慮自配生化鑒定管,用質控真菌進行驗證。
(5)對每批號的某國產鑒定管用質控真菌進行驗證,如果結果符合,應該沒問題。
(6)最好參加原衛生部微生物質控培訓,無論細菌、酵母菌方面,都會幫助你提高業務水平和驗證你所用的試劑質量。
(7)墨汁只要粗細均勻,顆粒越細小越好,推薦曹素功墨汁,試劑公司也有印度墨汁可采購。
7、臨床常見痰標本初次檢出麴黴後,流程是怎麼進行下去的?
(1)痰標本初次培養出絲狀真菌菌落,前提是痰標本必須是新鮮的或不能立即送檢應4℃冰箱保存。
流程是接受痰標本→鏡檢→培養→鑒定。
在痰標本合格的情況下,先做個10%KOH濕片鏡檢,低倍鏡尋找真菌菌絲,是透明或暗色,是否有45度分枝。
如果痰標本合格,又找到菌絲,電話聯系臨床,告訴醫生有絲狀真菌生長,懷疑是XXXX,容易的直接報告臨床,難的點種沙氏瓊脂平板或察氏瓊脂平板,再做進步鑒定。
(2)若標本不合格或合格但標本中未見菌絲,和臨床醫生電話溝通,告知有真菌生長,讓醫生綜合考慮。鑒定正常進行,並報告臨床,備注不排除污染可能。
8、酵母菌同化試驗為什麼放28℃而不是35C?同化試驗和發酵試驗有何區別?為什麼教科書上說凡能發酵某種糖,一定能同化該糖,同化某種糖則不一定發酵該糖?
多數酵母菌體外最適生長溫度為28-30℃,故其體外試驗選用此溫度。通話和發酵分別指真菌的有氧呼吸和無氧酵解,前者將糖類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後者將糖類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等。
其代謝首先進行的是有氧呼吸獲得能量,再進一步進行無氧酵解,這由細菌和真菌的相關酶類決定。酵母菌多數為專性需氧菌,所以其試驗設計多以糖同化試驗為主。比如隱球酵母只能進行有氧呼吸,所以只能同化葡萄糖而不能發酵,而釀酒酵母可將糧食發酵為酒,既發酵也同化葡萄糖。
9、鑒於目前真菌培養不是很規范,如何選擇培養基、溫度、報告時間和方式?請講述實驗室的具體流程。
(1)培養基:沙氏葡萄糖瓊脂、馬鈴薯葡萄糖瓊脂、腦心浸膏瓊脂等適宜真菌生長的培養基,臨床疑似酵母菌及酵母樣菌感染,有條件實驗室可平行接種顯色培養基,推薦採用螺口管斜面培養法,標本處理後接種於培養基斜面中下部,絕大多數為需氧菌建議平行接種兩管。
(2)培養條件及報告時間:深部真菌28±1℃培養7~14d,如懷疑雙相真菌感染,應同時在28士1℃及35士1℃培養。
懷疑罕見真菌慢生長真菌感染或臨床已用抗真菌葯物時,延長觀察時間至少培養4周。
如CSF宜置28℃及35℃兩個溫度培養至少一周;
痰/尿/糞一般35℃48h即可,如未見絲狀真菌生長,則延長培養時間;
組織標本一般30℃,2~4周。
10、是否可以用科瑪嘉顯色培養基作為真菌初代培養基?
可作為初代培養基之一,建議另外接種沙氏培養基或酵母氮培養基(YPDA),SDA和YPDA一般是酵母樣菌的標准培養基。
11、咽拭子真菌培養有意義嗎?
咽拭子培養真菌意義不大,存在定植除非患者有臨床表現。

12、請問痰標本念珠菌定植率那麼高,痰塗片看到比較多的孢子和假菌絲要怎麼報告才比較合理?
個人覺得還是要如實報告臨床醫生、並將標本質量是否合格告知臨床醫生,至於是否感染,臨床醫生會根據影像學資料、患者臨床表現等綜合考慮的。
13、患者的手上有濕疹一樣的丘疹,懷疑真菌感染,請問怎麼樣采樣好?
對於皮損類的標本採集,需要用70%的酒精先將患處消毒處理,再使用已消毒的不銹鋼刮刀或外科手術刀在皮損邊緣刮取皮屑,裝在無菌容器內送檢。
14、我們用一次性手套裝SDA平板可以嗎?
一次性手套無論是PV還是乳膠,都會產生相對低氧的環境,而真菌是需氧菌會影響真菌的生長,不建議這樣操作。
可以使用透氣性好的膠帶(靜脈輸液固定針頭的)封閉平板,注意不要封太死。
15、用的墨汁在顯微鏡下不是均勻的黑色背景,而是一些細小黑色顆粒,這是不是墨汁的質量不好?還有,生物安全櫃、超凈工作台和通風櫃三者有什麼區別?
墨汁本身就是一些細微小顆粒加入溶媒形成的,墨汁質量的好壞在於顆粒的大小和均一性。
一般的墨汁檢測隱球菌應該能觀察,它只是作為背景,莢膜不染色,為透明的,背景是黑色。
生物安全櫃和超凈工作台的區別在於風吹的方向:
生物安全櫃的風向是先垂直向下再向櫃內,經過循環通過HEPA過濾後再排出,櫃內形成一個相對負壓的環境;
超凈工作台的風向是先向下再向外吹,保證櫃內的清潔無塵,通常用來配置平板和操作一些簡單的分子克隆相關實驗。
通風櫃是通過風機將櫃內的空氣排到實驗室外,通常用來配置有揮發性的化學品試劑,有害氣體排向室外。
16、痰塗片中看到麴黴頭,有多大臨床意義?毛霉有沒有污染可能?或者是定值?在痰里一直檢查到青黴菌,沒有意義嗎?
如果痰標本直接鏡檢發現麴黴頭,那就要考慮是麴黴感染。培養可以確定是哪一種麴黴。
毛霉存在污染的可能性,空氣中也可以存在,但又因其高度的侵襲性,報告需謹慎,定值的可能性很小,但操作中污染的情況還是不少的。若標本合格,濕片鏡檢有90度分枝及粗大、不分隔的菌絲,那就要考慮了,否則有污染可能,最好及時聯系臨床醫生。
青黴菌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如果痰中直接鏡檢查到菌絲,培養陽性,還是考慮感染。
17、在經驗積累的初期,如何得到足夠的菌株,用於練習各類染色、閱片呢?
有條件的話,最好到相關醫院真菌室進修學習濕片鏡檢、真菌鑒定,將保存的菌株分批轉種後,仔細研究其菌落顏色、大小質地等變化和鏡檢變化,並做好筆記。或參加醫學真菌專業培訓班進行系統學習。
18、如何保存真菌菌株?
最好的方法就是真空乾燥、低溫凍存。國際菌株保藏機構都是這種方法。
(1)將生長的斜面直接放在-10℃冷凍,表皮癬菌和許多接合菌綱菌種不可用此法保存。
(2)蒸餾水保存法:將生長在馬鈴薯葡萄糖培養基上的成熟的菌落,刮取菌絲體、芽孢或酵母細胞或利無菌蒸餾水沖洗斜面表面,再以吸管吸取放在無菌小管中,密封阻止蒸發,置於室溫保存。
(3)另一種方法為直接加無菌礦物油至黴菌生長的瓊脂斜面,至少可保存半年以上。
(4)基礎液體培養基中加入15%~30%甘油,將新鮮成熟菌落挑至其中,-80℃保存。
19、一般什麼樣的患者我們會重點去關注是否為真菌感染呢?
免疫缺陷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腫瘤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患者及較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的患者。
20、黴菌培養箱(28C)被污染後如何處理?培養基放進培養箱後很快長污染菌,尤其門上的密封條上也長菌了,怎麼辦?
斷電後,甲醛熏蒸,5%苯酚(石炭酸)擦拭後停留30min後,清水擦拭,打開通風24h後再使用。
21、血培養中可能培養出哪些絲狀真菌?哪些是污染?
血培養陽性的絲狀真菌主要有組織胞漿菌、馬爾尼菲藍狀菌、鐮刀菌、念珠菌、隱球菌、毛孢子菌、賽多孢,人眼球組織(研磨後打入血培養瓶)里曾培養出紫色擬青黴。腹水打入血培養瓶培養出棕黑腐殖霉。
文獻報告皮炎芽生菌、伊蒙菌、球孢子菌都可以從血培養里培養出來。
煙麴黴是污染的,有報告土麴黴的心內膜炎患者外周血培養出來土麴黴[ I Clin Microbiol.1998Nov;36(11):3347-51]。
22、呼吸科患者,男,61歲,診斷支氣管肺炎,HIⅣ陰性,在合格痰內培養出馬爾尼菲藍狀菌3+,可以診斷嗎?有必要復檢嗎?
他肝脾大嗎?是否有骨骼受累及?皮膚受累及?還是僅僅局限在肺部?患者有其他基礎疾病嗎?
建議重送標本,如果反復培養出馬爾尼菲藍狀菌要警惕。痰中培養出馬爾尼菲藍狀菌,應該可以認為是致病性真菌。
馬爾尼菲藍狀菌和麴黴菌絲區別:
如果在直接的臨床標本中(體內),馬爾尼菲藍狀菌是酵母樣的孢子,而麴黴菌是分枝分隔成45度角的菌絲。
如果在體外28℃培養物馬爾尼菲藍狀菌可為淡黃色、黃綠色,背面紅色,有紅色色素滲透培養基中;
而麴黴開始為白色,表面可為不同顏色的顆粒,以此區分為何種麴黴。
馬爾尼菲藍狀菌可以見到帚狀枝,而麴黴可以看到麴黴頭。
以上內容來源:盧洪洲、錢雪琴、徐和平主編的《醫學真菌檢驗與圖解》
求收藏
求點擊
求在看

Ⅱ 微體古生物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考研試題

鏈接:https://pan..com/s/12ERlBf8DiPYRbyERmmRUXA

提取碼:mby6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Ⅲ 實驗室設備包括哪些

1、實驗台:板式中央台 鋼木單邊實驗台、全鋼中央台、水斗台、天平台;

2、實驗檯面板:環氧樹脂檯面、陶瓷板檯面、耐蝕理化板檯面、千思板;

3、通風櫃系列 :板式通過風櫃、鋼木通風櫃、新型全鋼通風櫃、落地式全鋼通風櫃;

4、櫃體系列;試劑櫃、器皿櫃、氣瓶櫃、安全櫃、更衣櫃、鞋櫃;

5、試劑架:板式試劑架、鋼玻中央試劑架、德式試劑架、防水插座、實驗凳;

6、實驗室專業水斗系列:洗眼器、緊急沖淋器、實驗室專用水龍頭、實驗室專用考克系列;

7、實驗室通風系統:原子吸氣罩、萬向抽氣罩;

8、辦公隔斷系列:辦公桌、辦公椅。

(3)不銹鋼通風標本櫃哪裡靠譜擴展閱讀

實驗室的歸屬分類:

1、第一類是樹立在大學裡面,從屬於大學或者是由大學代管的實驗室。

2、第二類實驗室屬於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它們大多從事於基本計量,高精尖項目,超大型的研究課題,和國防軍事等任務。

3、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於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

參考資料

網路-實驗室設備

Ⅳ 岩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岩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岩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入庫保存,特製定《岩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確保岩石標本資源的長期安全保存和有效使用。

岩石標本資源保存需要一定的標本庫存條件,有些特殊岩石標本的保存還需特製的容器,岩石標本入庫要求入庫登記、標本有序存放、借出簽約和歸還登記等一系列過程,為了有效保存管理這些標本資源,特製定本規程。

本規程附錄A、附錄B為規范性附錄。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本規程起草人:蘇尚國。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岩石標本的保存范圍及所用術語,包括標本庫的條件、岩石入庫要求、入庫記錄、標本登記,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信息記錄。

本規程適用於博物館、研究機構等保存收藏岩石標本。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總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的所有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規程:

a.標本庫(specimen storeroom):儲藏標本的庫房及其設施。

b.標本櫃(specimen cabinet):儲藏標本的木櫃或鐵櫃,內有很多格抽屜以便系統有序地存放標本。

c.標本盒(specimen box):擺放標本的盒子。

4 標本庫條件

標本庫應具有固定空間及堅固、密閉與通風的功能,包括防火、防盜、防震、防潮、防蛀、防紫外線、防風化等,對於有些特殊岩石標本還需要有調節溫度和濕度的設施(空調)。

5 保存

5.1 標本入庫要求

——必須是整理好的、乾燥的、整潔的和有科學意義和保存價值的標本。

——標本上應標注野外採集號。

——應填寫相應的入庫登記卡片,入庫登記卡片將作為重要的原始資料保存。

5.2 登記

5.2.1 登記內容

——岩石標本入庫前應登記存檔卡片,登記內容包括樣品編號、資源名、產地、地質產狀、資源提供者、資源採集日期等,對有測試數據的樣品還應標注,具體登記內容見附錄A。

——岩石標本或薄片上僅記錄標本編號,樣品編號不清晰者,應重新書寫。

5.2.2 登記研究標本還應同時記錄以下信息

與標本相關的出版物,出版物的信息包括作者姓名、論文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較詳細的還應該註明標本所在的具體圖版、圖片號碼等。

5.3 標本的放置

a.普通規格手標本應放置於大小合適、不含腐蝕性物質的標本盒中。這些標本盒再放置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b.較大的手標本也可直接有序地擺放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c.標本盒上都放有岩石標本標簽,標簽上記錄包括標本號、岩石名稱、產地、時代、地質產狀、採集人、採集日期等。

5.4 標本的排列

5.4.1 按產地

標本被劃分為本國的和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標本,同一地區標本盡量放在一起。

5.4.2 按岩石類型

對於同一地區的標本,盡量將相同岩類的標本放在一起。

5.4.3 其他

研究單位的標本也可按岩石類型排放,在各岩石類型之下,進一步的編排是根據標本入庫的順序(往往也是標本發表的順序)放置。

6 管理

6.1 標本儲存位置

標本入庫後在標本入庫卡片中應標明標本號、抽屜號、標本櫃號(見附錄A)。

這些信息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

6.2 檢查

標本入庫後應定期進行檢查,每一次查看標本的保存情況都應有詳細記錄,如發現問題要及時採取措施。

6.3 館藏條件

收藏標本的目的在於對這些標本的再利用,而館藏條件是保存好標本的首要條件。對於一般標本的保存不需要特殊的保護,但對於一些特殊標本,如珍貴、稀缺標本和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標本,則應有標注,以便提供特殊的保存條件。

6.3.1 一般標本的館藏要求

一般岩石標本的儲藏條件是乾燥、通風的環境,並具有防潮、防蟲、防火、防震、防盜、防紫外線等功能。

6.3.2 特殊標本的館藏要求

a.含硫化物標本的館藏要求:含硫化物標本中,由於硫容易揮發,最好保存在密封容器中,一般保存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密封容器中並加有硅膠乾燥劑,這種條件下相對濕度可達30%,符合硫化物的保存要求。容器要透明,從各方向都可看到標本。如果要打開容器,要記錄下打開的時間或標本被取出時間。

b.鹽類標本的館藏要求:鹽類標本易潮解,因而也必須放入密封、乾燥的容器中。

c.含微生物岩石樣品的館藏要求:含微生物岩石標本保存條件要求較高,要求利用空調來調節濕度和溫度;普通標本的保存溫度應保持在16~18℃為宜;避光;標本儲藏櫃由抽屜和櫃門組成,櫃門具有緊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後,都要把櫃門關上,櫃門在抽屜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起到緩沖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盡可能地保持了抽屜內部環境的穩定。

d.放射性樣品的館藏要求:對於含放射性元素的樣品,應放入特製的鉛容器內,鉛容器應放入防輻射的標本櫃中,這些標本櫃應放入單獨的儲存室,一般沒有防護設備的人員不得隨意進入。

6.3.3 薄片/光薄片標本的保存條件

對於珍貴的薄片/光薄片標本應放入特製的木質標本盒中,以便薄片平躺於盒中,這樣薄片不易脫膠。一般薄片/光薄片放於普通薄片盒中即可。薄片/光薄片需要保存於恆溫恆濕的環境。

6.3.4 電鏡樣品的保存條件

貯存於恆溫恆濕且無塵的環境中。

7 交換、捐贈岩石標本

a.標本登記:建立交換、捐贈岩石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及與標本有關的信息和數據。

b.對新接受的標本應進行檢查,並請有關專家確定其是否有保存價值,按保存價值確定其保存條件。

c.其他同上。

8 借用登記

在借用岩石標本之前,必須確定各種岩石標本的共享方式,標本共享方式包括:①公益性共享;②公益性借用共享;③合作立項研究共享;④知識產權性交易共享;⑤純資源性交易共享;⑥資源租賃性共享;⑦資源交換性共享;⑧行政許可性共享;⑨收藏地共享。如果是有償共享還需確定借用標本的費用。

岩石標本借用方式包括:①岩石標本觀察;②磨製光薄片;③磨製光薄片+化學分析樣。

借用者必須在規定的限度內處理標本。

借用者通過網上檢索所需樣品,填寫借用登記單,應記錄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閱對比等)、借用標本的登記號、借用日期、歸還日期等,借用單格式見附錄B。

標本庫管理人員將在半個月內請標本庫專家組對借用單進行審定和授權,借用者可以通過現場索取、郵寄等方式借用樣品及相關資料,並簽署保證不損壞所借出標本、薄片及有關資料並按期歸還的承諾。

附錄A

(規范性附錄)

岩石標本存檔卡片

表A.1 岩石標本存檔卡片

附錄B

(規范性附錄)

岩石標本借用單

表B.1 岩石標本借用單

Ⅳ 植物標本製作方法

1、綠色標本的製作。將綠色植物材料洗凈後浸在 5%的硫酸銅溶液中,直到材料由綠色變為黃色再由黃色變為綠色為止。此時可取出材料洗凈,然後浸到5%的福爾馬林液中保存。

2、紅色標本的製作。某些紅色的果實如番茄等洗凈後要先浸在用4毫升福爾馬林、3克硼酸和400毫升水配成的處理液中,約1~3天後果實即變成褐色,此時可取出果實向裡面注射少量用20毫升10%的亞硫酸、10克硼酸和580毫升水配製而成的保存液, 隨後將果實長期浸泡在這種保存液中,逐漸恢復成原來的紅色。

3、紫色標本的製作。紫色葡萄等果實洗凈後要先在250毫升福爾馬林、500毫升氯化鈉飽和溶液再加4350毫升蒸餾水配製成的處理液中浸2~3個月,取出後洗凈,放入1%~2%的福爾馬林液中長期保存。

4、白色標本的製作。將白色的花與塊根等洗凈後放在1%~4%的亞硫酸溶液中,然後長時間置於日光下曝曬,直到標本曬漂成雪白色為止。



(5)不銹鋼通風標本櫃哪裡靠譜擴展閱讀

製成的臘葉標本必須妥善保存,否則易被蟲蛀或發霉等,造成損失。臘葉標本應存放在標本櫃里。標本櫃要求結構密封、防潮,大小式樣可根據需要和具體情況而定。分上下兩層,便於搬動。

每層高100厘米,寬70厘米,深45厘米。櫃前為對開的門,中間用板隔成兩邊,每邊再用活動的木板橫隔成五格。標本就分類放在木板上。沒有標本櫃也可用密封的木箱代替。標本櫃必須放在通風乾燥的室內。

標本入櫃前還必須做兩件事:登記、編號將每份標本按需要分類登記在登記本上。登記、編號主要是為了便於隨時掌握存有多少標本,有哪些標本,使標本保存更有條理,使用方便。

Ⅵ 植物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植物化石標本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植物化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入庫保存,特製定《植物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確保植物化石標本資源的長期安全保存。

植物化石標本資源保存需要一定的標本庫條件,植物化石入庫要求入庫記錄,標本登記並進行適當的保存,有些標本還需特殊保存,另外還涉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等的信息記錄管理以及數據整理等一系列操作處理。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楊小菊。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植物化石標本的保存范圍及所用術語、標本庫的條件、植物化石入庫要求、入庫記錄、標本登記,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信息記錄。

本規程適用於博物館、研究機構等保存收藏植物大化石。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2260-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

GB/T16571-2012 博物館和文物保護單位安全防範系統要求

3 術語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標本庫:貯藏標本的庫房及其設施。

標本櫃:貯藏標本的木櫃或鐵櫃,內有很多格抽屜以系統地擺放標本。

標本盒:擺放標本的盒子。

4 標本庫條件

庫內要有顯示溫度和濕度的設施。具有密閉與通風的性能,能防濕、防蟲、防混雜、防火、防震、防盜、防紫外線等,要有調節溫度和濕度的設施(空調)。

5 保存

5.1 標本入庫要求

——必須是整理好的、乾燥的標本。

——標本上應標注野外採集號和標本登記號。

5.2 登記

5.2.1 登記號

——登記號可由前綴和數字兩部分構成。前綴往往代表不同單位或部門,如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用「PB」代表古植物(palaeobotany);數字則按標本領號的先後順序編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每個標本的登記號都是唯一的。

——在同一塊岩塊上不同的植物要分別編號,各自獨立的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以a、b等區分。

——登記號直接寫在標本上,或寫在小標簽上。

——登記號應在手稿提交出版之前就由作者本人登記領取。

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在標本與標本相關信息之間建立長期的和永久性的聯系

5.2.2 其他信息

登記研究標本還應同時記錄以下信息: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較詳細的還應該註明標本所在的具體圖版、圖片號碼。

5.3 標本的擺放

1)普通手標本應放置於大小合適、不含酸性物質的標本盒中。這些標本盒再放置到標本櫃的抽屜中去。

2)較大的手標本也可直接擺放到標本櫃的抽屜中。

3)標本盒上或標本邊放標簽,標簽上記錄有標本的學名、登記號、模式、產地、時代、層位、採集人、採集日期、鑒定人,或附註,這些內容也應輸入資料庫中。

4)標本的保存位置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去。

5.4 標本的排列

1)按標本產出的地質年代排列,分類單位是紀(Period)和世(Epoch),新生代一般再細分。

2)按產地排列,在大的地層單元中,標本被劃分為本國的和來自其他國家及地區的標本。

3)按植物學分類排列,在地層分類單位和標本的國別分類之下,進一步的編排是根據植物系統分類,即植物界內部分類。

4)其他排列方式,如研究單位的標本也可按門類排放,在各門類之下,進一步的編排是根據標本入庫的順序(往往也是標本發表的順序)排放。

6 管理

6.1 標本標志

標本入庫後應標明標本號、抽屜號、標本櫃號。

這些信息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去。

6.2 檢查

標本入庫後應定期進行檢查,檢查時應避免外界高溫高濕的影響。

6.3 保護

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收藏標本的基本目的在於保存好標本,這些標本保存在良好環境中,合理排列並隨時准備用於研究。因此,標本的保護是收藏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護的措施包括:

——利用空調來調節濕度和溫度。

——普通標本的保存溫度應保持在16~18℃為宜。

——避光,標本儲藏櫃由抽屜和門組成,門具有緊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後,都要把門關上。門在抽屜內部和外部環境二者之間起到緩沖作用,最重要的是它盡可能地保持了抽屜內部環境的穩定。

——黃鐵礦(FeS2)化程度高的標本最好保存在相對濕度大約是30%的環境中。如果標本櫃中的標本已經顯示了黃鐵礦腐蝕跡象(出現了細微的白或黃的晶體),就請古生物保護部門進行處理。將標本置於特定環境中,減慢腐蝕過程。特定環境指在常用的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密封容器中加有硅膠乾燥劑,這樣能夠調節相對濕度達30%的特別要求。容器透明,從各方向都可看到標本。如果要打開容器,要記錄下打開的時間或標本被取出時間。

——薄片標本平放於標本盒中再放入標本櫃,保存於低溫房間內。

——電鏡樣品貯存在溫度相對受到控制且無塵的環境中。

7 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

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以及和標本有關的所有信息和數據。這些信息人工記錄或錄入資料庫中。

對新接受的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必要便立即實施。

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或輸入資料庫。這些信息包括登記號、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在某文獻中已描述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等。

8 借用登記

應記錄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閱對比等)、借用標本的登記號、借閱日期、歸還日期等。

9 資料庫

用電子資料庫記錄館藏標本的詳細資料。這種記錄方式將逐步取代傳統的手寫表格。資料庫包含可能彼此相關的域和亞域。

Ⅶ PCR實驗室特點是什麼

(1)布局理想的結構
標准PCR實驗室採用全自動熒光定量PCR檢測系統,所以只設置三間實驗區,即:試劑准備區,標本制備區和PCR擴增區以及相應的緩沖區Ⅰ緩沖區Ⅱ和緩沖區Ⅲ。、使工作人員在進入實驗區之前先進入緩沖區更換工作服,試劑和標本通過傳遞直接傳入標本制備區和PCR擴增區。
(2)標準的氣壓設置要求
為了防止整個PCR實驗過程中試劑和標本受到氣溶膠的污染以及擴增對人員和環境的污染,標准PCR實驗室內各實驗區設置了一定的相對氣壓,從設施上保證人員、環境和標本的安全性。
(3)嚴謹的防護措施

標本制備區內部安裝有生物安全櫃,標本制備在生物安全櫃內進行,生物安全櫃的通風系統保證了人員和標本的安全性,防止氣溶膠對人員和標本的污染,生物安全櫃內部的潔凈度達到100級。

在三個實驗區和三個緩沖區頂部以及生物安全櫃和傳遞內部安裝有紫外燈,供消毒用。試劑和標本通過電子連鎖不銹鋼傳遞,保證試劑和標本在傳遞過程中不會受到污染。

在試劑准備區和標本制備區設置移動紫外燈,對實驗桌進行局部消毒。
(4)簡明潔凈的外觀
SL-6040A標准PCR實驗室主要由彩鋼板、鋁合金型材和玻璃等材料構成,其四角採用鋁合金圓角立柱支撐,實驗室內角採用鋁合金內圓角裝飾,結構牢固,線條簡明,美觀大方,密封性好。
(5)模塊化設計
模塊化設計要求部件由原廠內部測試,現場拼裝。能大批量生產,生產效率高,質量穩定可靠,使成本得以有效的控制,安裝方便。
(6)標准化設計
設定標准規格的實驗室尺寸,充分節約空間,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並提供標准化的質量管理文件範文(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文件)。實驗室的設置和質量管理文件都經過多位專家和多家醫院的論證,符合國家衛生部驗收標准。
(7)集中控制設計
所有的開關都安裝在開關面板上,以便於集中控制。
(8)人性化設計
在各實驗區的工作台、傳遞窗、水槽和水龍頭的位置,都根據人體工程設計。並且,在各實驗區都預留有電話、網路和空調的介面。

Ⅷ 標本儲藏室的儲藏櫃需要通風么

需要。

Ⅸ 蝴蝶標本永遠保存

盒子密封性要好,裡面放上樟腦丸和防潮劑即可。可以保存很久。

陽光直射會造成褪色。因此標本儲存是要求避免陽光直射的。只要注意防蛀防潮,昆蟲標本幾乎能夠永久保存。

蝴蝶標本,對於小型蝴蝶,不需要處理,直接展翅、定型,乾燥後就好。大型蝴蝶可除去腹部內容物。

http://www.cninsect.com/bf-xg-zuo.htm

Ⅹ 孢粉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

前言

孢粉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了使孢粉化石資源能有序、准確而有效地入庫保存,特製定《孢粉化石標本資源保存技術規程》,以確保孢粉化石標本資源的長期安全保存。

孢粉化石標本資源保存的標本庫需要特定的條件,孢粉化石入庫要求有詳細的入庫記錄和標本登記並進行妥善保存,有些標本還需特殊保存,涉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等的信息記錄管理以及數據整理需按照一定的程序。

本規程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提出。

本規程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本規程起草人:王懌。

本規程由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負責解釋。

1 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孢粉化石標本的保存范圍及所用術語、標本庫的條件、孢粉化石標本入庫要求、入庫記錄、標本登記,以及交換標本、接受贈送標本信息記錄。

本規程適用於博物館和研究機構等保存收藏孢粉化石標本。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均不適用於本規程。然而,鼓勵根據本規程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規程。

GB/T9649.9—2009 地質礦產術語分類代碼 第9部分:結晶學及礦物學

3 術語和定義

1)標本庫(specimen storerooms):貯藏標本的庫房及其設施。標本庫應建立完整的資料庫資料,資料庫亦應設有安全電子保護屏障。

2)標本櫃(specimen cabinets):貯藏標本的木櫃或鐵櫃,內有很多格擋或抽屜以系統地擺放未經實驗室處理的樣品、薄片盒和標本盒。

3)薄片盒(slide boxes):擺放薄片的盒子。

4)標本盒(specimen boxes):擺放裝有有機殘留物的小瓶。

4 標本庫條件

庫內要有顯示溫度和濕度的設施。具有密閉與通風的性能,能防濕,防蟲,防混雜,防火,防震,防盜,防紫外線等,要有調節溫度和濕度的設施(空調)。

5 孢粉化石標本的保存

5.1 標本入庫要求

——必須是經整理好的、未經實驗室分析的樣品,應有野外採集號、產地、層位、採集人、採集日期。

——薄片和電鏡座上應標注野外採集號和標本登記標簽。

——裝有機殘留物的小瓶(已經實驗室處理的副樣)應標注野外採集號和對應薄片上的標本登記號。

5.2 孢粉化石標本入本登記

5.2.1 登記號

——登記號可由前綴和數字兩部分構成。前綴往往代表不同單位或部門,如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用「PB」代表古植物學(Palaeobotany);數字則按標本領號的先後順序編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每個孢粉標本的登記號都是唯一的。

——登記號寫在標簽上,並黏於薄片或電鏡座上。

——為了在標本與標本相關信息之間建立長期的和永久性的聯系,登記號應在手稿提交出版之前就由作者本人登記領取。

5.2.2 登記研究標本還應記錄的信息

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頁碼、標本所在的具體圖版、野外編號、薄片號、薄片定位數據、圖片號碼。

5.3 標本的擺放

1)根據類型的不同,孢粉化石標本的放置方式不同。未經實驗室處理的樣品應整齊擺放在標本櫃抽屜中;薄片可放置在薄片盒中,薄片盒擺放在標本櫃抽屜中;裝有機物殘留物的小瓶和電鏡座放置在密封塑料標本盒中,擺放在標本櫃抽屜中。

2)標簽貼在薄片或電鏡座上,標簽上僅有登記號,其他信息可在資料庫中查找。資料庫內容包括:登記號、孢粉化石標本的學名、模式(含有薄片定位數據)、產地、時代、層位、採集人、採集日期、鑒定人,及附註。

3)標本的保存位置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去。

5.4 標本的排放

孢粉化石標本的排放可按未經實驗室處理樣品、薄片(含電鏡座等)和裝有機物殘留物小瓶三個系列排放,但需標明某樣品對應的薄片和小瓶的排放位置。在各類標本排放中可按照下列方案進行序列排放(一個庫房應只採用一種序列;如果可能,可同時設立按不同序列排放的若干個庫房):

1)按地質年代:基礎單元是地層,更高的單元是紀(Period)和世(Epoch),新生代可再細分。

2)按產地:在大的地層單元中,標本被劃分為本國的和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標本。

3)古生物學分類:在地層分類單位和標本的國別分類之下,進一步的編排依據是古生物系統分類。孢粉化石標本和樣品被排放在古植物大類。

4)同一門類標本的排放:研究單位的標本也可按門類排放,在各門類之下,同一門類化石標本進一步的編排依據是標本入庫的順序(往往也是標本發表的順序)。孢粉化石標本排放在古孢粉學類標本中。

5.5 管理

5.5.1 標本標志

標本入庫後應標明標本號、抽屜號、標本櫃號。在孢粉化石標本中,需要標注出未經實驗室處理的樣品-薄片(含電鏡座等)-裝有機物殘留物小瓶的相互對應位置。

這些信息應記錄到登記簿並錄入資料庫中去。

5.5.2 檢查

標本入庫後應定期進行檢查,檢查時應避免外界高溫和高濕的影響。每個庫房應規定定期檢查的期限。

5.5.3 保護

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收藏標本的基本目的在於保存好標本,這些標本保存在良好環境中,合理編排並隨時准備用於研究,因此標本保護是收藏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護的措施包括:

——利用空調來調節濕度和溫度。

——未經實驗室處理樣品的保存溫度應保持在16~18℃為宜。

——避光,標本儲藏櫃由抽屜和門組成,門具有緊密「密封」的性能,每次使用之後,都要把門關上。門在抽屜內部和外部環境二者之間起到緩沖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盡可能地保持抽屜內部環境的穩定。

——薄片標本平放於標本盒中再放入標本櫃,保存於低溫房間內。

——電鏡樣品貯存在溫度相對受到控制(室溫4°左右)且無塵的環境中。

5.6 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

1)標本須登記並建立交換、捐贈和索取標本的目錄,其中包括標本來源的個人(或單位)資料及與標本有關的所有信息和數據。人工記錄這些信息並把它們錄入資料庫中。

2)對新接受的標本進行檢查,確定是否要求特殊保存,如有必要便立即實施。

3)將標本的詳細信息進行記錄並輸入資料庫。這些信息包括登記號、採集人/捐贈人、標本學名、地層細節、產地信息、岩性、保存形式以及所採用的特殊保存措施。如果是在某文獻中已描述過的標本,還應記錄作者姓名、文章題目、書刊名稱、出版年份等。

5.7 借用登記

應記錄借用者姓名、借用目的(重新研究、查閱對比等)、借用標本的登記號、借閱日期、歸還日期等。5.8 資料庫

用電子資料庫記錄館藏標本的詳細資料。這種記錄方式將逐步取代傳統的手寫表格。資料庫包含可能彼此相關的域和亞域。在資料庫中應包括:登記號、孢粉化石標本的學名、模式(含有薄片定位數據)、產地、野外編號、時代、層位、採集人、採集日期、鑒定人,未處理樣品的擺放位置、薄片(含電鏡座)的擺放位置、有機殘留物小瓶的擺放位置和附註。

閱讀全文

與不銹鋼通風標本櫃哪裡靠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銹鋼狗鏈哪裡有賣 瀏覽:381
閣樓二層鋼構怎麼設計好 瀏覽:426
南京哪裡有模具設計培訓 瀏覽:845
鋼鐵廠爐前工需要用什麼防護眼鏡 瀏覽:101
鋼鐵雄心4怎麼給傀儡國土地 瀏覽:671
保溫鋼管如何選用 瀏覽:951
蘭州萬泰不銹鋼材料加工部怎麼樣 瀏覽:480
內蒙古碳素合金散熱器一般多少錢 瀏覽:980
不銹鋼地溝板多少錢 瀏覽:187
不銹鋼的門怎麼樣出油 瀏覽:126
鈦鎂合金粉末掉在瓷磚縫里怎麼辦 瀏覽:746
腿下鋼板多久不拍血水 瀏覽:897
太倉什麼是金屬貨架焊接 瀏覽:917
鋼材的物理性能rm是什麼意思 瀏覽:547
不銹鋼快插接頭如何安裝 瀏覽:823
鋼筋焊接什麼方法最好 瀏覽:167
不銹鋼方管櫥櫃框架圖 瀏覽:119
不銹鋼飄窗如何彎管 瀏覽:465
鋁合金桶裝水多少錢一個 瀏覽:842
20公分直徑的螺紋鋼一米多少斤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