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金屬制水壺泡茶好還是用陶瓷知水壺泡茶好
陶瓷水壺泡茶好。
壺質與泡茶的關系
壺質影響泡茶的效果,這里所指的壺質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清揚,密度低的壺,泡起茶來,香味比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清揚,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清揚的,如綠茶、清茶、香片、白毫鳥龍、紅茶,那就用密度較高的壺來泡,如瓷壺。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讓它表現得比較低沉,或者說,這種茶的風格是屬於比較低沉的,如鐵觀音、水仙、佛手、普洱(後發酵茶類),那就用密度較低的壺來泡,如陶壺。這與我們烹飪所使用的鍋具原理相當,炒青菜,我們希望炒出來的青菜又脆又綠,所以我們用鐵鍋猛火快炒。如果煮魚頭,我們喜歡用砂鍋或燉鍋,文火慢煮。如果我們用鐵鍋煮魚頭,當然還是可以吃,但是魚湯一定沒那麼稠、那麼滑;如果用砂鍋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與陶瓷茶具的燒結程度有關,我們經常以敲出的聲音與吸水性來表達,敲出的聲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燒結程度高,否則燒結程度就低。這與壺具的保溫程度又息息相關,我們習慣性希望茶壺保溫效果要好,事實上是不一定的,因為如果保溫效果是絕對需要,那一把壺就要做得厚厚的,質地燒得鬆鬆的,結果很難賣得出去,再說,泡茶是在適當的濃度就要把茶湯倒出來,那會在壺內保溫?講究的泡茶法甚至於還使用定時器,浸泡的時間控制在「以秒計」呢。
金屬器里的銀壺是蠻好的泡茶用具,密度、傳熱比瓷壺還好。「清茶」最重清揚的特性,而且香氣的表現決定品質的優劣,用銀壺沖泡最能表現這方面的風格。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將高溫燒結,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類稱為「火石」,這類壺具所表現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與「陶」之間。
上不上釉與泡茶的關系
上釉就像在陶瓷器的土上穿了一件衣服,上釉的讓人欣賞釉色之美,不上釉的讓人欣賞泥土本身的美。宜興紫砂陶藝是後者的代表,而且將泥土的美,泥土的情表現得最為深刻。
談到茶與壺質的關系,壺內不上釉的,這層關系表現得更加明顯,但「得」、「失」間就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我們使用同一把壺在同一類茶上,用久了,「茶」、「壺」間會有相輔相成的效用,使用過的茶壺比新壺泡出來的茶湯,味道要飽和些。但壺的吸水性不能太大,否則吸了滿肚子的茶湯,用後陳放,容易有霉味。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使用內側不上釉的茶壺沖泡不同風味的茶,則會有相互干擾的缺點,尤其是使用久了的老壺或是吸水性大的壺。有次茶道教室的泡茶考試課上,一位同學使用了一把久泡重火鳥龍茶的未上釉陶壺沖泡當天的考試茶—白毫鳥龍,第一泡幾乎喝不出是什麼茶來。如果只能有一把壺,而要沖泡各種茶類,最好使用內側上釉的壺,每次使用後徹底洗干凈,可以避免留下味道干擾下一種茶。所以評茶師用以鑒定各種茶葉的標准杯,都採用內外上釉的瓷器。
色調與泡茶的關系
如果將茶器的質地分為瓷、火石?、陶三大類,瓷質茶器的感覺是細致、高頻的,與不發酵的綠茶、重發酵的白毫鳥龍、全發酵紅茶的感覺頗為一致。火石質茶器的感覺較為堅實陽剛,與不發酵的黃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涷頂、鐵觀音、水仙的感覺頗為一致。陶質茶器的感覺較為粗獷低沉,與焙重火的半發酵茶、陳年普洱茶的感覺頗為一致。
再就茶器的顏色而言:茶器的顏色包括材料本身的顏色與裝飾其上的釉色或顏料。白瓷土顯得亮潔精緻,用以搭配綠茶、白毫鳥龍與紅茶頗為適合,為保持其潔白,常上層透明釉。黃泥製成的茶器顯得甘怡,可配以黃茶或白茶。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土製成的茶器顯得高香、厚實,可配以鐵觀音、涷頂等輕、中培火的茶類。紫砂或較深沉陶土製成的茶器顯得朴實、自然,配以稍重焙火的鐵觀音、水仙相當搭調。若在茶器外表施以釉葯,釉色的變化又左右了茶器的感覺,如淡綠色系列的青瓷,用以沖泡綠茶、清茶,感覺上頗為協調。有種乳白色的釉彩如「凝脂」,很適合沖泡白茶與黃茶。青花、彩繪的茶器可以表現白毫鳥龍、紅茶或熏茶、調味的茶類。鐵紅、紫金、鈞窯之類的釉色則用以搭配涷頂、鐵觀音、水仙之屬的茶葉。茶葉末、天目、與鹹菜色系的釉色,就用來表現黑茶。
壺形與泡茶的關系
就視覺效果而言,茶具的外形有如上節所談的色調,應與茶葉相搭配,如用一把紫砂松干壺泡龍井,就沒有青瓷番瓜來得協調,然而紫砂松干泡起鐵觀音就顯得非常夠味。
但就泡茶的功能而言,壺形僅顯現在散熱、方便與觀賞三方面。壺口寬敞的、蓋碗形制的,散熱效果較佳,所以用以沖泡需要七、八十度(攝氏)水溫的茶葉最為適宜。因此蓋碗經常用以沖泡綠茶、香片與白毫鳥龍。壺口寬大的壺與蓋碗在置茶、去渣方面也顯得異常方便,很多人習慣將蓋碗作為沖泡器使用就是這個道理。蓋碗、或是壺口大到幾乎像蓋碗形制的壺,沖泡茶葉後,打開蓋子很容易可以觀賞到茶葉舒展的情形與茶湯的色澤、濃度,對茶葉的欣賞、茶湯的控制頗有助益。尤其是龍井、碧螺春、白毫銀針、白毫鳥龍等注重外形的茶葉,這種形制的沖泡器,若再配以適當的色調,是很好的表現方法。
鐵觀音和普洱一般首選宜興紫砂壺來沖泡,紫砂壺良好的透氣性和吸附作用,有利於提高鐵觀音和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湯的亮度。選擇砂壺一般以朱泥調砂和紫泥調砂為理想,以利於提高透氣性。
茶壺容積相對寬松,便於茶條舒張和滋味的浸出。這與烏龍茶用壺"以小為貴"恰恰相反。二三人同飲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壺,人多時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壺沖泡。剛買到的新壺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窯味"和土味,並經使用一段時間(俗稱"養壺")後再沖泡好茶,達到"壺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壺和瓷蓋碗茶具也可沖泡普洱茶。
怎樣選擇紫砂茶壺
愛品茗者必愛壺,壺又以紫砂壺為上,所以能夠有幾把形質俱佳的紫砂壺在手中把玩,那是最稱心如意的事了。說起買壺,當然親自到宜興的丁山(鼎蜀)去挑選更好,但為了買幾把壺跑一趟丁山是不合算的,因為既花路費又受辛苦,倒不如在徐州的紫砂壺店裡購置了。怎樣挑選紫砂壺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紫砂茶壺主要分:「光貨」和「花貨」兩大類。所謂「光貨」,就是以幾何造型為主,如圓形、半圓形、旦形、方形、多方形、筒形等,壺體不加其它裝飾物者;所謂「花貨」,主要是仿形壺,如南瓜壺、竹節壺、魚簍壺、梅段壺、鼠葡壺、荷葉壺、盉形壺等,有時還加上昆蟲、魚蟹等裝飾。這兩大類,各有各的妙處,只要做工好,我都喜愛。
二、既然是紫砂壺,首先就得看紫砂的質量。現在的紫砂泥是由專門的廠家從地下采出,製成紫砂泥賣給制壺人。雖然紫砂泥是一樣的,但到了制壺人的手裡,他們還要摻入其它材料,如砂粒以及呈現不同顏色的礦物質等。我的標准就是要見到「砂」,見不到「砂」,那就不是紫砂了,拿起壺可以用手摸一摸壺身,好的紫砂壺,不但有砂的感覺,而且還光潤不滯。我偏愛粗砂壺,宜興對這種壺叫「調砂壺」。所謂調砂,就是在紫砂泥中摻入一部分粗砂粒,這種壺不但造型古樸,而且透氣性好,用久了,會透出「湛然之光」則更加可愛。紫砂壺的表面是不「掛漿」的,只有劣質壺才用「掛漿」的方法去掩飾泥料的低劣,所以這種劣質壺最好不要買。還有一種掛釉的紫砂壺。對於這種壺,除了要看紫砂的質量外,還要看釉色是否穩重純正,釉面是否均勻,釉邊是否整齊,如果是開片青釉,那就更理想了。也有壺面貼砂者,即在壺的表面上粘貼一層同色的粗砂粒,這種壺多見於小型壺,只要手工精細,也是可以買一把的,很有裝飾趣味。
三、有人買壺先看壺底印章,我買壺是不看印章的。因為凡是我能買起的壺,都不可能是名家製作的壺。當前市上賣的普遍壺,壺底的名家印章可以說都是假的。所以,只要壺的質量好,式樣滿意就可以買。
四、買壺時將壺拿在手裡,先看一看有無裂紋及破損,一般壺身的裂紋多發生在壺口及壺底的邊棱處。然後輕敲壺身,聽一聽有無破裂聲,最好的辦法是裝滿清水試驗,如有裂紋很快就能看出。再把壺身放低,俯視壺嘴、壺蓋、壺把是否在一條直線上,壺嘴、壺把是否端正,隨後將壺蓋掀開,看一看壺口是否端正,圓的要圓、方的要方,再看以壺口為中心,壺身是否與壺口同心。最後將壺平舉至與視線水平位置,看一看壺身四面是否等高,否則壺身就不正。再蓋上壺蓋,檢查壺口與壺蓋的曠量,曠量過大則不可取。紫砂壺的壺身是打片鑲接的,都有接縫,一般在壺嘴處。加工精細者多不留痕跡,加工粗糙者,不但接縫明顯,而且還有刮削刀痕,這種壺最好不買,因為這種痕跡是無法消除的,也可以說是一種殘缺。
五、紫砂壺的壺身上多有雕刻書畫的。選壺時,一定要選雕工較好和文字正確的。如果是詩文,那就要注意格律正確與否,因為好的書畫更能增加壺的文化含量。當然在一般價格便宜的紫砂壺上雕刻者不可能是名家,但其中也有比較好的。刻刀亦如筆,功力是可以看出來的,說不定現在的新手有可能是未來的藝術大師呢!那就看我們的眼力了。
六、紫砂壺的顏色是豐富的,選擇什麼顏色的壺也是根據個人的喜好而定。我認為既然是紫砂,那麼就得以紫色為主。如果想多買幾把壺輪換使用,不妨選購幾把其它顏色的壺,如紅砂、綠泥、青泥、段泥、黃砂、黑砂等,其中以墨綠泥較珍貴。
七、壺的大小各有各的用處。大壺可作家庭中共用的飲茶壺,或客人多的時候使用;中等壺可作為一人或兩人對飲之用;小壺可作品茶之用,所以最好大、中、小壺都要具備以應所需。關於小壺,過去我總認為只能作為觀賞而無實用價值。後來讀了幾本飲茶的書,書中都說小壺宜於品茶,原因是能抱住茶葉的香氣不散,對此我卻半信半疑,姑且置之而已。有一次我用小「孟臣壺」沏了玉蘭花茶(普通花茶,價格不貴),這時有一個嗜茶的朋友來訪,順便我到了一盅請他品嘗,不料他大加贊賞,錯認為這是高檔茶葉。接著我也喝了一盅,確實香味濃郁,不同一般。這件事使我領悟到小壺能抱住茶香並非無稽之談,同時也說明了南方人品茶用小壺是有道理的。由於茶葉的品種不同,用壺也有區別。綠茶如毛峰、龍井、碧螺春及其它毛尖之類,宜用大口淺壺,如扁燈壺、石瓢壺等,為的是散熱快,不致燙熟茶葉;紅茶、普洱沱茶、烏龍茶宜用小口深壺,如掇球壺、井欄壺等,為的是保持高溫沖透茶湯,所以還須根據個人使用茶葉的種類去選擇壺的深淺。
八、茶杯在品茶中有不可缺少的,它和茶壺同樣重要。我習慣用瓷杯,因為瓷杯一般是白釉,一方面顯得干凈,易於洗滌,另一方面白釉最能真實地顯示茶湯的顏色,品茶是研究「色、香、味」的。如果使用紫砂杯,那就無法欣賞茶湯的顏色了。假如你要買紫砂杯,最好要買杯內掛白釉或掛開片青釉的。
如果是茶道新手,不適合太貴的價位,中檔的壺基本上就可以了。
② 茶具要買什麼樣的好
茶具要買什麼樣的好
茶具要買什麼樣的好,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喝茶,茶具需根據使用的場合和茶的類型來進行選擇,不同的需求對應不同的茶具。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根據自身來選擇,但也要注意一些。茶具要買什麼樣的好
1、茶具最好的是陶瓷的。
2、白瓷的茶具比陶瓷的稍微差一點,但是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白瓷茶具適合顏色濃的茶葉,它給人的感受就是心曠神怡,它的工藝水平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特別是弧度。
3、玻璃杯主要的功能是好看,並且也只適合泡那一種茶。
4、塑料杯泡茶不以接觸高溫,那樣的話會有異味。
5、還有就是我們可以根據顏色來分辨,像紫砂的茶具顏色就比較深,這樣它均勻分布,泡的茶口感才會好。
6、選擇茶具的話,要選擇比較精細一點的茶具,還需看底部是否潤滑。
7、喝茶的時候一定要講究茶具,同時還要知道一些喝茶的技巧,如果你喝茶的技巧不對,簡直就是在浪費茶葉。
8、陶瓷蓋碗:它的優勢有便宜;健康;容易聞到香味。
其實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根據自身來選擇,但也要注意一些。
不同茶如何選擇合適的茶具
綠茶:綠茶的特徵是清湯綠葉,沖泡時宜選擇壁薄、易於散熱、質地緻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質杯具等。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具。
黃茶:輕發酵茶,氣香馥郁,滋味醇厚,所用器具以紫砂為佳。
紅茶:紅茶宜用白瓷沖泡,用玻璃杯賞湯,便於襯托它的寶光、金圈、湯色紅艷」等特點。
白茶:茶具力求古樸、自然,以陶瓷為佳,尤其是老白茶可用陶壺煮飲。
烏龍茶:選擇薄胎蓋碗沖泡,小杯品飲。更能凸顯其高揚的香氣。
黑茶:黑茶可沖泡也可煮飲,當配陶制茶具或較粗砂粒的紫砂茶具,能夠去除異味,更顯陳香。
茶具從器形和使用的角度分為:茶壺、品飲杯、茶盤、茶道、茗爐、蓋碗、蓋杯、水洗、茶葉罐、公道杯、網架漏斗、茶寵雕塑、毛巾、香爐、雜件。
1、茶壺
茶壺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壺稱「注子」,其意是指從壺嘴裡往外傾水;現代說到茶壺,泛指宜興紫砂壺。准確的說是指泡茶的壺,從材質分為紫砂壺、瓷壺、玻璃壺、鐵壺等。
2、品飲杯(茶盞、茶碗)
直接用於品茶喝茶的杯子,一般沒有把也沒有蓋。聞香杯也屬於品飲杯,是專門用於聞香的杯子。
3、茶盤
盛放茶壺、茶杯、茶道組、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
4、茶道
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茶瓶。茶夾,取放和清洗品杯用的。茶勺,取茶葉用的。茶撥,用於將茶荷中的茶葉撥入茶壺中。茶漏,置放在壺口,防止茶葉灑在桌上。茶針,過去做的紫砂壺大部分是獨空壺,沒有球孔或網孔,所以需用茶針去通暢壺嘴。茶瓶,置放茶夾、茶勺、茶撥、茶漏、茶針的瓶子。
5、茗爐
燒水的器具,現代泡茶都用電能燒水,有隨手泡、電瓷爐、紅外爐。
6、蓋碗
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
7、蓋杯
蓋杯有蓋子和把。有兩件杯、三件杯、四件杯、保溫杯。從材質上說有瓷、陶(紫砂)、玻璃、塑料、不銹鋼等。
8、雜件
為表演茶藝常用、生活中少用的茶器。正常喝茶用的少、但必需要備上的茶器。比如:公道杯、茶巾、網架、漏斗、茶寵、茶托、茶洗、茶葉罐、香爐、茶荷、養壺筆、普洱刀、養壺袋、壺托等等。
如何選擇茶具呢
1、普洱茶具挑選技巧:發酵程度70%的普洱,建議以沸騰的熱水沖泡,或者加點酒精燈提高溫度,所以玻璃、紫砂都是不錯的搭配。現代紫砂壺已經在高溫中做到陶土瓷化的效果,毛細孔極細,吸味的問題不大。
2、養生茶茶具挑選技巧:養生風氣帶動沒有茶葉的花草茶風行。沖泡花草茶最好選用璃器,可以欣賞果粒、花朵在壺中跳躍的美麗模樣,色澤也不會被掩蓋。
3、鐵觀音茶具挑選技巧:鐵觀音重香氣和喉韻,有很特定的死忠茶迷在支持。泡中發酵的鐵觀音用陶制手拉胚很合適,同樣要注意不要混用茶壺的原則。泡鐵觀音要用攝氏100度沸騰的水,厚實手拉胚對控溫效果佳,手拿飲杯也較不會過燙。
4、風味茶茶具挑選技巧:添加烘焙過花草、水果的風味茶,茶器一定要肚子大的圓壺,才能讓風味茶泡開,充分釋放花果芳香。沖泡風味茶最好選用顏色、圖案輕松的茶具,三、五好友喝不一樣的`風味茶,最好在茶壺上掛上標識的名牌,分別寫上玫瑰、野生草莓、水蜜桃等等。
茶具種類
總的來說,在目前的茶具種類中,陶瓷茶具和陶土茶具居多,其次是玻璃茶具,其他茶具較少。陶瓷的特點是傳熱差,保溫適中,與茶葉不發生化學反應,茶葉能獲得更好的色澤和香味;
且外觀美觀,裝飾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黏土茶具的特點是造型優雅,顏色簡單。用於泡茶,香氣醇厚,湯色清澈,保熱性好,夏茶口感不易變質。最典型的代表自然就是我們常見的紫砂壺了。
不同的茶葉品種適合不同的茶具
根據茶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茶具。一般來說,對於香氣較重的茶,應選擇瓷壺、瓷蓋碗或硬度較高的玻璃杯。這種茶具散熱速度快,泡出的茶湯清香爽口。對於重味的茶,使用硬度較低的壺,如烏龍茶、紅茶、紫陶壺、石壺等。
綠茶的本質特徵是「清茶」,這是對茶具要求最高的變化。沖泡時宜選擇薄壁、易散熱、質地緻密、氣孔小、不易吸濕(清香)的茶具,如玻璃杯、薄瓷杯等。
花茶適用於青瓷、青花瓷等蓋碗、蓋杯、壺、杯。
紅茶宜用白瓷泡製,湯品可盛於玻璃杯中,便於襯托其「寶光、金暈、紅湯」三大特色。
沖泡白茶的水溫比較高。建議選用隔熱性能較好的餐具。
烏龍茶可用於紫砂茶壺杯,或白瓷茶壺杯,碗和有蓋杯。
黑茶可以泡也可以煎。配上陶瓷茶具或砂粒較粗的紫砂茶具,茶具的吸附性可以消除茶葉在儲藏過程中形成的不良味道,使紅茶的優勢更加突出。
③ 泡茶用什麼茶具最好
葡萄美酒夜光杯,好茶自然能天成,可見好的「杯具」是很重要的。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茶具,好的搭配能讓茶葉的香氣、滋味發揮的更好。
1、普洱茶、烏龍茶
看完文章,喝杯茶再走咯。
本文來源於茶業微刊|圖片來源於網路
④ 泡茶的水用什麼壺燒最好 泡茶的水用哪些壺燒最好
1、泡茶用玻璃壺、紫砂壺、瓷壺最好。瓷壺具有不奪香不燙手的特點,泡茶葉不易變味。紫砂壺具有疏鬆多孔結構,泡茶不奪茶香,同時還能去雜味、陳味,可使茶湯更加醇厚,香氣更加馥郁。玻璃壺耐高溫,材質光滑圓潤,能真實還原茶葉的本味,同時具有觀賞價值。
2、泡茶是中國人的發明,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拐點,帶動了茶具、茶道、茶藝、茶文化的發展。
3、泡茶講究茶具、用水、水溫、環境、心境、服裝等。泡茶技術,讓茶飲真正實現普及。
4、泡好一杯茶或一壺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並沒有統一標准,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⑤ 煮茶使用瓷鍋好還是不銹鋼鍋好
煮茶用瓷鍋最好,因為不銹鋼鍋表面有一層氧化鉻,這個長期煮茶會氧化產生有害物質,而陶瓷鍋時候不會的。
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陶瓷生產過程是一種流程式的生產過程,連續性較低。陶瓷原料由工廠的一端投入生產,順序經過連續加工,最後成為成品,整個工藝過程較復雜,工序之間連續化程度較低。
2、陶瓷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
3、陶瓷生產周期較長。陶瓷產品的生產周期,是指從原材料投入生產開始,經過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產為止,所經過的全部日歷時間。
4、陶瓷生產過程中輔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缽、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氣、電能。
6、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陶瓷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品種繁多,生產出的半成品、成品及產生的余料、廢料等,具有數量多運輸量大的特點。